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推演

bookmark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推演

种師道說道:“國公在赴任六路之前,經過嵩陽書院,給學子們做了一次訓講,分析了大宋與周邊諸國的形勢,說天下雖大,忘戰必危。”

“又講到大宋克服興靈的意義,除了恢復漢唐榮光,剿滅不臣,加強國土安全,拱衛華夏腹地,獲取養馬之地等等原因,還講到了鑿空西域,重開漢唐絲路繁華的重要性,說其必將給大宋帶來巨大的利益。”

“他還說世界是一個整體,是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的,一箇舊的矛盾解決之後,無數新的矛盾,新的變局也必將涌現出來,作爲將要肩負國家大任的士子,應當要提前做好準備。”

“當時臣也在場,下來之後就自己思索,國公所說的新矛盾,會出現在哪些地方?”

“後來臣覺得,如果大宋重開絲綢之路,那麼此消彼長,大量的商賈將不再走河湟故道,青唐必將陷入衰落,進而成爲一個火藥桶。”

“而隨着大宋漸漸收復華夏故土,開拓進取,國家的邊境線也會越變越長,也就需要更多的將臣來守衛。”

“國公在最近的《再論士德》中說過,士大夫,當爲天下之楷模,當爲國家之屏藩,當以致民福祉,致君堯舜爲己任。”

“故而應崇樹道德,厚培學養,錘鍊體魄,鍛造精神。而不應該悠悠林下,虛度光陰。”

“不論德、智、文、武,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以天下爲己任,去大宋最需要的地方,做大宋最需要的事情。”

“於是臣與胞弟還有繼武一商量,乾脆捐棄了文職,考入了皇家軍事學院。”

“好!”趙頊心中感到非常的舒適:“令高祖明溪先生,本以道德文章名世。如果沒有夏人播亂,以令祖仲平先生的剛直,多半也會走諫諍的路子,步入朝堂。”

“祖宗說的以文制武,最近我在想,除了涪國公說的,以制度約束武臣,軍人以國家爲服務對象外;還有重要的一條,就是用禮義氣節,約束住自己內心中野蠻、殘暴與貪婪。”

“所以武臣也必須讀書學習,養德修身,皇宋的軍隊,不但應該是威武之師,還應當是文明之師。”

“他們不是征服者,而是華夏數千年火德的捍衛者,以及傳播文明的先遣者,讓天下人守禮居仁,安居樂業的踐行者!”

這一套說辭,是蔡京灌輸給趙頊的,現在一搬出來,殿中所有武臣都激動壞了。

這樣的評價,不比文臣來得弱,一起右手捶胸:“敢不效死!”

趙頊這纔回到正題:“還請幾位給我講講,你們做出這個判斷的依據吧。”

郭逵笑眯眯的將指揮棒遞給种師道,趙頊卻從自己右胸的衣袋上將銅管鉛筆取下來:“用我的。”

种師道感激涕零地雙手接過,然後熟練地抽開,站到沙盤之前,專業的自信一起來,氣質頓時便不一樣了:“我們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爲新軍的結構、制度、後勤,都與舊軍發生了天壤之別……”

接下來,种師道開始從各個方面剖析此次進軍,最後的結論就是,夏人想要吃掉有充分準備的高遵裕一部,以功打守,沒有三十萬人,是不可能實現的。

這其實就是劉昌祚守雙塠的翻版,問題是,高遵裕爲何要這樣做,爲什麼要背水結陣,陷自身於死地?

