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百五十五章 偉大的航程

bookmark

第一百五十五章偉大的航程

用蘇油的話,這是一次偉大的航程。

二林部到眉州,如果走茶馬古道的話,需要五天左右時間。

但是要是走水路,就得先從玻璃江入岷江,然後沿江而下,一路到達岷江與長江的交匯處宜賓縣,之後掉頭折回,沿着金沙江一路深入,穿過半個大理,到達安寧河與金沙江入口,轉入安寧河後一路北上,過建昌府,最後才能抵達二林部。

整個航程,如同一個巨大的U字型,U字的兩個頭,左邊是二林部,右邊是眉州。

在兩頭中間空白部分拉上直線,是藏在深山中的茶馬古道,而整個U字型的實體部分,則是南方絲綢之路水道的一部分。

全程一千六百多裡,計劃時間一個月。

這也是一個大循環,如今二林部往眉山,貨品以發往陵井的大牲畜爲主,同時它們還馱着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產品。

在眉州換成宋地商品再回來,走茶馬古道就不划算了。

百噸貨品用馬拉回去,得動用上千馬力,成本太高。而用二林部的大船,就是一船的事兒。

因此雖然兜了個超級大圈子,但是該走還是得走。

而且貨品最終去二林部的基本只有鹽,大部分在途經大理的時候就出手了。

大船後邊,還拖着兩艘小艇,蘇油打聽,原來過了宋境,就得小心提防,能住大船之上,便住大船之上,對外交通,主要通過小艇進行。

順流航程極快,只用了三日,船便到了宜賓縣,嘉州早在第一天夜裡就過了,害的蘇油連樂山大佛都沒看成。

船在宜賓縣城補給後,便開始了逆流的航程。

速度一下子就慢了下來。

金沙江,到後世二十一世紀都還有大段的蠻荒,如今就更是基本全程原始,兩岸覆蓋着密密麻麻的原始森林,真正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讓蘇油聯想起紀錄片里亞馬孫河兩岸的景色。

沿途偶爾有一些部族羣落,散佈在開闊地帶,看那情形,還停留在刀耕火種階段。

蘇油閒得無聊,便乾脆將鋸牀,腳踏式工作臺搬出來,教土兵們操作,加工木件。

順便挑一些船上的設施加以改進,比如給桅杆頂上加上軸承帆索滑輪,錨索加上絞盤之類,算是學習加實踐。

最大的改造,是加水密艙和將舵倉前移到船頭。

這船看起來威武雄壯,是戰艦的流線款式,速度也的確很快,至少在金沙江流域,除了宋軍,二林部能夠靠這艘船橫行無忌。

然而蘇油下到艙室,嚇了個半死,竟然沒有水密艙,姐姐又被奸詐的大宋船舶製造商坑得不輕!

爲了自己的安全,這個必須改造!

儘管船老大認爲這是多此一舉,淡水河流哪裡那麼兇險!

但是阿囤彌現在對這個便宜弟弟寵愛得不行,弟弟說白天出月亮晚上出太陽那都是對的,何況小小的水密隔倉,改!

陳慥就蹲在船尾畫圈圈了,番邦妖女,老子亮一次寶劍都要懟,現在蘇明潤快把船底都翻過來了你還開心拍手,無道!昏庸!

