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動員

bookmark

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動員

李格非是熙寧九年才中的進士,名次又不高,初任冀州司戶參軍、試學官,後爲鄆州教授。

宋朝有兼職兼薪制度,郡守王克臣見他清貧,欲讓他兼任其他官職。

李格非還挺古板,謝絕了王克臣,認爲自己不能尸位素餐,而兼職的話,又耽誤了學問進益。

因此一直就不富裕。

元祐元年,以學識入京爲太學錄,不知爲何被司徒看重,將自己二子交給他學《禮》,但是壓根沒給錢。

高滔滔聽到後覺得司徒都看重的人,一個太學錄太不像樣,於是升爲了太學正。

太學正幾品?在元豐改制前都不是官,是由學生自行推選出來的學生代表,劉正夫之前就是太學正。

元豐改制,神宗在太學除了學生學正照舊以外,還設立官學正管理學生。

作爲官員的太學正,官軼九品。

在五品以下都大不易的京師,九品甚至連一些肥水衙門的胥吏都不如。

所以就連李格非自家都是窮光蛋,哪裡想得到十歲女兒借師兄的錢參與京中慈善馬彩,幾次下來竟然成了小富婆!

直到有一次家裡又多了個白玉罌,李格非也是識貨的人,知道這東西的價值不菲,將漏勺招至書房:“子衡啊,我知道你寵愛師妹,但是也不可太過,那個白玉罌,不是我們家能夠持有的。”

漏勺說道:“那跟我沒關係啊,就是在市場上看到,小師妹說是真品,花了五十貫撿的一個漏。”

五十貫都是李格非一季度的工資了,李格非說道:“那你也不能給你小師妹錢。”

漏勺說道:“不是我的錢啊,小師妹只借過我一次錢,很快也就還了,這個白玉罌,是小師妹自己掏錢買的。”

李格非頓時就凌亂了,又將女兒找來詢問,才知道自家寶貝女兒竟然利用馬彩漏洞,賺了!

聽說寶貝女兒只買了五期,李格非總算是安了心,幾次而已,不算多厲害。

叮囑二人此事不可再爲,李格非就老老實實安心上班了。

等到聽同事傳說小道消息,說最近馬彩賠率出了漏洞,皇家慈善基金這一把虧了上萬貫,李格非頓時嚇得心膽俱裂。

請假回家將女兒拉到密室,悄悄問你不是說只買了五次嗎?

寶貝女兒說是啊,一開始是用漏勺哥哥所借的兩百貫,一次之後變成六百貫,還掉所欠還得四百貫,第二次買就變成了一千兩百貫,第三次變成三千六百貫,第四次變成一萬零八百貫,第五次就變成了三萬兩千四百貫了呀!

還了呀!李格非當時感覺——這尼瑪天都塌了呀!

慈善馬彩那是什麼?那是皇家的產業,以往那些中彩的畢竟是少數,其中的利益可以想見。

女兒膽大包天,能從皇家兜裡掏出這麼多錢來,這是要老李家從地球上消失啊!

心驚膽戰了幾天,李格非突然被請到了宮內,一個姓張的內官大模大樣地告訴他,說如今太后在統核內庫賬檔,忙不過來,需要從勳貴宗室家中挑選能數會算的女兒幫襯。

李學正雖然不是勳貴世家,但也是故相王相公的女婿,聽說有個女兒精通這方面,那就送進宮來幫太后兩個月吧。

李格非九品芝麻官,那裡敢對抗中大人的威嚴,嚅囁着答應了。

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訂棺材,結果第一天女兒開開心心地回來,卻什麼事兒都沒有,只說真的是幫助太后料理賬冊。

李格非這才漸漸放下心來,棺材也退不掉了,只好送與了喪父的同僚。

出於慈祥的老父親的責任感,李格非提出要幫助女兒管理那筆錢,補上買棺材的虧空,結果女兒說一多半已經捐給杭州同濟醫學院,還有一小半也已經買成了金石字畫甲骨,沒剩下幾個了。

李格非廢然而嘆,女兒這格局氣貌,自打便宜弟子到來就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樣的女兒,怕是別的人家要了,不久也會給退回來。

