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

bookmark

東城豪門實在是太過精明和果斷了,趙禎都沒想到從一開始他們就把白雲寺和彌勒教作爲給他們洗白的手段。

趙禎有些失敗,他本來打算利用賈昌朝把東城豪門牽連進這樁造反的公案當中,但事實上卻毫無辦法。

賈昌朝做了自己該做的一切,而東城豪門卻一點馬腳都沒漏出來,彌勒教的人也出人意料的沒有把東城豪門抖落出來。

所有彌勒教徒和東城豪門都有任何關係,甚至連故意尋找牽連也是不可能的,因爲東城豪門在這件事上做的太過乾淨,乾淨的令人髮指。

可以肯定一點,賈昌朝把消息告訴了東城豪門,但處理的這麼幹淨還是趙禎沒想到的事情,由此可見,東城豪門從一開始就在利用彌勒教。

趙禎離開西城這個動盪之地後,一切都已塵埃落定,彌勒教徹底消失在了大宋,從今往後再也不會有彌勒教的出現,這個教派已經消失了,同樣受到衝擊的還有龐大的佛門。

佛門畢竟是一個龐然大物一般的存在,這個在華夏擁有近千年歷史的宗教延續至今想要一下被打垮是不可能的。

此次彌勒教事件就是一次佛門的強烈反擊,這是一個強大的信仰,在這個強大的信仰之下是無數支撐他們的人。

信仰的力量是強大的,爲了自己的信仰而瘋狂的人不在少數,趙禎不怕他們的瘋狂,相反就擔心他們不夠瘋狂。

趙禎爲何一直沒有對道門動手?

因爲道家不同啊!道家在乎的是修身養性,習慣了與世無爭,最多便是有些道士宣揚長生不老蠱惑一下人心,這在之前是個大禍端,但現在的大宋根本就沒人相信。

所有人都知道不可能有人長生不老,在大宋以及趙禎刻意的,不斷的宣傳下,長生不老這種事情已經沒人相信。

趙禎更是下旨後是君王不得追尋所謂的仙家術法,更不得追尋長生不老,因爲這些都是騙人的,不光是耗費人力物力,更是侮辱了智商,丟了天下的臉面…………

道門對於大宋和趙禎來說已經沒有任何威脅,就是一羣修身養性的人在自己修行而已,沒有大力宣揚自己的信仰,甚至連神都是那麼的多而不精,單單是最重要的神便有三位。

大宋有不少的官員信仰道教,道家的學說無論是在朝堂還是在民間都是被承認的,畢竟黃老之學在歷史上也佔據了一定的地位,現在的大宋要學術爭鳴,那自然是不成問題。

趙禎不是在針對道門,而是在改變,讓這個教派更加的世俗化,當這個教派的大多數東西都被人們當作是世俗中的東西時,這個教派也基本上就已經世俗化。

也基本上快要不存在了,只是被人們當作是一個理所應當的存在,人人都能瞭解學習的東西還算是宗教嗎?

家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被趙禎連根拔起,宗教的神秘主義早已蕩然無存。人們把道教和道家混淆了起來,更多的是認爲道教就是黃老之學,就是養生修身。

而黃老之學屬於學術範疇,應該歸咎於禮部管理,道教在無意中成爲大宋的一個學術性超過宗教性的教派。

大宋的朝臣們也大多崇尚道教的養生之法,對於其他的東西都是不屑一顧的,畢竟儒學要比黃老之學更爲適合朝臣。

學術之間的爭鳴使得雙方之間產生分歧,黃老之學和儒家之間的矛盾早已存在已久,儒家和道家之間的關係一向緊張。

以趙禎根本就不擔心道教出什麼幺蛾子,因爲他們早已沒了機會,大宋對道教和道家更爲理解,對道藏內容更爲透徹的人不是道士,而是民間的大儒和朝堂之中的學士。

道教已經被趙禎朦朧化,和道家混爲一談,影響力下降到了最低,但普及度卻大大的提高,畢竟在學術範疇,黃老之學還是有一定的地位,甚至和儒學之間可以相互借鑑和應用。

但佛門卻並非是本土宗教,難以進行如此學術化和平民化的改變,佛教便是佛門,便是佛家,佛教的理論和他的神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無法被學術化的東西,十分獨立。

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佛教的獨特性以及驅使信衆不斷學習和皈依。

就是這份獨特性,使得趙禎對待佛教和道教採用了兩種不同的手段,前者是本土宗教更容易改造,而後者是外來的宗教自然是獨特的,難以改造的。

所以趙禎就打算採用完全不同的政策,前者安撫改造,後者用力打壓。

打壓之下必有反擊,而趙禎需要的就是佛教的反擊,雖然這不是整個宗教的反擊,而是婁守堅的個人行爲,但這完全可以算在佛門的頭上。

婁守堅是佛門的高僧,這是鐵一般的事實,他生來奇特易貌,右手中指有七節,身份自然不會是冒充的。

如此趙禎又多了一個打擊佛門的手段,他的目標是讓天下寺廟的僧侶越少越好,至於百姓信佛道也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

自己在家供奉一座菩薩,佛像之類的,自己對自己要求行善積德這樣的事情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安穩的接受眼下的現狀,只要自己行善積德,便能在死後去往西天極樂世界,便能在來世享受榮華富貴,這套理論乃是佛教與各個王朝之間緊密相連的不二法寶。

爲何歷朝歷代極少禁止佛教?因爲佛教的教義在某種程度上使得百姓們更加溫順,更加便與管理,這樣的宗教在沒有觸及到王朝利益的時候爲何要去管理?爲何要去打擊?

可王朝一旦進入了盛世,佛教必會開始不受控制的大肆發展,信仰和皈依佛教的人便會呈爆炸式的增長,於是佛門的各種弊端便會暴露出來。

原本安撫百姓的佛教,成爲阻礙發展的存在,甚至是阻撓時代的進步,讓人墨守成規,自己也越來越腐敗,墮落,這就是物極必反。

眼下的彌勒教就是這樣,當婁守堅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時候,便開始走向更爲積極的一邊,開始走向瘋狂,雖然彌勒教和佛教是相悖的,但他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使得佛門繼續發揚光大,只不過彌勒教更加不擇手段而已,甚至要犧牲自己。

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
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