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信鴿

而不管是從何種途徑蒐集到的情報,如果不是很緊急或者被敵人獲取了很危險的話,就採用最穩妥的傳遞方式,利用盧家遍佈全國範圍的車馬行送遞,如果更危險的話則用押鏢的方式用盧家的鏢局傳送。

那些緊急的或被敵人獲得了並不危險的情報就用信鴿傳遞。

在秦末楚漢戰爭中,就已經有使用軍鴿通信的記載。唐宋時期,養鴿之風極爲盛行,在當時杭州一帶,以養鴿爲樂,在鴿腿上繫上風鈴,數百隻羣起羣飛,望之若錦、風力振鈴,鏗如雲間之珮。當時不但民間好鴿,皇室也不例外,唐朝宰相張九齡,在嶺南家鄉,曾養羣鴿,並用鴿與家人來傳遞書信。到南宋時,高宗趙構更是迷戀養鴿,甚至不理朝政,故有人曾寫打油詩,諷刺道:"萬鴿飛翔繞帝都,朝暮收放費工夫;何如養取雲邊雁,沙漠能傳二聖書"。但雖然趙宋皇室喜歡養鴿子,但用做軍事的甚少,有記載的只有宋將曲端的軍隊中馴養軍鴿,可與不同方向的部隊進行通信。

盧俊義來到北宋末年,一開始就有馴養信鴿傳遞消息的想法。想一想,一個有手機、網絡依賴症的現代人回到十來天才能得到一種模糊信息的宋代,怎麼受得了。尤其是某些信息至關重要,片刻都不能耽擱。盧俊義現在沒有太多時間也沒有基本的知識儲備可以發明出電話和無線電,即便他能夠發明出來,相應的配套設備呢,即便他解決了配套線路,那個時候技術也掌握到敵人手裡了,這辛苦發明便毫無意義了。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用信鴿,怎奈何當時他手下沒有會馴化鴿子成爲信鴿的人才。

多虧盧俊義新近發佈的招賢貼,幫他招來了擅長馴養鴿子的人才。

此君愛鴿成癡,因爲喜歡到處買鴿馴鴿還敗了家產,妻離子散甚爲可憐,走投無路纔到盧府試一試。盧俊義就試着問問這名自命爲鴿聖的傢伙,該怎麼選擇好鴿子做信鴿。

鴿聖答道:“員外,您說的信鴿俺明白是怎麼回事,但是俺這裡不叫它爲信鴿,俺叫它爲“飛奴”,您知道,這鴿子有識別方向的特殊能力,飛翔速度快,歸窠性強,經過訓練的鴿子能在四五千裡內傳送書信,您用它來傳送信件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說道這選鴿子,俺的眼光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這好的鴿子要頭大,後腦發達,眼珠清亮,瞳孔反應敏銳,肩寬胸平,翼闊翅豎,腿短爪利,體重不能超過九兩。除了選擇優良的品種外,還要經常訓練,以使其熟悉飛行路線,增強飛翔能力。”

盧俊義看這鴿聖說的頭頭是道,心中大喜,要知道這年頭是個人都在忙着詩詞歌賦四書五經的考秀才進士當官去了,喜好此等奇技淫巧的人才可是鳳毛麟角。他不再猶豫,也不再傻逼的問鴿聖你有沒有工作經驗,而是直接讓鴿聖上崗。

鴿聖這廝並不願告之真實姓名,但怎麼能難得到盧俊義,他還有其他的情報人員。此等重要崗位的人才,不查清楚他祖宗八代怎麼能放心讓他上崗呢,盧俊義早就知道這人因爲愛鴿成癡耗費了千貫家財搞得家徒四壁妻離子散,宗族鄰里都不再理會他,萬般無奈才投奔盧府。他悲憤莫名之間並不屈服於世俗,將原來普普通通的一個名字“伍寵”棄之不用,自號鴿聖,誓言畢生非在鴿子上取得讓世人驚羨的成就不可。

