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

“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奸。人臣循令而從事,案法而治官,非謂重人也。……能法之士,勁直聽用,且矯重人之奸行。故智術能法之士用,則貴重之臣必在繩之外矣。是智法之士與當塗之人,不可兩存之仇也。”

資政堂中,趙禎在給孩子們講解韓非的《韓非子孤憤第十一》,這是闡述權術一道中最爲重要的部份,而龐籍坐在一旁望着十來歲的太子和年輕的皇帝微微搖頭,這對年輕的皇家父子崇尚的完全的是法家之道,與順勢應時的儒家之道相差甚遠。

但不得不承認,這兩位父子對儒學的造詣也是不差,畢竟經過皇家的儒學培養,儒家典籍融會貫通自是常理,但龐籍怎麼也想不通,爲何對儒學如此知之透徹的皇帝與太子,卻不是非常崇尚儒學。

其實並不是趙禎和趙旭不崇尚儒學,對於儒學他們父子兩人也是相當的喜愛,只不過,在趙禎的心中,儒家也好,法家也罷,即便是墨家,黃老之類的學說,它們的地位和儒學是一樣的,都是作爲統治者手中的工具,至於該如何運用這些工具,則在乎於需要與否。

“好了,旭兒你且說說這段的意思,通過這篇文章你學到了什麼?”

趙旭點了點頭道:“啓稟父皇,這篇文章的意思是,通曉治術的人,一定是有遠見並且能明察秋毫的人,不能明察秋毫,就不能洞悉隱秘。擅長法律的人,一定是堅強剛毅而且非常正直的人,不正直就不能矯正奸邪。”

“嗯,那他的寓意呢?”

龐籍稍稍驚訝,只有十二歲的太子上哪知曉這是什麼意思,能把文章讀的如此通順,並且一直不錯的說出來便已經是極好的了,《韓非子》因涉及帝王權術,或是帝王之道,其寓意往往生澀難懂,不在其位這很難通曉。

“啓稟父皇,此文看似在說明爲臣之道,但卻與帝王御下之道不可分開,什麼樣的臣子適合什麼樣的差遣,亦有相當重要的關聯。”

趙禎笑了笑:“嗯,很好,但朕要說的是,這篇文章的最有一句,這句話看似是說權貴與通曉法律的人是仇敵,其實韓非的意思是朝廷當依法治國。即便外戚權貴也不能例外。朕覺得應該加上一句,國法重於泰山之威,雖天子帝王亦不能凌駕於上。”

“陛下?!”龐籍猛然一驚,愕然的望向趙禎,雙手微微顫抖,官家是什麼意思?爲何突然說這樣的話?自古便有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官家這樣的話豈不是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而趙旭則是認真的點了點頭:“孩兒記住了。”

“嗯,朕只是提醒你,有無論如何也該尊重自己定下的律法,否則連皇帝這個制定律法的人都不遵守,如何去要去要求官員,百姓,士紳,皇族?”

趙禎的話讓龐籍深深的震驚,作爲皇帝是凌駕於律法存在的人,自古以來皇帝不會受到律法的制裁,最多便是民意的譴責而已,在自己的眼面前,大宋的帝王居然能說出這樣的話來需要多大的魄力?

只可惜生在法治社會的趙禎並沒有他認爲的那麼高大,在趙禎的腦海中任何一個人都應當遵守遊戲規則,這是那個時代給予他的“理性”也是他刻進骨子裡的東西,但趙禎看到龐籍震驚的表情後,無奈的摸了摸鼻子,也不知自己這句話是好還是不好……

當趙旭離開後,龐籍起身拜倒:“陛下之心,千古帝王所未有,乃聖君所爲,老臣歎服,若是我大宋帝王皆以此傳教,必當萬事永存!夫天下大同不久矣!”

天下大同?趙禎無奈的笑了笑,這東西只存在於先哲的思想之中,大宋能綿延八百年便是萬幸中的萬幸。自己的所作所爲只不過是讓大宋延續的更有一點罷了,所以他才如此培養趙旭,所以他才迫切的希望消滅遊牧民族或是同化他們,至少漢家王朝的政權不至於旁落。

“朕命狄青佔下懷州等地,天下譁然,又命彭七領十六衛北擊北安州遼人憤慨,這樣也算是一代聖君?”

龐籍搖頭道:“此乃帝王權術,運籌帷幄之中,天下人只會讚歎陛下的果斷與英明,並不會說陛下之菲薄,況帝王權術本就是多變順勢,今奪取西夏州府有何不可?此乃大宋幸事,百姓贊之不及何故鄙夷之言?”

趙禎笑道:“真是如此便好,咱們的時間不多了,若是不能以雷霆之勢蕩平西夏,朕擔心有生之年不能亡其遼朝!畢竟遼朝與西夏大不同。”

龐籍微微點頭,看着資政堂中縮小的輿圖道:“陛下,青塘聯軍若是能收復山丹軍馬場,必將使得西夏人更加緊迫,那裡是他們的命根子,每年數萬乃至十數萬匹的軍馬產出着實有些嚇人。”

趙禎指了指輿圖:“張掖,張掖,張我右腋!此乃西北之要地,朕以派遣西路軍聯合青塘聯軍攻取,一旦拿下,便可屯兵養馬,不出兩年朕的手中便可有十數萬軍馬可用,天下之大,我大宋騎兵亦可去得!”

龐籍看了一眼深以爲然:“此地來少有之寶地,開置屯田,盡水陸之利,稻豐收稔,一縑數十斛,可積軍糧數十年矣!又是山丹軍馬場之要衝,若是建立城寨,可保萬全!”

趙禎和龐籍交談許久,待龐籍離開,趙禎這才深深驟起眉頭,自己所重視的地方,西夏人定然也會重視,現在的張掖便是西夏的甘肅軍司,一場惡戰怕是不能避免,只能把希望寄託在西路軍和青塘聯軍的身上,勝則萬事俱備,敗則世事難料啊!

山丹軍馬場這座歷史最悠久,產出最驚人的馬場一直是西夏的“寶庫”西夏絕不會坐視大宋把它佔爲己有,現在趙禎所想是要不要調遣南路軍支援此地?

但臨陣調兵,怕是會引起軍中的動盪,也會讓西夏人提高警惕,畢竟狄青手中的背嵬,踏白乃是大宋的一張王牌,但如果這樣的重裝騎兵更多,則會對大宋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才!傳旨皇城司都頭前來見駕!”

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雞賊的趙禎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
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雞賊的趙禎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