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

世上沒有美麗的故事,只有殘酷的現實,趙禎堅信吐蕃人會向大宋投降,就像他們飢腸轆轆時面對食物的誘惑一樣,這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

人總是趨吉避凶的,明知在邏些城中可能餓死,誰還會待在那裡?

宋軍在邏些城外架起了高高的望樓,從望樓上可用千里鏡瞧見城中的模樣,趙禎在看過一次後便下令在邏些城外設置一些高大的帳篷,這些帳篷一律沒有大門,只是一個寬敞的頂棚罷了,但在邏些城面前卻尤爲顯眼。

棚子中別無他物,從內到外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吃食,這些都是宋軍帶來的糧食,爲的就是向邏些城展示大宋的仁慈,同時這些棚子還會用來接納從邏些城中逃出來的人。

只要歸順大宋,就會有地方住,有糧食吃,青稞的餅子絕對是管夠的,還有犛牛肉以及香濃的肉湯,有幾個飢餓的人能抗拒得了這樣的誘惑?

不光是平民百姓,即便是吐蕃的士兵,只要向宋軍投降便能獲得同樣的待遇,趙禎還下令軍中製作傳單,就藏在易碎的箭桿之中,而這些巨大的箭枝都由八牛弩射入邏些城中。

雖然有了火炮但八牛弩依舊是大宋的制式裝備,雖然配比的數量要少了許多,但並不是沒有,沒日沒夜的輪班向邏些城投放檄文。

輿論戰和心理戰是戰場上必要的存在,也是在悄無聲息中化解敵人鬥志的最好武器,趙禎對吐蕃人是無所不用其極的。

已經被宋軍圍堵的邏些城本就動盪不安,人心惶惶之下在看到了宋軍投射進來的檄文以及安民告示後開始更加的搖擺不定了。

誰都知道在邏些城中堅守是一個錯誤,吐蕃最大的好處便是土地廣闊地形崎嶇,在這樣的環境中周旋要比在邏些城這樣的城池好許多,最少不用擔心被困。

角廝羅之前當然也已經想到,但大宋軍隊的速度相當詭異,時快時慢,尤其是這次對邏些城的進攻,之前奏報南路宋軍纔剛剛佔下匹播城,待過了兩人便突然出現在了邏些城下。

不是角廝羅不想走,而是走不掉,邏些城中儲備了一定數量的吐蕃火藥彈,而這些火藥彈用來防守最適合不過。

角廝羅自己貪心了,他當然知道廣闊的高原適合與宋軍周旋,但同樣的城池也有城池的好處,邏些城的好處就在於城高牆堅。

佔據了城池的優勢對宋軍的進攻進行防禦,必定會讓宋軍產生大量的折損,但他沒想到的是,宋軍根本就不打算進攻,這是他唯一失策的地方。

邏些城的城牆是堅固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宋軍的火炮同樣威力巨大,經過不斷轟擊的城牆當然承受不起,雖然有些地方轟然倒塌,但並非是全部。

出現缺口的邏些城,人心思動,大宋的心理戰已經初見成效,這幾日逃出邏些城的吐蕃百姓和士兵數量越來越多。

當然這樣做同樣也會激化邏些城中的矛盾衝突,裡面的人可不都是希望出城歸降宋軍的,角廝羅爲了穩固人心,用了最簡單有效也是最錯誤的方法,暴力鎮壓。

邏些城的周圍已經有吐蕃的軍隊開始鎮壓想要逃出城的吐蕃百姓了,趙禎在望樓上早已看到了這一切。

當一些人被定義爲叛徒之後,無論做的是對是錯,都將受到同類的無情懲罰,當然這種懲罰很快會引起更多的不滿和反抗。

這就是一個怪圈,壓制情緒,積壓憤怒,再壓制,再釋放,邏些城中開始出現變數和動盪,這在趙禎的意料之中。

投入那麼大的資本,若是沒有回報,那他趙禎就是一個傻子。

圍城之下,恐慌的情緒和越來越急迫的形勢不光在折磨着城中的吐蕃人,同樣在折磨者那些權貴,以及角廝羅。

趙禎早早就料到這一點,並且還在不斷的向邏些城施壓,就是要壓得角廝羅喘不過氣纔好,這樣他白便會用最強硬的手段去鎮壓邏些城中的人。

短短三天時間,大量的吐蕃軍民從邏些城中逃出,開始還是一個倆個,接着便是三五成羣,角廝羅的鎮壓越強硬,逃出人便越多。

而在接下來更長的時間裡,邏些城一直出現逃脫的人,有些甚至是在城牆附近駐紮的吐蕃軍。

當軍隊都開始小規模潰逃的時候,邏些城距離正真的動盪不遠了。

大量的逃兵是在半個月後出現的,這是一次成建制的潰逃,在角廝羅準備派兵追擊圍剿的時候,楊懷玉率領背嵬鐵騎前往迎接。

誰也想不到戰場上居然會出現這樣詭異的一幕,吐蕃人追殺自己人,而宋軍出現掩護這些吐蕃人。

這大概是最大的笑話,但背後卻是邏些城崩潰的開始,軍隊都成建制的潰逃了,百姓更加惶恐,對邏些城也更加的沒有信心。

宋軍把這些逃出邏些城的人集中了起來,給了他們食物和居住的帳篷,同時清點人數,繳獲他們的武器。

最關鍵的是做出承諾,答應放他們離開,這在吐蕃人看來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但他們並不知道,趙禎只不過是不想被這些“累贅”所拖累。

宋軍的糧食又不是大風颳來的,暫時接濟一下歸降的吐蕃百姓和士兵可以,但卻不能一直這麼接濟下去。

眼下是要拿下邏些城,拿下整個吐蕃,又不能大開殺戒製造矛盾,於是乎讓他們回到自家的家鄉便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若是家鄉就在邏些城也無所謂,完全可以去別的地方謀生,待邏些城被宋軍徹底佔領之後,這裡還需要大量的勞力,回來一樣能找到養活自己的活計。

趙禎可以說是把一切都安排好了,而這些歸降的吐蕃人所享受的待遇也會出現在大宋的安民告示中,同時把他們的名字也列舉出來以讓城中之人相信。

邏些城中最爲忙碌的人便算是賢覺和岡波任了,他們要站出來不斷的爲“闢謠”但謠言止於智者,這時候的邏些城所有人都在爲糧食和未來擔心,怎麼可能相信他們的闢謠?

人心就像沙碩,一旦散了就再也沒有辦法聚集起來。

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八章太子泡妞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
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八章太子泡妞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