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如虎添翼

“報敵騎迫近延長”一將搶入節堂之中,大聲稟報道。

衆將帥一聽,什麼?金軍居然主動來攻?嘿,好你個好常,我們這裡商量收拾你,你倒自己來了杜飛虎當即請纓道:“宣撫相公,卑職願率八百鐵騎迎敵”

徐衛略一思索,答應道:“好給你一千騎先往諸軍,準備出戰”

那一衆將帥毫不猶豫,都出了節堂奔往城外軍營傳令。杜飛虎率一千精騎,急急馳出軍營往東迎敵。這段時間,騎兵只負擔偵察警戒等任務,沒有作戰機會,因此騎士們催馬快行不多時,遙見前方塵頭大起,顯然是敵騎已至

又奔片刻,已然看到敵軍蹤影,卻見前後相延甚遠,並非進攻陣形。杜飛虎也沒多想,舉起長槍,號令部隊展開,準備發起雷霆一擊。可就在這時,怪事發生了,對方見宋騎襲來,竟然勒停了戰馬而且沒有後退的意思,這怎麼個情況?

更怪的還在後頭,對方停下之後,有一騎離了隊,向宋軍迎來。杜飛虎眼見有異,急忙舉槍往旁,部隊打個轉停了下來。騎士們面面相覷,都不明就裡。

那一騎越奔越近,杜飛虎望去,只見來人身裹鐵甲,騎匹高頭大馬。那馬既不是女真人所有,也非宋軍中的河曲馬或者隴西馬,極高大神駿,恐怕就是傳說中的西域良駒。再近一些,已看清對方面容,應該不過三十左右,雖然也是禿頂結辮,但與女真人卻又不同,跟軍中李成衛相似,這是党項人?

“前面可是徐宣撫部隊?”那來將勒住繮繩後高聲問道。

杜飛虎一時不作聲,對方又問一遍,他才道:“既然知道,如何敢來相犯?”

“兄弟誤會了在下李世輔,願是鄜延將,今引軍來投,還通報一聲”來將喊道。

李世輔杜飛虎大感意外他時常追隨徐衛左右護衛,聽說過李世輔的事情。只是對方片面之詞未敢輕信,思之再三,喊道:“你既是李世輔,可將兵馬留在此處,單騎隨我去見宣撫相公”這兩軍對敵務必小心,萬一對方有詐,等臨近大營來個猛衝,打個措手不及可就不妙了。

李世輔痛快地答應下來,回頭衝部下打了個手勢,即催動戰馬奔過來。

“你勒兵在此警戒,對方一旦有任何異常舉動,馬上進攻”杜飛虎交待部下之後,也打馬離了隊,與上前的李世輔一道往縣城奔去。

兩人路上無話,至大營時,見各種營寨兵馬出動。李世輔特意留心觀察,顯然西軍將我當成了金軍,但從部隊調動來看,井然有序,並無絲毫亂象,西軍果然還是西軍心頭歡喜,忍不住狠舒一口氣,就與杜飛虎一道奔入城中。

本來是要直投帥府,卻在街道上碰見徐衛引吳玠馬擴等人迎面而來。見到杜飛虎引一將進城,徐衛等也頗感意外,紛紛勒住了繮繩。

杜飛虎迎上前去,報道:“宣撫相公,此人自稱李世輔,引軍來投”

名號一出,徐衛大吃一驚,便朝李世輔望去,馬擴見看到了他,此時嘆道:“他還真就來了”

話剛說完,李世輔已經翻身下馬,步行上前,他沒見過徐衛,目光在一衆將帥身上掃過,抱拳道:“李世輔引軍歸國,不知哪位是徐宣撫?”

徐衛在馬上俯視他,見其人正當壯年,雄偉異常,有卓異之相,雖然是党項人裝束,但從五官上來說,還是比較接近漢人,估計是混血所致。

“我便是徐衛,你就是李世輔?”徐衛朗聲道。

李世輔目光落在他臉上,看了一陣,只感如鯁在喉,鼻頭髮酸,眼睛隨之一熱,納頭便拜:“卑職久聞相公之名,終於如願得見”

“不必多禮,起來。”徐衛面上一派嚴肅。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李世輔忠義來歸,而是對方這麼一弄,勢必使得夏人震怒,這對宋夏關係肯定會有消極影響。

杜飛虎此時道:“相公,原來虛驚一場,並非金軍來攻。”

