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遼國內亂

延慶號稱陝西名將,曾長期與西夏作戰,屢立戰功,貫所忌恨,故任命劉延慶爲招撫都統制,在前線作戰,爲他賣命送死。

劉延慶深知童貫的用意,不肯爲他所用。故而尚未與遼軍正式jiāo鋒,便下令退兵。從中不難看出趙宋朝廷內部的矛盾和**。事後,童貫彈劾劉延慶不戰自潰,宋徽宗最初下令將劉延慶投入獄中,秋後問斬。其後由於無實據可證,只好將劉延慶釋放,被貶到筠州安置。後來,又重新被起用,官鎮海軍節度使。在“靖康之變”時,劉延慶曾作爲守開封城的將領之一,卻未能盡責盡力地守城,城陷之際他率先逃跑出城,在龜兒寺爲金兵所殺。

宋軍兩次伐遼,均以慘敗告終。按說北宋調集的伐遼軍隊,是在西北戰場打過硬仗的陝西軍,不是一般的“豆腐軍”。這支軍隊同西夏、吐蕃作戰十餘年,剛剛平定了方臘、王慶、田虎的起義,稱得上是宋軍中的勁旅。童貫雖爲宦官,除了房事不行,軍事上也非無能之輩,种師道、劉延慶也算宋軍名將,劉光世在鎮壓方臘起義中也是表現優異,是將領中的後起之秀,怎麼同遼軍一接手就被打得現了軟柿子的原形,出去丟人現眼了呢?

仔細分析北宋的失敗,就會發現宋軍所籌劃的這兩次北伐,雖然在兵力上佔有絕對的優勢,但是都是倉促興師,鼠目寸光,都是爲了佔一些xiǎo便宜,腦子一熱就出兵了,在前期的戰爭籌備與軍事謀劃上準備不足。

前線指揮的統帥也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到底是配合金進攻,還是意在收回失地,或者是保民安邊,童貫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打仗就是打到哪裡算哪裡。

趙宋朝廷籌劃的兩次伐遼都慘敗而歸,相比之下,nv真人建立的金國卻蒸蒸日上。

宋宣和三年,阿骨打同時和遼國、宋國兩位鄰居簽訂了兩份內容截然不同地協議書,與遼國簽訂的是停戰協議,條件是遼國承認阿骨打金國皇帝身份,並向金國進貢;而與宋國簽訂的卻是聯合滅遼的軍事協議書,條件是與宋國瓜分遼國,並得到一部分宋國地絹銀。

得到了金國的支持後,宋國的趙心情非常高興,但更高興的應該是趙良嗣同學,從他十年前冒險夜見童貫開始,他便將自己的命運寄託在了以趙爲代表的宋國最高統治集團身上。趙派趙良嗣出使金國,商談兩國結盟的最終事宜,完成兩國之間最後的簽約儀式。

而耶律延禧(天祚帝)這邊,由於被迫和阿骨打簽訂了不平等的停戰協議,耶律延禧地心情非常鬱悶,自己是割地賠款又被迫稱臣,這種條約擱在誰身上日子都不好受。但好歹阿骨打暫時停戰了,耶律延禧獲得了難得的空閒,於是這位仁兄又開始了他的打獵、旅遊活動。

但在外地遊玩的同時,他又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的先帝如好像有一位的帝號也叫“大聖皇帝”,而自己冊封阿骨打地封號也是大聖皇帝,這下可不行,不是對祖先的大不敬嗎?於是,耶律延禧又開始後悔了,連忙派自己的親信習烈泥再次出使金國,目的是要求取消冊封過阿骨打的大聖皇帝稱號。

因此同一時刻。宋、遼兩國地使者同時到達了金國。

對於趙良嗣地到來。阿骨打是非常地歡迎。兩國之間地結盟協議也就順利地簽訂了;但對於習烈泥地到來。阿骨打是非常地惱怒。因爲耶律延禧想單方面破壞他們之間地約定。

所以阿骨打非常生氣。於是阿骨打提前發出了對遼國發動最後總攻地命令。其實這只不過是阿骨打重新開戰地一個藉口罷了。即使耶律延禧不做這件愚蠢地事。阿骨打遲早也會攻打遼國。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宣和三年四月二十五日。阿骨打正式發動了對遼國上京臨潢府地總攻擊。同時爲了炫耀金國強大地軍事實力。他還同時邀請兩位使者習烈泥和趙良嗣一同前往觀戰。

從早晨到中午。金國將士們在阿骨打親自督戰下。向上京城發動一輪又一輪地攻擊波。阿骨打地弟弟完顏母在作戰過程中顯得非常勇猛。率先登上了城牆。遼國留守蕭不也簡單不敢相信自己地眼睛。一座二百多年地古城。半天時間就被金國士兵攻克了。