鴿聖爲了這鴿子事業犧牲了這麼多,讓盧俊義甚是感嘆,同時特別給了鴿聖一月一百貫的高薪,讓他一年內就能重振家業。鴿聖感恩戴德,也發誓遵循盧俊義頒佈下的保密法則。盧俊義還特地讓燕青給鴿聖找尋了一個同樣喜歡鴿子的盧府丫鬟給鴿聖做夫人,兩人成婚了甚爲相合,爲盧俊義這信鴿通訊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後來因爲這個卓越的貢獻,這對夫妻還獲得了爵位,鴿聖終於實現了當年的誓言,當然這是後話了。

鴿聖不負盧俊義的厚待,短短兩個月,就馴化出大名到東京汴梁,青州等十幾個大城市的信鴿飛翔路線,也培養出幾十名信鴿情報人員,這些人佩戴特殊符號,引接放飛信鴿,相互間傳遞各個城市間的信息,將這十幾個地方的情報能在最短時間內到達,將時間風險降低到最低。鴿聖還在不斷地擴大信鴿覆蓋的地域,爭取在無線電等現代裝置沒有發明前的三四十年內將信鴿的能力發揮透徹。

由於宋軍內部可能也有馴化信鴿,爲了預防宋軍截獲情報,鴿聖還將鴿子加多了一條訓練,就是被身上沒有特殊記號的宋軍俘獲後,鴿子將做臨死掙扎,雙爪扯爛情報。這個訓練稱得上空前絕後,鴿聖在此上的辛苦衆人皆知,大家都相當佩服他,他也在盧府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尊嚴。盧俊義對此甚爲自得,由於他的灌輸,他的手下對奇技淫巧之輩並無時下世人的歧視,反倒是都非常有意識的關注重視,使得除高薪之外,這些技術人才們更有種士爲知己者死的情緒,這對盧俊義未來的發展大有裨益。

除了車馬傳送和信鴿傳遞這兩種途徑,有些特重要的或者其他不便於上述兩種傳遞方式的信息則是採用後世某個組織地下運作的方式,就是採取單線聯繫,使得即便趙宋朝廷捕捉到某一個人,也不能順藤摸瓜扯出更多的人來。

除了信鴿之外,還有軍犬,自然這個不是用來傳遞信息,但是它可以來追蹤敵人。那一百多個慕招賢貼之名前來的專業人才裡就有一個很會養狗的人物,看到鴿聖那麼受器重,便自封爲犬聖。犬聖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人物,他養出的狗嗅覺極其靈敏,不亞於後世的那些緝毒警察們用的警犬。自從有了犬聖的存在,盧俊義的軍隊在追蹤敗敵時幾乎從沒失誤,幾乎每次都能將敵人全殲。

