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

吐蕃人在邊境發現了一件天大的事情,大宋的青海路在不斷的集結大軍,而且青海路的邊軍更加頻繁的調動和駐防,對邊境的巡邏也增加了數倍有餘。

大宋的這樣舉動立刻讓吐蕃人緊張起來,吐蕃人很清楚自己和大宋之間的關係,雖然說不上是在交戰,但卻也是劍拔弩張,邊境上少有風吹草動,雙方之間都會草木皆兵。

吐蕃人在防備大宋的同時,大宋這邊也在防備吐蕃人,這是雙方心照不宣的事情,但大宋突然之間的調動讓吐蕃人亂了陣腳。

在吐蕃朝堂看來,大宋在段時間不會對他們發動進攻,甚至都不會越過青海湖,角廝羅深知大宋皇帝是一個穩重到極點的人,他爲了一場戰爭甚至不惜準備三年的時間。

但青海路的動靜卻推翻了他的猜測,這樣大規模的調兵,增加士兵數量,在某種意義上不再是大宋的操演,而很有可能是一次藉着“操演”名義的進攻。

畢竟大宋皇帝已經不是第一次這麼幹了,自從趙禎以操演的藉口突襲燕雲十六州後,對於操演一詞天下人都會有着別樣的理解。

誰也不能相信大宋就不會藉着此次操演的名義突然出兵吐蕃,小心爲上是吐蕃人的一貫做法,他們自認爲自己擁有高原屏障,但他們依舊密切的觀察着大宋在青海路的一切部署。

在吐蕃人看來,這裡曾經是大宋西征的主要通道,也是最好的一條通道。

角廝羅和整個青塘在這裡吃過大虧,但現在的吐蕃不同了,它已經是一個完整的王朝,是一個團結的王朝,是一個在宗教引導下,在角廝羅這位偉大讚普帶領下的王朝。

這樣的王朝能夠擁有多大的力量?在角廝羅看來最少超越了曾經的吐蕃,掌握了火藥配方之後的角廝羅更有底氣和宋軍一戰。

各種各樣的消息彙集到了邏些城,在紅宮之中,角廝羅不斷的看着來自各地的邊關文書眉頭緊鎖,吐蕃的官員已經在他的安撫下退走了,不光要安撫這些官員,還要給他們以信心,這纔是他角廝羅這位吐蕃贊普該做的事情。

而仁欽桑波卻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吐蕃南部的康巴人已經被消滅的差不多,大軍基本全部撤回。

這讓角廝羅鬆了一口氣,對於現在的吐蕃來說,多一份力量就是多一分勝算。

圍剿康巴人在於時間而不是在別的地方,但仁欽桑波也帶來一個壞消息:“贊普,康巴人的智者仁青東帶着一些殘部穿過大金川前往宋境了,據說成都府還接納了他們!”

“這些康巴人的確是高原上的勇士,他們居然能夠在本贊普的親自圍剿下逃走數萬人,實在是讓人驚歎他們的能力。”

仁欽桑波笑了笑:“也不全是如此,康巴人對地勢瞭解透徹,知道該走那條路前往大宋,知道我等不敢追擊過境,但眼下康巴人所剩的不過是老弱病殘,對我吐蕃已經沒有威脅,眼下是把康巴人的土地收歸朝廷,用這些土地對那些有功於吐蕃的人進行封賞…………”

角廝羅同樣露出笑容,點頭道:“這時候就要看誰能帶來大宋的消息了,不少人都去了大宋的邊境,希望在那裡探聽消息來,但只有正真的進入大宋的土地,才能知道消息的準確與否,本贊普不覺得宋人會在這個時候動手奇襲吐蕃。”

仁欽桑波的臉色變了變:“不知贊普從何而知?”

角廝羅指了指東面道:“大宋皇帝是個穩重的性格,若是真要對我吐蕃人用兵,絕不會如此大張旗鼓,眼下調集軍隊,物資,大抵是要和我吐蕃對峙,讓我等時刻提防罷了。”

仁欽桑波皺眉道:“宋人狡詐,大宋皇帝更是善出奇謀,眼下宋軍在青塘故地施以重兵,我吐蕃當小心應對,以防有變,再者說提防宋軍也可使吐蕃之內的臣民心中安穩些。”

角廝羅自然願意聽從仁欽桑波的勸誡,點頭道:“如此便加強對宋軍的窺探,同時調遣大軍嚴陣以待,宋軍若進,則迎面痛擊,若詐則以不變應萬變!”

仁欽桑波讚道:“贊普這般最是穩妥,臣已派人潛入青塘故地,不日便會有準確的消息接連傳遞而來。”

角廝羅從錦榻上起身,看着仁欽桑波道:“大相多多操持此事,眼下康巴人已經敗亡,大軍又調回,那片土地許多人眼紅,爭論不休之下,以劍拔弩張,各部雖說已經歸附朝廷,但多有踟躕,朕要用康巴人的土地,讓這些人都閉嘴。”

仁欽桑波讚道:“贊普好計策,趨利而行之人必被利所困,眼下這些部族之間還有齷齪,全靠贊普斡旋,但仁欽桑波以爲時機已到,當利用康巴人的土地,讓這些人付出代價了!”

“朕亦有此意!”

兩位吐蕃君臣相視一笑,但眼睛中卻透露着一絲殺機。

吐蕃和大宋一樣也有自己的問題,吐蕃的統一才過了多少年,多少的社會矛盾在不斷的爆發出來,甚至連角廝羅引進漢傳佛教和吐蕃的佛教也存在着矛盾。

這是讓角廝羅萬萬沒有想到的事情,在他看來佛教就是佛教,即便是吐蕃佛教和漢傳佛教稍有區別,也應該互相包容,留爲己用。

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角廝羅並不知道,宗教其實是狂熱的,複雜的,信仰之戰更是會演變成強大而又激烈的戰爭。

漢傳佛教的勢力在吐蕃越來越龐大,這是角廝羅一手造就,大宋已經沒有了適合佛教成長的“土壤”但吐蕃卻對佛教敞開了懷抱。

自從賢覺的法師帶領苦行僧到了吐蕃之後,經過角廝羅的宣傳和他四處的“講法”,漢傳佛教在吐蕃得以傳播的很快。

佛教在天竺和在漢地完全是兩樣的存在,漢家文明對佛教的改變是強大的,因爲漢家文明本就善於把別人的東西歸納爲自家的東西。

改變宗教對於漢家文明來說並非是一件難事,要讓佛教更加適合當地的發展,賢覺自然也要讓佛教更加適合在吐蕃發展………………

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七百七十章東京羊毛貴如油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二百章真相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三百章悲歌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四百三十章立憲
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七百七十章東京羊毛貴如油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二百章真相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三百章悲歌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四百三十章立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