自己又不能如棺材店老闆那樣拒收,唉……

坐在一邊胡思亂想了好一陣,卻聽女兒放下車簾:“車伕走吧,先送我去西華門,再送我爹爹去太學。”

……

十月,開封府放舉人錄,王彥弼、漏勺、椅子皆在十名以內,蘇過差些,但是好歹也中了。

徐國大長公主大喜,約上石薇要去可貞堂看看自家寶貝兒子。

四個孩子被取中後,蘇油就以可貞堂永久管理員的身份要了一棟小樓,將他們都關進樓裡,由王晦負責。

結果徐國大長公主和石薇被王晦拒絕了,現在拿到入場券,接下來五個月更是關鍵,兩位請回吧,明年三月我們再見。

徐國大長公主又心疼又委屈,石薇倒是無所謂,這不挺好的有王先生管着,省了我們操心,走,姐姐我帶你去看看大蘇送來的卻瘧樹,還有小油哥哥寫來的詩詞。

……

十一月,壬戌,前期工作準備完畢,高滔滔與趙煦在南郊檢閱了參與調防的龍神兩衛五千新軍,發給了獎勵。

才滿十四歲的趙煦也穿着軍服,發表了他有生以來第一次演講,要求兩軍牢記紀律,愛惜百姓,服從指揮,還有就是……載譽歸來。

這個體面,皇帝沒有給文官,第一次先給了武士,讓將士們倍感榮耀。

演講的效果很好,石薇多年精心的照顧,蘇油合理的膳食安排,讓趙煦的身高已經過了一米七,身材也勻稱健壯。

加上自帶的撲克臉技能,給了他與年齡不符的成熟、穩稱和威嚴,觀禮的羣臣都暗自稱讚。

天佑大宋,陛下雖然還年幼,但是絕對是明君的好苗子。

這次調防,趙煦還給團級都衛以上指揮官發放了一件讓他們驚喜莫名的神器——懷錶。

這是大宋最新的計時工具,石家鐘錶行在多年鍥而不捨的研究之後,今年終於將鐘錶小型化到了方便隨身攜帶的程度。

第一批表分爲兩種,文官們因爲穿袍子,只能用皮帶戴在手上,叫手錶,京中三品以上官員纔得到了這難得的賞賜。

新軍的軍服有胸兜,表可以用黃銅鏈子繫着放兜裡,鏈子本身還是一件雅緻的裝飾。

新軍都衛不過團級幹部,就算是神龍兩衛,對應文官序列最多也不過通判級別,卻得到了如此重賞,讓文官們嫉妒得眼都紅了。

但是卻又不得不服,高滔滔武將勳戚出身,一句話就說得明白,要不你們去五千裡外?

甲子,汴京南門火車站,五千灰呢皮靴的新軍戰士列成縱隊,整裝待發。

前段時間報紙上連篇累牘地大肆宣傳,將此事逼格拔得極高,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壯志橫行何憂萬里。可把汴京城老百姓都激動壞了,今日男女老少齊齊擠到南門,給子弟兵們送行。

辰正,三匹駿馬載着一文兩武的官員過來。卻是燕達、章楶與童貫。

章楶的調查下來了,沒什麼大毛病,但是位置已經沒有了,高滔滔將他安排到寧夏。

在羣臣眼裡,這一招又堪稱妙手,以蘇元貞的背景,可以想見幾年後他在寧夏路的勢力,派被他彈劾去職的章楶去制衡,實在是優秀。

實際上,也的確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

燕達從他的大黑馬上下來,邁着大步走到將士們跟前,大喝一聲:“都特孃的立正!”

隊伍“譁”的一聲,頓時整肅。

章楶與童貫對視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裡的古怪,也不說話,上前一左一右,站在燕達身後。

燕達掃視了一眼隊伍,吼道:“你們都是我老燕一個一個從軍中挑揀出來的,爲了啥?爲了官家的體面!”

“老燕我也不會你們監軍之乎者也的那一套說道,只有一句交代,那就是不管你們走到哪兒,哪怕遠在天涯海角,都不能忘記你們肩膀上,旗子上的徽號!”

