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九百三十五章 盛世

bookmark

第九百三十五章盛世

鄒時闌說道:“這感情好了,不過也不能讓少保辛苦,以後各項產業起來,總得有少保的一份。”

蘇油擺手:“這個真用不着,四通商號和皇宋銀行,股份構成都非常複雜,其中有陛下最初的內藏庫本金,有四通商號最早在蜀中的原始股本,還有後期吸納的宗室投資,甚至還有後宮管理的慈善基金會的理財生息。”

“這是一個龐大的金融系統,我也是當年蜀中的原始股東之一,所以讓四通與鄒公家族合作雙贏,讓皇宋銀行貸款收息,便已經包含我的利益在內了。”

鄒時闌有些赧然:“這可怎麼好……”

蘇油笑道:“鄒公真不用在這上邊客氣,一會兒自然有人來跟你談合作和配股的事宜,相當專業,你打起一萬分的精神扛住就行。”

“我的個人建議,首先要建設的就是水泥廠和五金廠,能產水泥,產機械之後,才說得到其它。”

鄒時闌有些爲難:“這個……不熟悉啊……”

蘇油說道:“所以纔要合作嘛,水泥這東西,你可以理解爲一種石粉,它有個神奇的特性,就是加水和泥之後,泥漿會變得堅硬如石頭,是非常重要的建築材料。”

“不明白技術沒關係,鄒家提供場地,組織人力,運送原料,銷售產品,控制成本,覈算收益,這些也是一個商號運作非常重要的部分嘛。”

“五金更容易理解一些,就是將冶州運來的鐵料,加工成機械,零件,工具等,用於農事,伐木,建築,造船等方面。”

說道這個鄒時闌明白了:“這就是如今新州最急需的兩大產業。”

蘇油笑道:“正是,四通的海外經營理念,就是每到一處,將一個城市的衣食住行,儘量都做起來,爲所有人提供方便。”

“對了,海事保險,不知道鄒公聽說過沒有……”

一場宴席下來,鄒時闌算是開眼了,這個四通的格局,是自己從來都不敢想象的境界。

新州搞建設,還有一樣得天獨厚的東西——俗稱“山土”的硅藻土。

這東西在蜀中的嶲州,兩浙路的越州處州,京東東路的青州,都有發現。

但是各地發現的硅藻土,除了嶲州的品質優良外,其餘的雜質都太多,必須經過酸洗除雜和加鹼性分散劑提純,才能得到合格的產品。

用處非常的廣泛,因爲鬆軟,可以加工爲隔熱層、保溫磚、隔音板。

在水泥中作添加劑,可提高二氧化硅活性,增加強度,加速固結,作爲搶險水泥使用。

用於造紙業,能使紙張平滑,重量更輕,強度更好,減少因溼度變化而引起伸縮,和高嶺土各有千秋。

用在濾紙中,則可提高濾液澄清度,並使濾速加快。

用在油漆塗料業,可以成爲油漆、油墨的填料。

此外還能作爲飼料添加劑,液體和氣體的吸附劑,皮革和金屬拋光劑,潤滑劑等等。

對蘇油來說,硅藻土最大的用處,莫過於接吸附硝化甘油和硝銨,生產後世著名的諾貝爾黃色炸藥。

這東西威力驚人,也是幾大工業基地花費高昂的成本提純都要生產的原因,其製備工藝,到現在都還屬於鄆州,杭州,冶州三處工業基地的絕密。

而新州的硅藻土品質,比如今最好的嶲州土還要精純!

這是大生意,蘇油寧願多花運費辛辛苦苦將硅藻土拉到冶州去,加工完成後再拉回來,都不願意在這裡直接生產。

而對鄒時闌,只說是冶州的重要化工原料,還有給舊州王珍濾葡萄酒用。

必須是秘密,因爲占城畢竟是新附之地,而且中國還有一處最大最好的硅藻土產地,在吉林,特麼現在屬於遼國!

接下來的數日裡,蘇輻負責和鄒時闌簽署一攬子建設計劃協議,交趾已經步上正軌,黎文盛和楊蒔已經獲得京官的資格,等他們回來,交趾路就徹底不用操心了。

而湄洲是內地宋人爲主的殖民地,同樣不用操心,四通今後在四郡的重點,肯定是新州這占人的老巢。

而蘇油也一直待到理工小組在土著們的帶領下,找到超高品位的硅藻土礦山之後,這才安心離開,前往下一站,也是此次巡查的最後一站——湄洲。

南海路,一個宋人在河流和沼澤之上,硬生生建立起來的殖民地,幅員四萬平方公里的大郡。

三年了,這裡的開發面積,才五十分之一都不到,不算種植浮稻和空心菜,或者關成魚塘的那些半開發水澤,真正的耕地面積不足兩萬頃。

但是這個成績已經可以說是非常的驚人,從十萬畝到一萬頃的跨越,意味着沈括和郟亶,後兩年開墾的面積,超過了第一年整整十倍!

當然這是在獲得了大量人力之後的成果,但是理政者的功勞和能力,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登上湄洲城的城牆,望着西北方一眼看不到頭的耕地,蘇油對種花家的天賦屬性充滿了無比的自豪。

六月,正是第二季水稻收穫的季節,田野裡全是黃燦燦的稻穀。

郟亶的膚色更黑了,大有朝崑崙人靠攏的趨勢:“明潤,這裡是三千五百頃桑果蕉麻,一萬頃稻田,今年揚花的時候天氣好,一畝能達到三百五十斤,就算有一些浪費,這裡也是三百多萬石的收成!”

“接下來還有一季,估計也差不多是這數,呵呵呵,六百萬石稻米,十二萬人,人均五百石!放到兩浙路都是小康之家!”

