第656章 杭州劇變

“沒必要吧?”趙鼎卻有不同意見。

徐良沉‘淫’道:“趙相,小心駛得萬年船,依我看,還是留重臣在城中的好。”

趙諶想了想,問道:“那留誰?”

幾個人都沒說話,黃潛善道:“由臣留守,可否?”

“嗯,黃卿素來謹慎,你留在城中最好不過。有事,你儘可派人上葛嶺通報。”趙諶吩咐道,黃潛善領旨。皇帝都這麼說了,朱勝非等人自然也沒有意見。當下,黃潛善便留了下來,趙諶親率大臣往葛嶺而去。

道君趙佶生前崇信道教,自號“教主道君皇帝”,退位以後,尤其是復辟的希望不復存在之後,便一心向道,常年居於葛嶺抱朴廬上,不問世事,潛心修煉。閒暇時,以丹青書法自誤。沒有了國事的煩擾,趙佶的功力大進。

當然,修道的功力是否有成,這個沒辦法考證。但其繪畫書法卻是爐火純青!那瘦金體寫得便是不懂書法的人看了也得讚一聲好。朝中大臣,都以得到道君墨寶爲榮,拿回去裱起來,流傳子孫後代。但朝臣得到道君墨寶的極少,徐衛非常榮幸,他因爲收復河南府,保護了陵寢,全了趙家孝道,這讓趙佶很欣慰,專‘門’賜了墨寶給他。

幸好,徐衛雖然讀書不算很多,但卻知道宋徽宗趙佶當皇帝不行,卻是個傑出的藝術家,遂將道君真跡小心收藏。

在原本的歷史軌跡上,趙佶和兒子趙桓同被擄往金國,封爲“昏德公”和“重昏侯”,在恥辱之中,病死五國城。因爲歷史的改變,趙佶雖然沒能復位,但最後能清閒地度過下半生,並且比原本多活了好幾年,最後無疾而終,也算是幸運了。如果非要說還有什麼不順心的,便是他的親兒子,太上皇趙桓,跟他關係緊張。連當皇帝的孫子都時常來探望,他一個悠閒的太上皇倒沒有時間。

因爲趙佶篤信道教,所以趙諶遵從爺爺的信仰,就是在葛嶺替他舉行道教法事。等法事完畢,再迎遺體入行在,舉行正式喪禮。

當他們到了葛嶺之後,見到道君遺體,果然是神態安祥,慈眉善目,不曾有半點病態。尤其令人稱奇的是,道君面‘色’仍舊紅潤,栩栩如生,完全像是入眠了。爲此,大臣們都勸悲傷的皇帝,說道君真的是飛昇仙界了。

法事一開始,那就是繁文縟節,冗長不堪,但趙諶爲了表示孝心,硬是從頭到尾全程參與。他好歹是個年輕人,可就苦了朱勝非和趙鼎這種年在‘花’甲間的老臣,隨着法師的吆喝聲,一跪一起,一跪一起,折騰到晚上,兩人跪都跪不穩了,卻還得硬撐下去。

你還別叫苦,其他大臣想來都沒有機會。能出現在這裡的,都是朝中重臣,權臣,皇帝的親信!你想想,皇帝的爺爺去世了,作法事,這是他的家事,作爲臣子,你能參與到皇帝的家事中來,不證明了皇帝對你的寵信麼?正因爲如此,聽說要留大臣在城中時,這幾個都不爭,由得黃潛善去。

當天,一直折磨到深夜纔算完事,後頭,還有整整兩天的法事。因爲道君住在葛嶺,所以朝廷在葛嶺上修建了許多的房舍,因此不愁住的地方。法事暫告一段落後,衆臣送皇帝去歇息,而後纔到安排好的住處休息。

徐良這一天起起跪跪少說幾十回,兩條‘腿’跟灌了鐵水一般沉重,燙了個腳之後,擁被睡在‘牀’上,腦袋裡沒頭緒地想着最近的事情。最後想到黃潛善留守這件事時,心裡頭始終覺得哪裡有些不對,但因爲太勞累,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又是一整天的法事,徐良沒空多想。就跟那兒起起跪跪,哭哭啼啼過去了。到晚上睡覺時,他躺在‘牀’上,聽着外頭的秋風吹動樹木,又沒頭沒腦地想着事情。突然想起昨天晚上思索的那一樁。

黃潛善自從被朱勝非‘弄’回來作參知政事以後,可以說是夾着尾巴在作人。跟誰都一臉和氣,從來爭執,安安分分地搞自己的本職。便是遇到軍中大事,他也一般不發表意見,如果其他三人意見統一,他就附和,如果有異議,他索‘性’就沉默以對。這也難怪,他作爲太上皇的舊臣,而且跟耿南仲關係密切,所以新君一登基,他就被攆出了中央。現在好不容易回來,自然低調作人。

但是,這回他主動提出小心防備,又自告奮勇地留守城中,看起來確實有那麼一絲意外。或者,他想通過此舉,向官家表忠心?

