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長亭送別

張叔夜身高將近八尺,身材魁偉,雖五十多歲,已然滿頭華髮,正是憂國憂民之發。雖然他被貶斥去那西安草場,仍然不改豪情壯志,坦蕩自然,聲若洪鐘,沒有絲毫頹廢之感。

顧惜到每個學子的未來仕途,張叔夜一直在勸說大家散去,可是越勸,學子們卻越來越多。送別之處正是汴梁城外的黃河岸邊的十里長亭。夕陽西下,學子們戀戀不捨。

盧俊義觸景生情,高聲唱道:“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回,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衆人都聽呆了,沉浸在歌聲所描繪的傷感離別場面,久久不願醒來。

張叔夜感動莫名的走上前去,握住盧俊義的手:“此曲旋律憂傷、舒緩,讓我有一絲年華逝去、聚少離多的淡淡的憂傷,不知是否是尊駕寫的詞,不知閣下高姓大名?”

盧俊義看着這憂國憂民的老人,心中複雜情緒百感交集,知道日後肯定會有和這老人爲敵的一天,但此時不由得不恭敬道:“小生河北盧俊義。此詞乃我一前輩詞人李叔同所做,李前輩後來出家爲僧,現已圓寂。今日此情此景,不由得小生情不自禁觸景生情吟唱出來,惹得先生傷感,並非本意,請多包涵。”

張叔夜道:“河北玉麒麟的大名我也早有耳聞,只知道你武功天下無雙,誰知道對詩詞也有研究。李前輩所做這隻詞格調別出心裁,讓人耳目一新,如此開創詞壇新貌的大才子竟如此默默辭世,真令人不勝唏噓。我能聽到此詞,也是不冤我這次被貶斥。”

盧俊義雖看不出張叔夜灰心喪氣的狀態,也情不自禁勸慰道:“大人此番被小人構陷,也是一種磨練。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小可相信大人未來終有一天會再次立於朝堂之上的。”

張叔夜哈哈大笑道:“多謝俊義寬慰。東京,我會回來的。”

盧俊義笑道:“除了我自己,我還代表世伯宗澤大人和恩師周侗前來給大人送行。”

張叔夜這時纔有些感傷道:“宗澤、周侗跟我是莫逆之交,可惜今日不得相見,他日相見又不知何年何月。真想念這兩位老友,你再遇到他們了,告訴他們,老朋友張叔夜雖然屢經貶斥,這報國之志卻始終未改。”

盧俊義稽首道:“大人的精忠報國精神讓學生佩服不已,學生另有一首七絕,獻給大人。”

盧俊義心中默默感謝中國這位既高產又高質量的詩人陸游,這孩子恐怕還沒有出生,沒想到他的詩作已經大行於世了。

盧俊義吟道:“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張叔夜聽後,反反覆覆地吟誦着,吟誦到後面竟然止不住地痛哭流涕。看來自古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都難免有這樣相同的下場,這樣相似的悲哀。

盧俊義想起李綱、宗澤、陸游、于謙、林則徐等人的遭遇,心裡也不禁涌上了一陣酸楚,爲什麼想真正爲這個國家做點事情就這麼難呢,爲什麼小人奸臣、昏君多的這麼層出不窮呢。粉碎這惱人的逆淘汰政治,剪除這濃重的悲哀,還只能有賴於我這個穿越客。

張叔夜的傷感也感染到了在場的每一個學子,大家都難過地放聲大哭。熱血的年輕人從來都是時代的先鋒,他們是最先感受到時代的變化的,五四運動就是一個明證,在這北宋末年,也是如此。高層的腐朽人士還在昏昏噩噩,中下層的年輕人們早就覺察到了國運的衰弱,他們目前無能爲力,只能眼睜睜地看着這個大船不斷地慢慢地向下沉沒。

張叔夜也率先從那種憂國憂民的悲哀中掙脫出來,拭去臉上的淚,看着同樣剛剛拭去淚水的盧俊義,臉上努力展現出一種輕鬆地笑容:“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真是好詩,正中我心扉。只是這首詩是不是出自你手,如果是的,那真是詩才不下李杜啊?”

