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

噶日噠措成功逃離了瑪兒敢城,這和他之前遇到的那位賣木器的大叔脫不開干係,對於噶日噠措來說,這已經陌生的故鄉中唯一能夠信任的人也只有那位買木器的大叔了。

說來也是奇怪,宋軍的速度稍稍慢了一些,在那位大叔把他綁在板車底下的時候,宋軍居然還沒有封城,只是街道上不斷的有士兵進行巡邏。

但城門並沒有被關閉,只是加強了檢查,顯然這是在利用急迫逃出城的想法抓住自己,噶日噠措並不會輕易上當,但他知道眼下若是不逃走,恐怕再也沒有機會了。

冒險就能獲得一線生機,於是噶日噠措選擇了冒險,只不過他沒有打算讓買木器的大叔冒險,而是讓他把自己綁在了車底下,讓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年輕學徒來把板車運送出城。

結果居然是成功出城了,這讓噶日嗒措驚喜無比,逃出瑪兒敢對於他來說極爲重要,他要把大宋帝王就在瑪兒敢的消息傳遞迴邏些城,傳遞給贊普知曉。

噶日噠措不是一般的吐蕃將軍,他是出自青塘的精銳,知曉趙禎在瑪兒敢城中意味着什麼。

大宋的皇帝在瑪兒敢的消息非常重要,一旦傳遞給角廝羅甚至可能改變整個戰場。

在高原上策馬飛奔,六匹戰馬是他早早命人準備在瑪兒敢城之外的,不斷的換乘戰馬保持最快的速度,噶日噠措用了短短兩天時間便穿過了察瓦崗和察瓦絨抵達了墨脫。

當然這一路上並沒有遇到有人攔截,因爲他的速度很快,根本就沒待宋人反應過來,墨脫的一線天被宋人佔據,但吐蕃人卻可以從另一條隱秘的道路向邏些城而去。

爲了安全起見,噶日噠措派出了十個騎兵並且安排不同的道路讓他們向贊普奏報,如此一來便可保證消息能夠抵達邏些城,並且各路相互印證密信的真實性。

噶日噠措相信,這些消息對於角廝羅來說非常重要,而且很快就會有援軍抵達墨脫,宋軍的推進速度也很快,但要繞過他們並非難事。

從一開始噶日噠措就知道角廝羅並沒有打算和宋軍死戰到底的打算,拖延時間纔是他們要做的事情。

眼下知曉了宋人皇帝的蹤跡,如此派兵圍攻的意義將會變得極爲重要。

從瑪兒敢逃出的噶日噠措清楚的知曉瑪兒敢的宋軍有多少兵力,最多不會超過五千人,這已經是宋軍的極限,雖然看上去很多,但只要留心觀察就能發現其中的問題。

宋人狡詐,最擅“就虛隱實”,北城之中的士兵數量雖然被隱藏的很好,但噶日噠措卻從每日宋軍準備的糧食上發現了問題。

趙禎帶着他在北城中溜達的時候,他就仔細看過宋人的倉庫,裡面的糧食雖然很多,但取用的數量卻很少,顯然這些糧食囤積起來是爲了給前線大軍所用,而不是給瑪兒敢城城中的宋軍使用。

當然,也有可能是大宋皇帝在那裡,擔心被吐蕃圍城,準備大量的糧食可以抵擋吐蕃大軍的圍攻,最少保證城中的糧食可以吃。

五千多人的宋軍想要守住一座城池並不難,但也要看吐蕃大軍的數量,自己手中的兩萬人雖然無法攻克瑪兒敢,但卻可以讓大宋的軍隊慌亂起來。

噶日噠措不相信,前線的宋軍在得知瑪兒敢遭到圍攻之後不會援助瑪兒敢城,大宋的皇帝乃是大宋的一切,他的重要性實在是太大了。

兩萬人雖然不多,但卻能夠做到圍攻瑪兒敢的程度,眼下最大的問題就是他擔心宋人皇帝跑了。

若是宋人皇帝離開那就更好了,一旦皇帝離開必然會帶走更多的士兵,如此一來自己的兩萬人必然能拿下瑪兒敢城。

再派出騎兵向角廝羅報信之後,噶日噠措第一時間率兵殺向瑪兒敢,並且他還非常精明的繞過了察瓦崗和察瓦絨兩座小城,這裡雖然沒有多少宋軍,但若是強攻,必然會減慢他的行軍速度,而且宋人的火器真不是白給的。

此次噶日噠措的目的是瑪兒敢,他不會在別的地方浪費時間,瑪兒敢屬於脫思兌部,這裡的土地匹馬平川,而且在“那曲河”與“折曲河”之間,東西都是河水,如同一片被河水環繞的綠洲。

雖然地形平坦,但卻是高原上的“要衝之地”,大宋皇帝選擇在這裡安營紮寨,可見他的眼光有多麼的獨到。

噶日噠措派遣了更多的探馬偵查宋軍的動向,在他穿過察瓦崗和察瓦絨之後,並未發現宋軍有什麼動作,他這才反省下來,讓來宋人並沒有發現他率領的這支兩萬人的吐蕃軍動向。

帝王坐鎮瑪兒敢,如此一來無論是後方的援助,還是前線的大軍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向他奏報。

葛日噠措雖然在趕路,但一路上他都在揣摩趙禎的用意,並且把瑪兒敢的作用分析的八九不離十。

對於瑪兒敢來說,戰爭給了這裡帶來了不一樣的改變,脫思兌的吐蕃人並沒有多少,更多的是從吐蕃各地遷徙而來的農奴,他們在這裡獲得了自由,成爲一個活生生的人。

雖然是大宋王朝最先給了他們自由,但吐蕃王朝也延續了這一做法,並沒有因爲大宋的離去而收回這份難能可貴的自由。

而大宋失而復得瑪兒敢之後,也沒有多這裡的百姓產生多少影響,噶日噠措知曉,這裡的人已經沒有了心的歸宿,他們不是宋人,也不再是吐蕃人,他們只是一羣隨着馬兒奔跑而帶起的塵土罷了,隨意搖擺着自己的立場。

宋人來了他們擁護宋人的統治,贊普奪回了瑪兒敢他們就支持贊普,其實從始至終對這裡的人都沒有太大的影響。

噶日噠措知道,這些人已經麻木了,但他們的麻木也使得宋人很快的便能統治他們,讓他們成爲瑪兒敢治下的順民。

如今大宋佔據了瑪兒敢,想要獲得當地吐蕃人的支持已經不可能,甚至當地人還會變成宋人的助力和“幫兇”。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八十七章倭女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八十七章倭女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