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銳意進取

“張經略,請。,那軍官仍在隊列外喚道。

張深這才擡起頭來,當他看清是誰在喚他時,神情變得異樣起來。對方不是外人,他是鹿延經略安撫司的舊將,自己的老部下,當年奉命鎮守保安軍,徐衛爲圖鹿州,從慶陽府出發,撲向保安,此人便在那一役中投降。

見橫豎躲不過,張深將牙一咬,撥轉馬頭出了隊伍。沒走多遠,便瞧見韓常已經立馬橋頭,他前面是一衆身着戎裝的西軍戰將,但一眼看去,幾乎沒幾個認得。他歸順金國多年,當初跟他同一時期的西軍將帥們已經大多謝幕,換上了年輕一輩。

到了近前,立在韓常身後,也沒人搭理他。只聽一將對韓常道:,“對於韓經略經營城防的手段,我們是佩服的。坦白說,若是強攻,恐怕還真就拿不下東城來。”

張深突然認出了這個人,對方好像是當年徐九陝華帥司的吳階吳晉卿?他都在這兒,那紫金虎何在?目光在人羣中搜索着,終於他看到了徐衛,對方正在馬背上探過身,跟一名將領在小聲說着什麼。

韓常是遼東漢兒,溝通起來並不困難。他聽出吳階言下有奚落之意,怒道:“你阻擋我去路,是何用意?”

吳階笑着擺了擺手:“韓經略不要誤會。”說着,扭頭下令道“放行!”橋頭上的士卒拉開了拒馬,讓金軍最後一部得以通行。

“請韓經略留步,無非是久慕經略威名…………”吳階仍舊一臉笑意。

韓常臉色鐵青:“不必!”只見他胸膛起伏,顯然怒極!“鹿延在韓某手中丟失,我回去自當請罪,用不着你冷〖言〗論語!你話說完沒有?”

吳階面色如常:“既然經略是這種態度,那在下也就不多說了。只勞煩韓經略過河之後,帶句話給耶律馬五。”

“什麼話?”韓常問道。

此時又見一將催馬上來,三十多歲,膀寬腰細,雖然回爲久經沙場的緣故麪皮顯得黝黑,但仍舊可以看出此人俊秀的五官他所乘之馬較旁人高出半頭,來到韓常面前,朗聲道:“你告訴耶律馬五,讓他千萬守好河東。”

“你是何山”韓常打量着對方。

“他就是徐衛。”張深在背後輕聲提醒道。

聽了這話,韓常再度審視對方一陣,他的感覺和唐鞏剛見徐衛時很相似,沒料到數月之間將自己迫得只能堅守孤城的西軍領袖竟是這麼一個人。韓常已經五十開外,兩鬢冒出銀絲跟徐衛一照面,一個英姿〖勃〗發,一個漸露幕氣韓常實在不願意多看對方那種勝利者的姿態,生硬道:“你若有手段,自己過河跟他說!”

徐衛笑笑,沒有跟他多說,目光轉向他背後的張深,臉色漸漸變得陰沉起來。而後者由始自終低着頭不知道是不是心中有略,無顏面對舊日同袍。

當紫金虎的目光從那個讓人不齒的傢伙臉上挪開時,他爽明一笑:“既如此,那韓經略請便,一路好走。”

韓常看了對方一眼咬着牙催動戰馬前行。張深擡起頭來,儘量不去看旁邊的西軍將帥們,緊緊跟在韓常身後。

最後一部金軍緩緩通過蒲津浮橋數以萬計的西軍將士見證着這一刻。當金軍全數通過浮橋,拒馬重新封鎖上時,歡呼聲從各陣中爆發出來!

將士們揮舞着器械,那原來一張張果敢堅毅的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他們高聲呼喊着,吆喝着,盡情宣泄着心中的喜悅。陝西分裂多年之苦,西軍將士感受尤深。他們之中不少人的家屬和親眷都在“淪陷區”多少年來與故鄉或只一州一縣之隔,卻仍舊遙不可及。

如今!今天!在最後一支金軍放棄延安東城撤過黃河之後,陝西全境宣告完全光復!爲了這個目標,不知多少軍民爲之流汗,流淚,流血……從婁宿入侵陝西算起,在歷次戰爭中陣亡的西軍先烈,當不止十萬之數,現在,他們可以瞑目了。

在徐宣撫親自統率下,十數萬西軍分兩路發動了反攻。在開戰之初,就一舉打亂金軍部署,使其層層設防,持久消耗的戰略變成了空想。收復同、丹、鹿三州,延安一府,綏德一軍,殲滅和俘虜金軍各族部隊六萬左右,奪得軍械、馬匹、糧草、財貨無算。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此役,沒有哪一路西軍出現了重大損失,徐衛和部將幕僚研究決定的戰略得到不打折扣的執行,沒有任何人違背節制,沒有任何人擁兵自重,令行禁止,絕不含糊。

“恭喜宣撫相公,復全陝之功,當可彪炳史冊!”在百軍歡呼聲中,吳階大聲向長官道賀。

徐衛也絲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悅,大笑道:“功歸將士,西軍威武!”

