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也別惹我

範同暗呼一聲不好!環慶帥劉光世,是劉家三兄弟之一,當今皇后的親叔父!這裁軍怎麼能裁到他頭上?這要是環慶一路裁了,讓劉大帥往哪裡去?又轉念一想,天,這事萬萬跟我不能沾上關係!?

倘若真要是裁了環慶一路,我回去還有好果子吃麼?皇后定然遷怒於我!我本是憑着劉家的關係才能坐到這位置,可不能自毀前程!一念至此,支支唔唔道:“此事,恐要從長計議,急不得。畢竟多年來就是這格局,下官認爲,還是請示朝廷的好。整編,就暫時不涉及裁軍,大王以爲如何??

徐衛拿袖子在帥案上一掃:“這確實是大事,範宣諭代表朝廷,本兵這不是要徵求你的意見麼?”?

範同連忙拱起手道:“大王擡愛,只是,下官一介書生,並不知兵。此等大事,非下官所能決定。咱們還是換番號就好,旁的,就暫時……”?

徐衛暗笑一聲,就這還想來川陝狐假虎威呢?太天真了,表面上仍是謙遜道:“既如此,那此事先擱置,待請示朝廷再作定奪。”?

“正該如此!正該如此!”範同連聲道。?

徐衛突然拋出這裁軍的議題,是真是假?可以說真,也可以說假。爲什麼呢?誠如張浚所說,秦鳳路,原來是策應沿邊幾路的生力軍,哪裡需要,就往哪打。現在西夏滅亡,西軍控制了橫山天都山一線,掌握着主動,而且跟遼軍衝突的可能『性』比較小,所以秦鳳帥司喪失了其作爲諸路後援的作用。?

如果真要裁,徐衛也捨得,把秦鳳帥司裁了,部隊併到永興帥司,由楊彥節制,沒什麼不行。或者,降格,讓秦鳳帥司和王彥的兩興安撫司合併爲一個帥司,由宣撫處置司親掌,也沒什麼不得了。?

當然,如果不裁不變,也過得去。?

至於環慶帥司,的確,環慶防區最小,兵力最弱,戰功最不濟,而且夏亡以後,它也沒什麼存在的必要了。但最關鍵的是,環慶帥是劉光世,陝西諸路里,唯一不算徐衛“自己人”的,就是他了。?

所以,徐衛把裁軍這個議題拋出來,就是要讓朝廷被動,或者說是讓皇帝和皇后被動。反正你們要搞事對不對?那就搞大些!劉光世不是皇帝她二叔麼?老子給你裁了!兵權給你削了!哎,還別說我排斥異己,我把我親掌的秦鳳軍都拿出來了,一併裁!看你們有什麼說的!?

本來,徐衛收到徐良的信之後,是沒動這腦筋的。但範同和沈擇這兩個撮鳥把譜一擺,徐衛就嗅到了味道,知道來者不善,有人想搞事。於是一合計,想出這麼個辦法來,結果把個範同嚇得不輕,生怕沾一點關係,回去說不清楚。?

自這次會面以後,範同那個後悔,真不該接這差使。心裡就盼着趕緊把該辦的事辦了,要回去覆命,免得狐狸沒打着,惹得一生『騷』!?

隨後,西軍開始整編,其實不裁軍,不改編了,還有什麼好整編的?就是換塊招牌,以後西軍就叫“神武右軍”了。說句不該說的,你範同一走,誰還叫神武右軍?人家照樣西軍西軍地叫。?

徐衛聽說範同和沈擇在館驛裡住得不爽,專門關照,盡一切力量,拿出咱們最高規格來,別怕花錢,有公使錢頂着呢,官府撥專款!?

這既然是協助改編,範同樣子總是要作作的,怎麼地也要去軍營看看,徐衛很給面子,全程陪同,你說啥時候去就啥時候去,我親自作陪。他的這些行徑,讓範同挑不出來一點『毛』病,只能一改之前的作派,收斂起威風,客隨主便。?

沒多久,徐衛從兩興安撫司挑了千把人部隊,搞了一個授旗儀式,又讓範同裝模作樣的檢閱一番,再讓孩兒們翻幾個跟頭,耍兩下把式,拉百十匹馬,一趟衝過去,一趟衝回來,領導們拍拍手,題個字,就算齊活了。?

範同和沈擇隨後離了川陝,回行在覆命。到了杭州,離過年也不遠了,朝廷裡也忙,他報告稱,西軍整編完畢,軍籍本冊也已取回,任務完成。在朝堂上彙報牟時候,他絕口不提裁軍的事情,生怕這事要是從他口中出來,在朝中引起討論的話,到時火要燒到他的身上。反正徐衛自己也要請示朝廷,我何必多這句嘴??