話說回來,他的意見還真不是杞人憂天。現在局勢那麼敏感,朝中大臣,多有對官家不滿者,再加上前線兵敗的衝擊,滿朝都有怨氣。雖說處理了前線將帥,但也難以杜絕悠悠衆口。

現在皇帝離開杭州城,要到葛嶺上呆三天,倘若懷有異心之人藉此起事,串聯舉事,而宰執大臣也都隨皇帝來了葛嶺,那城中豈不是要出變故?

“黃潛善倒真是個謹慎人……”徐良這麼想着,又‘玉’睡過去。突然!他猛然睜開眼睛,而後又從‘牀’上爬將起來,手忙腳‘亂’地‘摸’索着點上燈。望着那昏暗的燈光,臉上滿是驚駭之‘色’!

不對,不對,黃潛善此番作法大異於前!他從來都是埋頭幹事,絕不張揚,現在卻主動要求留守城中,這其中難道沒有原因?他當年是耿南仲一黨,而耿南仲,是太上皇在東宮時的舊臣,死忠於太上!現在,皇帝和宰執都不在城中,獨留他一個,萬一……

一念至此,徐六不禁驚出一身冷汗!最近朝政動‘蕩’,人心難測,但願自己是多想了!

此時,夜已深,不可能去驚擾皇帝,朱相趙相兩個年紀大了,打擾他們也不好。只能等到明天早上再說,反正明天下午就護送道君靈柩回城了。

這麼想着,徐六便打算吹熄燈。可心裡那塊石頭怎麼也放不下,左思右想,乾脆穿上衣袍,掌了燈,打開房‘門’出去。外頭秋風陣陣,他一手護着燈火,一邊極目尋路。他住的這地方,是一幢別院,朱勝非和趙鼎就住在樓下。

他小心翼翼地下了樓,還險些跌一跤,終於‘摸’到趙鼎‘門’前,便伸手扣敲了房‘門’。趙鼎估計睡得熟了,連敲幾次都沒有反應。徐六心頭愈急,‘門’就扣得愈響,好大一陣,才聽到裡頭一個聲音:“何人敲‘門’?”

“趙相,我是徐良。”徐六答道。

裡頭一陣響動,好像還撞倒了什麼東西,片刻之後,房中傳出光亮。又等一會兒,趙鼎披衣開了‘門’,眯着眼睛問道:“徐參政,這什麼時辰,你怎地……進來說。”

徐六進了‘門’,趙鼎本來打算掩上房‘門’,但最後卻全部推開,以示君子坦‘蕩’‘蕩’。徐六在桌邊坐下,神情‘陰’鷙,趙鼎在他對面坐下,見狀問道:“徐參政何事如此?”

“趙相,有件事我是越想越不對,實在沒奈何,這才驚擾了你。”徐六道。

趙鼎拉了拉肩上的衣袍,疑‘惑’道:“什麼事?”

“昨天來時,黃參政主動要求留守城中,你不覺得奇怪麼?”徐良沉聲道。

趙鼎因爲被驚擾了睡夢,這會兒腦袋還‘迷’糊着,隨口道:“有甚奇怪?”

“相公試想,黃潛善是什麼人?他回到中樞以後,行事謹慎,如履薄冰,從不輕易發言。然而昨天,他那番話,再加上他主動請求留守城中,這不是有些不同尋常麼?”徐六分析道。

趙鼎聽罷,想了想,道:“或是徐參政多心了吧?這有何不妥?”

“趙相啊,現在什麼局勢?我們出發時的場面你看到了,幾十名大臣跪地陳情,要求官家允許太上皇主持喪儀,出席法會。但我後來想想,官家率領我等出發時,他們雖然同聲悲呼,卻無一人上前阻攔。那裡頭,諫官言官可不少,他們向來是最敢說,甚至不惜濺官家一臉的唾沫。按理,應該出來那麼一兩個膽大的,扯住官家不放纔是。”徐六道。

趙鼎仍舊不相信,搖頭道:“不至於,定是你多想了。”

“我倒情願是多想了,但此事不可不防!”徐六堅定道。

“你若不放心,明天下午法事完畢,回去一看就知。”趙鼎勸慰道。

徐六大搖其頭:“這種事,朝夕必爭,豈容等到明日?”