徐衛沉默片刻,即下令道:“如此,命諸軍歸營。”當下,便引了李世輔入帥府。

到堂上坐定,李世輔再拜,徐衛命其落座,雖然已經從馬擴處得知對方情況,但還是又問了一次。李世輔詳細報告了自己當年如何陷身於賊,又如何謀劃迴歸,又是如何事泄遭禍,及至投奔西夏,受夏王重用,平定青面夜叉之亂。還說明了此次夏軍南來之企圖,以及是如何脫離至此。樁樁件件,務求詳細,並無絲毫隱瞞,甚至包括夏王欲將女兒許配給他,他以父喪而辭等等。

徐衛等一衆將帥聽罷,無不爲李家忠義之心所感動。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李世輔儘管被迫投夏,受到重用,但仍舊念念不忘故國,甘願拋棄高官顯爵,榮華富貴,冒着天大的風險引軍回國。這絕不是普通懷有忠義之心的人能夠辦到的,其忠貞堅如鐵石,令人欽佩

若以後世價值觀來評價,這人也是一個純粹的愛國者

人家在夏國已經受到重用,立了大功,並且得到了高官顯爵,在這種情況下,毅然歸國,怎不叫人動容?尤其值得稱道的,他本是党項人,按說西夏纔是他的祖國,可他父子卻以一顆拳拳之心,誓死效忠大宋,這足以和同爲党項人的折家相提並論

“今世輔引一千二百餘騎來投,惟願效死於宣撫相公麾下,光復故土,報我大仇”李世輔說到情動處,嚎啕大哭

徐衛面對如此忠義之士,根本不提什麼影響宋夏關係這一節,慨然道:“忠義歸朝,惟君第一世輔不必悲傷今本帥起盡大軍復陝,你可率本部兵馬麾下聽用,早晚,與你報了這血海深仇以祭奠你家人在天之靈”

徐衛麾下衆將帥,感其忠義,紛紛出言相勸。如今我軍已對延安形成夾擊之勢,破城是遲早的事,還怕報不了仇是怎地?

第71章 整編第537章 楊彥上位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795章 檯面下的事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96章 教誨第465章 狐皮大氅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763章 決戰前夕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785章 徐州之戰第13章 殺人就是這樣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90章 狗血淋頭第687章 遼軍復國第319章 震天雷第110章 衝突第236章 議升官第178章 德高望重第596章 再見何書瑩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363章 屹立不倒第648章 万俟卨的掣肘第168章 斬盡殺絕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619章 白瑪達娃第四百一十七章第166章 金殿沸騰第215章 寧死不退第四百三十六章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八百六十一章第307章 楊猛將兄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216章 重組陣形第8章 土匪來了第536章 陰雲再起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45章 遇襲第204章 奔赴陝西第394章 開刀環慶第102章 張九月第77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455章 激戰江北第816章 真會來事第228章 全部繳械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58章 報捷第389章 劉子羽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226章 河東變故第46章 死戰第136章 失控第238章 圖謀河東第141章 定情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823章 別來惹我第363章 屹立不倒第208章 威震河東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804章 造反第225章 下馬威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383章 送別李綱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634章 欲擒故縱第154章 風起雲涌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75章 阻擊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702章 直撲燕雲?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第207章 初到長安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67章 佈局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6章 其實 我穿越了第664章 迫退千軍第47章 屠殺第349章 定戎大撤退第166章 金殿沸騰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四百一十六章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八百七十三章第626章 扶正還是分治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131章 人氣
第71章 整編第537章 楊彥上位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795章 檯面下的事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96章 教誨第465章 狐皮大氅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763章 決戰前夕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785章 徐州之戰第13章 殺人就是這樣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90章 狗血淋頭第687章 遼軍復國第319章 震天雷第110章 衝突第236章 議升官第178章 德高望重第596章 再見何書瑩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363章 屹立不倒第648章 万俟卨的掣肘第168章 斬盡殺絕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619章 白瑪達娃第四百一十七章第166章 金殿沸騰第215章 寧死不退第四百三十六章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八百六十一章第307章 楊猛將兄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216章 重組陣形第8章 土匪來了第536章 陰雲再起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45章 遇襲第204章 奔赴陝西第394章 開刀環慶第102章 張九月第77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455章 激戰江北第816章 真會來事第228章 全部繳械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58章 報捷第389章 劉子羽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226章 河東變故第46章 死戰第136章 失控第238章 圖謀河東第141章 定情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823章 別來惹我第363章 屹立不倒第208章 威震河東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804章 造反第225章 下馬威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383章 送別李綱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634章 欲擒故縱第154章 風起雲涌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75章 阻擊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702章 直撲燕雲?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第207章 初到長安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67章 佈局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6章 其實 我穿越了第664章 迫退千軍第47章 屠殺第349章 定戎大撤退第166章 金殿沸騰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四百一十六章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八百七十三章第626章 扶正還是分治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131章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