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

張儉的回答出自文臣的心理,先把外部威脅處理掉,然後專心整頓內治,蕭惠和蕭撻裡則不這麼認爲,現在上京城還在掌控之中,並未出現多大的亂局,若是在這個時候一退再退,即便是成功處理內政,可失去的土地便不再會回來。

在他們的眼中當下大宋抗衡纔是實務!

“不可!宋人才是我大遼之患!內有憂患可治,外有強敵不可懈!”

蕭惠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他看來眼下大宋的威脅更大一些,而且當初從大同府撤兵已經讓他吃了退讓的苦頭,望向蕭撻裡道:“大宋皇帝狡詐,若是我大遼提出議和之事,他必然層層加碼,我大遼不可承受矣!”

蕭惠說中了蕭撻裡心中的要害,的確,宋人並不可怕,議和也是可以,畢竟宋遼兩國之間尚有那一層所謂的盟約,但大宋皇帝給蕭撻裡的壓力卻太大了。

自己的一出聲東擊西,如此之快的便被他趙禎識破,並且順水推舟的攻伐中京道,這讓她覺得趙禎的眼光高的驚人,而且所思所想往往出人意料且收效甚巨。

說實話,蕭撻裡覺得自己的手段和計策已經跟不上大宋的統治者了,這是一件極爲可怕的事情,身爲女人的她,在面對強者的時候天生就會有一種無力感。

從大遼與宋之間的接觸來看,無論是財貿上,還是在外交上,兩國之間的關係總是宋壓制大遼。

“自宋皇趙禎繼位,我大遼便逐漸江河日下,先是燕雲,再是西夏,接着是遼東,現在已然是到了中京道,他趙禎的手段和伎倆爾等都見識過了,若是宋人議和,哼……我大遼必然吃虧的緊!可若是繼續消耗下去,我大遼依舊吃虧。”

蕭撻裡稍稍頓了一下,望着張檢道:“議和也不是不可以,但大遼不歲貢,不割地,只以中京大定府爲邊,南北而治!”

張儉猶豫了一下,他知道這對大宋皇帝來說幾乎是不可能應允的事情,南北而治?宋人完全有能力奪取整個中京道,既然要讓宋人退兵,那就必須要給出合適的價格。

張儉是真的害怕了,他已經和太后,蕭惠兩人綁在了一起,身爲文臣的他知道站錯對的代價,他希望的是上京城的穩定,在這個時候任何一場變動都可能讓風雨飄搖中的大遼沉沒。

看待問題的眼光不同,蕭惠和蕭撻裡並不認爲消失在清涼殿中的耶律洪基有什麼威脅,只要他出不了皇宮,即便是在上京城中對他們也不存在什麼威脅。

大部分的貴族現在已經和蕭家綁在了一起,利益相關之下,即便是耶律洪基的號令也起不到什麼作用。

正如蕭惠所說,眼下土地丟失的容易,可要想把丟掉的土地再奪回來,便實在是困難重重,一旦大宋佔據了中京大定府,大定府以南的土地遼朝再無可能奪回。

所以在蕭撻裡和蕭惠眼中,擊退宋軍的進攻纔是燃眉之急,至於在清涼殿消失的皇帝,只要他不出上京城便對蕭撻裡構不成威脅。

蕭撻裡的心態其實也在轉變,從一開始不願與兒子爭權奪利到大刀闊斧的改革軟禁皇帝,這個過程是逐漸的變化的,在她看來自己首先是大遼的太后,耶律宗真的妻子,其次纔是耶律洪基的生母。

若是連大遼都敗壞了,即便是兒子坐在皇位上還有什麼用?自己如何在百年之後面對大遼的列祖列宗?

她不是不知道蕭惠的心思,更清楚蕭家這段時間對自己的大力支持,他們不過是想依靠自己手中的權利和地位讓蕭家走上人前,成爲大遼的皇族。

但蕭撻裡絕不會做出這種事情,蕭家是後族,是大遼永遠的後族,絕不能取代耶律家成爲皇族,自己也不可能成爲蕭家手中的工具,揹負千古罵名,所以她並沒有直接廢帝,一來是手段太過激烈,二來是給蕭家有機可乘。

作爲一個女人要揹負起江山社稷和宗族之間的矛盾實在是太辛苦了有些,可她並未打算放棄,也無法放棄,這是她的責任與使命。

張儉是保守派,他希望上京城和遼朝的政治穩定,如此才能度過眼前的難關,當然他也希望保命,而蕭惠和蕭撻裡卻死活希望與大宋暫時和解以獲取喘息之機,妄圖在和大宋從正面抗衡。

在國力上的對比顯然是大宋強於遼朝,但他們卻沒有張儉那般的敏銳嗅覺,國力不單單是兩國兵力之間的較量,更是軍械,氣勢,財力,資源,甚至是百姓之間的較量。

大宋現在有多少人口?不下萬萬之數,而這過億的人口每年向朝廷繳納多少的稅收?據張儉所知大宋每年的夏秋兩稅已經減免大半,爲的是休養生息照顧農人,可即便如此大宋的賦稅依然足夠養兵六十萬!

這六十萬是大宋的精銳禁軍,還不算他趙禎後組建的十六衛,而且大宋每四年退役一部分士兵,這是在藏兵與民!

可現在的大遼有多少人口,張儉都不敢算,最多三百萬便是頂天了!

張儉最怕的便是這個,宋遼之間的實力對比已經是天壤之別,只需十年,不,三五年的功夫,大宋的財富積攢的足夠了,他趙禎一道聖旨便可從民間召集百萬乃至數百萬的大軍來!

這是正真的百萬之兵!並非是詐稱百萬!大宋的軍中已經少有那些戰力地下的勞役了,連運送糧食和需用都是軍伍護送!

想想張儉都覺得頭皮發麻,這是一股什麼樣的力量?即便是強漢盛唐怕是也不能與大宋的軍力國力相比吧?!

張儉想到了草原,大宋的強勢就在於其兵力和軍械,越是在城池密佈的州府,宋軍便越強大,但草原卻是契丹人的天下,是他們的主場,是他們最爲熟悉的地方。

身爲文臣熟讀史書,張儉知道遊牧民族爲何難以剿滅,如同青草一般一波接一波,便是茫茫的大草原可藏身。

否則以漢家王朝的實力早已不會有草原民族的存在了。

現在和宋人在中京道爭奪土地,這簡直是找死的行爲!兵力再過強盛,你能耗得過大宋?現在看來耶律洪基屠戮漢民,反倒是對宋人的一種打擊,是在削弱宋人的力量。

中京道是遼朝人口僅次於燕雲的地方,自從燕雲丟失,大量的漢民被遷徙到中京道,可以說中京道聚集了燕雲以及中京道原本的百姓,是遼朝的人口之重!

從一開始不死守中京道任由宋人北上開始,大遼便已經輸了!

張家在心中的無奈的嘆息,只要能讓宋人停下北進的腳步就好,大遼現在需要的是喘息之機,需要的是上下一心,需要的是一個強大的君權。

只有如此才能躲過覆滅的命運。

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
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