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三年後

大宋興熙四年

整整三年時間,宋、遼、金三國大體上都處於沉寂之中。江南派遣了使節入金,索要夏主李仁孝等,金國嚴辭拒絕,甚至扣留宋使。而且不出所料,女真人利用手裡的夏主和官員,在西夏舊地不斷煽動。奈何党項勢已去,縱使一直仍舊忠於夏主的夏軍殘部,又或者是党項族人起兵反遼,都被契丹人嚴厲鎮壓下去。

這三年來,西起川陝,東至兩浙,宋軍都在厲兵秣馬,枕戈待旦。徐良鞠躬盡瘁,嘔心瀝血地經營着,當然,他也得到了足夠豐富的回報。孜孜爲國的趙鼎,雖然與其有並肩戰鬥之誼,但當兩人同臺執政之時,趙鼎終究還是因爲政見不合,又在與徐良的爭鬥中屢屢受挫,最終被迫辭去首相之位,提前退休,從那以後,徐良就一直得以獨相,掌握大權。

也正是因爲如此,徐良的政策得以切實地貫徹。他“精兵五十萬”的計劃已經完成,除西軍之外,南方荊湖、江西、兩浙、淮西四司,帶甲三十萬,日夜期盼着北伐中原。當初派往陝西的南方軍官團,也全部回到原職,受到重用。儘管這批多是抱着鍍金的態度前去,但他們在西軍中這一段時間,受益匪淺。

當然,金國也沒有閒着。女真人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有過強烈的危機感,在宋遼聯手壓制之下,上到金國皇帝,下到文武大臣,普遍意識到他們早已經不是霸主,甚至受到漢人和契丹人的高度威脅。看明白了這一點,掌握金政大權的完顏兀朮費盡心機,不但加強軍備,更花了大力氣在整頓內政之上,又尤其是在兩河地區採取了一系列旨在緩和,恢復社會秩序,發展民生事業的政策。

至於契丹人,讓人有些失望。自從蕭斡裡剌等人引軍歸國以後,遼國再沒有往西夏舊地增過兵,看起來,契丹人似乎在耶律大石死後,就不再想着東征復國了。

在這三年裡,徐衛踏踏實實地埋頭苦幹了一番。得益於他的堂兄在朝中獨相,他在川陝推行的任何策略都通行無阻。三年下來,成績喜人,四川持續發展,而陝西也完全作到了自給自足,戶口明顯增加,稅收也連年上漲,甚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接濟河東。這幾年,徐衛的足跡遍佈陝西各地,軍營、田間、地頭、民居、官府、陝西軍民總能看到徐郡王奔走的身影,聽到他鼓勵的話語。

時候到了,從杭州到興元都知道,時候到了。現在所差的,只是一個機會,一個由頭,或者說一個訊號。只要滿足了這一點,自宣和以來,天下最大的一場變動,就將爆發!

這一年的四月,在宋人和遼人望眼欲穿的燕京城裡,人們在私底下風傳謠言。上到達官顯貴,下到販夫走卒,近些日子所有人議論的話題只有一個,支撐大金國的擎天巨柱要倒了……

這裡是太師、領三省事、都元帥,樑王府邸。一支特別的馬隊奔到府門前停下,之所以說它特別,是因爲這支馬隊的戰馬,竟然是清一色的雪白良駒,馬上的騎士個個衣甲鮮明,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手中也執着長長的槍戟,一看便知道這是儀仗。

馬隊停下來以後,有兩人躍下馬背。當先一個,不到三十歲,他身着女真人傳統服裝,但腰裡卻繫着一根鑲金嵌玉的帶子,舉手投足之間,似乎也少了幾分女真人的豪邁和粗獷,看起來倒是溫文儒雅。但別被他的表面騙了,這位殺起人來,眼睛都不會眨一下。不管是他的兄弟,他的皇后,他的妃嬪,還是他的下屬,有理由絕不手軟,沒理由,喝醉了也會殺。似乎除了殺人以外,他再也找不到其他方式來排遣大權旁落的鬱悶。

緊緊跟在他身後的那人,比他要小几歲,儀表可謂堂堂,牛高馬大,雙目炯炯,顧盼之間,神彩飛揚,顯然是前面那人極爲寵信的。

兩人一露面,樑王府的門吏就飛奔而入,當他兩個進入王府時,一大羣人慌忙迎了出來。執禮拜見自然免不了,但他似乎無意和這些人多說,只問“樑王病情如何?”