蘇油笑道:“郟公這算法不行啊,五百石裡邊,四分之一歸朝廷,就還剩三百多石。加上這裡米價至賤,鬥米二十文,不過才七十貫而已。”

“這裡多是三口之家,就算夫妻一樣出力,一年所得,也不過一百多貫,兩浙路有這樣的小康之家?”

“小康的考量,是一個綜合指數,不能僅靠存糧來統計,所以要將糧食換成肉,換成蛋,換成衣服,農具,磚瓦房,牛車,磨坊,銅錢,瓷器,詩書……”

“等到這些都不缺了,纔敢說百姓們到了小康。”

見郟亶有些赧然,蘇油趕緊說道:“不過功績是巨大的,這放到歷朝,都是了不得的大成就。”

“西漢文景之治,雖然‘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但是這是國庫。”

“換到民間,也不過‘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剛剛解決溫飽而已。”

“即便大唐貞觀年間,我也曾與司馬學士有過爭論,太宗之德,在美治,廉政,強國,重***才,納諫。奠定了一個強國的政治基礎。”

“至於人民生活,才能做到’行旅不糧,取給於路。’百畝寬戶,方得裕如。”

“至如三十畝以下的小戶,生計一樣艱難。遇有水旱,同樣要開倉賑濟,移民他州就食。”

“從民力上說,反倒是到開元初期,可謂鼎盛。杜工部方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傳世。”

“因此大宋他處不論,僅就湄洲來說,郟公和存中能讓戶有五年之積,這樣的功勞,已經超邁漢唐了。”

郟亶連連擺手:“明潤別鬧,我們在湄洲小打小鬧,豈敢和文景,貞觀,開元三大盛世比肩。”

蘇油笑道:“我說的,也只是在民間這方面。一個盛世,可不光光要民富,還得國強才行。”

“如今大宋不過剛剛扭轉頹勢,西夏未平,青唐未收,燕雲未復。”

“河東河北,盜匪遍路,千里蕭條。”

“內弊未除,外辱未靖,談盛世,那還言之尚早。”

“所以需要我們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悲歌第八百三十章 沸騰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師爺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撫使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光脛轉運第五百零八章 新宮殿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嘴炮狂轟第六百三十六章 課程第三百六十三章 掌心雷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衡山之謀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絕計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龍山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戰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難第三百一十九章 九鬥碗第一百七十九章 雄辯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血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小張方平第五十八章 方法論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破軍第七百九十八章 議事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折繼祖的辦法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活與生存第三百三十八章 衝突第一百二十七章 勝利的大會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小詩第九百六十二章 反咬第五百八十七章 夢想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尷尬吧?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試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蘇頌看藥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故人之子(加更賀新年)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變人事的另一種解說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唸書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支持第一千零五十章 聖旨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心理疏導第一百七十一章 陸路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難熬的一夜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李清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脊樑第六百二十三章 瑤族第七十九章 竹屋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準備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名利兼收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巧諫第一百三十六章 考較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血戰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鐵路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填平第二十一章 求字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龍山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大事第二百一十七章 橋的題第九百二十九章 橫山關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打靶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六百八十章 佈置(爲盟主財叔寧打賞加更)第二十七章 定價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破軍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九百九十三章 論教育第二百零七章 破甲錐第九十四章 去勢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謀主第六百一十二章 梳理軍政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功罪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良謀第五百一十五章 夫妻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浙風味第六百一十五章 提前佈局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地雞毛第九百一十五章 曹南第四百七十一章 議論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發展綱要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獎第三百二十章 駕崩第九百八十五章 普遍公平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東勝祖地第五百六十九章 蘇元貞的去向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產量第九百二十八章 巡視第六百四十章 賜第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磁州窯第八百零八章 定議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趙煦的聰明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家國天下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季常公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會第九百九十六章 種山藥的道理第八百零二章 出兵第九百四十八章 審理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兇險第六百四十八章宰相馬,一樣打
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悲歌第八百三十章 沸騰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師爺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撫使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光脛轉運第五百零八章 新宮殿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嘴炮狂轟第六百三十六章 課程第三百六十三章 掌心雷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衡山之謀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絕計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龍山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戰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難第三百一十九章 九鬥碗第一百七十九章 雄辯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血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小張方平第五十八章 方法論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破軍第七百九十八章 議事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折繼祖的辦法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活與生存第三百三十八章 衝突第一百二十七章 勝利的大會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小詩第九百六十二章 反咬第五百八十七章 夢想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尷尬吧?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試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蘇頌看藥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故人之子(加更賀新年)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變人事的另一種解說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唸書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支持第一千零五十章 聖旨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心理疏導第一百七十一章 陸路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難熬的一夜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李清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脊樑第六百二十三章 瑤族第七十九章 竹屋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準備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名利兼收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巧諫第一百三十六章 考較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血戰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鐵路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填平第二十一章 求字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龍山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大事第二百一十七章 橋的題第九百二十九章 橫山關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打靶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六百八十章 佈置(爲盟主財叔寧打賞加更)第二十七章 定價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破軍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九百九十三章 論教育第二百零七章 破甲錐第九十四章 去勢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謀主第六百一十二章 梳理軍政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功罪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良謀第五百一十五章 夫妻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浙風味第六百一十五章 提前佈局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地雞毛第九百一十五章 曹南第四百七十一章 議論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發展綱要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獎第三百二十章 駕崩第九百八十五章 普遍公平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東勝祖地第五百六十九章 蘇元貞的去向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產量第九百二十八章 巡視第六百四十章 賜第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磁州窯第八百零八章 定議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趙煦的聰明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家國天下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季常公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會第九百九十六章 種山藥的道理第八百零二章 出兵第九百四十八章 審理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兇險第六百四十八章宰相馬,一樣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