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仁至義盡

廣軍在丹州登岸的消息很快傳到了與戶 鄰的同州,徐心忖一情次後。立即派出踏白軍,跨過陝華和嘟延的邊界刺探。同時,開始在同州集結一支規模不大的部隊。之所以規模不大,是因爲這支部隊主要負責疏散和掩護。一旦金軍佔據丹州,轉兵向關中平原的話,同州軍民就必須撤出。因爲此處一馬平川。上次种師中和徐原徐勝與委宿的主力在同州大戰,傷亡慘重,金軍左右拐子馬藉着地利輪番衝擊,險些擊潰徐家兄弟。

所以,這一次徐衛將陝華經略安撫司的主力,都擺在了渭河以南。說準確些,就是定戎和陝州。目的,就是爲了揚長避短。四月二十日,徐勝向定戎傳來了最新消息,說是曲端從廊州派出了部隊,正往丹州前進,應該是爲了增援姚平仲。

定戎城,陝華經略安撫司都作院。

徐衛又和往常一樣,隔三差五的總來看看。這會兒,他正在一羣工匠的簇擁下,盯着地上的幾件東西出神。那些物件,就是他前些時候命匠人們鑄的鐵鏡。現在,沒放幾炮,就已經炸了兩根,都裂成幾瓣。這玩意要是拿在手裡,還不把人都炸死炸傷?

“大帥,這崩裂的兩管,一個放了三炮,一個就放了一炮,而沒裂的那一管,已經放了七八炮,仍舊沒事。”今日,連都作院的院使都親自來解說了。

徐衛抱着膀子看了半晌,是百思不得其解,你說同樣是鐵鑄的東西。怎麼兩根都炸膛,偏偏那一管沒事?

“找過原因沒有?是料不同?還是鑄造手藝的差別?”一陣之後。徐衛問道。

“沒有,礦料完全一致,而且是由同一個匠人鑄的,不會有任何差別。”院使是個五十多歲的老工匠,家裡幾代人都是製造弓弩的好手,熬了幾十年,總算熬到個“伎術官”。

這就怪了,同樣的原料,同樣的工藝,怎麼這一根就死也不炸膛?一念至此。又問道:“你們沒找過原因?”

“回大帥,卑職召集所有參與的工匠,頭都想破了,也沒查出個所以然來。從前誰也沒鑄過這東西,”院使苦着臉答道。

徐衛沒再說話,看來一步到位展管狀火器難度不可也不能因爲難度大就放棄,別人不知道,自己總清楚,熱兵器取代冷兵器,那是歷史潮流,不可逆轉。現在雖說條件有限,但總要不斷地摸索才統

歷史上也不是誰一來就明瞭榴彈炮火箭炮之類的吧?

不過,現在狼煙又起,戰爭的隊雲籠罩着陝西六路,得先把逐漸成型的新火藥儘快用到戰場上,就算沒有管狀火器。

“這樣,參與鑄造鐵器的工匠仍舊不變,改換銅料試試。其他的。把手裡的活放下,專攻使用新火藥的火器。像霹靂炮,蒺藜火球,都造一批出來,應急用。”徐衛打定主意之後吩咐道。

“是,卑職立即分工院使一揖道。

徐衛點點頭,露出幾分笑意:“最近就辛苦你們一些,等擊退了金賊。本帥也替你們報一功。”語畢,便往外而去。

工匠們目送他離開後,一人向院使問道:“大帥怎麼總跟這鐵筒較勁?有這閒功夫不如多造些其他火器,想不通。”

“你要是想得通,合不該你去作大帥?尖說廢話,幹活”。

回到帥府門前;徐衛猶豫着是進去。還是先到東大營看看。他雖然是華州知州,定戎知軍,非但有掌兵之權,更有問政之責,但內政方面的事情他很少過問。一是朝廷派有通判協助處理,二是戰爭時期,一切以戰事爲重作爲一路的統帥。自然先把軍事擺在第一位。

“回來得正好,曲大都統給大帥下軍令了正猶豫時,張慶從衙門裡出來。他本打算和從前一樣,到都作院去找徐衛,沒想到一出門,就現徐衛站在門口若有所思。

一聽這話,徐衛冉道:“哦?說什麼?。

張慶卻不答,將那封命令交到他手上。二人一前一後投衙門而入。到二堂,徐衛坐定,展開曲端的手令看了起來。這是道讓他出兵的命令。曲端說,姚平仲在丹州的蟒頭山一帶抗擊登岸金軍,已經戰告捷。接連打退女真人數次強攻,使敵死傷慘重。現在,他已經派了張中彥率部前往增援,但恐怕力有不及,因此讓徐衛從同州兵策應。

