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

劉渙煎迫角廝羅的起因趙禎知道,他也理解劉渙這麼做的原因,即便是一張老臉不要了,也要把青塘和角廝羅逼到大宋的對立面去。

雖然從一開始就知道,但趙禎卻依舊認爲劉渙太過愚蠢,這麼重要的事情居然不向上通報,不明白上面的意思就自己擅作主張。

這樣一來雖說劉渙一個人揹負起污名,可這件事完全不需要他的犧牲,這樣做毫無意義,也是多此一舉。

趙禎作爲一國之君難道不知道考慮青塘所帶來的威脅?

最重要的是上下君臣之間的信任和理解,趙禎仔細回顧之後便發現,現在大宋君臣之間的理解和信任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從一開始他就把臣子看作是和後世一樣的存在,可事實上他們與公務員之間的差距相去甚遠。

在古代的政治體系中,君臣關係是一個類似於紐帶作用的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卻真實存在。

帝王一個眼神,一個念頭,一句話都會給臣子闡明一些道理,而臣子不單單是管理國家的工具,更是要揣摩上意,並且把自己的想法向上積極反映。

趙禎努力打造的朝堂更爲類似於後世,所有人的一切都被安排好,文臣武將手中並沒有多少的自主權,最多便是把想法通過奏疏的方式向趙禎反應。

於是大宋的政治氛圍和以往都不太一樣了,有了趙禎這位聖君之後,朝堂上下許多朝臣都把問題交給了中樞,而中樞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推給皇帝。

人的主觀性和能動性都被放棄掉,這其實是做臣子的悲哀,朝中六部的相公不是沒看到這個問題,但他們擔心自己太過進取,最終會讓皇帝懷疑自己是在對權利的追逐。

趙禎恍然大悟,其實是自己把劉渙變成眼下這個奇怪的“政治動物”,大宋的政治體系並不完美………或者說原本的體系是不錯的,可到了自己手中就變得殘缺不全。

大宋的政治環境一直都不錯,不因言治罪,不因改革而掉腦袋,這是多麼美好的一個政治環境?

多少的名臣名相都是在這個大環境中出現的,可最終被趙禎自己一手敗壞,這是個不好的事情,過猶不及的道理被他忘記了。

強大的皇權以及日益勢微的相權使得原本安定祥和的政治環境不復存在,趙禎不斷的打擊文官體系,使得文官已經不敢忤逆他的任何旨意。

原本的聖旨要從中書門下發出纔算是真正的旨意,而中旨這種原本不受官員們待見的東西現在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權威。

這是一種倒退,事實上出自中書門下的旨意才能算是正事的聖旨,而非從禁中發出的中旨。

劉渙一事讓趙禎憤怒的同時也讓他看到了自己的錯誤和不足,眼下種諤兵進青塘,種世衡這位老父從神都城千里救援,這一切的一起都事出大宋現在的政治制度。

越是對權利劃分的細緻,越使得使用者謹慎,這原本是好事,可一個國家所需要的不光是謹小慎微的朝臣,還需要有拳拳報國之心的直臣,諍臣。

經過劉渙之事,趙禎猛然發現朝堂上的直臣,諍臣越來越少,即便是包拯都打算頤養天年不過問朝政。

大宋進入治世不假,可還沒到朝臣們閉口不言的時候,這麼一想趙禎忽然覺得渾身冰涼,他忘記了一點,大宋的朝臣都是敢於直言上諫。

即便是面對高高在上的皇權他們也不怕,甚至擔心力度不夠,無懼任何壓力和權勢,這纔是大宋文臣們的風骨。

現在,風骨不在,各個力求自保,爲的是什麼?

而這一局面也導致上下之間,君臣之間的思想阻隔,也纔會出現劉渙這般的固執和範大勇的慘事。

人無論做什麼時候都要爲自己負責,而趙禎明白,自己對文臣的過多限制和分權使得現在的自己嚐到了苦頭。

但對於分割相權之事趙禎並不後悔,前朝宰相只有一人,這便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大宋自開國後太祖不光撤去了朝堂上的凳塌,還把相權進一步的劃分。

三司的計相,中書門下平章事,參知政事,樞密使等等這些就是相權劃分的結果,於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利不存在了。

到了趙禎這裡進一步劃分相權,中書門下平章事變成了宰執,而參知政事的數量極具擴大,樞密使變成知參謀兵事,一系列的變動使得相權被打散。

現在大宋的宰執權利比中書門下平章事要小,但卻比參知政事大,所以朝中依舊以宰執爲首。

趙禎忽然笑了,他知道爲何劉渙會成功,爲何朝堂之中沒人去提醒劉渙,原來這一切其實都是朝臣以及相公們在給自己這個大宋皇帝呈現一種想要的結果。

現在看來,劉渙想要在當下的政治制度中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單單是文書的出處,以及各部之間的配合就要有相當權利的人在其中幫忙。

這根本就無法追究,一旦追究起來,怕是大宋的半個,不,大半個朝堂都拖不得干係。

說到底也是自己的不對,趙禎也就不打算在去追究誰的責任了,眼下最好的事情就是種世衡能在種諤發動總攻之前趕到寧夏路。

大宋和青塘之間終有一戰,但還不到時候,種諤若非是個傻子就不會冒冒失失的進攻青塘。

如此一來種世衡還有時間,他此去青塘就不是支援種諤的,而是儘量避免和青塘的戰爭,若是戰爭開始也要儘量的把出征的三萬西軍帶回來。

想通了一切,趙禎就不再糾結,錯了就是錯了,再去苦惱和悔恨沒有任何作用,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當然,自己是有錯,可劉渙以及朝中的袞袞諸公也有錯,趙禎最討厭的便是拐彎抹角的說話。

“三才吩咐下去,明日早朝過後,相公閣臣全部留於紫宸殿對奏!”

“奴婢遵旨!”

三才瞧見官家的臉色突然變好了,心中跟着歡喜的同時也有些疑惑,爲何官家不在此時降罪於劉渙?

他哪裡知道,趙禎不是不降罪劉渙,而是要讓朝臣們自己把劉渙的罪名給定下來!

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三百五十四鋒芒!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兩千四百三十五章內有乾坤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
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三百五十四鋒芒!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兩千四百三十五章內有乾坤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