“你們代表的是天子親衛!天下衆軍之首,御門守護!少給老子在外頭丟臉!”

燕達是老西軍出身,新軍政委動員的神功是真不會,說話也粗鄙得很。

可就是奇怪,軍士們卻非常喜歡。

關鍵是氣質相符。

就聽燕達繼續說道:“老子血海屍山裡頭滾出來的人,不是老子說你們,騎術再精良,銃法再精準,有個求用!”

“沒有滾過血,都特孃的只能叫新兵瓜蛋!”

“上了戰場還扣得動扳機,殺得動人,殺完了還吃得下飯,屎不從嘴裡拉出來,之後纔敢到老子跟前說道!”

“所以恭喜各位,終於有機會變老兵了。”

章楶頓時皺起眉頭,老傢伙嘔吐你就說嘔吐,什麼叫嘴巴拉屎?!

不過軍士們卻都偷笑,之前的緊張感似乎一下就沒了。

就聽燕達吼道:“再給老子看看這汴京城,看看這周遭的父老!全都給老子看死死的,記牢牢的!”

“都給老子裝進心裡頭!”

“去了西邊,苦的時候慫的時候,就好好想想這一刻!想想你們到底是在給誰戍邊,給誰打仗!”

“廢話不多說,就這些,滾蛋!”

轉身擦了一把臉,翻身上馬,竟然打馬就去了。

童貫在軍中是走羣衆路線的,搞動員自然有他的另外一套,和藹地笑道:“剛剛老燕說得那些話,咱家聽着也挺有道理。”

“咱家是陛下新任命的西域都護府監軍童貫。身邊的這位,是陛下新任命的河西制置使章學士。”

“五千裡地界,大好的河山,咱們一路上啊,有的是時間慢慢聊,先上車先上車……”

……

大名府,節度幕府電報班。

蘇油推門進來,對王寀問道:“他們出發了?”

王寀點頭:“軍機處發來的電報,已經經過了洛陽。”

這次調動,朝廷調用了五趟專列,半個小時一列,兩個小時內盡數發出。

部隊計劃在二十四小時內抵達秦州,次日中午到達蘭州。

在蘭州渡河修整一日,第三天傍晚,抵達玉門關!

出發之前,章楶和晁補之在軍機處安排調度了一個月,沿途停靠各地,如何保障,如何供應,事務也是繁多。

好在有晁補之這個人型電腦,事無鉅細過目不忘,腦子裡怕是都已經有了一幅調度圖,現在他就坐陣在軍機處,看來比較閒暇,還有時間不斷給大名府節度衙門、雄州四路都經略司發電報通報行軍進展。

當天傍晚,部隊就過了京兆府,接下來是十幾個小時的夜車。

蘇油也沒有去別處,就在電報班支開行軍牀,守了一夜。

次日清晨,火車已經過了秦州,蘇油明顯鬆了一口氣,這段行程不會有什麼大變故了。

中午,軍機處發來電報,童貫與李憲在蘭州會師,兩軍開始修整。

蘇元貞帶着蘭州官員在八蕃鎮外勞軍,雙方還開了一場聯歡會。

收到電報,蘇油不禁樂了:“元貞還真能整,得,這回妥了!”

丙寅,軍機處轉來西域都護府電報,童貫已經進駐軍營,章楶正式履任。

這次大調度,讓大宋君臣徹底見識到了火車的戰略級軍事作用,僅僅三天時間,大宋就將五千新軍投送到了五千裡之外的玉門關!

這還是考慮到第一次調度,沒有滿載滿負荷運轉。

高滔滔大喜過望,這回自家人都不忌諱了,升了高士林昭德軍節度使,並且召回遠在宋城的高公繪,改任兩淮都巡檢使。

丙辰,禁軍大閱,賜以銀枼匹帛,罷轉資。

十二月,己巳,遼國以南府大理寺卿竇景庸審決冤滯,輕重得宜,旋以獄空,爲武定軍節度使。

遼國在這個月也開了科舉,放進士文充等七十二人。

……

元祐六年,春,正月,壬戌,遼主如混同江。

癸酉,高滔滔下詔:“祠祭遊幸,毋用羔羊。”