一間陳設奢華的寢室之中,安靜得嚇人,如果不仔細看,你還很難發現那張榻上躺着一個人。受病痛的折磨,這人已經有些面目全非,甚至看不出來年紀了。他眼眶深陷,一雙渾濁的眼睛無神地盯着房頂,嘴脣微微顫動,不知是在喃喃自語,還是在向上蒼祈求。露在被子外頭的手就像是幾條枯樹枝,誰能想到就是這雙手,一支握着政權,一支握着軍權?誰能想到這個人,就是名震天下,被宋人呼爲四太子的完顏兀朮?

完顏亶和完顏亮兩人緩步踏入臥室,兀朮之子等他們靠近之後,才俯去輕聲喚道:“父王,聖上來探望了。”

兀朮似乎完全沒有反應,呆滯的目光還是一動不動地望着上頭。直到兒子搖了搖他,他的眼珠子才動了動,看向塌側的幾人。

“樑王,朕來看你了。”金帝完顏亶在榻前坐下,向前探出身子說道。

“哦……”兀朮應了一聲,他的聲音就像從肚子裡發出來,深沉,飄渺。

“陛下,現在幾月了?”兀朮問道。

完顏亶回頭看了一眼完顏亮,顯得很詫異,回過頭來答道:“現在四月。”

“四月,四月,現在徐虎兒在想什麼?”兀朮的話讓人聽不懂,他都這副田地了,還在想徐衛在作甚。

“樑王且安心養病,其他的事……”完顏亮自從上回去了一趟河東,回來之後,極受金帝待見,一路扶搖直上,現在已經作到了尚書左丞,按照南方的官制,他這已經是副宰相了。在兀朮病後,他“分擔”了許多事情。這也是爲什麼,皇帝來探望樑王,誰也沒帶,只帶着他。

“我跟你們說……”兀朮打斷了他的話。“只要我一死,徐虎兒就會出兵,他很快就會知道,瞞不住他的,他一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一定不會。”

皇帝一時無言,倒是身後的完顏亮道:“這些年,南方一直在積蓄力量,但大金也沒有閒着,樑王不必擔憂。”

兀朮突然咳了起來,手無力地擡起搖了搖:“不可輕敵,南軍今天,恰似我軍昨日,我軍眼下,正如南宋往昔。將帥好逸,士卒厭戰,我雖然極力經營,奈何……”

身爲大金國的領袖,軍隊的象徵,兀朮說出這種話,怎能不叫人泄氣?金帝頓時色變,失聲問道:“誠如此,如之奈何?”

兀朮喘了一陣,忽道:“中原,淮東……”

“什麼?”完顏亮沒聽明白,往前小移一步問道。

“把中原和淮東,還給南朝,向他們求和……”兀朮有氣無力道。

“什麼?”完顏亮加重了語氣。

金帝也爲之愕然,質疑道:“這是爲何?”

“我一死,陛下就向江南派出使臣,以中原淮西向南方求和,不附加任何條件。對了,扣留的宋使,也給他們送回去。告訴南朝的少帝,告訴徐家兄弟,我們乞和。”兀朮的話,很容易讓人想到他是不是病入膏肓,已經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斷力。

完顏亮聽得匪夷所思,忍不住道:“樑王,我大金雖失陝西河東一部,但襄漢前線,宋軍何曾進得一步?上回他們發動北侵,不也被一陣殺回?縱使如今我朝無力滅宋,但敵若來,大金的勇士豈有畏懼之理?不戰而歸還中原江淮,豈不滅自己威風?南人眼見如此,只怕越發輕視大金!”

