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

雖然徐良和折彥質矛盾日益加深,兩人從最初的貌合神離漸漸發展到公開對立,但誠如徐衛所想,他兩個畢竟還都是主戰派大臣,儘管互相之間齷齪不斷,但在抗金這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還是有一定的共識。。。

他兩個都提出了今後對金的軍事方針,大臣們也爲之爭論不休,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繼續加強軍備。軍備怎麼來加強?無非就是整編、訓練、充實糧草軍械,廣選良將軍官這之類。

談到整編,就不能不提一下現在大宋軍隊的情況。衆所周知,大宋擁有五十萬精兵這種說法已經流傳好些年了,但這只是一個大致的情況,詳細是怎樣,誰也清楚。尤其是西軍到底有多少兵力,朝廷一直不知道準確數字。

而且,南方的宋軍部隊都按照朝廷的指示進行了整編,依次是折家所轄的神武前軍、劉家所轄神武左軍、趙鼎所轄神武中軍、以及韓嶽所轄神武后軍,只有西軍仍以某路經略安撫司所部稱之。

折彥質提出,宜命西軍改編爲神武右軍,並派員前往西軍中協助整編,並帶回軍籍本冊。其實他的用意非常清楚,那就是要摸清西軍到底有多少兵力,掂掂徐家軍到底幾斤幾兩。徐六當然明白他的意思,卻也無法反對,南方諸軍都整編了,獨留了一個神武右軍的番號,其實就是給西軍準備的。

當初朝廷之所以要整編全**隊,就是爲了統一號令,讓全國的軍隊都聽從朝廷的節制。爲此,特意設立了“御營司”,作爲全國最高軍事統轄機關。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又不是這麼一回事。無論是西軍,還是南軍,都有其自身的歷史淵源和派系,統兵官也是各有山頭,要整合他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這幾支軍隊分駐各地,一旦打起仗來,哪容中央從容的調動佈置?

所以,御營司只是一個擺設,後來“御營使”一職乾脆長期空缺。折彥質在提出讓西軍整編的同時,也建議重設御營司,在五支軍隊的番號前面都加“御前”二字,以示天下之軍俱爲王師。

對於這個意見,趙謹的態度很曖昧。在他看來,弄也行,不弄也行,無非就是給西軍一個正式番號而已。至於御營司,你就是設了又怎地?幾路宣撫使大多帶“便宜行事”權,御營司怎麼節制指揮?

但是,在朝中贊同此議的大臣卻不少。在這些文臣看來,折相此時提出此議,是非常及時的。爲什麼呢?因爲天下漸趨太平,估計是沒什麼大仗要打了,這既然不打仗,當年一些權宜之計就應該撥亂反正。挑明瞭吧,昔年爲了抗金,不得已,擴充武臣的權力,擡高武臣的地位。現在不打仗了,是不是應該一切恢復原樣?

他們認爲,麟王此議,是要準備整頓軍隊,消除特權,所以大力贊同。但反對者同樣很多,他們極力反駁了今後不打仗這個說法,且不說宋與金,宋與遼之間關係微妙,戰爭的威脅仍然存在,單說河北還在女真人佔領之下,這戰爭就不能說結束!

注意,他們反對的,是認爲“天下太平”這種說法,並非反對整編軍隊。而作爲次相的徐良,在此事上也不好表態,因爲西軍領袖是他堂弟。最後這事還是定了下來,因爲徐六考慮到,只是改個番號而已,清點兵力而已,並不會影響到徐衛什麼。

只是在派誰去川陝傳達詔命,協助清點這件事上,兩位宰相分歧很大。徐良打算派知諫院孫式前往,孫式就是當初的武康知縣,太上皇趙桓昔年在黃潛善等人的謀劃下,企圖復辟,徐良從葛嶺逃脫之後一路向北,進入武康縣境,得此人幫助,方纔順利抵達趙鼎的宣撫司。事態平息,徐良高升之後,也提拔於他,自然,他就成了徐良的人。

而折彥質打算派兵部員外郎楊復前往,楊復之前是軍器監,在折彥質還作樞密使時關係就很好,麟王拜相,他自然而然地投歸麾下。

雙方相持不下,徐良都打算讓步了,因爲這也不是什麼大事,無非就是往興元府走一遭,傳達個命令。九弟在川陝經營多年,你就算是個欽命大臣又能怎樣?老九還能讓你牽着鼻子走?

