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

當帝國北方的敵人放棄窺伺大宋的土地和資源之後,趙禎便要把重心向大宋內部傾斜,而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他謀劃許久的退位。

讓趙旭坐上皇帝寶座,並且自己在後面扶持他一下是趙禎早就考慮好的,這是一種權利的交接,也是一種負責的態度。

華夏文明數千年,幾乎從未有過這種傳承,絕大多數的皇帝是直接從太子的位置上突然變成了皇帝,中間並沒有所謂的過度,但恰巧需要的也是這種過度。

當太子成爲皇帝,擁立之臣自然是少不了的,所以凡是擁立過皇帝的臣子往往會獲得皇帝的特殊信任。

相信外人來的好還是相信父親來的好?這幾乎不用選擇也是後者,但事實上剛剛登臨地位的皇帝都是沒有父親的人。

作爲前任,若是有機會把孩子扶上馬送一程,這自然是最好的事情,這樣一來既能解除擁立之臣的隱患,又能用前任的經驗來幫助現任的皇帝,這是一種非常妥善的“老帶新”,但因爲種種原因在漢家文明的歷史上從未給出現。

即便是有太上皇,也是喪失權利和影響力的皇帝,多數是傀儡一般的存在,毫無實際用處。

趙禎決定打破這一傳統,最少要在自己身上打破,至於能不能傳承下去變成祖宗之法,還需要努力。

可以說大宋是趙禎的“試驗田”,而趙旭便是試驗田中的幼苗。

南方的洪災其實不是一件大,但趙禎希望通過這次治理災難讓趙旭獲得更多的名望與支持,沒有什麼事情比救災更能獲得民心。

自己當年也是通過救災積累名望的,一個皇帝需要獲得的民心非常大,只有獲得百姓的擁戴,皇帝纔能有效的發揮手中的權利。

趙旭這麼多年在朝堂上積累的名望已經夠高的了,作爲一個太子儲君,他做事穩妥,處理政務遊刃有餘,能夠舉一反三,甚至做的比范仲淹這個相公還好。

加了尚書令的頭銜便算是徹底給了趙旭參與朝政的權利,此次派他出去趙禎更希望他能體恤民間百姓的疾苦。

朝會散去之後,趙禎便被皇后堵在能後殿,整個後宮唯有她一人擁有出現在前朝的權利,當然一般她也是不會輕易出來的。

三才頗爲委屈的站在臺階之下,顯然他剛剛被斥責了一頓,吶吶的開口道:“聖人,官家朝會剛散,眼下正是更衣的時候,您看……”

“本宮來尋官家,你阻攔不說還以這種荒唐之詞搪塞本宮,官家已經散朝,更衣之事本宮可親自伺候,夫妻一體有何不妥?!”

三才被堵得說不出話來,只能小聲說道:“聖人稍待,奴婢這就去稟…………”

“哈哈!皇后怎麼來了?今日可有要事尋朕相商?”

趙禎只能用裝糊塗的辦法糊弄,他知道朝堂之上的消息傳播的很快,身爲皇后的王語嫣知道趙旭即將前往南方治理洪災的事情不足爲奇。

但既然已經定下了調子,趙禎不希望皇后干涉他培養趙旭的計劃。

之子莫若母,趙旭從小嬌生慣養,即便是去了沙場也沒能把他堅毅的性格鍛鍊起來,所以趙禎知道皇后前來定然是爲了趙旭的事情。

但誰知道皇后卻語出驚人:“臣妾是來祝賀官家的,官家早該讓旭兒前往民間體恤百姓之苦,如此才能善待百姓,以仁政爲先,此去嶺南雖是幸苦可卻比往昔要好的太多,咱們神都城的火車可以直接開往杭州臣妾沒甚的可擔心。”

趙禎笑了笑:“既然如此便是最好,朕要讓趙旭獲得聲望,同時也要讓他知道民間疾苦,沒有什麼比親眼看到災民更震撼的了,當初你我都是見過災民的疾苦,所以纔會如此體恤百姓,朕不希望太子將來會說出豈不是肉糜之類的蠢話來。”

沒想到不是來興師問罪,三才在邊上長舒一口氣,瞧見官家的模樣,微微彎腰向皇帝皇后施禮道:“官家,聖人,今日西北大捷,時候設宴款待羣臣?”

趙禎點了點頭:“是該好好慶賀一番,畢竟時無數的斬首和土地,兩者振奮我大宋士氣萬巨矣!傳旨,邀羣臣與大慶殿飲宴,所有京朝官只要早朝點卯的都來,要慶便大慶!”

三才苦着臉道:“官家,這也邀的太多了,咱們宮中的瓷具可是不多了,在這麼下去,包拯定然是要上疏尋奴婢的麻煩,可…………”

邊上的王語嫣笑道:“到底不過是些瓷具罷了,朝臣們難得飲宴一次,便是順走了又何妨?這是文人雅趣,你且不懂,便是因爲這包拯也不會爲難你。若是內侍省的瓷具不夠,便尋後宮的來用,還有一批景德鎮的御瓷剛剛抵京,皆在宮辦處。”

三才練練擺手道:“聖人慈心,這事情便不用後宮的物件了,內侍省還有一批。”

皇帝的生活其實也是充滿了雞毛蒜皮,即便是以趙禎的財富以要精打細算,賺得越多花銷便越多,每當宮中飲宴之後,總會丟失一些精美的瓷器,顯然時被朝臣們給順走的,但這種事情非但不能查,還要多備一些給他們順,爲的就是文人雅趣。

做皇帝要大度,這是所有人都覺得理所應當的事情,但有些是否要大度,有些時候就不能大度了。

塞爾柱人已經投降,留下了幾十萬顆腦袋和大片的土地,趙禎相信圖格魯克的使者應該已經啓程準備來大宋上貢和談了。

但天竺的戰況卻令人意想不到的膠着,可能時滅國之禍近在眼前,那耶波羅和天竺人進行了最後的頑抗。

是啊!波羅王朝和塞爾柱帝國不一樣,塞爾柱可以退,天竺卻退不了,或者說退無可退,再退便要退到別的國家去了。

石元孫的軍隊已經抵達曲女城外,但卻沒有碰到這座城池,大量的天竺軍隊對在宋軍面前組成了一道有一道防線,誓死守衛這座古老文明的都城。

這是天竺人最後的掙扎,也是波羅王朝落幕前的鼎盛,那耶波羅裹挾着天竺的所有高種姓和僧侶裹挾着所有的天竺人對抗大宋。

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二百六十二章大風!大風!大風!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一百二十七章真假玉璽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
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二百六十二章大風!大風!大風!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一百二十七章真假玉璽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