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

三才瞧見衆人驚訝的望向自己,原本沒有表情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尷尬:“諸位相公吃了嗎?”

這顯然是廢話,衆人在華庭中給狄青接風洗塵,你說吃了沒?!

蔡伯俙笑道:“三才大官來的正好,今日範相公設宴爲狄帥接風洗塵,既然你來了便一起落座便是!”

范仲淹點頭道:“不過是添置些東西便是,要不得多長時間,三才大官速速落座吧!”

三才雖然是宦官,但畢竟身份在那裡,又是官家最貼身的內侍,幾乎是看着官家長大的老人,而且多年來秉公執事,從未出現過逾越和閃失,單單是這樣的人就應該受到朝臣的敬重。

六部相公對他自然是客氣的,因爲他們都知道三才的身份以及他做的事情。

三才更加的尷尬了,面對朝臣們這般的熱情邀請,又是給狄青接風洗塵,三才多少難以推脫,但自己身負皇命而來,自然不能先飲宴。

只能無奈的嘆息道:“諸位相公,老奴這頓酒水怕是喝不成了,不光喝不成還要擾了你們的雅興。中樞院宰執相公范仲淹接旨!”

隨着三才的話衆人的心立刻被提到了嗓子眼,范仲淹起身整理衣冠後便準備接旨了,但看着他跪下的模樣,三才把他又扶了起來道:“官家嚴令,範相公必須站着接旨!”

單單是這一句話便讓人動容,在場的人都知道,范仲淹當年治理水患,落下了腿疾,尤其是膝蓋最爲不利索,沒想到官家連這點小事都記得。

但范仲淹的心突然就涼了半截,官家越是這般的體恤自己,事情可能便越嚴重,但他只能躬身向北拱手道:“謝陛下!”

其實三才宣讀的不是旨意,而是詔令,只有經過中書門下的旨意纔算是對天下發布的聖旨,而皇帝說頒佈的要麼便是給翰林學士草詔的詞頭,要麼便是沒有經過中書門下的中旨,最後便是皇帝親筆所寫的詔令了。

詔令有很多種,制、詔、誥、敕、旨、冊、諭、令、檄都屬於詔令,但其中的區別甚大,不可同日而語。

冊,便是冊封,在大宋由皇帝親自書寫並派人傳達的就是中旨冊封,這樣的冊封甚至可以被拒絕。

令便是皇帝發佈的日常命令,比如在宮中添置某樣東西之類的,但規格最高的便是“制書”了,這東西的分量可比令要高強不知多少。

制,乃是皇帝頒佈的重大制度,加皇帝的印璽;詔書是政務文告。“制”和“詔”相比,制書要比詔書級別更高些。

天子之言曰制,書則載其言。制者,王者之言,必有法制也!

三才手中拿着的這份便是趙禎蓋上了皇帝神寶的“制書”,同時還加蓋了“傳國玉璽”,規格可謂是極高的!

雖然制書的內容也並不多,但是其中的意思很清楚,趙禎把自己打算傳位太子的意思告訴給了范仲淹,同時讓他以及諸位相公在三天之內擬出章程,在一週之內完成所有準備。

一共加起來只有十天時間!

范仲淹只覺得天旋地轉,差點站不住,四周的一衆相公統統目瞪口呆的盯着三才,其中不少人的眼神開始逐漸清醒,望向三才的眼神中透露着冰冷的殺意………………

三才第一次覺得文臣居然如此可怕,包拯更是大怒,甩着衣袖便衝過喝道:“閹人膽敢矯詔呼!!”

這可是一頂大帽子,大宋從太祖太宗時就定下後宮內侍不得干政的規矩,矯詔更是欺君之罪,屬十惡不赦!

三才立刻擺手道:“老奴可沒有這般的膽量,豈敢矯詔?!也虧得是老奴親自來,若是換做其他內侍,豈不是被爾等吃了去!!”

“包相公暫且退下,此制書定然是出自官家之手的,雖說事情太過緊急,也不能失去體統…………”

三才連連點頭道:“範相公說的是!此事雖說突然了些,奴婢也是接受不了的,可官家既然下了制書,又用了傳國玉璽,定然是決心已定!”

范仲淹接着說道:“此事我等不敢附議,自會叩宮以請官家!”

三才愣了一下,終於輪到他臉色大變,夜叩宮門乃是朝中大忌,官家特意選擇這個時間讓自己來傳旨,爲的就是避免朝臣以及相公們的上諫。

但現在從宰執相公到六部相公甚至連身爲三司使的計相包拯都對此事表示反對,看來官家傳位太子這件事不光自己反對,還有很多人和自己一樣反對。

尤其是相公們,在他們看來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即便是以包拯的老道,都在第一時間懷疑是自己是在矯詔,可見這件事對於他們來說衝擊有多大。

實在是太過突然,即便是自己也在一開始的時候也不太敢相信,何況是這些被官家一手栽培起來的相公們?

的確,眼下的大宋相公們幾乎都是趙禎一手提拔起來的,其中少不了趙禎花費心思的去栽培引導。

可以說這些相公們對官家的期望比誰都大,他們都希望官家成爲不世之君,成爲大宋乃至整個華夏最偉大的君王。

眼下官家春秋鼎盛便要傳位太子,這當然讓這些相公們接受不了!

“範相公,諸位相公,夜叩宮門實在是太過孟浪,官家讓老奴此時前來,便是斷了諸位奏對的想法……”

三才的話彷彿一點用都沒有,最讓他吃驚的卻是蔡伯俙,不知這小子何時走到了自己的身後,冷冷的開口道:“若是我記得沒錯,大官身上有進出宮闈的墨敕魚符吧?”

但這小子的話顯然不是這個意思,對於蔡伯俙的瞭解使得三才心中不安,而范仲淹接下來的話更是讓他微微吃驚。

“官家春秋鼎盛,此時傳位太子確實尚早,我等自然要覲見官家,留身奏對以保萬全!”

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
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