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扶道抑佛

除了寵信jiān佞、建嶽、重開蘇杭應奉局及花石綱T括田所、貪戀妓nv外,還有一個耗費國力的昏招,就是寵信招搖撞騙的道士

宋朝皇帝多崇奉道教,尤以趙爲甚他說夢見自己被老君召見,見老君坐在殿上,對他說,你奉承天命,應當振興吾教趙崇奉道教的名目繁多,政和三年十二月,下詔求道教仙經於天下;四年正月,下令置道階二十六級、道官二十六等;六年,下令立道學、修《道史》;重和元年(1118)八月,頒佈《御注道德經》,九月,詔太學置道教各經博士,等等政和七年(1117)四月,他還自稱是神霄帝君下凡,諷諭道錄院冊封他爲”教主道君皇帝”,集天神、教主、人君三位於一體從此,道教愈發興盛起來

道士王老志,濮州臨泉人,原在京東轉運司爲書吏,他自稱遇見鍾離真人傳授給他內丹要訣,遂棄妻離家,結草廬田間,並給人治病,預言休咎,在江湖上xiǎo有名氣政和三年(1113)三月,趙賜號爲”安泊處士”九月,又召王老志赴京,封爲”dòng微先生”,寓居趙所賜蔡京之第南園,士大夫拜謁者不絕多次召對禁中,趙又手書”觀妙明真”之號賜之,政和四年(1114)正月正式加號爲”觀妙明真dòng微先生”,備受恩寵後請歸,當年十一月去世,趙賜金以葬

趙政和四年(1114)正月初一,正式置道階二十六等,有先生、處士等名,品秩相當於文官中的中大夫至將士郎,但不給隨從,也不許申乞恩例

道士王仔昔,原爲洪州(今江西南昌)人,後隱居嵩山,自稱曾遇許遜真君,授以大dòng隱書、豁落七元之法,能知未來禍福政和五年(1115)十月,王仔昔來到首都東京(今河南開封),當時王老志已死,趙便召他如王志志例,寓居蔡京宅第,賜封衝隱處士次年三月,又賜封通妙先生

趙經常請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5日,道士認爲不吉利,他就改稱10月10日;他的生肖爲狗,爲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內屠狗

林靈素,溫州人少學佛,因不堪其師打罵,去而爲道士政和間,道士王老志死後,另一道士王仔昔又失去趙的寵信,經主管道教的大臣徐知常的推薦,趙召見了林靈素

林靈素一見趙,就大言不愧地宣稱,天有九宵,而神霄最高神霄yù清王是上帝的長子,主管南方,號稱長生大帝君,這就是陛下而林靈素自稱是仙卿下降,蔡京是左元仙伯,王、童貫等也各有名號,都是上界下凡來輔佐趙治理天下的當時劉貴妃深得趙寵愛,林靈素則說她是九華yù真安妃趙聽後大喜,政和六年正月,賜林靈素號通真達靈先生,賞賜其大量財物,並將林靈素家鄉溫州改爲應道軍趙從林靈素言,改稱佛爲大覺金仙,和尚爲德士,以壓制佛教

道士林靈素得寵後,其權勢可與宰相執政相比,被京師人稱爲”道家兩府”他出入前呼後擁,甚至與諸王爭道,對百姓更是作威作福,任意欺凌,京師人民對其深惡痛絕宣和二年京城開封大水,趙命林靈素作法退水當他率領徒弟們剛登上城,百姓聞訊舉着木棍蜂擁而來,爭着要打死他林靈素倉惶逃走,才得以免禍趙自此方知林靈素爲百姓所痛恨,心中不樂不幾天,靈素路遇皇太子,不加回避,太子入訴趙,趙大怒這年十一月貶林靈素爲太虛大夫,斥回溫州故里又命江端本通判溫州,監督靈素不久,江端本上奏揭發靈素居處超越制度,趙詔令徙其楚州安置詔書到達溫州,靈素已死

自宣和二年宋趙將林靈素放歸溫州後,道士逐漸失寵朝野上下對林靈素等鼓吹的一套道學理論紛紛提出懷疑與批評趙也感到所謂道學已難自園其說於是,在宣和三年正月,下詔罷道學,將儒道合而爲一,不再別置道學自此,道教及道士的地位日漸下降

盧俊義對趙當時尊崇道教不以爲然,對趙後來抑制道教也深不以爲然,究其根本,趙本身就不懂道教,他當初接納的是前赴後繼的道教敗類,而不是真正有道教素養和道術的道家英才,其實是什麼君主遇到什麼樣的高人,趙的叔祖趙匡胤能遇到真正的高人陳拷,而他只能遇到林靈素這類的貨sè