建武五年四月底,徐衛以川陝宣撫處置副使,陝西制置合的身份,命自己的堂兄,兩興安撫司都統制徐洪暫管延安府、綏德軍、保安軍鹿洲、丹州等地區。同州歸劃永興軍路經略安撫司。

各路西軍開始撤回防區,宣告着收復陝西的軍事行動完結。等待着將士們的,是他們應得的榮耀。

五月上旬,王庶以“便宜行事”之權,開始對有功將士進行嘉獎。各帥司除正副帥守以外,賞功罰過皆由宣撫處置司裁奪。同時開始着手安排收復地區行政機構的重建,這意味着需要數以百計的官員赴陝西任職,四川根本沒有這麼多的官員可供任用。

此時,徐衛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一直在陝西主持,熟悉各地官員的情況。給宣撫處置司提供了許多建議,他推薦的人很多都被委以縣一級和州一級的行政官員。

在陝西重建拉開序幕時,江南的議和也進展神速。因爲雙方的大前提上沒有分歧,談起來相對比較順利。到五月份,議和基本達成,金國承認大宋對陝西的主權,以淮河爲界,歸還部分領土,大宋每年送給大金銀絹各五十萬,從明年春天開始交納。兩國的軍隊停止一切敵對行動和挑釁行爲。

這次議和,意義非同尋常,因爲它是宋金開戰十幾年來”金國首次作出讓步。這主要是靠軍事上取得的勝利,逼得大金國不得不妥協。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趙諶的地位得到了鞏固,軍事鬥爭上取得的勝利固然重要,但如果不是他頂住壓力,堅決拒絕稱臣,能不能談到這個地步還真得兩說。滿朝大臣不禁對這位新君刮目相看,認爲他具有太上皇當年登基之初的銳氣。就連在葛嶺清修,不問世事的道君趙佶,也在孫兒來探望時,對其讚譽有加。甚至撫着孫兒的背感嘆說,要恢復舊疆,洗雪國恥,看來就得靠你了。

趙諶經此鼓勵,信心大增。在議和達成之後,他就召折彥質和何灌等軍隊統帥入朝覲見”試圖清除太上皇對軍隊的影響。西軍元老級別的折可求趁機以老年請求致仕,趙諶禮遇甚隆,令其以“開府儀同三司”致仕,退休後仍享受全額傣祿。同時,又將何灌的長子何薊擢升爲節度使,恩寵有加。

當然,他無論如何忽視不了兢兢業業,立下大功的川陝文武官員。在正式的嘉獎出來之前”他親筆草詔送往四川,毫不吝惜褒獎之辭,紮紮實實地把川陝官員誇獎了一番,稱他們是西部長城。

當月,從陝西回來奔喪的川陝宣撫處置判官徐良也受到了趙諶的親自接見。趙官家先是高度評價了清河郡王徐紹的一生,並又一次讓徐良轉告家人節哀,再稱譽了他在陝西所作的貢獻。

當趙諶問起西部情況”徐六對答如流,上到司儀行政”下到賦稅錢糧,乃至軍旅之事”無所不詳,好似把川陝擺在了皇帝面前一般。趙諶大喜,在徐良退下以後,他欣喜地對內侍沈擇說,徐常德有其父之風,屬於可大用之才!他在地方上歷練多年,十分熟悉下面的情況,難能可貴的是,對朝政也有一定見解,這是行朝大臣們所不具備的。這個人,是上天賜給朕的!

沈擇見皇帝歡喜,也藉機建議說,既然官家這麼欣賞他,何不就留在杭州,讓他不用回陝西去了。趙諶深以爲然,不過徐紹新喪,作爲兒子,徐良按制度必須得丁憂守孝。因此也不急於決定。

建武和議的締結,極大鼓舞大宋軍民的士氣,全國抗金形勢一片大好。趙諶也是雄心勃勃,欲作中興之君。

他授意宰相朱勝非,讓他會同各方擬定詳細的計劃,爲下一步行動提出綱領。

以目前局勢看,下一步顯然就是收復河南山東等地,將女真人逐出中原,攆過黃河去。但這事說起來容易,作起來卻難。金軍在中原地區,以東京爲前沿基地,擁兵數十萬,時刻威脅着襄漢地區。目前正處於相持的狀況,如果宋軍草率北伐,誰也沒有把握取勝。