這一天,散朝之後,皇帝把首相次相都召到“勤政堂”,徐良正打算向皇帝提出,就派兵部員外郎楊復前往川陝,卻聽皇帝道:“近日朝中爲派員前往川陝協助整編一事爭執不下,兩位賢卿所提人選,本來也無不可。只是知諫院孫式性情耿直,處事難免不夠穩妥。這太原郡王是國家干城,倘若派他去,萬一言語上有什麼衝突和誤會,豈不生事?”

“這兵部員外郎楊復,之前是軍器監,軍旅事本也熟悉,但他品秩過低,若使爲欽命,亦恐太原王不快。朕思前想後,有個人選,兩位卿家聽聽如何?”

折徐二相聽了這話,心中狐疑,又不好當面說,便都點頭,請皇帝示下。

“翰林學士範同,是政和年間的進士,又曾出使過金國,閱歷豐富,處事沉穩有章法,派他去,必能圓滿。”皇帝笑道。

範同?一聽這個名字,首相次相心裡雪亮。範同既不是徐良這邊的,也沒有追隨折彥質,但是他在朝的官卻當得穩穩當當,而且屢有提升,之前還在太常寺供職,一轉眼地都成翰林學士了。

這要得益於他走對了門路。當年,劉延慶還在世時,曾經作過御營使,當時範同在他衙門裡作幕僚,因此有舊。後來劉家崛起,他的行情自然也就水漲船高了。皇帝莫名其妙地提出這麼一個人選,恐非出自聖意,估計是劉皇后吹了枕邊風。

徐六突然想起,之前朝中爲爭論是不是該休改大政方針,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和金國議和,這位範同就曾經力主和議。

第478章 炮彈橫飛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143章 當頭一棒第137章 轉機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117章 好險第八百七十七章第372章 決定退兵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764章 徐家莊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342章 又一個秦檜第25章 酒後好辦事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569章 引軍歸國第540章 早渡黃河第547章 招安收降第38章 兵精糧足錢管夠第64章 官油子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487章 權臣第354章 準備大幹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450章 決意反攻第609章 縱橫捭闔第154章 風起雲涌第86章 盾陣第80章 新君第101章 問婚第397章 地下黨第158章 激戰正酣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635章 請爲附庸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八百七十章第493章 內外洶洶第6章 其實 我穿越了第四百四十五章第286章 千鈞一髮第129章 秘密抓捕第257章 愛護有加第55章 張叔夜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515章 西軍團結第42章 小螞蚱第513章 突來之戰第8章 土匪來了第456章 捨近求遠第116章 太上皇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4章 打砸黑店 併肩子上第133章 川陝第七百五十一章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68章 美女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615章 養寇第543章 發兵潼關第487章 權臣第63章 來了第137章 轉機第621章 王庶致仕第802章 我的地盤我作主第723章 新君出爐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328章 動粗第131章 人氣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125章 契丹人第96章 教誨第573章 革新戰法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8章 土匪來了第七百八十七章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804章 造反第七百八十七章第719章 詭異的禁中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683章 河東!河東!第309章 結下深仇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72章 開戰第八百七十一章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155章 設伏第717章 包藏禍心第307章 楊猛將兄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八百四十四章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592章 銳意進取
第478章 炮彈橫飛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143章 當頭一棒第137章 轉機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117章 好險第八百七十七章第372章 決定退兵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764章 徐家莊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342章 又一個秦檜第25章 酒後好辦事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569章 引軍歸國第540章 早渡黃河第547章 招安收降第38章 兵精糧足錢管夠第64章 官油子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487章 權臣第354章 準備大幹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450章 決意反攻第609章 縱橫捭闔第154章 風起雲涌第86章 盾陣第80章 新君第101章 問婚第397章 地下黨第158章 激戰正酣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635章 請爲附庸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八百七十章第493章 內外洶洶第6章 其實 我穿越了第四百四十五章第286章 千鈞一髮第129章 秘密抓捕第257章 愛護有加第55章 張叔夜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515章 西軍團結第42章 小螞蚱第513章 突來之戰第8章 土匪來了第456章 捨近求遠第116章 太上皇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4章 打砸黑店 併肩子上第133章 川陝第七百五十一章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68章 美女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615章 養寇第543章 發兵潼關第487章 權臣第63章 來了第137章 轉機第621章 王庶致仕第802章 我的地盤我作主第723章 新君出爐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328章 動粗第131章 人氣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125章 契丹人第96章 教誨第573章 革新戰法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8章 土匪來了第七百八十七章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804章 造反第七百八十七章第719章 詭異的禁中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683章 河東!河東!第309章 結下深仇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72章 開戰第八百七十一章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155章 設伏第717章 包藏禍心第307章 楊猛將兄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八百四十四章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592章 銳意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