很明顯,這就是一個誘餌,中軍集中在靈州城下,而且蘇油也在裡邊,對於夏人來說,只要吃掉這股宋軍,這一戰就能夠完全翻盤。

要實現這個目標得有幾個前提,其一就是中軍人數,要讓夏人以爲自己有把握吃得下。

其二則是宋軍的東西兩路,夏人會判定其救援不及。

宋軍的西路軍,還要防範圖幹部和野利部的積石軍;而東路大軍,則路途遙遠。

其三,夏人還要有決死之心。

其實夏人在宋軍進軍的時候,是有兩個選擇的,一個就是將潛伏的兵力撤退,頓重兵于堅城之下,與宋軍決戰。

這樣的好處是有大城可以倚仗,不愁補給和軍器損耗。

缺點則是宋軍一旦進攻不利,可以從容撤軍,不會有巨大的損失,很快便能捲土重來。

很明顯,西夏人八十年來的軍事策略裡邊,從來沒有這樣的打法,所以最終他們還是選擇了另一種方案,那種他們用慣了的方案。

那就是豪賭一場,一旦成功,可以給宋軍造成毀滅性打擊,徹底翻盤。

這樣的盤,他們已經翻過了無數次,因此當國公和高總管在其進退節點時間出擊的時候,作爲夏國第一猛將的仁多零丁,估計沒做什麼猶豫,就選擇了繼續潛伏,進而包圍高遵裕的方案。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激發起手下決死之心。

現在的戰局雖然還叫做靈州戰役,但是靈州本身已經變得無足輕重,以宋軍的火力要攻下這個城池,輕而易舉。

現在的戰局,已經變成了河套地區夏人最後的軍事力量二十多萬,或者還有僕從軍十多萬,與大宋三路新軍加學員兵三萬,以及舊軍十五萬人的軍事大對決。

這是宋夏雙方將領都願意看到的局面,也是他們共同選擇的結果。

戰術方面,宋軍將本該是圍城打援的戰役,打成了最擅長的防守待援,而夏人將本該是防守待援的戰役,打成了最擅長的圍點打援。

而戰略方面,宋軍很明顯的更勝一籌,而且這個戰略意圖已經得到了完全的實現。

這就是形成了對夏人的巨大包圍,可以集中殲滅夏人在河套的全部有生力量,避免將戰役演變成遊牧民族最擅長的游擊戰。

唯一的問題,就是這張薄弱的大網裡的魚實在太多了,還有一條大魚——樑永能部,只知道在網裡,卻不知道在什麼位置,也是一個未知的變數。

如今不是魚死,就是網破!

最後种師道總結道:“戰局演變到了現在,雙方的戰略意圖都已經徹底暴露給了對方,已經過了做加法的時候,於是我們做了一些減法。”

“樑永能肯定在戰場的東南潛伏,他的目標,只能是阻止五叔和劉總管的大軍參與到靈州戰局中來,以免讓仁多零丁腹背受敵。”

“因此我們估計,他大概率會在這個地方——靈州東南邊界的最後一個驛站和隘口——奈李坪的馬練驛!”

不過這番解說,讓趙頊的憂慮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剛進軍機處,被氣氛搞得鎮定下來的心神又有些慌亂,擺着手拒絕了种師道送回來的指揮棒:“送給你了。”

“如此說來,我大軍一共不過十八萬,而夏人可能多達四十萬?”

“舅舅和涪國公所部四萬八千人,要承受仁多零丁十多萬人的圍攻?”

种師道笑道:“陛下毋憂,漢陳湯與武帝論匈奴時曾經說過:‘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

“不過後來遊牧之族的騎射之道日益發展,器械、戰法、組織越發精良,到今世竟然有了鐵鷂子、宮帳鐵林這等重騎,而我農耕之族的進步卻一直不大,最終變成了兩者拉平,進而被反超。”

“直到遠勝弓弩的火器出來,培育出優良的乘馬,馱馬,再配合廂車,我大宋如今又將這種局面重新扳了來,反壓夏人,再次獲得了一漢當五胡的優勢。”

“唯一的遺憾,是大宋如今的新軍人數還不多,不過接合兵精糧足的舊式騎軍,我中路似危而實安。”

“而且最關鍵的一點,夏人大軍,仁多零丁之前曾敗於李憲,樑永能曾敗於五叔,之後潛伏於旱海,到今天已經接近一個月。”

“一個月,是他們的後勤極限,而且這一次,他們沒有了因糧於我的優勢,此時此刻,我估計夏人大軍已有斷糧之危!”

趙頊不由得大感興奮:“如此說來,舅舅不僅沒有什麼禍患,甚至有大勝的可能?”