禁中,垂拱殿。

這是皇帝召見大臣,處理日常事務的所在。一名個頭不高,但很是寬大的大臣正拾階而上。他看起來年事已高,再加上肥胖的體態,因此走得有些吃力。那宮門外侍奉的內侍一見,便走下階去攙扶他。

至殿前,那大臣喘了口氣,將帶有長長帽翅的襆頭扣上,抹了一把汗。內侍們發現,對方的紫色公服背部已經被汗水浸透。很難想像,這人就是威名卓著的荊湖宣撫使,太保何灌。就算是徐衛見到他這位姨丈,恐怕也不太認得出來。

何灌正喘息着,便瞧見一人昂首闊步,走路如風地上了臺階。任誰看到此人,也要讚一聲好!他四十多歲的模樣,正當壯年,身長七尺有餘,挺拔雄偉。儘管形容頗具威儀,但此人身上所散發出來的卻並非武臣那股粗獷和剽悍。

他來到殿前,何灌已經拱手施禮道:“折郡王。”

折彥質展顏一笑,英俊的臉龐讓人看得舒服,還禮道:“何太保倒比我早到一步。”

何灌頻頻擺手:“不行了,這許多年沒上陣廝殺,長了一身的肥肉,再加上年紀一大,上幾步臺階都吃力。哪比得上大王精神?我是該效仿令尊”致仕退休了。”

“太保說哪裡話,荊湖重地,怎能離得了你?要想致仕養老,待復了中原,還了故都再說不遲,哈哈。”折彥質笑道。

兩位柱國重臣正說着,只見內侍沈擇快步出來,一臉春天般溫情的笑意,老遠就作着揖:“折郡王,何太保,官家宣二位進殿。”

“有勞。”折彥質隨口一說,便與何灌同入殿中。

官家趙諶高坐於御椅之上,只是他單薄的身形跟寬大的御座比起來”顯得很不協調。這頭折何二臣進來,大禮參拜道:“臣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歲。”

“二卿乃國之重臣,平身,賜座。”趙諶滿面笑容,跟沈擇都不相上下。

二臣坐定之後”趙諶笑道:“兩位賢卿在行朝已久,不日就將啓程回去。朕藉此機會,有些事情想跟兩位賢卿商議。也不算商議,就是想聽聽兩位的意見。”

折彥質是文階,在活着的人當中”除了趙家宗室以外,又只有他一個人稱王。因此道:“請官家示下。”

“近幾年,我軍接連斬獲”金師屢戰屢敗,一掃陰霾。此番,金人更是罕見退步,還我淮西。朕就在想,這南北的態勢是否已經轉變?”趙諶問道。

折何二人心中有感意外,眼前這位天子,不過二十出頭”但其作風談吐很是不凡。

折彥質思索片刻,答道:“陛下”如今南北局勢,較之從前已經大爲改觀。金人每次出師”便攻城陷地,突進數百上千裡的局勢一去不返。此前幾次交兵,金軍非但沒有拿下寸土,反而損兵折將,丟失防區。陝西光復,西京迴歸,在西部我軍已經佔據主動,甚至可以說是攻守易位。”

趙諶聽得滿心欣喜,點頭道:“確實如此,西軍累年來斬獲頗豐,此番光復全陝,朕實感欣慰。”不過,折彥質話鋒一轉:“但中原地區,因金人將精力主要集中在此,局勢還沒有根本的變化。金軍以東京爲巢穴,周邊集結大軍當在十五至二十萬左右,始終保持對襄漢地區的高度威脅。而且,金國隨時可以從河北迅速調兵南下。反觀我方,江西荊湖兩司的兵力加起來,只十二三萬。防守有餘,出擊不足。”

趙諶聽罷,贊同道:“確實如此,依卿之見,若想大舉北伐,收復中原,還得等上些時日?”