他所說的,也正是金帝完顏亶所想的,因此他一說罷,大金皇帝就看着兀朮,靜聽下文。

“迪古乃。”兀朮呼喚着完顏亮的女真名。“遇事,要冷靜沉着,多動腦子。你以爲,我真的怕南軍麼?我自追隨太祖皇帝起兵,征戰一生,何曾懼敵?”

完顏亮無言以對,默不作聲。

“樑王此議,想必另有深意在?”金帝問道。

“主動割地求和,示弱於南方,使其輕我,驕其軍心,此其一;收中原淮東之軍渡黃河,集中力量,此其二;中原淮東既還,則南朝之中,主和之人便有由頭,以此拖延其發兵時機,動搖其北伐決心,此其三;南朝既得失地,必遣軍駐軍,如此,則襄陽淮西之師必往北移,分散力量,自失天險。我軍待機渡河,於中原四出之地猛擊,殲其精銳,此其四。”

兀朮沒糊塗,完顏亶和完顏亮現在非常肯定這一點。

“等這一仗打完,南北方可真正言和。陛下,我們已無力滅宋,把他們打到坐下來談,這是唯一的辦法。”兀朮話說得太多,此時已經有些接不上氣了。

完顏亶俯下頭去,小聲問道:“樑王之計,可阻南軍,可契丹人怎麼辦?”

兀朮許久也沒有回答,閉着眼睛,不知是不是睡着了,金帝連問幾次,他才道:“契丹人不足慮,大石一死,孤兒寡母還能成什麼氣候?”語至此處,他又停了好一陣,繼續道“我擔心的,是徐家兄弟。他們一個在朝執掌政府,一個在外手握雄兵,是爲大金心腹之患。不要給他們機會……”

金帝聽罷,稍稍放心,正分神時,只見兀朮勉力伸出手來,金帝慌忙握住,只聽樑王道:“願陛下念先人創業不易,好自爲之,好自爲之。”

聽到這句,完顏亶也不禁心酸,緊握着叔父的手道:“樑王於國有勞,今疾若此,爲卿憂之。”

兀朮沒接皇帝的話,轉動眼珠子又看向完顏亮,氣若游絲:“迪古乃,迪古乃……”說到後頭,竟不可聞。

宋興熙四年,金皇統八年,大金國的締造者之一,手握金政大權的樑王兀朮去世。金帝完顏亶對於這位又敬又畏的叔父,表示了極大的悲痛。下詔輟朝,追封,陪祀太祖廟庭,給予極大的榮譽。

兀朮追隨金太祖起兵反遼,爲將身先士卒,戰功赫赫,爲相能力挽狂瀾,安邦定國,於大金來說,自然是一大功臣,能與之比肩的,也就是漢名宗翰的粘罕而已。只是可惜,這位大金國的英雄,志在一統天下,攻滅南朝,奈何時不予他,幾次南侵無功而返,面對襄漢鐵板一塊無計可施,反倒損兵折將,傷了金國元氣。西夏敗亡以後,他埋頭經營內政,也算是一種補償吧。

總之,這位梟雄帶着無盡的遺憾和擔憂離開了。他的謝世,其意義遠不止本身這麼簡單。他爲繼斡離不、粘罕之後女真領袖,他就是金軍的化身,撒手一去,將軍國大政交到完顏氏第三代手裡,他那些成長於安樂之中的晚輩們能繼承先輩的遺志麼?