丙戌,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杭州蘇軾爲吏部尚書。

二月,辛卯,尚書右丞蘇轍爲尚書左丞,許將爲尚書右丞,晁補之以同知樞密院事提舉軍機處。

命既下,而右司諫楊康國不書讀,詔範祖禹書讀行下。

蘇軾上書,請改翰林學士承旨,以避嫌疑。

詔從之,仍兼侍講,並命儘快入京。

高滔滔對蘇家人,實在偏心得不行。同樣是官,大蘇才放出去一年就着急忙慌地召回,理由是安定兩浙錢糧根本之地,大蘇功勞很高。

然而事情落到呂惠卿頭上,就是死活不同意。

庚申,中書上奏,請以呂惠卿除中散大夫、光祿卿、分司南京。

權中書舍人孫升封還詞頭,以爲“惠卿量移未三年,無名而復,必不可行。”

壬戌,進呈,呂大防、劉摯請旨,希望太皇太后同意:“惠卿出外之時,朝廷尚無三年之制。”

劉正夫上書:“陛下初踐宸極,以呂惠卿、蔡確之徒殘民蠹國,是以逐之遠方。”

“而惠卿自宣城方逾再歲,考之常法,猶未當敘,不識何名,遽復卿列!”

“議者有謂蔡確之母見在京師,朝廷當憫,願還其子。設惠卿可返,則蔡確亦可返。”

“此皆以私幹公,擾違制度。未聞邊埸軍將,有以母在而不戊者。”

高滔滔表示要給劉正夫點贊:“惠卿候及三年。”

……

蘇油最近非常閒,不是說河北四路的事情不多,而是分派調理得當之後,手底下已經完全得力運轉起來,諸多事務走上了正軌。

每日就是聽取彙報,考查進度,對一些突發性的問題發出指示,之後就沒啥了。

河北官吏經過兩次模擬一次實考,已經明白瞭如何才能履行好自己的職責,蘇油還將《時務宜要》發放給了諸路縣級以上官員,作爲縣令州官的參考書。

有了這樣的執政基礎,最近的河北擴田擴戶,就進行得非常順利。

河北是保守黨大本營,歷史原因上形成了與中央政策抗衡的傳統。

蘇油到來之後,前後用了一年的時間,纔將這樣的傳統糾轉了過來。

保守黨的特點就是“愛民”,不生事兒,不擾民,但是毛病也不小,那就是——不管理。

之前農田被黃河沖毀,地方賬檔損失,百姓四處流離就食隨處安置,再加上官員們的不作爲,結果就導致河北的隱戶問題,是全天下最嚴重的。

地方官員還有意無意地配合,這樣可以少交丁稅,隱瞞農稅,截留在地方上,讓自己這官當得舒服。

但是在河北野蠻生長十幾年後,這個問題就變成了新的矛盾。

人口的增長,註定了之前的管理方式過於落後,已經不能夠適應新的形勢發展。

蘇油花了一年的時間,讓懶散慣了的官員們先學會該如何做事,然後下手讓他們做事。

先取消丁稅,去掉了老百姓頭上的負擔,同時也是去掉了地方政府的負擔。

然後新作物新耕作方式的樣板,讓各地官員和地主們看到了樂觀的前景。

水路打通之後,蘇油組織四路官員、名宿、鄉紳、大地主,輪番來吳家莊、邯鄲、臨漳、大名參觀,然後定下政策,誰先把人口土地調查給我搞好,將魚鱗戶冊給我建好,這些良種、先進耕作方式、農業機械,我就先在哪個州縣推行。