這一日,皇帝下了朝,巴巴往中宮趕,沈擇侍駕。當時宮中也在準備過年,劉皇后正召宮裡管事的宦官們佈置,要採買多少年貨,準備哪些事宜等等。見皇帝來,摒退了內侍省的都知和押班們,迎了上來。?

“官家興致不錯呀,可有喜事,說來臣妾也高興高興?”劉皇后見皇帝面有喜『色』,於是問道。?

皇帝在她宮裡坐了下來,捧着杯熱茶道:“今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又跟金國休了兵,天下太平,自然高興。”?

劉氏遂起身,整理衣冠,大禮向皇帝朝賀道:“這都是陛下英明,治理有方。”?

趙謹憐惜地上前扶起她,撫手道:“這也有皇后一份功勞啊。”?

“官家快莫這麼說,到時候,朝裡那些大臣只怕又要勸諫陛下,不要讓後宮干政了。”劉鳳娘笑道。?

“哎呀,說這些作甚?”趙謹拉着她坐下來。?

皇后見沈擇在旁邊侍奉着,心中一動,問道:“沈擇,你往川陝一趟,所見所聞,說來聽聽。”?

趙謹聽罷也道:“對對對,朕倒忘了,你去了一趟,川陝情況如何?”?

沈擇不料她突然發問,一時不知從何說起,只道:“世道太平,百姓安樂,川陝也不例外。”?

劉皇后又問:“徐衛待你們如何?”?

“自見了面,太原王殷勤接待,凡遇公事,都親自陪同,並無不妥。”不是他有意替徐衛說話,而是事實如此,真沒什麼閒話好說的。?

劉皇后聽這話不高興,作『色』道:“那徐衛掌着二十幾萬兵,豈能不跋扈?”這簡直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哪有這麼問話的?是何道理??

趙謹大概也覺得這麼問不對頭,側首道:“徐衛向來事君得體。”?

沈擇心知皇后想聽什麼,轉動着腦筋細細想來,忽道:“在興元府時,太原王倒是提了一件事情。”?

“何事,速速講來。”劉皇后催促道。?

“太原王說,如今局勢漸趨穩定,陝西還是從前御夏的老格局,有心裁軍改編。”沈擇道。?

這事範同沒提,劉皇后也並不知情,聽他說起,道:“這卻怪了,他倒要裁軍,怎麼個裁法?”?

“說是要裁了秦鳳和環慶兩路。”沈擇道。?

劉鳳娘一聽這話,如獲至寶,一把拉着皇帝的手道:“官家聽聽,這徐衛打的甚麼主意!他是明知環慶帥是陛下的皇親,卻故意要裁撤,這分明是向陛下示威!”?

皇帝一時也『摸』不着頭腦,疑『惑』道:“這事怎麼沒聽範同提起?”?

“回官家,當時太原王是要和範同商量來着,但範同不敢僭越,於是推說讓他自己請示朝廷。”沈擇道。?

“爲什麼要裁環慶?”皇帝問。?

劉皇后搶道:“這還用說?就是向臣妾示威!”?

皇帝轉過頭盯着她,劉鳳娘一愣,隨即明白自己這話說得沒分寸,忙改口道:“實際是向陛下,向朝廷示威要挾,其用心險惡,可見一斑!”?

“你說。”皇帝道。?

“聽太原王說,環慶原本防區最小,兵力最少,戰功最差,夏亡以後,也不需要環慶了,所以要裁。”沈擇如實回答道。?

皇帝聽罷,沉思不語,他不是在思考徐衛的用意,而是他不懂這些,在仔細琢磨裡頭是什麼門道。劉皇后本想煽風點火,但因方纔冒失,不敢輕意再說。?

趙謹想半天,不明白,又問:“秦鳳路又爲什麼要裁?”?

“回官家,好像是跟環慶情況一般無二。”沈擇哪裡還記得那麼清楚,他只是負責傳詔的,又不是宣諭使。?

趙謹“嗯”了一聲,又道:“那秦鳳帥是誰?”?

這個沈擇倒記得明白,道:“秦鳳帥就是太原王。”?

“原來如此。”趙謹道。隨即轉向老婆“你看,這哪裡是針對誰,想必確實是出於現實考慮,你就別多想了,徐衛這人還是不錯的。”?

劉鳳娘哪肯甘休,撇嘴道:“他哪裡不錯?兄弟二人,一個在朝爲相,一個在外爲將,天下誰不說閒話。倒是陛下……”?

你說皇帝下了朝,本來歡歡喜喜過來,跟皇后親親熱熱,聊會天,喝會茶,多愜意。結果一來就聽這些最不想聽的事,我在朝上聽半天不夠,到了這後宮還不得清靜?一時之下,皇帝有些煩了:“唉,你不要如此妄議大臣!徐良是有擁立之功的,徐衛那是西北長城!你這麼捕風捉影,牽強附會,若傳出去,那纔是惹人閒話。”?