“我司的任務,是堅守浮橋和潢關。現在金人不走這兩處,卻從丹州登岸。看來,是不想和虎捷硬碰硬張慶這話裡多少帶點自豪的意味在。強悍如金軍,竟也避着我軍走,雖然可能算不上是怕了我們。但能讓對手顧忌你,就說明你有分量。

徐衛拿着那道手令看了好一陣。思考着出不出兵。從前,他地位不高,兵力不多的時候,上頭是指哪他打哪。那個時候,他沒有選擇的餘地,可現在不同。他麾下帶甲五萬,各級統兵官已經近百員。不敢說雄視全陝,但至少是一地豪強。況且,曲端跟他素來不

不過這回,曲端讓他從同州出兵策應。若是爲旁的事,還可斟酌。只是,去援姚平仲,或者應該出兵。

從紫金虎戰役開始,徐衛就與姚平仲結下“不解之緣”姓姚的沒少給他臉子看,在杞縣劫糧的時候,甚至遷延不前,結怨不能說不深。

但自打到陝西,有個討人嫌的長官曲端在上頭,到無意之中把他和姚平仲推在了同一條戰線。他出兵招討河東,姚希晏舉全州之兵來助戰。雖然可以解釋成是爲了軍功。但當時他並沒有絕對的約束力去要求姚平仲必須這樣做。可是,姚平仲還是來了,並且在河東的戰事中屢立戰功。從這一點上來說,徐衛欠姚平仲一個人情。

罷,你投桃,我報李。

“傳令給同州,讓徐成率部策應姚卑仲。”一陣之後,徐衛說道。

張慶聞言,展顏一笑:“大帥這是想還姚平仲人情?”

“可以這麼說,姚希晏雖然跟我有些過節,但他這人也算是能征慣戰,也是鐵心抗金,幫他一把,也是份內之事。”徐衛也笑道。

徐衛的命令很快傳到了同州,徐成得到軍令,立即率從坊、廊、丹三州撤回來的四千人馬北上,進入丹州地界。此時,他探知張中彥已經進入丹州城,遂引軍前往會合。

丹州雖是州級,但城池極估計連定戎城都比不上。難怪上次耶律馬五一到,丹州守軍就開門逃跑了。張中彥的部隊已經進城,城頭上甲士林立,徐成率部趕到城下,對方卻緊閉城門不開。

“開城!我是陝華帥司前軍同統制徐成!”

這一聲喊,城頭上的守軍方纔探頭探腦地看一陣,其中一個軍官扔下一句話來:“等着!待我去稟報張總管來。”

等了好大一陣。才見張中彥出現在城頭上,衝下面喊道:“徐統制。上番你說,我若敢入廊州城,你便要學你那叔父一般綁了我。現在。你敢入我城池麼?”

徐衛一聽,那叫一個鬱悶。我說你張中彥好歹也是個慶陽府兵馬都總管,不大不小也算是獨擋一面的將佐吧?怎麼跟個娘們似的小器?我現在引軍來,是爲了跟你協同增援姚平仲,老子又不是來搶你地盤,你犯得着如此尖酸?

“你不開也罷。我自率部回同州,就勞煩你如實上報曲都統,不是陝華不聽他節制,是你張總管不放我等進城。”徐成大叫道。嚎完。果真調轉馬頭要走。

張中彥在城頭上望見,慌了一慌,忙喊道:“本官玩笑罷了,當不的真,開城!”

徐成心裡暗笑,你巴不得我多來些人馬,好替你分擔,敢不讓我入城?當下率四千人馬進入城中,張中彥也從城頭下來。兩個見了個禮。皮笑肉不笑地敷衍幾句。後者便要離開。

“慢,張總管,姚知州在蟒頭山血戰,我等幾時馳援?”徐成叫道。

張中彥停下腳步,回頭道:“我也是剛剛進城,將士們一路從廊州奔過來,人困馬乏,總要歇息一陣纔好作戰。”

徐成眉頭一皺,問道:“蟒頭山距此多遠?”

“總得三四十里地吧。”張中彥隨其答道。

“三四十里?那能走幾步?莫如立即起兵前往接應。”徐成建議道。

張中彥露出一種奇怪的笑容,上下打量對方一番,陰笑道:“那,不如請徐統制先行。張某隨後就到,如何?”

“你當我不敢?”徐成是個爽利漢子,見不得這種陰陽怪氣的東西。沒好氣地問道。

張中彥連連擺手:“怎敢有此想法?徐統制是涇原徐大帥之子,陝華徐大帥之侄,將門虎子,後生可畏。金軍見了你。保管是卷旗奪路而逃!”

