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

大宋在宋遼邊境上最東邊的地方築城建關設衛,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當然他的前身便是渝關,這座隋朝開皇三年便修築起的城池再次煥發了新的活力。

即便是經過近五百年的歲月,雄關猶在!

這是一種切割中原王朝與草原民族之間區別的一道天譴,大宋修築山海關的同時,也是在向世人說明,大宋已經收復了整個中原,在邊牆關隘之外,便是夷狄!

關城足有五丈之高,城牆寬約兩丈有餘,與長城相連,以城爲關,城門有四皆有甕城保護,內有箭樓、靖邊樓、牧營樓、臨閭樓,其上多有軍械守護,手段不一,可以說是綜合防護。

整個城池按照需求建造,並未呈現華夏城池的規則模樣,而是呈不規則梯形,西北和西南轉角處呈圓弧形,設有角臺,東牆爲長城主線,關城東西南北四面各建有四座城門,東門爲“鎮東門”,趙禎親自賜名“天下第一關”,西門爲“迎恩門”,南門爲“望洋門”,北門爲“威遠門”,四門城臺上均建有城門樓,關城四門之外均築有甕城,偏側開門。

關城牆的東南、東北隅處於長城主線,各建有東南角臺和東北角臺,角臺上分別建角樓,它們是關城轉角處防禦性建築,這在歷朝歷代都是沒有的,而鎮東樓南北兩側還建有臨閭樓、牧營樓和新樓。

在關城的東南、西北和西南隅各設水門一座,牆外有護城河環衛,這樣的關城別說是攻陷,即便是登上城牆也難如登天。

這樣的城池契丹人看了也是望洋興嘆,以他們的騎兵力量非常難以攻克,但這也是南下的一條重要途徑,關城之所以是關城主要在於他的地理位置,遼朝若是要南下,山海關是最好的進兵之地,也是最壞的進兵之地…………

想要繞過山海關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山海關的兩翼還築有南北翼城,東西羅城,依舊是一處重兵之地,遼朝對漢家百姓的襲殺往往是在大宋的山海關之外,即便是相距北方翼城也相去甚遠。

大宋的將士在沒有得到軍令之時是絕不會開關出城的,對於遼人襲殺大宋歸民一事,關中將士大爲憤恨但有心無力,關中守將莫雲飛下令全軍堅守關城,任何人沒有軍令不得出關,但若是有大宋歸民或是漢家百姓前來叩關,可開甕城側門以入。

密雲古北道一事已經在軍中傳遍,莫雲飛敬佩那五百破虜營的將士,但卻不能出關幫助百姓,這世上總是不缺英雄,也正是這些打破常規的英雄才使得人們心中的希望沒有被毀滅,朝廷對他們的沉默已經是最好的表示。

若是自己在這個時候開關,定然會讓遼人有可乘之機,無論遼人時候攻城,自己都將山海關陷入關破的危險之中,朝廷不會再一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莫雲飛需要一道軍令,一道來自樞密院或是官家親自下旨的命令,否則守城的將士絕不能有一人出關掩護百姓撤離。

無論是趙禎還是狄青,亦或是彭七都沒有下達軍令,遼軍守將耶律浩對大宋歸民的襲殺已經日漸瘋狂,他出生皇族,知曉其中的利益往來,一旦開了這口子,以後投靠大宋的百姓會越來越多!

契丹人也有自己的考慮,對於契丹人來說,漢人就是他們的“第一生產力”,若是漢人越來越少,後果不堪設想,而且有一點,宋人若是見死不救,以後還有誰敢去投靠大宋?

在關城的另一邊,莫雲飛也是非常的着急,眼下軍令遲遲沒有下達,契丹人對漢家百姓的襲殺越發的肆意妄爲的,他們都知道,只要不靠近大宋的關城,準確的說只要在五百步開外遊走,宋人就拿他們沒辦法。

宋軍也不是沒想過辦法,雖然不能出關城,但只要百姓衝入距離山海關五百步的範圍之類,軍中的神箭手便會取出弩箭,精準的射殺遼人騎兵,五百步已經是大宋棘輪弩的最遠距離,弩箭的威力大打折扣不說,準頭也降低很多,所以需要軍中箭術最好的神射手。

這樣一來對遼人的威脅便大了,他們原本的任務便是襲殺毫無反抗之力的漢人,若是因爲襲殺這些漢人而送命,顯然是不值得的。

雙方之間的過招也只不過如此而已,大宋將士心中的憋屈自然是影響到莫雲飛的,他作爲關城守將,一面是對城外漢家百姓的同情,對遼人的囂張怒不可遏,一面是對國法軍紀的遵守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過來自朝廷的公文終於下達,山海關之兵可出城救助漢家百姓,無論時候是大宋戶籍的百姓,只要是漢人,只要前往大宋,便都要救助。

如此一來,整個山海關的將士都可以出關了,這是一次繼續已久的釋放,遼人在準備再次襲殺漢人的時候突然發現,原本閉關不出的宋人騎兵如潮水般涌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他們,氣勢之高漲,速度之快,彷彿要把契丹人生吞活剝。

這架勢如何能戰?

契丹兵馬轉身便走,他們是來襲殺毫無還手之力的平民百姓的,可不是來和宋人精銳作戰的!

大宋的軍馬氣勢如虹,一路追殺契丹人至潤州的海陽城外,大有尾隨在後殺入城中的架勢,這讓契丹人十分慌亂,原本是他們出去打穀草,現在卻差點讓宋人破城,想想都覺得後怕。

大宋軍馬撤走了,畢竟以騎兵攻城是不顯示的事情,不過如此一來,契丹人便再也不敢隨意出城殺戮歸宋百姓了,但這不算完,耶律浩身爲宗室,豈能看着大宋得逞?

於是“機緣巧合”之下,他們收到消息,在水阜林設下埋伏,再次伏擊了大宋一個指揮的騎兵,莫雲飛作爲山海關主將自然不幹了,朝廷的政策已經不是被動防禦而是可以主動出擊的對外積極防禦,那便是可以找回產子來!

宋遼雙方在山海關之外開始了劇烈的碰撞,今天你伏擊我的一個指揮,明天我殺你五百人,矛盾進一步升級之下,給了大宋出兵的機會和藉口。

當耶律浩得意的輕點從宋軍手中繳獲多少鎧甲兵刃的時候,大宋北伐的消息便如泰山崩塌一般傳來…………

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請假!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僞似真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
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請假!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僞似真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