不過船老大對舵倉的改造那是絕對擁戴,船頭上立起了一個大舵輪,用了軸承,傳動起來靈活異常。

控制齒輪組,帶動用定滑輪沿着船側甲板繃緊的繩索,可以讓尾舵靈活轉向。

尾舵的舵柄還沒敢取,大副膽戰心驚地守在後方,怕船頭舵輪一旦失效,他還可以立刻接管大船的控制權。

舵倉前移的好處太多了,船老大可以及時判定前方的水況,不再受船身和風帆的阻擋。

蘇油對如今的帆船技術也是歎爲觀止。

中式硬帆,沒有被納入四大發明,在蘇油的心目中,實在是一種不公平。

這帆自古就以能使八面風、操帆簡便、少用船員而出名,這些都是西式橫帆做不到的。

中國近海雖多爲南北風,但風向變化快,年平均風速爲四級,這樣的風力條件西方橫帆根本就不能適應。

當年葡萄牙人到澳門後,把它們的船帆換成了中式硬帆以適應中國近海的風力情況。這種西式船體中式帆的船,被叫做老閘船,被葡萄牙人長期使用。

中式帆和西方縱帆船,與橫帆船在利用風力上最大的區別在於,它們都能利用靜風壓也就是翼面升力,就是風帆在流過帆面的風中產生帆拱,流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風速不同而產生的壓力差,也就是伯努利效應。

這種升力遠大於順風時風吹在帆面上產生的壓力,所以對中式硬帆和西式縱帆來說,橫風時船速最快,而且不會因爲船速的增加而減少升力,所以船速有時可以超過風速。

而橫帆只能利用順風時的動風壓,船速越高與風速的速度差越小,帆的推力也越小,所以橫帆船永遠不能超過風速。

中式硬帆的硬只是相對於西方的軟帆沒有撐條而言的,中式硬帆因爲有撐條把帆面實際上分成了很多部分,起到了加強帆面的作用。

所以中式帆的帆材可以用很多不“高級”的帆材,席子,帆布乃至面口袋都能做帆面材料。

而西式軟帆因爲帆面沒有支持的撐條或肋條,只能用優質帆布。

並且中式硬帆的撐條可以阻止帆上的破洞的擴大,而西式軟帆一旦破洞在大風的作用下會導致全帆的撒裂。

所以中式硬帆上的破洞對中國船員來說根本就不用太在意,西方船員常看到中式帆船上破洞很多的帆而加以嘲笑,卻不曾注意到,這些破帆的船卻照樣可以輕快的航行,而它們自已的帆要是出現這樣的情況卻是必須停船換帆的。

當遭遇大風時,中式硬帆因爲是由下向上升帆的,所以落帆非常快速。

緊急情況下,一刀砍斷繩瞬間落帆,且船的重心同時下降,所以比西式帆船安全得多。

採用席子做帆材的時候,中式硬帆固然很重,但用布做帆材時卻與西式縱帆的重量相差無幾。

唯一缺點,僅在於做爲縱帆的一種,它是繞桅轉動的,因此不能加裝桅杆牽拉繩,增加桅杆受力強度。

再加上錯過了大航海時代,因而沒有發展出高桅系統。

其實直到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縱帆船都還在縱橫海上,著名的懷俄明號長達百米,六桅十一帆,滿載排水量九千一百噸,其中貨物搭載量達到六千噸,最大航速達到逆天的十六節,而標準船員僅需十四人!

而之後,鋼質桅杆發展起來後,除了仿古船,帆船世界全部成了縱帆船的天下!

這種縱帆船,常常以其高速和靈活轉向的特性,充當交通船,突破封鎖船,護衛艦來使用。

只可惜,中國曆代的統治者,因爲種種原因,喜歡禁海,甚至連尖頭海船都禁止建造,硬生生地將中國航海科技按死在了青少年時期。

二林部的大船與後世西方縱帆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負責操控的船員其實只有六人,剩下的,都是阿囤彌的快速反應部隊。