他去世之前,在他榻前的兩個人,金帝完顏亶,尚書左丞完顏亮,一個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嫡長孫,一個是庶長孫,這兩堂兄弟都有一個共同點。完顏亶拜大儒爲師,喜好中原文化,穿漢服,讀經典,儼然漢家天子;完顏亮更不得了,他比他的堂兄水平更高,居然能寫得一手還算不錯的詩詞。

這兩個都是濃濃的漢文化氛圍中長大的,兀朮這一輩人處心積慮要滅亡南朝,可還沒等征服南朝,完顏氏第三代就已經醉心於南朝的服章禮儀,詩詞歌賦。

兀朮恐怕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臨死之前,根本就沒提什麼滅宋,即使囑咐金帝要殲滅宋軍精銳,其目的,也是以戰迫和,希望能和南朝坐到談判桌上來,保住既得利益,不敢再作其他奢望。

縱觀歷史,不難發現,每個王朝初創之時,第一代和第二代領袖,普遍都有雄心壯志,因爲他們起於憂患之中,有一種使命感和緊迫感。但往往到第三代,就不成了,這一點,不僅適用於金,也適用於宋。後世那句“富不過三代”,想來跟這個也有些關係。ro!!

第八百四十三章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649章 徐郡王第129章 秘密抓捕第95章 統帥第八百六十三章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274章 知軍夫人第398章 劍指鄜州第778章 無限榮耀第310章 冰釋前嫌第118章 張憲第675章 徐郡王第448章 胡馬南來第七百四十九章第七百五十章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458章 固若金湯?不堪炮擊!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319章 震天雷第331章 見風轉舵第285章 輕騎突進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319章 震天雷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602章 父子大戰第八百五十六章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561章 東進壺口第301章 接手三州第387章 故人來訪第193章 談婚論嫁第460章 棄城逃跑第500章 政變(下)第335章 離奇事件第八百三十八章第537章 楊彥上位第680章 割地求和第一百七十六 音徐衛婚事第365章 癡人說夢第156章 萬衆期待第489章 驚變第456章 捨近求遠第63章 來了第89章 勸降第397章 地下黨第138章 佈防第八百五十八章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312章 鬥神不死第七百五十章第125章 契丹人第201章 洞房花燭第150章 入夥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693章 天威難測第326章 亮招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491章 徐原禍事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160章 望眼欲穿第644章 徐九又當爹第300章 鐵管火器第136章 失控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185章 三道金牌第34章 亂刀分屍第98章 面君第3章 千王之王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八百六十五章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八百六十九章第71章 整編第575章 金軍內訌第597章 九月心結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559章 十三萬步騎!反攻!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190章 縛太急乞緩之第25章 酒後好辦事第447章 君前留對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60章 榮歸第242章 整軍備戰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559章 十三萬步騎!反攻!第284章 種家軍第388章 有本事使出來第401章 出事了第八百一十九章第267章 總攻在即
第八百四十三章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649章 徐郡王第129章 秘密抓捕第95章 統帥第八百六十三章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274章 知軍夫人第398章 劍指鄜州第778章 無限榮耀第310章 冰釋前嫌第118章 張憲第675章 徐郡王第448章 胡馬南來第七百四十九章第七百五十章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458章 固若金湯?不堪炮擊!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319章 震天雷第331章 見風轉舵第285章 輕騎突進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319章 震天雷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602章 父子大戰第八百五十六章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561章 東進壺口第301章 接手三州第387章 故人來訪第193章 談婚論嫁第460章 棄城逃跑第500章 政變(下)第335章 離奇事件第八百三十八章第537章 楊彥上位第680章 割地求和第一百七十六 音徐衛婚事第365章 癡人說夢第156章 萬衆期待第489章 驚變第456章 捨近求遠第63章 來了第89章 勸降第397章 地下黨第138章 佈防第八百五十八章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312章 鬥神不死第七百五十章第125章 契丹人第201章 洞房花燭第150章 入夥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693章 天威難測第326章 亮招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491章 徐原禍事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160章 望眼欲穿第644章 徐九又當爹第300章 鐵管火器第136章 失控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185章 三道金牌第34章 亂刀分屍第98章 面君第3章 千王之王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八百六十五章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八百六十九章第71章 整編第575章 金軍內訌第597章 九月心結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559章 十三萬步騎!反攻!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190章 縛太急乞緩之第25章 酒後好辦事第447章 君前留對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60章 榮歸第242章 整軍備戰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559章 十三萬步騎!反攻!第284章 種家軍第388章 有本事使出來第401章 出事了第八百一十九章第267章 總攻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