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

大宋是人情社會,這一點不可否認,即便是千百年以後依然如此,別說是朝堂之上,便是民間亦是如此。

但這些原本無可厚非的東西,在大白於天下之後便顯得那麼的不堪,尤其是在朝堂之中,在道德標準極高的地方,這種瑕疵就顯得讓人難以接受。

雖然范仲淹等來了也知道其中的不堪,但卻沒有辦法阻止,若不是黑手查明真相,若不是官家雷霆一擊,這事還真的會永遠沉寂下去,永遠無法浮出水面。

名單上一長串的名字大多數都在乾宇殿之中,范仲淹長嘆一聲:“三十六人,足足三十六人,六部官員十去二三矣!”

相反,歐陽修卻不這麼看,冷着臉道:“十去二三?便是十去七八又如何?若是不還朝堂一個朗朗乾坤,若是不去除這些魑魅魍魎,大宋的朝堂如何輔佐陛下?如何統御億萬百姓?這些奸佞敗壞的不只朝堂法度,更是所有士大夫的名聲!”

事已至此,其他人也不好說什麼,蘇洵轉頭望向趙旭,猶疑的開口道:“不知殿下覺得該如何抓人?”

這算是問到了點子上,衆人知曉太子完全可以依照趙禎的密旨行事,但既然把消息告訴他們,又沒有在正殿之中動手,那一定是爲了保全文臣的面子。

但事情終究是要辦,瞞也瞞不住。

趙旭微微點頭道:“孤的意思是莫要大動干戈,在乾宇殿中的罪官便命人傳喚而出,在有親衛抓捕,至於不再殿中的,便去官衙傳喚便是。”

這已經是最大程度上保全文臣面子的方法,沒有讓他們在大宋的乾宇殿中抓走已經算是最後的體面了,衆人跟着附議。

只不過范仲淹微微苦笑:“一日之間,六部之中三十六人被查下獄,此事必然在神都城中鬧得沸沸揚揚,陛下是打算親審還是……”

所有人都把目光望向了陳彤,他作爲宮中留守的最高侍者,定然是知道什麼的,以趙禎的性格,不可能讓這三十六人人輕易脫逃。

前段時間大家還在感嘆官家對官員和商賈之間的勾結施以雷霆手段,可現在看來卻並非如此,與朝堂之中的結黨營私相比,這些算得了什麼?

這段時間所有人都夾着尾巴做人,東京城掮客的消息傳過來了,一羣和商賈有牽連的官員都被抄家流放,甚至連國舅也不能例外,流放到了寧夏。

可當所有人都在感嘆這事的時候,官家再次以出手,這次的目標卻是剛剛改制沒有多久的六部,甚至是中書門下三司。

整個朝堂沒有一個衙門倖免。

但唯獨一人無所謂。

三司使包拯。

因爲他的三司並沒有什麼官員被抓,在名單之中只有兩人在冊,一個都憑由司的勾當官,一個都理欠司官,而且犯的還不是什麼大事。

所謂的都憑由司,其實就是掌在京官物支破之事,而都理欠司則是負責覈對。

兩人相互勾結,虛報破損更換之物,從中漁利頗豐,因而被黑手察覺,但包拯早已知道此事,他負責三司,豈能不知下面人的小動作?

罪證都收集的差不多了,只是沒來得及向趙禎上奏,趙禎便離開神都城南巡去了。

其他各部的尚書就沒包拯這麼淡然了,今天的事讓他們措手不及,名單之上有不少他們的人,少則五六,多則七八,實在是難堪至極。

此時有一個非常討厭的人便在邊上,始終笑眯眯的看着這一切發生,甚至沒有一句話,他便是御書房侍中張從質,因爲他參與其中,也是他負責這次抓捕的……

內有陳彤,外有張從質,這是一個最穩妥的組合。

而張從質對太子的提議極爲滿意,這纔是太子應該做的事情,把這次抓捕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趙旭走出後殿,望着正殿之中公辦的官員,微微嘆了口氣道:“爾等皆聽內侍之語,凡名在冊着如偏殿等候。”

此刻乾宇殿的正殿中出現了不曾見到的一幕,一個內侍還站在大殿的邊上,在用眼神詢問過太子後,便用尖利的嗓音道:“張維,趙淵,…………”

各部官員不明所以,但依然按照太子的指示向偏殿而去。

莫約半個時辰,張從質便進入偏殿之中,看着聚在一起三三兩兩議論的官員,笑了笑。

“諸位久候了,從質前來告訴諸位,待會便有內侍通報爾等家人,大理寺的牢房會給你們準備所需,無需再送什麼東西過去,凡探監者一概不許!”

寂靜,原本竊竊私語的衆人忽然沒了聲音,彷彿一下子變成宮中飛檐上的石雕,呆呆的望着張從質。

大理寺?探監?這麼說來自己是被下獄了?!

第一個進入偏殿的張維忽然怒喝道:“放肆!我等皆是朝臣,陛下南巡,爾等擅自拿人下獄,豈非欺君呼?!”

張從質看了一眼“正氣凜然”張維,長嘆一聲搖頭道:“長郎中,你的事情難道因爲做的隱秘別人就不會知曉了嗎?爲何趙考功和你同處一室?皆因爾等暗通款曲!勘磨之事也敢做手腳,此非欺君呼?!”

被張從質反將一軍,剛剛還一副“正氣凜然”模樣的張維頓時心驚,隨即漲紅臉道:“一派胡言!你這斯血口噴人!”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陛下雖南巡在外,可若沒有聖旨本官如何敢拿人?太子殿下爲何要讓爾等入偏殿?還不是給爾等體面?!用腦子好好想想,若是還執迷不悟,休怪本官不念同僚之情!”

隨着張從質的話,已經是親衛司統領的李酒出現在偏殿之中,冷笑着望着他們。

“某還是勸諸位莫要狡辯,時間可不等人,若被太子殿下給你們體面,早已被從乾宇殿中拖出去了!”

話已經說的很直白,偏殿之中的所有人都明白張從質的意思,更明白李酒的威脅。

證據確鑿,無可辯駁,否則也不會如此直截了當,甚至還動用了官家的親衛司!

撲通……

隨着第一個人癱倒,陸續有人臉色蒼白的癱坐在地,暗通款曲,結黨營私,他們原本認爲天衣無縫的事情卻早已暴露,而官家便是要趁着南巡之機定罪他們!

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未來誰可知?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
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未來誰可知?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