何灌一直仔細地聽着,此時插話道:“也不盡然。”

“哦,何太保有何高見?”趙諶同道。

“若是大舉北伐,力量稍顯不足。但若金軍主動來攻,打防守反攻,則另當別論。此外,兩軍交戰,制勝的,不光是軍力對比,天時、地利、指揮、補給都能影響成敗。當然,折郡王的意見也沒有錯,總的說來,我軍在中原地區與金軍相比,並不佔優勢。但如果將西軍算上,那就完全不一樣了。”何灌到底是沙場上摸爬滾打出來的,見識非常人可比。

趙諶擊御案笑道:“不久前,有人也是這般說。”

“敢問陛下,何人?”何灌問道。

“川陝宣撫判官,徐良;西京留守兼判河南府秦檜。這兩位卿家都和太保持相同意見。若只依靠荊湖江西兩個宣撫司的兵力,要想擊敗金人,光復中原,確實沒有絕對的把握。但徐衛收復了西京,控制了河南府,又駐兵虎牢關,已對中原金軍形成直接威脅。如果神武前軍,神武后軍,再加上西軍聯手,與金軍決戰中原,兩位賢卿以來,勝算有多大?”趙諶問道。

折彥質神情凝重,他已經聽出來,皇帝受階段性勝利的鼓勵,信心爆棚。這是在琢磨大舉反攻。

天子年輕氣盛,銳氣十足,可以理解。但如此一來,豈非與太上皇走兩個極端?一個極端保守,一個極端冒進,都不可取,都足以招致災禍。

思之再三,他勸道:“官家,若集荊湖、江西、陝西之兵,決戰於中原。勝敗且不論,但如果實行,則是傾舉國之兵與金軍決死。”

趙諶聽得心頭一震,“舉國”兩個字驚到了他。沒錯,現在大宋的武裝力量,總的來說,分爲兩部分,一就是御營司轄下的神武前、中、後軍,一就是西軍。其中,神武前軍由折彥質統率,駐江西;神武后軍由何灌節制,駐荊湖;神武中軍由趙鼎節制,駐兩浙,並且馬上就要準備接管淮西。如果集荊湖、江西、陝西之軍,確實等於傾舉國之力。如果換成金國,舉國來攻不算甚,但我方處於守勢,防守的一方傾盡全力進起“……

“賢卿一言驚醒,朕險些冒失了。”趙諶嘆道。

第460章 棄城逃跑第129章 秘密抓捕第302章 粘罕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702章 直撲燕雲?第75章 阻擊第八百六十二章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352章 徐衛的身價第463章 步軍大戰第205章 先擒賊王第397章 地下黨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309章 結下深仇第635章 請爲附庸第134章 徐家將第404章 環慶事變第488章 復出?第174章 初露鋒芒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八百五十二章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736章 怎麼回事第11章 什麼叫畜生第535章 百花齊放第22章 驚動皇帝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310章 冰釋前嫌第451章 小徐的鬱悶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724章 西部王第七百五十一章第240章 挖祖墳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82章 出逃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429章 兄弟聯手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668章 鬧劇收場第122章 冠禮第95章 統帥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498章 政變(上)第七百四十三章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68章 美女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492章 試炮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134章 徐家將第八百六十八章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28章 閻王與小鬼第41章 抱大腿第155章 設伏第八百七十七章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309章 結下深仇第113章 擴編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122章 冠禮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617章 面具戰將第八百三十九章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88章 漢奸第543章 發兵潼關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85章 箭雨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337章 想後路第140章 小娘子第262章 堅決抗戰第84章 橋不能燒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624章 文武爭權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287章 刻不容緩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177章 兄弟聚首第248章 河東危急第129章 秘密抓捕第八百五十四章第58章 報捷第513章 突來之戰第139章 競爭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45章 遇襲第472章 洛水盡赤
第460章 棄城逃跑第129章 秘密抓捕第302章 粘罕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702章 直撲燕雲?第75章 阻擊第八百六十二章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352章 徐衛的身價第463章 步軍大戰第205章 先擒賊王第397章 地下黨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309章 結下深仇第635章 請爲附庸第134章 徐家將第404章 環慶事變第488章 復出?第174章 初露鋒芒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八百五十二章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736章 怎麼回事第11章 什麼叫畜生第535章 百花齊放第22章 驚動皇帝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310章 冰釋前嫌第451章 小徐的鬱悶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724章 西部王第七百五十一章第240章 挖祖墳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82章 出逃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429章 兄弟聯手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668章 鬧劇收場第122章 冠禮第95章 統帥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498章 政變(上)第七百四十三章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68章 美女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492章 試炮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134章 徐家將第八百六十八章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28章 閻王與小鬼第41章 抱大腿第155章 設伏第八百七十七章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309章 結下深仇第113章 擴編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122章 冠禮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617章 面具戰將第八百三十九章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88章 漢奸第543章 發兵潼關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85章 箭雨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337章 想後路第140章 小娘子第262章 堅決抗戰第84章 橋不能燒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624章 文武爭權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287章 刻不容緩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177章 兄弟聚首第248章 河東危急第129章 秘密抓捕第八百五十四章第58章 報捷第513章 突來之戰第139章 競爭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45章 遇襲第472章 洛水盡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