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

bookmark

當趙禎進入火器營後,李酒便一路上陪同,不敢有一絲怠慢,獻媚的樣子連三才都看不下去,但三才知道,官家不會生氣,李酒實在太過珍惜這個機會,這是他火器營在軍中出頭的希望,換做是自己也要拼命的向官家獻媚才行。

最主要的一點,三才知道李酒和官家的之間的關係,跟隨官家多年,李酒幹什麼官家不知道?

趙禎確實知道李酒的意思,但他依舊是否決了:“火器營還是沒有獨立作戰的可能,至少要和長槍手一起作戰,朕還打算給你們配備陌刀手的,但陌刀手沉重,無法跟上你們的輕裝速度。”

“官家,火器營絕有能力擔當重任!還請官家三思!”

趙禎再次打開帆布,從中取出一柄燧發槍,槍聲依舊順滑,一點毛刺也沒有,甚至還在上面塗抹了一層蠟以保持它的防水和手感。

槍頭上是一個末端圓環狀的三棱刺刀,此時刺刀向內圓環在外緊緊的套在槍管上,完全不會有問題,這比之前把刺刀別在腰間要好得多,並且攜帶方便。

軍刺的可怕之處便在於它的殺傷性,當錐形刺刀刺入人體之後,其刃間的樋會將空氣引入傷口。

一旦這些空氣進入血管之中並形成空氣栓塞,就將堵塞通往腦部的血管,造成人的腦死亡,開始的時候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這一點,但隨着不斷用動物做實驗,以及詳細的解刨,大宋的格物學者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當然這還不是三菱軍刺唯一致命的地方,除此之外,三棱刺刀造成的傷口難以進行有效的應急處理,因此在戰場上三棱刺刀的殺傷力非常可觀。

和火槍一樣,火器營的將士們追求的是一擊致命,趙禎撫摸着燧發槍的槍身,上面的日期清晰無比,每一把槍都能追本溯源,尋找到從木材,打磨,鐵料,鑄造等等一系列的參與工匠。

大宋有一套晚輩的責任制度,軍中的器械也大多如此,只要出現問題,一查一個準,誰也跑不掉!

這是早已建立好的責任制度,同時也是大宋流水作業生產帶來的好處,每個人只負責製造一塊零件,而最後有專門的人負責拼裝,所以誰也不能掌握完整的工序,除了火器營中的大匠以外。

這次出征火器營的大匠也跟隨前來,在他們眼中,每一柄火槍都是心血和智慧的結晶,都是格物之下神奇的產物。

大宋燧發槍的發展歷史簡直超乎趙禎的想象,華夏百姓的智慧是真的不可小覷,火繩槍的概念出來之後便立刻被取代了,原因很簡單,火繩不易攜帶,而且受到天氣影響,裝彈速度慢等等特點。

華夏的工匠簡直就是精益求精的典範,他們以古老的智慧,瞬間便跨過了火槍發展史的數個階段,進入了燧發槍時代,在這個過程中,趙禎並未參與多少後世智慧進去,而是工匠們自己進行的研發。

當然這歸根結底要得益於趙禎,大宋王朝一來有錢,二來大力扶持,所以工匠可以把心思投入其中,燧發槍很快被髮明出來,速度之快,心思之巧妙,讓趙禎大爲讚歎。

右手拇指稍稍用力向後一板,“咔嚓”清脆的機括聲響起,這就說明擊錘已經被機括卡住,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打火石也就是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擊發。

這一方式大大簡化了複雜的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

即便是一發沒有打出火來,還可以迅速重複擊發的動作,軍中有規矩,若是一發未出,必須開火之後才能向後一排輪換,以免走火誤傷。

趙禎對燧發槍的可靠性是抱有懷疑的,但他忘了,華夏是最早誕生扳機的地方,燧發槍的扳機可靠性極高,趙禎試了十槍,沒有一槍啞火。

這體現了大宋燧發槍的極高可靠性,但火器營唯一讓趙禎不滿意的地方便是裝藥,依舊採用了原始的裝藥方式,在一個先進的帶有膛線的槍管裡依舊使用藥粉裝藥,這對趙禎來說不能理解,畢竟自己已經提出過紙殼彈了。

大宋的燧發槍無論怎麼演變還是不能擺脫它前裝槍的命運,前裝槍都是直接從槍口往內加火藥,然後再裝入彈頭,操作緩慢而且每次的裝藥量不確定,因而射擊效果也不穩定。

而定量的紙殼裝藥無非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式,在這個時代,尚沒有現在這麼先進的加工技術,但是爲了使裝彈速度加快,且藥量一定,紙質彈殼就應運而生,最初的紙質彈殼只使用紙捲成的筒,裡面裝有火藥,但彈頭與之分別裝入,裝填速度仍較慢。趙禎甚至想把彈頭和火藥一同裝入紙質彈殼內。

但被匠人們否定絕不可能沒有原因,事實上原因很簡單,紙張達不到軍中的需求,紙殼燃燒的不充分,經常產生雜質在槍管之中,用上紙殼裝藥的目的就是爲了節省時間,可最後士兵們花費清理的時間往往和普通裝藥一樣,這還爲何要加上成本使用紙殼?

熟練的將士們的裝藥精準完全不比紙殼裝藥來了差,所以在沒找到更好的紙張之前,火器營的火槍捨棄紙殼裝藥,但這種方法卻被保存了起來,待有一天找到了合適的紙殼,立刻便可投入使用。

從瞄準到擊發,趙禎只用了短短的數秒,煙消雲散之後,報靶的士兵出現,高舉着趙禎的靶子大喝:“官家威武,一擊即中!”

趙禎微微點頭,這樣的精準度已經完全能滿足戰場上的需求,何況現在的火槍殺傷並不是靠精準度而進行的,而是靠着大面積的彈牆。

燧發槍的另一個優勢展現出來,只需要普通士兵,在簡單的訓練之後便能操縱燧發槍,並且在大宋火器營這般規矩森嚴的地方,每一個步驟,每一個動作都被規定到了極致,堪稱完美!

只有在這樣高強度的訓練下,才能把燧發槍的威力發揮到最大,三排輪換連射的陣形,更是可以保持彈幕不絕。

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
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