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

bookmark

後苑之中的氣氛稍顯尷尬,畢竟趙禎這個皇帝把話說的太清楚了,趙旭甚至不知道該怎麼回答,若是說“謝父皇”之類的話顯得太過急迫,可若是推辭,那就有些作假的意爲在。

他了解自己的父親,在父親面前絕不能裝模作樣,他最討厭這樣的人,趙旭滿臉窘迫的模樣讓趙禎笑的更爲開心。

趙旭相比趙昀更爲樸實一些,他沒有弟弟那般機靈百變的腦子,但卻中規中矩,心中的仁慈比自己多的多。

若是說誰能當得起仁宗皇帝的名號,這怕是非趙旭莫屬的,自己雖然沒有稱爲仁宗,但自己的兒子成爲仁宗也不錯…………

大宋現在需要的就是一個仁慈的皇帝,給這個國家在突飛猛進中帶來穩定和平安,這兩點就夠了,至於其他,實在沒有太多要做的事情。

趙旭不是沒有領過兵,當年西域一戰他卻是做到了一個太子該做的事情,並且也曾衝鋒在前擊殺契丹人。

雖然那件事他處理的不太好,但不妥的地方只是在人情上而不是在禮法上,所以趙旭身上並沒有任何污點。

眼下他所欠缺的也只是功績而已,文治趙旭已經沒有希望了,大宋現在的文治已經被趙禎推上了巔峰,但武功卻是可以得到的。

吐蕃是大宋四周最後一塊不靖之地,也是最爲容易建功立業的地方,趙禎從一開始就把這裡留給趙旭作爲他獲得足夠武功的地方。

西夏,遼朝是兩頭猛虎,趙旭不足以對付,而在西域他沒有爲自己掙下好名聲,若不是朝臣們爲他極力開脫,民心這一塊他就失去不少。

趙禎所作的一切都是在爲自己的將來謀劃,包括把趙旭護上皇帝位,吐蕃高原就是趙旭的墊腳石,而趙禎決不允許大宋這邊出現一點問題。

一切都在趙禎的計劃之中,包括對仁欽桑波的拖延都是如此,只有一個統一而完整屬於大宋的吐蕃高原纔是大宋所需要的吐蕃高原。

只有這樣的功績才能配得上趙旭榮登皇帝之位,除此以外什麼都是一時之快。

大宋的文臣們還在想着玩弄權術,用權術制衡角廝羅和吐蕃貴族,這是一件不正常的邏輯思維。

當年沒有驅狼吞虎的力量時,玩弄權術可以爲你獲得喘息之機,可以爲你謀得茁壯生長的機會,可當你手中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時,永除後患差事最穩妥的方法。

大宋沒有必要如同一個猥瑣的小人一樣使用打壓和拉攏的計策,這樣有失身份,大宋完全可以舉起碩大的錘子,把所有出頭的木刺砸下去,砸得粉身碎骨!

這是趙禎交給趙旭的一條非常重要的道理,沒能力的時候講謀略,有能力的時候就要講力量,用自己擅長的東西和別人的不擅長相比這纔是永遠的取勝之道。

趙旭已經聽的發呆,他從來沒有想過問題居然可以這樣去考慮,儒家的文化講究的便是規矩,文臣的手段便是權謀,而父皇的話讓他豁然開朗。

每當趙禎對趙旭講解治國之道,用兵之道的時候,花園中必然是空無一人的,連蘇蟬這個趙禎最喜歡的外孫女都被靈兒拉着耳朵拖走。

“旭兒,朕告訴你一個秘密,朕興格物的同時也在爲大宋埋下一個禍根,一個可能使得天家不復存在的禍根。”

趙旭驚恐的眼神說明了一切,他不明白爲何格物會成爲毀滅天家的存在,但他的驚訝遠遠沒有結束。

趙禎就知道兒子會有這幅表情:“朕說的天家不是咱們趙家,而是所有的天家,你明白是什麼意思嗎?”

趙旭想了想便得出一個答案,此時的他已經臉色蒼白,雖然是寒冬,可他已經能感覺到自己的背後已經溼透。

“父皇的意思是說華夏將會回到堯舜之治?再也沒有家天下的出現?”

趙禎哈哈大笑:“果然是朕的兒子,膽子端是極大的,也敢想,換做是一般人怕是早已被嚇死!你這話沒錯……”

趙旭不解的問到:“可這是爲何?天下百姓安康樂業,我天水趙氏統御億萬百姓,物阜民豐,國朝鼎盛,怎麼可能就會出現父皇說的大公天下?”

看着兒子堅強而執着的眼神,趙禎笑了笑:“有一個東西你忘了,它叫民智!如今民智初開,最顯著的特徵便是天下百姓讀書識字的越來越多,而之後呢?”

“之後?那便是參加科舉了。”

趙旭的回答連自己都不滿意,搖了搖頭道:“不成,咱們大宋的百姓太多,以後讀書人還會更多,官員根本不夠安置,只能提高科舉難度,可如此一來…………不如把所有和衙門有關的人都給予官身,只不過品級不同罷了,從中再挑選才學之士逐步升遷!”

趙禎滿意的點了點頭:“這便是朕想讓你以後做的事情,可你有沒有想過,連捕快,衙役都是官身,都是從科舉中出來的,這些人的腦袋裡會有什麼樣的思想?他們的思想糾結在一起,會不會出現追求堯舜之世?”

趙禎的話說完,趙旭便起了一身白毛汗,堯舜之世乃是天下讀書人最希望做的事情,致君堯舜也是如此。

可真的要成功了,反而是把君王從皇帝的寶座上踢下去。

爲何人們常常只提堯舜,到了大禹便是治水爲其主要豐功偉績?最簡單的原因便是堯舜都是禪讓,而到了大禹卻被終結。

所以致君堯舜只不過是歷朝歷代文臣士大夫的想法而已,可真要怎麼做了,皇帝第一個對你抄家滅族!

“父皇,咱們可以…………”

趙旭的話剛剛開口,趙禎便毫不猶豫的揮手打斷,他已經從趙旭的眼中看到了殺伐之氣,這不是一件好事,當然對於一個皇帝來說也不是一件壞事。

望着兒子的眼睛,趙禎一字一句道:“你必須答應朕,要把格物傳承下去,封建王朝即便是要終結也只能終結在趙家!這話今天朕對你說,你有一天也要對自己的兒子這麼說!”

“孩兒不明白!”

“因爲這是對的!是真理!是天經地義的事!這就是大道和未來!沒有人能違抗,便是要退出,我趙氏也當體面的,風光的退出!相信朕,會有這麼一天的。”

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
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