到了這裡,頓一頓,皇帝還嫌不夠,又道:“不該你說的話就不要說嘛。”?

要知道,自打劉鳳娘嫁給趙謹以後,皇帝對她是百依百順,別說沒紅過臉,重話也沒一句啊,這般訓斥,還是頭一遭!她當時就有些傻了,等過神來,頓感百般委屈!她在皇帝面前驕縱慣了,哪受得這氣?於是不依不饒道:“臣妾一心爲陛下着想,卻不料陛下不識忠良!卻來訓斥臣妾!劉光世是臣妾孃家親親叔父,對陛下自是忠心耿耿,徐衛想裁……”?

這泥水還有幾分土『性』,何況血肉之軀?皇帝終於發作,一句話沒有,起身拂袖就走!沈擇一愣,趕緊跟上前去,只留下劉鳳娘一個人在那兒瞠目結舌,淚水還掛在臉上呢。?

過了幾日,該是皇帝去龍德宮拜見太上皇和太后的日子。這太上皇趙桓,自當年政變退位之後,一直不甘心,靠着黃潛善和王宗濋等人的擁戴,又上演一出復辟鬧劇,結果以“悲劇”收場。從那以後,就有些灰心喪氣了。?

結果沒幾年,趙諶英年早逝,到底是父子,不免傷心。及至趙謹登位,大宋國運日隆,內外大臣都是新換一批,趙桓更加沒有別的想法了。平日裡,便和朱太后住在龍德宮,讀書,治學,偶爾宴飲遊園,若皇帝和皇后過來了,便舉行個家宴,倒也有幾分天倫之樂。別說,這人吶,心一清明,精神就好,精神一來,身體也好。他本來風疾嚴重,要命的時候根本無法行走,這些年將息着,倒大有好轉,能小走一段路,只要不太疲倦就成。?

這天,趙謹和劉鳳娘,帶着徐良等幾名大臣前來給太上皇和太后請安,趙桓很高興,便命擺宴款待。因爲快過年了,天氣寒冷,就以擺在龍德宮的偏殿裡,地方小,也熱乎。到底是退了位的太上皇,也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了。?

趙桓和朱太后坐在殿上,趙謹和劉皇后就在他們側面,其他大臣自然坐在殿下。因爲地方不大,倒顯得親近些。太上皇興致很高,不斷詢問着皇帝,但都不涉及到軍政,只是宮中和宗室之間的事情罷了。?

席間,趙桓上了年紀,喜歡回憶往事,他說起當年道君皇帝傳位於患難之中,禪位的那天晚上,鄆王趙楷在一些內侍的擁戴下闖入禁宮,若不是有何灌執劍守衛,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

他說這話的用意,本是想提醒皇帝,要信任有擁立之功的大臣。沒錯,他就是替徐良說話。別看當年,發動政變迫他退位的是徐紹,二次迫他退位的,又是徐良。但時過境遷,徐良的功績他看在眼裡,再加上現在又有折彥質分權,所以,他替徐良說兩句好話,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這皇嗣,本來關係着國本。但皇子一多,不免就要生些齷齪。幸好,我生養你們兄弟三人,倒都安分守己。”趙桓皺紋倒是沒多少,但須發都半白了,看起來,比他實際年齡要老很多。?

皇帝連聲應是,可劉鳳娘卻拉長着臉。她認爲,老公公這話是在影『射』她還沒有給皇帝生下皇嗣,因此不快。她作臉『色』,太上皇倒沒注意,卻讓太后朱氏看了個分明。這婆媳關係,一直是個歷史『性』的難題,不管是帝王家,還是百姓家都那樣。?

朱太后看在眼裡,也不說破,也不好說,只是生悶氣罷了。散席之後,太上皇興致不減,還想着要跟大傢伙去逛逛園子,說是有什麼花,在臘月間開了,讓賞花去。皇帝倒有心陪同,可劉皇后不住地使眼『色』讓他走。沒奈何,皇帝只得推說勤政堂還有摺子要批,得先回去,留徐良幾個大臣在這裡再陪陪太上皇。?

知子莫若父,太上皇哪裡不曉得皇帝對朝政興趣不大,耳根子又軟,只是如今兒子是皇帝,也不好多說什麼,便由他去了。遂讓徐良等大臣陪同着,到園子裡賞花去了。?

你說雖然時過境遷,仇啊恨什麼的沒有了,但畢竟有隔閡,因此徐良陪着也沒有多餘的話,反正你問什麼,我答什麼。在那園子逛了半圈。看了幾朵零星開放的花,連太上皇也沒了興趣,便打算回去烤火了。?

朱太后此時忽道:“徐卿啊,皇后和皇帝成婚多少年了?”?