徐成畢竟年輕氣盛,懶得跟他打嘴仗,扭頭大吼了一聲:“停止前進!”一聲令下。那正在魚貫入城的虎捷將士立即止步不前,保持原有隊形,一動不動。張中彥也看得暗自心驚,難怪紫金虎那麼囂張,他這支部隊確實有過人之處。

“弟兄們,友軍同袍從廊州過來,跑累了,動彈不了。咱們是從同州來的,路途短一些,還有把力氣。咱們讓友軍喘口氣,羌去增援姚知州!”徐成放聲大喊,語畢,斜着眼睛盯了張中彥一眼,命令部隊後隊改前隊,掉頭又出城而去。

剛出城沒走到兩裡地,徐成見士卒們都往北看,議論紛紛,扭頭一瞧。只見丹州城北面的驛道上,一片人潮正往城池方向奔來。待走得近一些,才現,竟然都是些平頭百姓。而且仔細察看,不難現,這些人裡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簡直是拖家帶口。

“統制,莫非有什麼變故不成?”手下一名馬軍軍使問道。

徐成想了片刻,吩咐道:“派人去問問,到底怎麼回事。”部隊繼續前進,幾名騎兵離開隊伍 打馬前行。沒一陣,疾馳回來,並帶來一個讓徐成極爲震驚的消息。

“統制,百姓們說,有金兵劫了

徐成心頭一跳,脫口問道:“紛州鎮在何處?”

“據說,是在丹州東北角,和延安府奐界處,距此六十多裡。”騎兵回答道。

姚知州在丹州東南角的蟒頭山抗擊金軍,怎麼在東北的紛川鎮又出現金兵蹤影?這卻是怪了,難怪女真人是摟草打兔子,一面強攻姚部,一面還出去轉轉,搶劫財物?

突然,一個念頭在腦海中閃過,這徐家小將暗叫一聲不好!這是迂迴!這是包抄!姚平仲據着險要。女真人一時打不過來,便分兵繞道,想從背後捅一刀!若是我和張中彥遲到個一天半天,姚知州就完蛋了!

思索片刻,下令部隊原地待命後。他只引幾名馬軍,又奔回城中。四處打聽張中彥去處,方知他見百姓去了。遂投北城,遠遠望見城門口人頭攢動,奔過去後,徐成下了戰馬,擠進人羣之中。

張中彥正在詢問百姓有關事項。只見一身材壯碩,皮膚黝黑的短鬚漢子說道:“今日上午,便有金軍闖進鎮中,四處搶掠放火。還有人喊什麼,國相引大軍取陝西。我等嚇的不輕,都搶出鎮來逃倉

徐成聽到這裡,朝這羣百姓望了望,少說得有六七百人,還好,到在金軍彎刀下的應該不多。正這麼想着,便瞥見張中彥在士兵護衛下擠出人羣,神情冷峻地往外走去。

徐成趕緊攆上,疾聲道:“張總管。金軍這是想迂迴包抄,兩面夾擊姚知州,我等必須立即舉兵!”

張中彥頭也沒回,只是擺了一下手。腳步絲毫沒有停留的樣子。

“你倒是說句話,金軍今早在距此六十里的地方,此刻怕是直奔姚知州去了,我等再遲疑片復”徐成話網說到此處,張中彥猛然回過頭來,不耐道“你既要去增援。就趕緊走,莫此處聒噪!”

徐成一怔,隨即就怒從心頭起,厲聲道:“姚平仲和你同隸曲都統!你們算是本軍,我隸屬陝華帥司。只算是友軍,你怎地比我還不上心?”

張中彥亦怒道:“你說得輕巧。沒聽到麼?國相!你知道金國國相是誰?完顏粘罕!他都到了,金軍兵力能少?丹州這麼個破城,能擋得住麼?本官若和你合師去援姚平仲,豈不正好落入金軍圈套,讓粘罕兩面夾擊?”兩個,統兵將佐在大街上吵起來,引起不少士卒百姓的圍觀。當聽到張中彥這段話時。不少人心驚膽戰!

“那怎麼辦?棄姚平仲不管?”徐成反問道。

張中彥看來是不想跟他糾纏。揮手道:“你要援就快去,我管不着你陝華帥司的事。”語畢,再不停留,匆匆而去。

徐成看着他的背景,猛啐了一口,跨上戰馬,再一次衝出城去。事情緊急,可張中彥又按兵不動。這卻如何是好?按說,我是奉命來協同他增援姚平仲,現在他是這種態度,自己也可以引軍回同州。

但出兵之時,四叔說,九叔這次出兵,並非是因爲曲端的軍令,而是因爲姚平仲在招討河東一役中出力頗多。自己在平陽也親眼見識過姚部的勇猛,尤其是那個楊再興。簡直是萬夫不擋。如果坐視他們斷送在金人手裡,卻也不好。

回到軍中,徐成與一衆部下商議。有人說,金軍有可能眨眼即到,如果我們單獨去增援姚平仲,就有被包抄的危險,不如引軍回同州。反正和他一個。長官的張中彥都不管,咱們急個什麼勁?但也有人說,楊再興數次與虎捷並肩作戰,算不得外人,如果有可能,還是救他一救。就算不出兵,也給人家報個信。

正商議時,那馬軍軍使突然大罵道:“這羣提鳥!居然跑了!”