盧俊義猶豫了一下,還是不敢太過褻瀆心中偶像陸游,遂低頭難過道:“這首詩是我一位非常敬仰的前輩詩人陸游陸放翁寫的,陸前輩寫出了很多好詩,奈何一直不顯於世。”

陸游,曾經寫過一萬多首詩詞,每一首都是錐心嘔血之作,感人至深,是除了李杜外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也是最高產的詩人,只是戰亂頻繁,傳至後代的少之又少。有人說中國最高產的詩人不是陸游,拜託,不要提那個寫了好幾萬首打油詩的韃子皇帝乾隆,他的詩跟陸游比起來,簡直比垃圾還要垃圾。客氣一點說,乾隆寫的是詩嗎,是屎吧。

張叔夜驚道:“那這位陸放翁先生呢?他在哪裡,我很想拜訪一下。”

盧俊義苦笑道:“陸前輩崇尚走千里路讀萬卷書,曾去了四川遊歷,現在不知行蹤,怕是已經不在人世了。”

張叔夜痛苦的說:“怎這兩位大賢都離我們遠去,終是叔夜無緣得見,天意啊。”然後想起他自己的遭遇,也覺得這兩位大賢名聲不顯實屬正常。

盧俊義又問道:“不知張大人可聽過山東宋江宋三郎?”

張叔夜不屑道:“你說的可是那個山東鄆城縣押司宋江,此人素以濟人貧苦,救人之急,扶人之困,仗義疏財出名,甚至有及時雨的名號,在我看來純屬沽名釣譽別有用心之輩,於江山社稷黎民百姓有害無益。你如果想結交此等朋友,望多加慎重。”盧俊義連忙點頭稱是。

看天色漸漸晚了,張叔夜的同行士卒都在催促上路,於是張叔夜向衆學子揮手致意:“各位同學,相信我們再聚之日不遠矣。餘等善珍重,再見。”張叔夜一行人消失在落暉中。

盧俊義在跟隨陳東前來送行之時,曾做過一定的心理掙扎。如果送了張叔夜,必定會被蔡京的狗腿報告給蔡京,蔡京這人心胸極其狹隘,必然報復,到時候蔡京在東京、樑中書在北京,兩廂限制,必會對盧家的生意造成很大的影響。要知道盧俊義自在禁軍比武場嶄露頭角以來,已經成爲京中各位大佬的一個談資,盧俊義的樣貌已經落入這些大佬的爪牙眼中。

但是反過來想想,自己這番做爲給張叔夜留下了強烈的好感,給陳東留下了強烈的好感,也給在場的數千名學子留下了好感,這種好感必定會在未來的日子裡給盧俊義帶來豐厚的回報。這年頭,誰說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在未來的蠻族鐵騎浩劫中,只有君子能擋,小人無用,能夠力保中華這艘已經有些飄搖破舊的大船不沉的,還是李綱、陳東、張叔夜這樣坦蕩蕩的君子。哼,靠蔡京、張邦昌、李邦彥那幫小人,怕是會沉得更快些吧。