帶隊的還是阿囤熾火,負責安保和打獵。幾個眉山人都是見獵心喜之輩,等到過了宋境,阿囤熾火從底倉中取出弩弓後,幾人更是開心,天天坐着小艇上岸玩弩射獵。

蘇油不喜歡湊這個熱鬧,他喜歡釣魚。

不過他不太喜歡和阿囤彌一起釣魚,這丫頭,太吵了。

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新情況新問題第三百七十一章 理論核心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遼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太后與皇后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 試行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饒骨頭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九百四十三章 秉常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毒土第四百六十八章 意大利炮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神宗歸位第四百一十七章 表面上的不利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質良才第七百二十五章 鉅艦第八百六十一章 參觀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試第一千零一章 有志者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北苑監第九百六十三章 朱婕妤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西部大開發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萬事俱備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複雜成因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軍校第八百三十四章 公平的方案第五十一章 加油第一百六十一章 高兄第七百八十二章 漏勺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琉璃珠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情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術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大調整第七百七十六章 夜戰第八百四十九章 真臘第七百六十八章 錯過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守制第五百五十六章 荊湖建議第二十三章 瓷片第二百三十六章 《尚書》第四百四十章 再見可龍裡第二百二十章 買房第六百七十三章 好消息不斷第七章 病根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文物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小侯爺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矛盾根本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聚殲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壟斷第一百三十章 慘相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課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積極防禦第七百七十六章 夜戰第六百五十五章 反問第四百五十四章 渡口鎮第七十八章 指點第八百零三章 見面禮第三百五十五章 鎮戎軍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阿司匹林的藥性第四百零五章 環慶第七百三十八章 誰剽竊誰第八百二十章 水戰第八百零五章 誓師第九百章 縫紉機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阿骨打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化肥和果凍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破陣第三百三十四章 圖經本草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雄州第一千零五章 島礁和泡沫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後勤到稅收第一千七百七十章 大敗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塔大殿第一千四百章 決議第五百三十七章 唐介病了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園林設計第六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發準備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遼國農莊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興洛倉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金殿捉婿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神宗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後手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七百九十九章 樞密副使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鶴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六百零七章 芭夯兔第八百六十一章 參觀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交鋒第二百一十二章 同學紀念冊第八百六十章 微服第十二章 牛雜可是好東西第四百二十六章 姐妹第三百八十三章 震天雷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蔡京來訪第九百三十六章 遠慮纖圖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頒獎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六章 田字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掃蕩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傳承
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新情況新問題第三百七十一章 理論核心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遼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太后與皇后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 試行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饒骨頭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九百四十三章 秉常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毒土第四百六十八章 意大利炮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神宗歸位第四百一十七章 表面上的不利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質良才第七百二十五章 鉅艦第八百六十一章 參觀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試第一千零一章 有志者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北苑監第九百六十三章 朱婕妤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西部大開發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萬事俱備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複雜成因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軍校第八百三十四章 公平的方案第五十一章 加油第一百六十一章 高兄第七百八十二章 漏勺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琉璃珠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情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術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大調整第七百七十六章 夜戰第八百四十九章 真臘第七百六十八章 錯過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守制第五百五十六章 荊湖建議第二十三章 瓷片第二百三十六章 《尚書》第四百四十章 再見可龍裡第二百二十章 買房第六百七十三章 好消息不斷第七章 病根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文物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小侯爺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矛盾根本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聚殲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壟斷第一百三十章 慘相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課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積極防禦第七百七十六章 夜戰第六百五十五章 反問第四百五十四章 渡口鎮第七十八章 指點第八百零三章 見面禮第三百五十五章 鎮戎軍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阿司匹林的藥性第四百零五章 環慶第七百三十八章 誰剽竊誰第八百二十章 水戰第八百零五章 誓師第九百章 縫紉機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阿骨打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化肥和果凍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破陣第三百三十四章 圖經本草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雄州第一千零五章 島礁和泡沫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後勤到稅收第一千七百七十章 大敗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塔大殿第一千四百章 決議第五百三十七章 唐介病了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園林設計第六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發準備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遼國農莊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興洛倉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金殿捉婿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神宗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後手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七百九十九章 樞密副使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鶴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六百零七章 芭夯兔第八百六十一章 參觀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交鋒第二百一十二章 同學紀念冊第八百六十章 微服第十二章 牛雜可是好東西第四百二十六章 姐妹第三百八十三章 震天雷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蔡京來訪第九百三十六章 遠慮纖圖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頒獎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六章 田字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掃蕩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