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莊學說或言內外修煉或言符籙方術認爲天地萬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社會人生都應法“道”而行最後迴歸自然具體而言是從“天”、“地”、“人”、“鬼”四個方面展開教義系統地天既指現實地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號稱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mén內有瓊樓yù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騎有天馬飲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將、天nv其奉行者爲天道地既指現實地地球和萬物又指鬼魂受難之地獄其運行受之於地道人既指總稱之人類也指侷限之個人人之一言一行當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歸人能修善德即可yīn中超脫脫離苦海姓氏不錄於鬼關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義思想地偶像體現道教是一種多神教沿襲了中國古代對於日月、星辰、河海山嶽以及祖先亡靈都奉祖地信仰習慣形成了一個包括天神、地祇和人鬼地複雜地神靈系統

道教地“道”、“天人合一”和人通過苦修能修成仙地積極jīng神都是佛教嚴重缺乏或根本就沒有地說道教消極至少人家說苦修才能成仙而佛教說人成佛則完全是招搖撞騙地說法什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就是說鐵木真那種惡魔也有可能成佛要廣大真正有良知有理智地人民如何能接受這一點畜生可以跟真正地善人一同爲佛佛教何以自圓其說

如果佛教就以它原本醜陋模樣進入中國不做改良不做包裝不將原本男身nv相地觀世音變xìng(愚蠢地善男信nv們甚至稱之爲娘娘)不做空dòng虛假地許諾不做“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地虛假寬容最根本地是如果它不趁着五胡luàn華時期依附在胡人地屠刀下傳教它如何能鬥得過土生土長地道教

盧俊義對道教地認知很清楚他丟棄其中金丹道用內丹修道之說用道家jīng神內涵用道家傳教途徑將玄教做爲道教改良地一派去統一道教所以他急需要廣大有道術或有道家教義修養真正能讀懂老子和莊子學說地道士

而盧俊義這邊則對道士廣開大mén鼓勵有道術或有道家修養地道士前來齊國加入宗教事務總署但宗教事務總署對林靈素之類招搖撞騙之徒拒不接納而且也只對佛教裡那些離經叛道之徒打開大mén對正宗佛教教徒也關閉大mén與此同時在公孫勝地耐心教誨下魯智深和道嗔等一批和尚兵放棄了佛教信仰轉信玄教而加入宗教事務總署地道士也都慢慢地改信玄教致力於將玄教傳播爲天下第一大教

在征服了高麗和倭國後,盧俊義將那兩國所有的僧兵全部罰爲終生奴隸,讓他們按照所謂佛教教義,讓他們今生吃苦受難好在來世如何如何大部分的寺院改爲xiǎo學堂或中學堂,對前去屯田的屯民子nv進行全免費的義務教育,xiǎo部分寺院便改爲玄教的教堂

華夏是一棵樹的話,儒、道、法、墨等都是枝,根是同一個,佛教好比是一個寄生藤,就算它和我們的枝纏繞的再緊密,它有它自己的根儒、道、法、墨對外傳播的過程就必須也等於在宣傳華夏文明,但佛教它脫離了華夏在外面照樣傳播,它長不出華夏的枝來東南亞那邊的崇佛就說明佛教本身是不需要華夏的

儒家,道家本來就是華夏的枝,他自身就是華夏,離開老子、孔子,離開了天道,他還能講道家、儒家?天道就是華夏信仰的根基不要穿着華夏衣冠,內心裡就滿腦子的六道輪迴這些印度癟三的mí信思想豈不成了外中內癟三了

而對於宋國和齊國,盧俊義並沒有一開始就喊出滅佛的口號,但他下的各種命令,都在抑佛甚至在局部地區滅佛,但那些佛教徒所作所爲也確實活該被滅,他們或幫助敵對分子(曾頭市法華寺)或乾脆動用僧兵反抗(高麗或倭國僧兵)或jiānyín良家婦nv(水滸中許多僧院都是藏污納垢之所)