上京戰役僅僅進行了不到一天便宣告結束。在旁邊觀戰地兩位使者地心情迥然不同。

習烈泥看到自己的國家遭受如此的摻敗,心中悲痛yù絕。

而作爲昔日的遼國人趙良嗣心中卻無半點悲傷,但他心中卻被金國強大的軍事實力深深的震撼了。因爲他也是第一次親眼目睹金國的實力,比他想像中的還要強大,此時的金國正處於國家發展的最高峰,就算是遼國和宋國聯手,也打不過目前的金國。

想到宋國以趙爲代表的一幫整天在汴京城內歌舞昇平,遊山玩水,趙良嗣內心不禁打了個冷戰,一旦金國滅了遼國後,如果將予頭轉向宋國,就憑宋國目前的軍事實力,根本無法進行抵抗。趙良嗣不想去想這個後果,也不敢去想,他現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宋金兩國都能遵守雙方的約定,否則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在上京城外打獵的耶律延禧當然也得知了上京城被攻破的消息,不過這位仁兄好象已經習慣於被阿骨打痛打了,既然上京城不能去了,那我還可以去其它地方,反正遼國地方大的是。於是這位仁兄頭也不回,直接去了西京府(山西大同)。

攻克了上京城的阿骨打意猶未盡,準備乘勝追擊,攻打遼國的中京,這時,他的長子完顏宗幹及時出面制止了父親的冒險計劃。原因是阿骨打的這支軍隊已經深入遼國近千里,糧草補給都沒有跟上,如果再孤軍深入,萬一糧草補給出問題,那將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阿骨打虛心的接受了宗乾的勸告,沒有繼續深入遼境,而是派兵掃除上京附近的殘敵。

同時阿骨打還在上京城內安撫遼國的百姓,比如赦免上京城的軍民,減少百姓們的賦稅等有利於提高民心的措施。

百姓們和一些所謂的士大夫不同,只要能過上好日子,誰當皇帝都要一樣,他們發現這位nv真人的酋長比他們的主人耶律延禧強多了,至少能讓他們過上比較安定的生活。

因此阿骨打通過一系列有利的措施,得到了大部分遼國百姓的支持。

遼國連續丟失了東京和上京,半壁江山已被金國佔領,而遼國的羣臣非但不思進取,相反又發生了皇族內部的鬥爭。此次遼國內鬥的主題是皇太子之爭。

遼國老大耶律延禧共有四個兒子,長子趙王,是趙昭容所生;次子晉王,是文妃所生;三子秦王、四子許王都是元妃所生,而這個元妃不是別人,正是遼國大jiān臣蕭奉先的妹妹。

由於遼國在對金作戰中屢戰屢敗,使遼國上下對目前的老大耶律延禧喪失了信心,因此就有某些好事者希望耶律延禧能早點退位養老,把要權力下放給年青人,或許遼國還有重新振作的希望。其實這是很好的想法,而在四個兒子當中,晉王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最強,是耶律延禧的最佳接班人,許多朝中大臣非常希望耶律延禧能選擇晉王作爲遼國的接班人。

但是有人不希望如此,蕭奉先便是其中之一,因爲晉王是文妃之子,向來和他不睦,一旦晉王繼位,將會對他和元妃非常不利。而秦王和許王是自己的親外甥,一旦是他們兩人繼位,那他蕭奉先一家就可以牢牢地把持住遼國的朝政。對於蕭奉先這種人來說,國家利益遠遠比不上自身的利益重要,正是由於他這種人的存在,才加速了遼國滅亡的步伐。