“那你說怎麼辦?”趙鼎問道。

“相公是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此時我們不便驚動聖上,相公應該派人持你手札,回城查證!”徐六建議道。因爲此時,城‘門’鐵定已經關了,若無宰相的手札,恐怕進不去。

趙鼎卻覺得這有些唐突,一時不決,在徐六再三催促提醒下,他才取了筆墨,寫下一道手令。因爲隨皇帝來葛嶺的,除了重臣,就只有隨扈的幾百兵士,和幾名內‘侍’。沈擇肯定是要‘侍’奉官家的,動不得,遂另派了一名內‘侍’,執次相手札下山,回城查看。徐六特意囑咐他,若遇守城官兵盤問,你只說趙相偶發舊疾,回來取些‘藥’便是。趙鼎對此,沒有意見。

但內‘侍’一走,趙鼎像是想起什麼,道:“徐參政,倘若真有什麼變故,他恐怕也回不來。”

“真有什麼變故,他只怕連城也進不了……”徐六喃喃道。

卻說這名內‘侍’老大不樂意,睡得正香呢,給人拎起來,又派這麼個鳥差事,連夜回城!黑燈漆火的,還得打着火把走,這兩位相公也不知怎麼想的。回城查看,有什麼好看的?

雖然不痛快,但這名內‘侍’還是帶着幾個軍漢,坐着車往杭州城趕。沒多久,已能在夜‘色’之中窺得杭州城輪廓。等到城前時,城‘門’自然已經關閉了。內‘侍’便使軍士上前叫‘門’,並表明身份。

城上許久沒有動靜,最後能見有人提着燈籠,在城樓前向下喊道:“城外何人?夜已深,有事明早再來!”

也看不真切終究是誰,內‘侍’在車上放聲喊道:“我乃入內小黃‘門’,持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趙相手札,有事要進城!速速與我將‘門’打開!”

趙諶即位以後,十分寵信宦官,尤其是他作太子時東宮的宦官。因此,纔有沈擇以宦官之身,掌內衛禁軍之事,宦官地位提高,這也時常成爲大臣們批評皇帝的一個理由。

城上又啞了一陣,而後,纔有人喊道:“今夜城中發生命案,州衙得有司批准,封閉城‘門’,待緝獲兇犯爲止,現在城中正搜捕,恕不能從命!”

那小黃‘門’有些惱火,你逮你的兇犯,難不成我還能將兇犯帶出城去?再說了,你就開半邊‘門’,我們也能進去,不信兇犯能趁這個機會從這麼多人眼皮子底下爬出去?因此吼道:“廢話休說!我持趙相手札,你敢抗命?”

“對不住,小人聽命長官,不敢擅自作主,請回吧。”城上拋下這句話後,任小黃‘門’如何叫喚,都沒有迴音。

小黃‘門’無奈,只得原路返回。等他氣喘吁吁回到宰相們住的別院時,趙鼎已經睡了,只有徐良的房中還透着燈光,遂爬上樓去,只見徐參政‘門’也沒關,遂報道:“參政,小人回來了。”

徐六一見,臉‘色’劇變!

這麼快回來!鐵定是連城都進不去!他猛然站立起來,大步搶到‘門’前,喝問道:“怎麼回事?”

小黃‘門’喘息着:“說是城中發生了兇案,杭州衙‘門’得有司批准,要封閉城‘門’到逮捕兇犯爲止,此時城中正搜捕,所以不能開城。”

兇案?這麼巧?

“你可仔細觀察了城上?”徐六疾聲問道。

小黃‘門’一徵,隨即搖頭道:“夜黑難以視物,小人無法觀察。”

徐六不耐地“嘖”了一聲,揮手摒去內‘侍’,心裡越發驚恐難安。此事定有蹊蹺!想到這裡,二話不說,又蹭蹭下樓去,這回不光叫醒了趙鼎,連朱勝非一起,也驚醒起來。

聽兩位宰相聽聞此事時,也覺得太過巧合,令人難安。他兩個的意思是,明天下午天子就要迎道君靈柩回城,這事,是任何人,任何事都無法阻攔的,所以等到明天下午再說。

“在下並不這麼認爲,倘若城中真有變故,莫說等到明天下午,就是明天早上,恐怕也爲時已晚!”在朱勝非的房中,徐六嚴肅地提醒道。

朱趙二相默不作聲,他們雖然也認爲事情有蹊蹺,但卻不願意往最壞處想,認爲徐良有些小題大做。

徐六見狀,急切道:“無事還好,若真有個閃失,二公猶豫之間,已陷聖上於險地!”

聽他這麼一說,朱趙二人爲之‘色’變!趙鼎問道:“那你說怎麼辦?”

“往最壞處想。”徐六用指頭點着桌面。

最壞處?最壞能壞到哪去?大臣們因爲對官家不滿,所以封鎖城‘門’不讓官家回去?這可能麼?你別說,朝中部分大臣趁此機會擁太上皇復辟吧?這不可能吧,官家出來不過兩天,兩天時間能成什麼事?

見兩位宰相又不說話,徐六乾脆挑明瞭:“朱相,昔日,先父與相公同心戮力,擁立官家登基的舊事,你還記得吧?”

