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

鬧劇的存在幾乎都是短暫的,趙禎早已在宣德門上站的腿乏,信步走下城牆,四周的禁軍也非常有眼裡的相隨護衛,雖然根本不需要他們但這時候應該表現出堅決的站在官家一邊。

都是老兵了,怎會不知官家的態度,若是官家真的有心治罪,斥責早已下來根本就不會還讓他們護衛皇駕。

趙禎當然是不在意宣德門禁軍行爲的,他們做的很對,這時候一旦皇城禁軍有所動作,便會讓人猜測自己的意圖,他們不光是皇城禁軍,更是代表了皇帝的意志。

一旦輕舉妄動,必會被神都城的上上下下刻意解讀,如此帶來的影響將會惹出極大的麻煩,所謂聖心難測,作爲朝臣幾乎都在盯着皇帝甚至整個皇宮的一舉一動。

當然現在盯着趙禎的人不光有朝臣,還有各國使臣甚至連民間雜報的撰稿之人都在盯着皇宮的傳出來的任何消息。

趙禎在走下宣德門出了皇城之後,立刻便吸引了所有人的關注,想要低調都不行,皇城的禁軍已經打出了皇帝的儀仗,扇、傘、旗、三樣一出便是一副帝王出巡的小駕,在宣德門的城門口想不吸引人都難。

當趙禎在儀仗之下出來之後,原本嚎哭的宗室瞬間便安靜下來,如同被掐住了脖子的雞,戛然而止。

在此之前他們不是沒想過可能會見到皇帝的場景,也不是沒有下過狠心捨去這張臉皮也要在皇帝面前博取同情。

但當趙禎真真正正的站在他們面前的時候,宗室們便集體“慫了”,趙禎其實是一個長相頗爲和藹的人,面色白淨,劍眉星目,即便是和講究儀表的官員或是儀仗禁軍比起來也是相當出衆的。

可就是如此的“和藹”的長相站在宗室面前,他們卻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他們都知道,這位看似和藹的君王是位說一不二的主。

就是如同白面書生一般的君王在戰場上能夠御駕親征甚至親自手刃彪悍遼朝的皇帝,數次征伐外朝爲大宋開疆拓土,爲大宋殺出如今的繁花似錦。

一個人的氣質不是他的外表所決定的,趙禎的外表看上去甚至有些文卷氣,寬鬆的硃紅交領短衫穿在身上,外面是一件最爲常見的寬袖直綴,腰間的革帶上鑲嵌了極快通透的玉石,唯一能證明他身份不凡的便是頭上隨意扎着的黃色綢緞做成的帩頭。

這般的模樣到不像是一國皇帝,反倒像是瀟灑的謫仙。

“怎麼?朕來了爾等便不哭號了?朕剛剛站在宣德樓上觀瞧我神都氣象,便聽見城門下有人嚎哭申冤,還和殿中侍御史扭打起來,這便下來看看,原是朕的血脈宗親在這裡哭訴,端是不該啊!”

“陛下恕罪!我等也實屬無奈,眼看家中子嗣再無封爵,這如何使得,全家老小都靠着封爵的貼補過活…………”

終究有人忍不住,在人羣中低聲訴苦,只要有人帶頭,接下來的人便膽大起來,畢竟皇帝乃是他們的家主,說到底是血濃於水,怎可能在大庭廣衆之下治罪衆人?

心中有了底氣之後,這羣宗室便愈發的膽大,尤其是幾個剛剛扭打過劉庠,鄭自牖二人的老婦人更是哭號的最爲賣力。

趙禎走進人羣緩緩蹲下,爲一個小女孩擦乾淚水,這孩子的母親爲了讓她哭號,下手可是夠狠的。

待小女孩不再哭泣後纔開口道:“朕的孫女和你一般的大小,卻未曾受過這般的苦,你且去宗學中住下,自會有人照顧你的起居,待明年明熙郡主大了些便陪她伴讀可好?”

明熙郡主乃是沒藏黑雲誕下的皇女,年紀小又招人喜愛,在宮中的人緣一點也不比趙靈要差,趙禎更是把她視爲掌上明珠。

這般的安慰之言自然讓四周的宗室羨慕不已,再說官家和這小女女的說的話還帶着商量的口氣,可見近日之事必有轉機啊!

但就在邊上的婦人暗自竊喜準備謝恩時,趙禎卻只顧着瞧那小女孩被三才派人接走,待她上了一亮碧油小車離開後,趙禎便猛然甩袖道:“這般的小女女便要利用,掐的她胳膊青紫淤漲,毒婦也!”

趙禎的話讓原本竊喜的宗室婦人大驚失色,這可不是一般的話,毒婦二字乃是婦人當中極爲忌諱的,女子本就要賢良淑德,若是有悖《女戒》也是面上難看的事情,何況被皇帝說是毒婦?

頂着這樣的名頭,別說是四周的女子不自覺的和她拉開距離,便是以後連孃家也回不去了,甚至可能被夫家一份修書掃地出門。

“陛下恕罪!臣女也是一時心急,再也不敢了!”

趙禎卻沒有說一句軟化,而是徑直離開,這一幕自然是被四周百姓看見,更是被編篡雜報的人看見,一時間小小的故事演變成最有趣的軼事在人羣中傳言。

那宗室婦人以面如死灰的癱坐在地上,四周的宗室以最快的速度和她保持距離,更有人和那婦人一樣臉色蒼白。

這些人都是聰明人,官家一件小事,一句責罵便讓他們立刻變得師出無名,也讓原本撒潑的宗室形象變得更加不堪和惡毒。

趙禎看着眼前有些悽惶的宗室這才調整語氣開口道:“朕知爾等乃是血脈宗親,也知褫奪爵位之後必受影響,既然爾等認爲沒有爵位一家老小養活不得,那朕自然不能袖手旁觀,三才,原本三司和宗正寺報上來的賞賜錢財是多少?”

三才躬身道:“回稟陛下,三司和宗正司考據宗室爵位及其以往開銷後,擬報若依郡公之制,當以三十萬貫爲佳!”

這是三司和宗正司依據趙禎的旨意,所有失去封爵資格的宗室都以平均爵位來定得到的結果。

這樣的結果自然早已流出到宗室之中,他們自然是不應允的,三十萬貫?這要是在原先是筆了不起的錢財,但放在現在的大宋來說,放在神都城來說,三十萬貫算什麼?

三十萬貫不過是一般宗室的貼補而已,而且幾年便能拿到,一次賞賜三十萬貫,對於他們來說根本就算不得什麼。

趙禎點頭道:“如此確實少了些,如此便以十倍付之!”

這下別說是宗室,連同四周的百姓也跟着驚叫出聲,一家三十萬貫,翻上十倍便是三百萬貫,這在神都城中就是一筆不小的鉅款了。

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三百九十六章殺戮時間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
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三百九十六章殺戮時間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