徐良一想,哎喲,怕得有五六年了吧,可沒等他回答,朱太后又自顧道:“這麼些年,怎麼就沒生下一男半女來?”?

這事一直是太上皇和太后的生病,本來今天太上皇高興,還沒想起這樁來,現在一提,也道:“是,方纔席間,我提起皇嗣,皇后就不高興。”?

朱太后伸手攙着他,意外道:“太上皇也看見了?”?

“就那麼大地方,她離你我又那麼近,怎麼看不到?我只是不與她計較罷了。”趙桓苦笑道。?

“唉,真讓人擔憂。”朱太后嘆道。語至此處,她轉過頭來問徐良道“徐卿,你們這些宰執大臣平日裡就不勸勸皇帝?就憑由這麼……”?

徐良這段時間正尋思找個什麼機會再勸勸皇帝多找幾個女人,充實後宮,免得專寵劉皇后。現在朱太后問起,他突然省悟!太后是皇帝之母,還有什麼人比她更有資格過問後宮的事情??

一念至此,裝作一副苦相,搖頭道:“回太皇的話,臣不止勸過一次,可官家總是當面應承,轉身就忘!爲此,臣還落了皇后不少埋怨,說臣蠱『惑』聖上!”?

“這是什麼道理?宰相是『政府』首腦,是外朝裡皇帝最親近的人,帝王家事也是國事,宰相怎麼就管不得?再說,哪朝哪代也有這規矩,後宮妃位多懸,那是擺着看的呀?”朱太皇一通牢『騷』。?

徐良趁機進言道:“太后,此事誰勸也不如太后來得有用。太后是後宮之尊,官家縱使不聽我等宰執大臣的,也該聽聖母的。”?

朱太后聞言,一時倒沒有表態,太上皇見機道:“這事太后確該管管,不然,實在不成體統。皇帝繼位多年,卻還一個皇嗣也沒有,這怎麼能行?得空,太后跟皇帝說說纔好啊。”?

第234章 討價還價第341章 真正的英雄第189章 生擒藥師第531章 滿朝歡騰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八百五十四章第795章 檯面下的事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653章 宰相救火第474章 未有之敗第805章 不由分說第59章 裝備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463章 步軍大戰第96章 教誨第703章 巨炮轟城第737章 遼國國喪第53章 梟首第八百三十八章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八百五十一章第351章 全城動員第四百一十章第八百六十七章第630章 天賜良機第597章 九月心結第669章 斬首示衆第703章 巨炮轟城第491章 徐原禍事第323章 血債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205章 先擒賊王第685章 勢如破竹第657章 改天換日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766章 背水而戰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333章 回馬槍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八百三十八章第八百五十五章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31章 人頭就是賞錢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561章 東進壺口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189章 生擒藥師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777章 馬泰之子第498章 政變(上)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105章 內憂第624章 文武爭權第669章 斬首示衆第384章 興師問罪第105章 內憂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778章 無限榮耀第264章 軍閥規劃第94章 退兵第七百四十五章第300章 鐵管火器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301章 接手三州第232章 謀劃陝西第676章 遼軍東來第630章 天賜良機第495章 引蛇出洞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八百五十三章第693章 天威難測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八百五十章第609章 縱橫捭闔第31章 人頭就是賞錢第489章 驚變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814章 服不服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697章 太原!太原!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174章 初露鋒芒第373章 長安解圍
第234章 討價還價第341章 真正的英雄第189章 生擒藥師第531章 滿朝歡騰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八百五十四章第795章 檯面下的事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653章 宰相救火第474章 未有之敗第805章 不由分說第59章 裝備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463章 步軍大戰第96章 教誨第703章 巨炮轟城第737章 遼國國喪第53章 梟首第八百三十八章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八百五十一章第351章 全城動員第四百一十章第八百六十七章第630章 天賜良機第597章 九月心結第669章 斬首示衆第703章 巨炮轟城第491章 徐原禍事第323章 血債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205章 先擒賊王第685章 勢如破竹第657章 改天換日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766章 背水而戰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333章 回馬槍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八百三十八章第八百五十五章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31章 人頭就是賞錢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561章 東進壺口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189章 生擒藥師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777章 馬泰之子第498章 政變(上)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105章 內憂第624章 文武爭權第669章 斬首示衆第384章 興師問罪第105章 內憂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778章 無限榮耀第264章 軍閥規劃第94章 退兵第七百四十五章第300章 鐵管火器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301章 接手三州第232章 謀劃陝西第676章 遼軍東來第630章 天賜良機第495章 引蛇出洞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八百五十三章第693章 天威難測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八百五十章第609章 縱橫捭闔第31章 人頭就是賞錢第489章 驚變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814章 服不服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697章 太原!太原!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174章 初露鋒芒第373章 長安解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