郭逵嘆息了一聲:“陛下,娃子們沒有考慮到一點,斷糧的歸師是瘋狂的。”

“如今中路消息斷絕,軍機處只能從東西兩路大軍的反應來判斷局面。”

“好在西路蘇烈與中路是可以通過故秦乾渠聯絡,而他現在仍舊在死守峽口七堰,這至少說明,局面並沒有變壞。”

“再等等吧,最多十日之內,就當見分曉了。”

第三百五十四章 斷案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迴護第九十六章 衝壓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六百九十四章 八公來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交趾入侵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蘭交會第四百八十三章 越次入對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十一章 物價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金殿捉婿第兩百零一章 可龍裡號第三百五十章 再見蘇軾第六百八十七章 通天貼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困難第二十六章 新酒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建言第四百八十五章 誅叛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二百四十章 鱖魚肥(加更,求票,月票好少)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三章 彩票漏洞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光祿寺的老頭第八百二十六章 決戰第九百六十七章 王珪的推薦第八百七十四章 蒲釋馬第三百九十七章 運動會第六百三十章 上香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圖錄》第七百一十一章 離京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大勝第七百二十二章 到任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分歧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復行漢制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密諜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共做習題第九百八十五章 普遍公平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力勝錢第四十八章 上表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宮第六十一章 曲榷協議第九百八十章 大宋該打的仗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一千零八章 經濟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暴發戶家長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挫第一百六十章 大理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第七十三章 看破說破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後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第一百七十六章 陳希亮第九百五十九章 進取之時第五百五十章 論《青苗法》第六百三十二章 瘋狗第九百八十六章 證物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六百一十五章 提前佈局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仁多保忠第一百九十六章 虛驚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利弊之爭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不答應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四百零三章 朝堂的分析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佛會第八百九十一章 玩翡翠第四百四十九章 一路上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馱馬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問題纔是大問題第一百零八章 無聊第五百三十五章 皇后管內庫第二百一十七章 橋的題第四百七十章 生意和神器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九百六十八章 竇仕第八百六十七章 龍牙港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個承諾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回府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運改革第九百六十八章 竇仕第八百三十一章 拐點第一百七十一章 陸路第三百七十六章 治平騎刀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推演第四百六十五章 新君舉措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太后與皇后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消耗戰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打靶第五百零八章 新宮殿第五百零一章 沒有鹽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西路第九百三十五章 盛世第八百零四章 老朋友見面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統計數字第七百三十一章 手實法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辛娘
第三百五十四章 斷案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迴護第九十六章 衝壓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六百九十四章 八公來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交趾入侵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蘭交會第四百八十三章 越次入對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十一章 物價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金殿捉婿第兩百零一章 可龍裡號第三百五十章 再見蘇軾第六百八十七章 通天貼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困難第二十六章 新酒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建言第四百八十五章 誅叛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二百四十章 鱖魚肥(加更,求票,月票好少)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三章 彩票漏洞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光祿寺的老頭第八百二十六章 決戰第九百六十七章 王珪的推薦第八百七十四章 蒲釋馬第三百九十七章 運動會第六百三十章 上香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圖錄》第七百一十一章 離京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大勝第七百二十二章 到任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分歧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復行漢制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密諜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共做習題第九百八十五章 普遍公平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力勝錢第四十八章 上表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宮第六十一章 曲榷協議第九百八十章 大宋該打的仗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一千零八章 經濟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暴發戶家長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挫第一百六十章 大理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第七十三章 看破說破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後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第一百七十六章 陳希亮第九百五十九章 進取之時第五百五十章 論《青苗法》第六百三十二章 瘋狗第九百八十六章 證物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六百一十五章 提前佈局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仁多保忠第一百九十六章 虛驚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利弊之爭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不答應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四百零三章 朝堂的分析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佛會第八百九十一章 玩翡翠第四百四十九章 一路上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馱馬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問題纔是大問題第一百零八章 無聊第五百三十五章 皇后管內庫第二百一十七章 橋的題第四百七十章 生意和神器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九百六十八章 竇仕第八百六十七章 龍牙港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個承諾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回府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運改革第九百六十八章 竇仕第八百三十一章 拐點第一百七十一章 陸路第三百七十六章 治平騎刀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推演第四百六十五章 新君舉措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太后與皇后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消耗戰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打靶第五百零八章 新宮殿第五百零一章 沒有鹽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西路第九百三十五章 盛世第八百零四章 老朋友見面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統計數字第七百三十一章 手實法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辛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