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

神都城中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這是趙禎知道的,但事情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所以蔡伯俙纔會露出驚恐的表情,他擔心因爲自己的一句話改變了原本宮中的穩定局面。

他知道,任何人動了趙旭,都會引起王語嫣以及她背後的整個勢力的報復,蔡伯俙可以肯定,即便是自己以及妙元的關係,都不一定能承受得了當朝中宮皇后的怒火。

那位說不定會親自殺到駙馬府,在自己的老巢之中給自己來一頓結結實實的暴揍…………

蔡伯俙雖然在北京路,可他對神都城的事情也不是不知道,這次其實就是商賈的又一次干涉朝政,他們有自己的力量,這麼多年積攢下來,在朝中的商賈“子弟”不在少數。

尤其是出自商賈自家的皇后,多多少少的有些影響,而太子……最是經受不住這點誘惑,終究是被利用了一次。

趙禎笑眯眯的望着蔡伯俙,他是知道前因後果的,於是便靠在車駕的錦榻上望着蔡伯俙道:“把來龍去脈和朕將講清楚,廢話就別多說了。”

蔡伯俙尷尬的望着趙禎道:“只不過是些奸佞小人利用太子的仁心而已……”

趙禎搖了搖頭:“要真是如此就好了,朕推行重商,同時也推行賺得越多,繳納的稅收越多,以此爲平衡財富之道,原先那些商賈無有不從,甚至是拍着胸口的支持。”

趙禎彷彿是在回憶,隨即嘆了一聲道:“可現在,他們想回到原先的稅率已然是不可能,於是便提出每年定稅之說,看似數目龐大,可卻是原有稅收之九牛一毛,三司的官員清楚,范仲淹清楚,王安石更清楚!於是便有人從中作梗,挑撥太子和王安石之間的關係。以小事詆譭其人品,令趙旭厭惡之……”

蔡伯俙微微發愣,隨即無奈的承認道:“官家明鑑,此事確實有商賈從中挑撥,但卻和皇后沒有關係,陛下萬萬不可動怒。”

趙禎望着蔡伯俙:“你這麼精明的一個人都知道朕會把這件事和皇后聯繫在一起,朕難道就看不出來?這事情雖說和語嫣沒有多大聯繫,可趙旭終究是她帶的孩子,從她身上不自覺的學到了商賈的市儈,朕深厭之!若是不能改過來……”

趙禎不說了,但蔡伯俙知道官家是什麼意思,從軍中傳來的消息,官家生死難料之時,太子依舊按兵不動,雖中規中矩卻顯迂腐之風,而魏王趙昀便顯擔當,最終太子公主隨軍撤走,而魏王獨留邊軍之中,待朝中旨意下來纔回神都。

皇子領兵在外,又是陛下被困遼朝之時,多少讓人猜忌,可區區四萬邊軍就讓大宋猜忌了?再說有曹康在,他趙昀真的就能動這死亡邊軍?想想也不可能!

當然還有一些更加不利太子的消息,魏王被困之時…………陛下最見不得子嗣相殘,從小便以兄友弟恭爲訓教導皇嗣,可太子所作所爲不得不讓人心寒。

趙禎知道,蔡伯俙這貨對趙旭是絕對支持的,別的不說單單因爲王語嫣的關係也會支持,幾人從小便是玩伴,現在走到今天豈能不以故舊牽連其中?

趙禎拍了拍蔡伯俙的肩膀:“無妨,你只要站在邊上看就好,莫要插手,莫要影響任何一個人,朕自有辦法。記住了不要淌進去,進去就出不來了!”

蔡伯俙微微一顫,苦笑着指了指自己的胖臉:“官家,咱還在岸上?”

趙禎笑了笑:“當然,現在你腳底下比誰都幹,朕說你在岸上就在岸上!從現在開始,記住朕的話!”

“臣遵旨!”

從蔡伯俙的表情中趙禎明顯能感覺得如釋重負的感覺,這貨定然是覺得自己牽扯太深,以後會被牽連,想出都出不來,在自己面前這般也不過是要一個特赦而已。

趙禎知道他是被動捲入其中的,自然對這位發小網開一面,但他的駙馬府卻不能再往裡牽扯了,蔡伯俙多時候代表的並不是趙妙元,而是代表這蔡記。

而蔡記已經轉型成爲大宋最大的國有商號,錢財萬巨,地位直逼三司,雖然在三司名下管轄,但最終還是流入皇帝的內藏庫中的。

所以蔡伯俙現在的位置很重要,這也是爲何趙禎在御駕親征之前很早就把他派到北京路的原因。

不過話說回來,這也算是歪打正着,沒想到一個碩大的北京路居然被蔡伯俙搞的有模有樣,這讓趙禎心中對神都城發生的糟心事有一個很大的緩解。

自從這次在西域遭遇了失敗以後,趙禎忽然發現自己總是想着投機取巧,或者說總想着上兵伐謀,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成功。

對遼朝是如此,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總想着用生活中的智慧去改變他們,最後發現,自己其實最改變不了的就是人性。

北京路被蔡伯俙建設的非常好,人性都是趨吉避凶的,所以即便是在這片土地上的契丹人也大多服從朝廷的管理,即便不服從,城牆上的人頭也會告訴他們會怎樣……

當然他們絕大多數被遷居到了南方,爲的就是方便管理。

在加強管理方面,蔡伯俙和范仲淹可謂是一拍即合,所以纔會在趙禎面前有資格炫耀他的成就,鐵路!

沒錯,交通便利最大的好處就是方便中央對北京路這塊曾經屬於遼朝最爲繁華的土地進行管理,火車日夜不停的向北京路運送着貨物的同時,也向這裡運送括物資和軍隊。

這就是一種威脅,只要這裡發生叛亂,大宋的軍隊便可在一日之內抵達大定府!這就像是懸在所有契丹人頭上的利劍,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而且蔡伯俙這個看似溫和的人卻在這片土地上實行高壓政策,即追責連坐,只要是相似的鄰居或親戚中有人犯罪,其他人也一併守法,只是會因爲罪責的大小關係的遠近而量不同。

趙禎罕見的沒有批評他,打亂必須大治,否則禍根不除事端還會再起,不如快刀斬亂麻把這北京路給徹底安定下來,在不遠的將來,這裡既是對遼總共的第一線。

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五百八十三章遼人發兵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
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五百八十三章遼人發兵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