朱勝非怎麼可能不記得,沒用到一晚上,事情就已經塵埃落定了。這頭大臣們往太上皇住所裡衝,另一頭,徐紹搬了軍隊,迫使張家兄弟開了城,一舉政變成功。

想到這事,他不禁打個冷戰。確實,太上皇平日裡就一直干預朝政,大臣們中,也有不少人奔走於德壽宮,而官家又一直沒下決心清洗。太上皇若真有復辟之意,肯定要早作謀劃,萬事俱備的情況下,只一晚,便足夠了。

“唯今之計,確該防備。”朱勝非點頭道。

“若城中真有變故,方纔小黃‘門’就已經暴‘露’我們的擔憂。我怕,等不到明天早上,就有人奔着葛嶺而來!”徐六不斷地給兩位前輩施加壓力。

朱勝非吃了一驚:“保護官家來葛嶺的,只有三百武士,假如真發生變故,恐怕難以周全!”

見他兩人緊張成這模樣,趙鼎勸道:“這一切還只是猜測,並無任何憑證,咱們無須如此吧?”

徐六看着他:“等到憑證來時,恐怕悔之晚矣!”

朱勝非不理會趙鼎,只道:“徐參政,你有可行之策麼?”

“官家必須馬上離開葛嶺,以防不測!”徐六語出驚人。

朱勝非不斷地擺着手:“這不可能!官家正在悲傷之中,法事明天下午就作完,如此關頭,官家是絕計不肯離開的。”

徐六站起身來,拱着手對兩位宰相道:“兩位相公,徐某情願自己猜錯了。但以目下種種來看,事情委實巧合得出奇!若不預先準備,非但你我,便是官家也將身處險地啊!我等身爲宰執大臣,須得當機立斷!”

“怎麼說?”趙鼎問。

“首先,此間官兵,不足以保護聖駕。官家須得馬上離開!我等請來詔命,火速調兩浙宣撫司的部隊前來!”

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804章 造反第八百六十八章第719章 詭異的禁中第279章 耀州告捷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34章 亂刀分屍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353章 斷絕水源第101章 問婚第271章 又見鎖城法第60章 榮歸第155章 設伏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388章 有本事使出來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58章 報捷第661章 無膽鼠輩第177章 兄弟聚首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508章 我來助剿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七百四十九章第697章 太原!太原!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547章 招安收降第792章 攤牌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214章 鐵浮屠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713章 遍植黨羽第138章 佈防第537章 楊彥上位第八百三十四章第649章 徐郡王第630章 天賜良機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四百一十五章第八百八十二章第534章 機會來了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15章 搶錢搶糧搶娘們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44章 棋子第675章 徐郡王第339章 左右爲難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八百四十七章第644章 徐九又當爹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683章 河東!河東!第八百四十八章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645章 大胖小子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646章 首倡分割第710章 捷報入朝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117章 好險第319章 震天雷第612章 局勢詭異第685章 勢如破竹第718章 高燒會死人麼第八百六十四章第438章 吃酒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769章 朱仙鎮第七百四十四章第七百八十六章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146章 升官第五百一十章第515章 西軍團結第473章 大難不死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四百一十章第735章 舉國振奮第73章 小種經略第642章 產馬基地第802章 我的地盤我作主第135章 苦果第八百七十四章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五百一十章第429章 兄弟聯手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107章 怪事
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804章 造反第八百六十八章第719章 詭異的禁中第279章 耀州告捷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34章 亂刀分屍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353章 斷絕水源第101章 問婚第271章 又見鎖城法第60章 榮歸第155章 設伏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388章 有本事使出來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58章 報捷第661章 無膽鼠輩第177章 兄弟聚首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508章 我來助剿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七百四十九章第697章 太原!太原!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547章 招安收降第792章 攤牌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214章 鐵浮屠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713章 遍植黨羽第138章 佈防第537章 楊彥上位第八百三十四章第649章 徐郡王第630章 天賜良機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四百一十五章第八百八十二章第534章 機會來了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15章 搶錢搶糧搶娘們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44章 棋子第675章 徐郡王第339章 左右爲難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八百四十七章第644章 徐九又當爹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683章 河東!河東!第八百四十八章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645章 大胖小子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646章 首倡分割第710章 捷報入朝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117章 好險第319章 震天雷第612章 局勢詭異第685章 勢如破竹第718章 高燒會死人麼第八百六十四章第438章 吃酒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769章 朱仙鎮第七百四十四章第七百八十六章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146章 升官第五百一十章第515章 西軍團結第473章 大難不死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四百一十章第735章 舉國振奮第73章 小種經略第642章 產馬基地第802章 我的地盤我作主第135章 苦果第八百七十四章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五百一十章第429章 兄弟聯手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107章 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