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

楊懷玉帶着十萬背嵬騎兵過了土兀刺河後便安營紮寨,在這裡休養生息等待約定的時間,以防北戍司軍沒有的到位。

背嵬軍和北戍司軍完全是從兩個方向對阻卜部盟進行鉗形進攻,在這個時代沒有遠程通信工具,所能靠的也只有傳令的快馬,可在廣袤的草原上,想要依靠傳令快馬進行聯絡實在是太難了,並且戰機轉瞬即逝,怎麼可能等待?

於是便只能約定好時間,兩軍同時進攻,如此才能做到步調一致的效果。

楊懷玉的能力自然不用說,大軍整頓到了晚上便開始準備,每次宋軍進攻之前都需要萬全的準備,這是軍中的條例和軍法,有時連主將也不能例外。

宋軍戰前的準備很豐富,楊懷玉選擇了野戰,突襲的地點是烏蘭·巴勒嘎斯城,這裡做所以是契丹人的防州,就是因爲這座城池,全州上下就這麼一個城池不轄縣。

而這裡也是阻卜部盟克烈部的遊牧之地,他們是草原上的強大部族。遊牧之地本在土拉河、鄂爾渾河上游一帶,而這裡也靠近防州,克烈部在契丹被漢家文明叫作克列夷、凱烈等,而契丹人卻稱他們爲北阻卜。

克烈部是除了阻卜部之外草原上第二大的部族,也正是他們極力響應阻卜部的號召,拉攏各部族聯合對抗大宋。

越是強大的人越貪婪,正是因爲他們的強大,所以才明白權利的重要也抵擋不住失去它的痛苦,所以克烈部拉攏阻卜部策劃了這場對大宋的對抗。

宋軍將士一律去掉鐵質的手套還上了粗糙的皮手套,別小看一雙手套的區別,草原上的夜晚比較寒冷,若是身上暖和,時間一長盔甲的表面便會出現水漬,如此一來抓握刀柄長槍就會打滑。

這是宋軍將士自己發現並且總結出來的,後來成爲全軍上下推行的條例。

輕便保暖的毛衣,再加上內襯棉花的甲冑,宋軍可以說是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的武裝了起來,夜襲就要有夜襲的準備,否則就是在葬送自己。

一聲軍號在寂靜的夜晚中喚醒了草原,宋軍開始了進攻,先是緩緩的行進,在看到城池後便開始了衝鋒,烏蘭·巴勒嘎斯城說是一座城池,但在大宋將士的眼中不顧是一座軍寨罷了。

這裡的防禦實在太過薄弱,低矮的圍牆,沒有箭樓,圍牆上甚至連士兵都沒有,這樣的防禦還能叫做城池嗎?

宋軍的鐵騎鋪面而來馬蹄聲如同雷霆,馬蹄敲打在地面上即是戰鼓,這時候沒有多餘的命令,一切行動早已在計劃之中。

衝刺在最前面的騎兵並沒有長槍之類的武器,而且和後面的騎兵隔着很遠的距離,待他們衝到木質柵欄一般的城門後便扔出冒着火光的炸藥。

這是大宋攻城的利器,主要是用來炸燬城牆的,但需要埋在城牆下,不過現在卻被當作投擲武器使用,而且目標不是人,是城門。

炸藥閃爍着火光,如同無數的流星劃破夜空,隨着不斷爆炸的聲音響起,木質的城門瞬間灰飛煙滅,化身爲無數的碎片四散開,烈性炸藥的威力不可小覷,城門之後的克烈部士兵瞬間就被撕碎。

隨着城門的消失,大宋的騎兵便突入其中,接下來就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克烈部的人根本沒想到宋軍的進攻如此迅速和猛烈,他們依仗的城池也在瞬間被攻破,原本的優勢化爲劣勢,許多克烈部的勇士剛剛起身上馬宋軍就殺到眼前。

數萬的宋軍突入城中後便利用強大的慣性四散開,不斷的衝擊着克烈部的人,速度和慣性上的優勢,使得他們戰無不勝。

還沒來得及組織有效的抵抗,便大勢已去。

整個烏蘭·巴勒嘎斯城被宋軍如同鐵犁一樣犁了一遍,反抗者殺無赦,不從者殺無赦,只有跪倒在地的人才能在宋軍的戰刀下活命。

戰爭纔剛剛開始便已經結束了,快的讓人來不及反應,城池被宋軍接管的同時,楊懷玉便開始整軍向下一個目標鎮州而去。

這是一場以速度取勝的戰鬥,楊懷玉在出兵之前就得到草原四州的地圖,這四個州府距離很近,完全可以出奇制勝,以速度爲先。

當然這也是在王韻的提醒下發現,王韻作爲參謀兵事使,給出了最好的建議,楊懷玉知道他的意思,速度越快,阻卜部盟的準備的時間便越少,背嵬軍遇到的壓力便越小。

留下數千人看管城池,大軍便再次開拔撲向鎮州可敦城,這座城池和防州的烏蘭·巴勒嘎斯城不同,可敦城乃是古回鶻建牙之地,歷史悠久,唐天寶中於此置橫塞軍,並移安北都護府治此。

這裡是距離烏蘭·巴勒嘎斯城最近的城池,卻是草原四州之中最難以攻克的城池,一旦可敦城被拿下剩下的兩州便是大宋的囊中之物了。

可敦城是個奇怪的地方,這裡不屬於草原上的任何一個部族,他們是由契丹人的城池,城中有契丹的士兵,契丹的部族,而同樣也有草原的部族。

但在草原上它是獨立的存在,效忠的也只有契丹皇族耶律氏,現在耶律氏徹底被排擠出了契丹貴族階級,蕭氏掌權,他們便效忠於蕭氏。

只不過城中的士兵並沒有因爲草原和大宋之間的問題而站出來,他們只守着可敦城而已,即便是阻卜部盟給予了豐厚的報酬他們也視若不見。

在遼朝之時便有祖制,不論大遼到了什麼地步,可敦城的兩萬騎兵不許南下,更不許遷徙,只能死守可敦城,這條鐵律即便是大遼被大契丹國取而代之也沒有更改。

而城中的兩萬契丹精銳騎兵更是在這裡駐紮,不曾離開。

這一點楊懷玉不知道,但趙禎卻清楚的緊,也是他授意王韻通知楊懷玉務必拿下可敦城的原因。

若是能拿下可敦城,便是徹底切斷了契丹向西遷徙的可能,恐怕是連契丹人自己也沒想到,原本屬於他們的上京道草原已經被各部所統治,各部也不在聽從他們的調遣了。

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
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