徐成竄將起來,朝丹州城方向一看,果然!有兵馬出城後,直投西去!張中彥真就棄城跑了!

“直娘賊!這等事也作得出來!我幹他孃的!”徐成破口大罵!部下也是罵聲一片!早在河中府事件時,咱就看出來了,這廝就是個胳包!孃的,連金軍影子都沒看着。你就棄城逃跑,連你本軍的姚平仲都不管了!

“統制!咱們也撤吧!別讓人說咱陝華帥司多管閒事!”有將佐負氣道。

徐成臉色鐵青,孃的,攤上這麼個破事!怎麼辦?真撤回同州去?讓姚平仲自求多福?這好像不合適。怎麼說他從前也咱陝華經略安撫司的人。可要是去增援他,保不齊就讓金軍包了餃子!

再三權衡之下,徐成大聲道:“這樣!立即派人去給姚知州報信。讓他趕緊撤!我軍先紮在丹州。等着接應他,如果金軍來了,咱們也可擋上一陣,你等以爲如何?”

一衆統兵官面面相覷,倒也沒人有異議。說老實話,雖然不去增援他。但這麼做就已經是仁至義盡了。象張中彥這種撮鳥,直接腳底板抹油開溜,他和姚平仲還是本軍呢!弈旬書曬細凹口混姍不一樣的體蛤

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784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四十二章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723章 新君出爐第821章 徐衛的算盤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226章 河東變故第686章 望風而逃第301章 接手三州第434章 回家第八百五十七章第八百四十八章第716章 歸還東京第498章 政變(上)第52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400章 堵新郎第458章 固若金湯?不堪炮擊!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722章 皇帝殯天第422章 漫天箭雨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61章 恩怨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164章 惺惺相惜第78章 進軍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八百六十八章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570章 如虎添翼第252章 爭相請戰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607章 妻不如妾?第八百六十六章第55章 張叔夜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八百七十八章第810章 翅膀硬了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726章 整個世界清靜了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230章 煙消雲散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八百四十章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302章 粘罕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389章 劉子羽第22章 驚動皇帝第八百四十五章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八百四十章第18章 夏津保衛戰第232章 謀劃陝西第766章 背水而戰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736章 怎麼回事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64章 官油子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205章 先擒賊王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261章 炮車互射第654章 拒絕議和第507章 曙光初現第642章 產馬基地第149章 佈局第723章 新君出爐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530章 雙喜臨門第152章 東京來客第八百三十九章第804章 造反第190章 縛太急乞緩之第553章 全線反撲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320章 潛回長安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371章 雞飛狗跳第101章 問婚第778章 無限榮耀第323章 血債第383章 送別李綱第337章 想後路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559章 十三萬步騎!反攻!
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784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四十二章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723章 新君出爐第821章 徐衛的算盤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226章 河東變故第686章 望風而逃第301章 接手三州第434章 回家第八百五十七章第八百四十八章第716章 歸還東京第498章 政變(上)第52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400章 堵新郎第458章 固若金湯?不堪炮擊!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722章 皇帝殯天第422章 漫天箭雨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61章 恩怨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164章 惺惺相惜第78章 進軍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八百六十八章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570章 如虎添翼第252章 爭相請戰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607章 妻不如妾?第八百六十六章第55章 張叔夜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八百七十八章第810章 翅膀硬了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726章 整個世界清靜了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230章 煙消雲散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八百四十章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302章 粘罕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389章 劉子羽第22章 驚動皇帝第八百四十五章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八百四十章第18章 夏津保衛戰第232章 謀劃陝西第766章 背水而戰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736章 怎麼回事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64章 官油子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205章 先擒賊王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261章 炮車互射第654章 拒絕議和第507章 曙光初現第642章 產馬基地第149章 佈局第723章 新君出爐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530章 雙喜臨門第152章 東京來客第八百三十九章第804章 造反第190章 縛太急乞緩之第553章 全線反撲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320章 潛回長安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371章 雞飛狗跳第101章 問婚第778章 無限榮耀第323章 血債第383章 送別李綱第337章 想後路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559章 十三萬步騎!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