爲了避忌那些小人對自己目前小小的中傷,而要避開對君子們的親近嗎?盧俊義覺得這個難題並不是很難算。

第二十章 擊敗項充第三十七章 名將之瑕第六十八章 愚蠢文人第三十一章 朝廷定策第八十五章 雙姝相和第七十五章 金圍汴京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四十三章 海上之盟第六十八章 梁山之主第二十五章 一敗高俅第六十三章 不能守株待兔第十章 公孫來救第六十四章 決心拯救李師師第二十七章 繡防第五十六章 調軍謀朝第六十八章 愚蠢文人第四十三章 伐遼慘敗第四十一章 小李廣第三十八章 收燕青爲義弟第五十四章 百花公主第四十四章 政治任務第八十一章 抓獲趙構第九十五章 攻佔西北第一百一一章 輕取韓滔第八十二章 徹滅倭族第七十九章 耗盡倭兵第十七章 破曾頭市第六十八章 梁山之主第四十二章 預謀倭國第四十九章 洞房花燭夜第六十章 掃北高麗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三十八章 混血特工第三十八章 混血特工第二十六章 二敗高俅第二十一章 收服樊瑞第四十六章 惑扈三娘第四十三章 小美女第一章 看過水滸嗎第七章 佛教愚華第五十三章 宋末鴉片戰爭第九十五章 智取李應第四章 夜幕驚魂第三十五章 大刀關勝第三章 明教歸附第二十五章 兩大護法第十三章 王慶敗亡第五十三章 林沖蒙冤第六十章 思想劣根第一百一五章 鋼城萊蕪第九十三章 孫立混入第八十七章 分權壟斷第四章 侵擾日本第八章 景陽岡第七章 入雲龍歸順第九十五章 情報網第五十二章 遼國殘部第七章 關勝來犯第六十一章 攻破開城第二十二章 農商並重盧俊義的呆和能(轉載)第三十二章 金蓮的心病第四十六章 搶敵之妻第五十五章 宋末婚姻第二章 到了水滸時空第七十五章 必當復仇第七十二章 天仙又如何第二十七章 繡防第十六章 改判第六章 整編山東第四十三章 伐遼慘敗第十二章 過元宵第二十八章 白虎幫第一百零五章 一夢麒麟第五十九章 衆美入門第四十六章 燕京往事第八十一章 沒有血性第十一章 拜訪樑中書第十五章 童貫潰敗第三十一章 大興馬政第八十三章 江南方臘第五十二章 所謂富宋第九十二章 承繼宋統第八十章 女真崛起第四章 編排明教第五十九章 衆美入門第十三章 見到清明上河第一百二八章 雄雞失喙第五十五章 議攻高麗第六十九章 所謂階級第七十三章 建設種田第八十一章 抓獲趙構第二十章 十字坡第六十八章 娶李清照第七十四章 愚蠢人道第六十四章 迎擊索超第五十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五十三章 林沖蒙冤第六十九章 金平河北
第二十章 擊敗項充第三十七章 名將之瑕第六十八章 愚蠢文人第三十一章 朝廷定策第八十五章 雙姝相和第七十五章 金圍汴京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四十三章 海上之盟第六十八章 梁山之主第二十五章 一敗高俅第六十三章 不能守株待兔第十章 公孫來救第六十四章 決心拯救李師師第二十七章 繡防第五十六章 調軍謀朝第六十八章 愚蠢文人第四十三章 伐遼慘敗第四十一章 小李廣第三十八章 收燕青爲義弟第五十四章 百花公主第四十四章 政治任務第八十一章 抓獲趙構第九十五章 攻佔西北第一百一一章 輕取韓滔第八十二章 徹滅倭族第七十九章 耗盡倭兵第十七章 破曾頭市第六十八章 梁山之主第四十二章 預謀倭國第四十九章 洞房花燭夜第六十章 掃北高麗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三十八章 混血特工第三十八章 混血特工第二十六章 二敗高俅第二十一章 收服樊瑞第四十六章 惑扈三娘第四十三章 小美女第一章 看過水滸嗎第七章 佛教愚華第五十三章 宋末鴉片戰爭第九十五章 智取李應第四章 夜幕驚魂第三十五章 大刀關勝第三章 明教歸附第二十五章 兩大護法第十三章 王慶敗亡第五十三章 林沖蒙冤第六十章 思想劣根第一百一五章 鋼城萊蕪第九十三章 孫立混入第八十七章 分權壟斷第四章 侵擾日本第八章 景陽岡第七章 入雲龍歸順第九十五章 情報網第五十二章 遼國殘部第七章 關勝來犯第六十一章 攻破開城第二十二章 農商並重盧俊義的呆和能(轉載)第三十二章 金蓮的心病第四十六章 搶敵之妻第五十五章 宋末婚姻第二章 到了水滸時空第七十五章 必當復仇第七十二章 天仙又如何第二十七章 繡防第十六章 改判第六章 整編山東第四十三章 伐遼慘敗第十二章 過元宵第二十八章 白虎幫第一百零五章 一夢麒麟第五十九章 衆美入門第四十六章 燕京往事第八十一章 沒有血性第十一章 拜訪樑中書第十五章 童貫潰敗第三十一章 大興馬政第八十三章 江南方臘第五十二章 所謂富宋第九十二章 承繼宋統第八十章 女真崛起第四章 編排明教第五十九章 衆美入門第十三章 見到清明上河第一百二八章 雄雞失喙第五十五章 議攻高麗第六十九章 所謂階級第七十三章 建設種田第八十一章 抓獲趙構第二十章 十字坡第六十八章 娶李清照第七十四章 愚蠢人道第六十四章 迎擊索超第五十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五十三章 林沖蒙冤第六十九章 金平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