等到天下一定,滅佛是一定的,光看後世那些善男信nv表裡不一的嘴臉和勞民傷財用金銅鑄造上百噸觀音像就知道佛教該滅,尤其是某個地方的佛教,將那個地方的百姓全都變成了愚蠢非凡的愚民,該滅(未完待續,如yù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第九章 白眼狼第十六章 改判第二章 拼命三郎石秀第一百零三章 建獨龍堡第五十七章 後宮編制第六十七章 火拼王倫第七十六章 神化崇拜第九章 白眼狼第八十四章 靖康之恥第一章 方臘敗亡第一百一五章 鋼城萊蕪第九十章 齊國律法第三十五章 名將脫穎第二十六章 限制明教第八章 佛教真相第一百零五章 一夢麒麟第三十九章 分解第九十六章 扈家歸順第七十一章 趙佶禪位第六十一章 東窗事發第一百二一章 佔領青州第六十九章 初定六部第九十三章 孫立混入第二十五章 一敗高俅第六十七章 火拼王倫第四章 編排明教第四十一章 小李廣第九十章 阻擊兀朮第二十章 擊敗項充第三十三章 魔鬼訓練第二十八章 規劃擴軍第三十一章 大興馬政第九十五章 攻佔西北第三十章 洪七第四十六章 搶敵之妻第二十四章 高俅來犯第六十四章 金預謀宋第七十六章 趙桓議和第九章 關勝之計第一百零四章 緩行土改第七十章 絕非朋友第五十八章 聯軍指揮第二十章 擊敗項充第四十一章 小李廣第九十七章 趙佶動怒第八十一章 倭國滅亡第九十七章 趙佶動怒第六十章 擊敗宗望第八十八章 金軍北歸第二十五章 一敗高俅第二十五章 武松拜師第六章 奇山怪路第八十九章 盧家被剿第九十二章 戰扈三娘第八十四章 浪裡白條張順第三十八章 沒羽箭張清第一百一二章 降服凌振第四十五章 笨女孩第三十九章 孫安大敗第十七章 破曾頭市第一百零六章 再夢麒麟第一百零三章 建獨龍堡第八十章 金再攻宋第五十章 調整地主第五十二章 遼國殘部第八十二章 徹滅倭族第八十章 女真崛起第六十八章 梁山之主第九十二章 承繼宋統第十二章 四大聖地第六十九章 初定六部第七十一章 劣等民族第五十一章 所謂冗官第四十四章 遼國內亂第十七章 與李綱孫立論武第九十五章 情報網第九十一章 梁山擴軍第十九章 大敗柴進第四十六章 燕京往事第六十八章 娶李清照第六十六章 未來的炮兵大將第四十八章 燕雲往事第一百零五章 一夢麒麟第四十一章 田虎敗亡第一百二六章 膠東黃金第十八章 收史文恭第六章 奇山怪路第六十七章 火拼王倫第一百二二章 又見清照第四十六章 苦惱第四十六章 搶敵之妻第九十章 齊國律法第一章 方臘敗亡第五十九章 漁翁得利第二十章 攻打江南第五十二章 更生恩愛第八十三章 金軍變向第二十章 擊敗項充第八十四章 靖康之恥
第九章 白眼狼第十六章 改判第二章 拼命三郎石秀第一百零三章 建獨龍堡第五十七章 後宮編制第六十七章 火拼王倫第七十六章 神化崇拜第九章 白眼狼第八十四章 靖康之恥第一章 方臘敗亡第一百一五章 鋼城萊蕪第九十章 齊國律法第三十五章 名將脫穎第二十六章 限制明教第八章 佛教真相第一百零五章 一夢麒麟第三十九章 分解第九十六章 扈家歸順第七十一章 趙佶禪位第六十一章 東窗事發第一百二一章 佔領青州第六十九章 初定六部第九十三章 孫立混入第二十五章 一敗高俅第六十七章 火拼王倫第四章 編排明教第四十一章 小李廣第九十章 阻擊兀朮第二十章 擊敗項充第三十三章 魔鬼訓練第二十八章 規劃擴軍第三十一章 大興馬政第九十五章 攻佔西北第三十章 洪七第四十六章 搶敵之妻第二十四章 高俅來犯第六十四章 金預謀宋第七十六章 趙桓議和第九章 關勝之計第一百零四章 緩行土改第七十章 絕非朋友第五十八章 聯軍指揮第二十章 擊敗項充第四十一章 小李廣第九十七章 趙佶動怒第八十一章 倭國滅亡第九十七章 趙佶動怒第六十章 擊敗宗望第八十八章 金軍北歸第二十五章 一敗高俅第二十五章 武松拜師第六章 奇山怪路第八十九章 盧家被剿第九十二章 戰扈三娘第八十四章 浪裡白條張順第三十八章 沒羽箭張清第一百一二章 降服凌振第四十五章 笨女孩第三十九章 孫安大敗第十七章 破曾頭市第一百零六章 再夢麒麟第一百零三章 建獨龍堡第八十章 金再攻宋第五十章 調整地主第五十二章 遼國殘部第八十二章 徹滅倭族第八十章 女真崛起第六十八章 梁山之主第九十二章 承繼宋統第十二章 四大聖地第六十九章 初定六部第七十一章 劣等民族第五十一章 所謂冗官第四十四章 遼國內亂第十七章 與李綱孫立論武第九十五章 情報網第九十一章 梁山擴軍第十九章 大敗柴進第四十六章 燕京往事第六十八章 娶李清照第六十六章 未來的炮兵大將第四十八章 燕雲往事第一百零五章 一夢麒麟第四十一章 田虎敗亡第一百二六章 膠東黃金第十八章 收史文恭第六章 奇山怪路第六十七章 火拼王倫第一百二二章 又見清照第四十六章 苦惱第四十六章 搶敵之妻第九十章 齊國律法第一章 方臘敗亡第五十九章 漁翁得利第二十章 攻打江南第五十二章 更生恩愛第八十三章 金軍變向第二十章 擊敗項充第八十四章 靖康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