爲了防止官員欺瞞士紳百姓,造成人爲對立,蘇油還在四路推行了一份報紙——《時政要覽》,專門刊載朝廷與四路都轉運司關於民生方面的政策,並予以詳細解讀。

同時還刊載一些法律糾紛,判例,一些簡單的理工學問,進行法律普及和科普教育。

其中農事版塊特別受歡迎,農事版塊中,牲畜的飼養又特別受歡迎。

這份報刊不光只對官員,而是面向全體百姓發行,任何人只需要花上五文錢,都能夠在皇家郵驛局購買。

因爲制度宣講到位,又有大利相誘,地方官府和民間都配合積極,僅僅一條完成人口田畝普查的州縣,寶鈔、玉黍和土豆都能夠作爲農稅來繳納,就已經讓所有人都積極行動了起來。

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上堤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田遇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馬經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心的祭品第七百三十章 常州與饒州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做局第六百三十二章 瘋狗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節奏亂了第九十六章 衝壓第三百零八章 熾火的開解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來錢的路子第六百二十五章 蘇方第五百四十章 國有軍工企業的福利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戰第七百三十三章 賈憲第五百章 女騎第九百一十四章 甕城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風箏詩第九百八十一章 宜秋門第八十三章 開城第八百七十六章 逃跑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培養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金融操作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循循善誘第九百零三章 專業第七百一十六章 大工程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老而彌辣第五百三十一章 打嘴仗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一百七十章 快遞小哥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場第三百五十四章 斷案第六百零七章 芭夯兔第一千零三十章 基本教育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隱君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咽不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遊江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打魚摸蝦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談判第四百五十三章 銅礦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善良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孝奕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戰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括戶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請罪第一百八十六章 酥油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名醫之家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黃金不久埋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書生第五百一十四章 護送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竹監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墳場遊說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抵進第七百六十八章 錯過第四百六十七章 徹底失控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掃蕩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朝服第一千零三十章 基本教育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四百八十一章 種諤的攻略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朝堂清寧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勝利第五百零八章 新宮殿第七百六十三章 花花繞第八百七十一章 平爐和高爐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蘇軾獲釋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訪談第八百七十四章 蒲釋馬第四十三章 張象中第四百五十三章 銅礦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水師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連連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破屋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喪心病狂的山長們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夢中詩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八章 餞行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隱君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匪夷所思的劫糧道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七百九十六章 交趾入侵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戎策第三百一十七章 狐大仙第七百二十七章 日本鬼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二百六十五章 請解第七百七十六章 夜戰第一千零八十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八十二章 拜訪第七百三十九章 惡作劇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家廟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 試行第四百一十七章 表面上的不利第九百五十三章 謝表第一百五十五章 偉大的航程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幫助遼國(爲白銀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萬事俱備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死牛
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上堤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田遇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馬經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心的祭品第七百三十章 常州與饒州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做局第六百三十二章 瘋狗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節奏亂了第九十六章 衝壓第三百零八章 熾火的開解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來錢的路子第六百二十五章 蘇方第五百四十章 國有軍工企業的福利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戰第七百三十三章 賈憲第五百章 女騎第九百一十四章 甕城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風箏詩第九百八十一章 宜秋門第八十三章 開城第八百七十六章 逃跑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培養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金融操作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循循善誘第九百零三章 專業第七百一十六章 大工程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老而彌辣第五百三十一章 打嘴仗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一百七十章 快遞小哥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場第三百五十四章 斷案第六百零七章 芭夯兔第一千零三十章 基本教育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隱君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咽不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遊江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打魚摸蝦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談判第四百五十三章 銅礦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善良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孝奕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戰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括戶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請罪第一百八十六章 酥油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名醫之家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黃金不久埋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書生第五百一十四章 護送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竹監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墳場遊說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抵進第七百六十八章 錯過第四百六十七章 徹底失控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掃蕩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朝服第一千零三十章 基本教育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四百八十一章 種諤的攻略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朝堂清寧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勝利第五百零八章 新宮殿第七百六十三章 花花繞第八百七十一章 平爐和高爐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蘇軾獲釋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訪談第八百七十四章 蒲釋馬第四十三章 張象中第四百五十三章 銅礦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水師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連連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破屋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喪心病狂的山長們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夢中詩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八章 餞行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隱君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匪夷所思的劫糧道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七百九十六章 交趾入侵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戎策第三百一十七章 狐大仙第七百二十七章 日本鬼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二百六十五章 請解第七百七十六章 夜戰第一千零八十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八十二章 拜訪第七百三十九章 惡作劇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家廟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 試行第四百一十七章 表面上的不利第九百五十三章 謝表第一百五十五章 偉大的航程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幫助遼國(爲白銀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萬事俱備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死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