爲了讓自己的親外甥秦王成爲皇太子,蕭奉先又一次在遼國危難時刻挑起了皇室內部的鬥爭。蕭奉先首先向晉王的母親文妃下了毒手。

文妃共有姐妹三人,文妃是老二,她姐姐嫁給了耶律撻曷裡,她妹妹嫁給了耶律餘睹,他們倆人都是耶律延禧的左膀右臂,可以說文妃一家在遼國的地位與元妃一家不相上下。

要想除掉晉王,必須先除掉晉王背後的支持者,文妃家族的勢力。

有一次正逢文妃的姐姐和妹妹在軍中相見互談家事,而這件事正好被蕭奉先知道了,他便來了個惡人先告狀,派手下心腹向耶律延禧告發,說是文妃一家包括耶律

第八十九章 齊國憲法第二十一章 收服樊瑞第五十八章 聯軍指揮第五十二章 遼國殘部第五十章 張覺之變第十一章 全民信仰第一百一五章 鋼城萊蕪第八十八章 金軍北歸第六十一章 東窗事發第五十七章 後顧無憂第四章 編排明教第六章 扶道抑佛第一百零三章 建獨龍堡第四十五章 現世蔣瑤第七章 賤貨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二十三章 攻佔浙西第九十二章 神醫安道全第八十七章 籠絡下屬第五十五章 議攻高麗第五十九章 反盜版第八十八章 金軍北歸第七十七章 金軍暫撤第二章 拼命三郎石秀第三十九章 秦明擺宴第八十章 金再攻宋第七十五章 滅親自罰第八十章 女真崛起第三十七章 預謀高麗第八十二章 培養血性第四十四章 整軍備戰第六十四章 金預謀宋第二十四章 黯然返鄉第十五章 跟周侗林沖切磋第三十五章 名將脫穎第十章 殺破狼第七十四章 整肅軍紀第五十四章 學白人的黑三角第九十一章 聖手書生和玉臂匠第二十七章 敲詐趙宋第八十八章 改良宋律第三十章 洪七第二十章 討價還價第九十六章 福建廣東第七十一章 劣等民族第八十二章 徹滅倭族第四十章 臺灣製糖第九十二章 戰扈三娘第九十七章 趙佶動怒第三十八章 沒羽箭張清第四十八章 燕雲往事第八十九章 盧家被剿第七十八章 可惡的地頭蛇第五十二章 所謂富宋第十章 玄教三界第九十三章 孫立混入第九十八章 統一宋境第六十九章 張叔夜第二十二章 農商並重第七十三章 六賊伏誅第四十七章 純粹發泄第一百一一章 輕取韓滔第一百二七章 海軍攻略第三十四章 征服金蓮第一百一一章 輕取韓滔第十三章 收兩美婢第二十八章 收少華三英第三十三章 俊義遇險第一百章 宋江來犯第九十六章 扈家歸順第五章 誘惑難擋第三十二章 遇梁紅玉第七十二章 苦練精兵第三十三章 魔鬼訓練第八十六章 晁蓋來投第六十四章 金預謀宋第五十一章 蕭幹投奔第四十六章 燕京往事第六章 奇山怪路第八十八章 金軍北歸第十五章 跟周侗林沖切磋第五十七章 水師動員第十一章 全民信仰第七十三章 建設種田第四十四章 遼國內亂第七十六章 趙桓議和第四十七章 純粹發泄第十六章 改判第二十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二二章 又見清照第六十四章 倭國內亂第一百一九章 圍魏救趙第十三章 攻下大名第七十八章 復興架構第五十七章 刮目相看第六十一章 逼金換民第八十七章 籠絡下屬第七十五章 金圍汴京第十五章 晁蓋中箭第九十二章 戰扈三娘
第八十九章 齊國憲法第二十一章 收服樊瑞第五十八章 聯軍指揮第五十二章 遼國殘部第五十章 張覺之變第十一章 全民信仰第一百一五章 鋼城萊蕪第八十八章 金軍北歸第六十一章 東窗事發第五十七章 後顧無憂第四章 編排明教第六章 扶道抑佛第一百零三章 建獨龍堡第四十五章 現世蔣瑤第七章 賤貨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二十三章 攻佔浙西第九十二章 神醫安道全第八十七章 籠絡下屬第五十五章 議攻高麗第五十九章 反盜版第八十八章 金軍北歸第七十七章 金軍暫撤第二章 拼命三郎石秀第三十九章 秦明擺宴第八十章 金再攻宋第七十五章 滅親自罰第八十章 女真崛起第三十七章 預謀高麗第八十二章 培養血性第四十四章 整軍備戰第六十四章 金預謀宋第二十四章 黯然返鄉第十五章 跟周侗林沖切磋第三十五章 名將脫穎第十章 殺破狼第七十四章 整肅軍紀第五十四章 學白人的黑三角第九十一章 聖手書生和玉臂匠第二十七章 敲詐趙宋第八十八章 改良宋律第三十章 洪七第二十章 討價還價第九十六章 福建廣東第七十一章 劣等民族第八十二章 徹滅倭族第四十章 臺灣製糖第九十二章 戰扈三娘第九十七章 趙佶動怒第三十八章 沒羽箭張清第四十八章 燕雲往事第八十九章 盧家被剿第七十八章 可惡的地頭蛇第五十二章 所謂富宋第十章 玄教三界第九十三章 孫立混入第九十八章 統一宋境第六十九章 張叔夜第二十二章 農商並重第七十三章 六賊伏誅第四十七章 純粹發泄第一百一一章 輕取韓滔第一百二七章 海軍攻略第三十四章 征服金蓮第一百一一章 輕取韓滔第十三章 收兩美婢第二十八章 收少華三英第三十三章 俊義遇險第一百章 宋江來犯第九十六章 扈家歸順第五章 誘惑難擋第三十二章 遇梁紅玉第七十二章 苦練精兵第三十三章 魔鬼訓練第八十六章 晁蓋來投第六十四章 金預謀宋第五十一章 蕭幹投奔第四十六章 燕京往事第六章 奇山怪路第八十八章 金軍北歸第十五章 跟周侗林沖切磋第五十七章 水師動員第十一章 全民信仰第七十三章 建設種田第四十四章 遼國內亂第七十六章 趙桓議和第四十七章 純粹發泄第十六章 改判第二十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二二章 又見清照第六十四章 倭國內亂第一百一九章 圍魏救趙第十三章 攻下大名第七十八章 復興架構第五十七章 刮目相看第六十一章 逼金換民第八十七章 籠絡下屬第七十五章 金圍汴京第十五章 晁蓋中箭第九十二章 戰扈三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