第八十五章 反官本位第四十五章 北遼滅亡第五十五章 救人閹人第九十章 阻擊兀朮第十四章 童貫進犯第六十六章 不能勤王第十五章 童貫潰敗第五十九章 反盜版第四章 夜幕驚魂第一百零七章 麒麟神力第八十七章 梁山匯英第三十九章 秦明擺宴第三十章 內患第八十七章 分權壟斷第八十章 女真崛起第五十七章 後顧無憂寫此書的終極目標第九章 除心患第二章 方臘殘部第十二章 龐春梅第六十二章 大敗粘罕第四十九章 水滸西施第二十章 擊敗項充第四十七章 純粹發泄第八十二章 汴京失陷第六十六章 不能勤王第二十一章 擒下惡婦孫二孃第九十九章 建國大業第二十九章 武館和三衛第十八章 收史文恭第二十五章 武松拜師第八十三章 開發倭地第六十三章 廟島海戰第十五章 晁蓋中箭第四十八章 燕雲往事第九十四章 初定皇位第四十五章 現世蔣瑤第九十五章 攻佔西北第六十四章 倭國內亂第五十八章 聯軍指揮第八十五章 雙姝相和第三十章 處置高俅第六十五章 大獲全勝第七十四章 整肅軍紀第七十七章 金軍暫撤第八十二章 徹滅倭族第四十四章 遼國內亂第六十一章 逼金換民第十八章 以武會友第四十九章 洞房花燭夜第八十三章 金軍變向第七十二章 宋失黃河第三十八章 混血特工第一百三十章 雄雞難鳴第三十九章 秦明擺宴第七十六章 創辦玄教第八十一章 混江龍李俊第七十六章 趙桓議和第六十二章 吞併高麗第八十五章 地道退金第二十九章 武館和三衛第四十九章 所謂地主第四十二章 廉政公署第八十八章 改良宋律第八十八章 金軍北歸第六十九章 初定六部第一百零四章 緩行土改第八十五章 截生辰綱第七十七章 金軍暫撤第七十二章 天仙又如何第五十九章 無敵弩炮第一百一七章 新式火炮第七十七章 倭國忍者第五十三章 林沖蒙冤第六十九章 所謂階級第十九章 破廟第一百二五章 橫掃山東第四十七章 純粹發泄第二十七章 少華三英第二十九章 軍事優先第五章 誘惑難擋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三十三章 意亂神迷第二十五章 折服三雄第一百二三章 安置清照第九十一章 誅殺劉豫第二十九章 軍事優先第六十八章 梁山之主第七十四章 搞定第六章 奇山怪路第八十二章 培養血性第五十六章 方臘謝我第十四章 金國奸細第五十八章 聯軍指揮第五十四章 學白人的黑三角第三十七章 金毛犬段景柱第十一章 潘金蓮第八十一章 倭國滅亡第七十章 趙佶罪己第八十二章 培養血性
第八十五章 反官本位第四十五章 北遼滅亡第五十五章 救人閹人第九十章 阻擊兀朮第十四章 童貫進犯第六十六章 不能勤王第十五章 童貫潰敗第五十九章 反盜版第四章 夜幕驚魂第一百零七章 麒麟神力第八十七章 梁山匯英第三十九章 秦明擺宴第三十章 內患第八十七章 分權壟斷第八十章 女真崛起第五十七章 後顧無憂寫此書的終極目標第九章 除心患第二章 方臘殘部第十二章 龐春梅第六十二章 大敗粘罕第四十九章 水滸西施第二十章 擊敗項充第四十七章 純粹發泄第八十二章 汴京失陷第六十六章 不能勤王第二十一章 擒下惡婦孫二孃第九十九章 建國大業第二十九章 武館和三衛第十八章 收史文恭第二十五章 武松拜師第八十三章 開發倭地第六十三章 廟島海戰第十五章 晁蓋中箭第四十八章 燕雲往事第九十四章 初定皇位第四十五章 現世蔣瑤第九十五章 攻佔西北第六十四章 倭國內亂第五十八章 聯軍指揮第八十五章 雙姝相和第三十章 處置高俅第六十五章 大獲全勝第七十四章 整肅軍紀第七十七章 金軍暫撤第八十二章 徹滅倭族第四十四章 遼國內亂第六十一章 逼金換民第十八章 以武會友第四十九章 洞房花燭夜第八十三章 金軍變向第七十二章 宋失黃河第三十八章 混血特工第一百三十章 雄雞難鳴第三十九章 秦明擺宴第七十六章 創辦玄教第八十一章 混江龍李俊第七十六章 趙桓議和第六十二章 吞併高麗第八十五章 地道退金第二十九章 武館和三衛第四十九章 所謂地主第四十二章 廉政公署第八十八章 改良宋律第八十八章 金軍北歸第六十九章 初定六部第一百零四章 緩行土改第八十五章 截生辰綱第七十七章 金軍暫撤第七十二章 天仙又如何第五十九章 無敵弩炮第一百一七章 新式火炮第七十七章 倭國忍者第五十三章 林沖蒙冤第六十九章 所謂階級第十九章 破廟第一百二五章 橫掃山東第四十七章 純粹發泄第二十七章 少華三英第二十九章 軍事優先第五章 誘惑難擋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三十三章 意亂神迷第二十五章 折服三雄第一百二三章 安置清照第九十一章 誅殺劉豫第二十九章 軍事優先第六十八章 梁山之主第七十四章 搞定第六章 奇山怪路第八十二章 培養血性第五十六章 方臘謝我第十四章 金國奸細第五十八章 聯軍指揮第五十四章 學白人的黑三角第三十七章 金毛犬段景柱第十一章 潘金蓮第八十一章 倭國滅亡第七十章 趙佶罪己第八十二章 培養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