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當然歷史有時也是重複的。

曾經的吐蕃王朝從高原之上兇猛而下,一直到攻陷了漢家王朝的國都,而現在大宋作爲漢家文明的繼承者,“逆流而上”從中原大地攻上了吐蕃高原的國都。

這便算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大宋圍困邏些城整整一個月,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雙方都在不斷的暗中較量,角廝羅不斷的維護着邏些城,但成果相當可悲,一個月的時間裡,邏些城的軍民不斷的減少,近五十萬的吐蕃軍民眼下已經只剩下三十萬人。

一個月的時間,斷斷續續的逃走了近二十萬人,這不光是吐蕃的損失,也是宋軍的巨大工程,不斷的接收這些吐蕃人,安置吐蕃人。

剩下的三十萬軍民依舊是一個龐大的數字,而一個月的時間邏些城的糧食已經進入危機,大量的糧食消耗讓角廝羅承受不起。

糧食已經快要告罄,角廝羅知道自己撐不下去了,而宋軍的圍困依舊是固若金湯。

宋軍彷彿不知疲憊,隆隆的火炮聲響起的時候,角廝羅下定決心……開城投降。

他已經沒有任何機會了,三十萬軍民沒有糧食,再繼續耗下去只能餓死更多的人,負隅頑抗沒有好下場。

紅宮之中仁欽桑波帶着留下的吐蕃朝臣們站在大殿之中等待,他們在等待角廝羅突圍的命令,在這最後的幾天時間裡他們已經制定好了突圍的計劃。

但這一次角廝羅感覺到他真的累了,賢覺站在大殿的角落裡,他知道眼下肯能是自己最後的機會,跟隨吐蕃的殘餘繼續向西,繼續過着被大宋驅逐的生活和傳道之路。

“請求贊普下令!”

隨着仁欽桑波的話,一羣吐蕃朝臣跟着大喊:“請贊普下令!”

角廝羅微微擺手:“朕不打算跑了,帶着你們突圍有何意義?宋軍戰力強大,付出的只是更多吐蕃男兒的性命而已!我角廝羅一路從青塘而來,能夠帶着吐蕃完成一次大一統已經是極限了,但生不逢時啊!他趙禎的大宋比吐蕃更強大,朕沒有時間帶領吐蕃超越大宋,只能帶領你們走到這裡。”

“贊普?!”

吐蕃的朝臣驚慌失措,他們沒想到在最後一刻,角廝羅居然打算向宋人投降,要知道他在吐蕃的治理已經使得吐蕃強大很多,最少比原本分裂的吐蕃要強大。

吐蕃沒有的農奴,沒有的無處不在的壓迫,有了自己的文化和傳承,也有自己的尊嚴,再也不是那個分散的部族了。

現在角廝羅居然打算向宋人投降,這對於剩下的吐蕃人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

但角廝羅是個聰明人,他在這個時候以理性做出了判斷和抉擇,對抗大宋的後果他清楚,即便是突圍成功又如何,就如他所說,除了損失更多的吐蕃勇士之外,再也不會有什麼好處。

大家繼續向西,繼續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繼續被大宋追殺征伐?角廝羅忽然覺得自己累了。

從一開始他就沒有背叛大宋的打算,是他劉渙逼迫的自己,自己在吐蕃所做的一切最後成爲了大宋的嫁衣。

被整合起來的吐蕃雖然更爲強大,但也更利於大宋的攻伐,一塊完整的土地和不同部族分裂開的土地那一個更方便大宋的獲取?

對於國力不是很強大的王朝來說當然是分裂的,但對於一個如同大宋一般的強大王朝來說,自然是前者。

眼下大宋對吐蕃的征伐就能看出這是他趙禎早就預謀好的事情,吐蕃各部已經被自己給整合好,各地的舊貴族也被自己所消滅,繼而是吐蕃中央對地方上的管轄,大宋佔據了這些土地之後,什麼都不用做,直接派遣官員的就好。

其實在某種意義上角廝羅早就已經有了預感,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在爲趙禎做嫁衣。

但他即便是知道也在不斷的努力去做,他希望有一個翻盤的機會,希望獲得一個帶領吐蕃走向繁榮的機會,所以他纔會明知是趙禎的陷阱也依舊統一吐蕃,明知可能會給大宋做嫁衣也要努力的發展吐蕃,加強地方管理,這就像是一個快要渴死的人,明知道面前是一杯毒酒也要喝下去,這便是漢人的“飲鴆止渴”吧?

越是作爲一國的帝王,角廝羅越清楚大宋的強大,原本還是青塘的主人時,他並沒有覺得大宋有多麼的厲害,可現在,他不得不承認,大宋是世上最強大的王朝,若是不及損失的進攻吐蕃,一路上必然是摧枯拉朽。

他大宋皇帝之所以沒有這麼做,爲的就是一步步的攻伐吐蕃,一步步的穩固大宋在吐蕃高原上的統治。

現在他已經看開了,是自己不自量力,想要和大宋對抗而落得如此下場,這一切都源自於自己的貪婪。

想想忽然覺得有些後悔,這一切都做了大宋的嫁衣,還不如早早的歸附大宋,在神都城中當一個閒散的西平王也沒有什麼不好…………

交出兵權,隻身前往大宋,如此大宋皇帝還能以叛宋論處他嗎?到時間整個青塘都是大宋的,大宋根本就沒有藉口對青塘出兵。

雖然青塘最終很可能會被大宋蠶食,但若是大宋想要對整個高原動手,將會付出更多的代價。

稍稍算了一下,宋軍的傷亡並沒有多少,南北兩路大軍怕是架起來也未曾戰死一萬宋軍,而若是自己和城外的宋軍拼個魚死網破,不光宋人會有所損失,吐蕃的損失更是承受不起的。

想到這裡他更加堅定之前的想法:“開城向宋軍投降!”

紅宮中的所有人再次焦急的大喊:“贊普!”

仁欽桑波更是開口道:“贊普心中所想仁欽桑波明白,但若是我等突圍一路向西還有生機!”

“西面還有什麼生機?大宋的目的不光是佔據邏些城,而是要奪取整個吐蕃,再往西便只剩下天竺了,天竺人自身不保,他們也是屬於宋人的管轄之下,聽說天竺人以種姓判定人的高低,而宋人在天竺的地位甚至超過了最高種姓的婆羅門!”

仁欽桑波微微搖頭道:“不是天竺,而是伽色尼!”

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
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