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循循善誘

bookmark

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循循善誘

此外還弄了一個果園,種植經過矮化的果樹。

即便是這樣,都還有五十多畝,可以規劃成趙煦的運動場。

這裡設計了一個現代化的馬棚,養着騏驥院送來的最頂級的名馬,還有一個箭館,一個武備庫,一個遊戲樓,供趙煦在這裡放鬆心情。

主體工程搞下來,一共花費了不到三百萬貫,主要是高滔滔本着“節用”的原則,將宮室原有的木料,地面的地磚,都儘量重新予以了應用。

剩下七百萬貫,都是內裝陳設和園林花木的花費。

但是其實總體成本並沒有這麼多,因爲宮裡這次改建,拆得了大量的名木如紫檀、金絲楠。

樑柱屋廩被節省出來,送到將作監妥爲保存,再給內宮做幾十年傢俱都夠用。

不過這些蘇油都沒有再過問,如今朝堂上已經進入了改良新法的白熱化階段,各方勢力正在拼刺刀。

司馬光從乞雨回來就生了大病,在家中不能上朝,蘇油帶着蘇軾蘇轍去看望他的時候,司馬光躺在牀上,拉着蘇油的手說道:“明潤!四患未除,吾死不瞑目矣!”

司馬光所謂的四患,就是青苗、免役、將官、冗軍。

蘇油也不知道從何勸起,看到司馬光那樣也不好多提。

司馬光所謂四患,其中青苗是王安石首倡,相當於新法的標誌。章惇等人雖然同意改良,但是還想保住這個名目。

而免役法、將官法,總體來說利大於弊,不光是改革派,甚至改良派和保守派中不少人,都認爲應當保留。

因此司馬光想要完成自己的理想,阻力非常巨大。

這場大病,也不能不說和這些沒有關係。

二月,乙丑,命蔡確提舉修《神宗實錄》,以鄧溫伯、陸佃併爲修撰官,林希、曾肇併爲檢討官。

這是程序正確,不過蔡確不敢回京,在半路磨磨蹭蹭寫辭呈。

司馬光在病中移書三省:“今法度宜先更張者,莫如免役錢。光見欲具疏奏聞,若降至三省,望諸公協力贊成。”

又手書與呂公著曰:“光自病以來,以身付醫,以家事付愚子,唯國事未有所託,今以屬晦叔矣。”

事已至此,也就不由得羣臣顧及司馬光的身體了,紛紛前往探望,力圖說服他不要這麼做。

中書舍人範百祿首先到訪:“熙寧免役法行,百祿當時知鹹平縣,開封罷遣衙前數百人的時候,老百姓都感欣幸。”

“之後有司求羨餘,務刻剝,免役法才產生了弊端。如今其實只要逐漸減免助免錢額,以寬民力就可以了。”

司馬光不聽,上奏免役法的危害。

“免役之法有五害:

舊日上戶充役有所陪備,然年滿之後卻得休息,今則年年出錢,錢數多於往日陪備者,其害一也。

舊日下戶元不充役,今來一例出錢,其害二也。

舊日所差皆土著良民;今召募四方浮浪之人,作公人則曲法受贓,主官物則侵欺盜用,一旦事發,挈家亡去,其害三也。

農民所有,不過谷帛與力,今曰我不用汝力,輸我錢,我自僱人,若遇凶年,則不免賣莊田、牛具、桑柘以求錢納官,其害四也。

提舉常平司惟務多斂役錢,廣積寬剩,希求進用,其害五也。”

應該說,司馬光列舉的這五條,的確是免役法的弊端,但是並非不能改良。

而司馬光的主張是“罷廢”,恢復以前的差役法:“爲今之計,莫若降敕,應天下免役錢一切並罷,其諸色役人並依熙寧以前舊法定差。”

“惟衙前一役,最號重難,向有破家產者,朝廷爲此始議作助役法。

今衙前陪備少,當不至破家;若猶慮力難獨任,即乞依舊於官戶、僧道、寺觀、單丁、女戶有屋業者,並令隨貧富等第出助役錢,遇衙前重難差遣,即行支給。

然役人利害,四方不能齊同,乞指揮降諸路轉運使下諸州縣,限五日內縣具利害申州,州限一月申轉運司,司限一季奏聞,委執政官參詳施行。”

高滔滔詔三省、樞密院同進呈,得旨依奏,蘇油和章惇也不再顧忌司馬光的顏面,開始狙擊,大家在都堂吵成一鍋粥。

辛未,以侍御史劉摯爲御史中丞。

癸酉,以監察御史王巖叟爲左司諫。

右司諫蘇轍上言:“帝王之治,必先正風俗。風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於爲善;風俗一敗,中人以上皆自棄而爲惡。

邪正盛衰之源,未必不始於此。”

然後總結了真宗和仁宗重視臺諫,因而朝中綱紀整肅,忠良得用。

因此真宗朝雖然有丁謂“乘間將竊國命”,“而風俗已成,無與同惡,謀未及發,旋即流放”。

仁宗朝的執政大臣“畏忌人言,不敢妄作,一有不善,言者即至”,“故雖人主寬厚,而朝廷之間無大過失”。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之後說到神宗驅逐臺諫,“由是風俗大敗”。

最後總結:“臣願陛下永惟邪正盛衰之漸,始於臺諫,修其官則聽其言,言有不當,隨事行遣。使風俗一定,忠言日至,則太平之治,可立而待也。”

應該說蘇轍這篇奏章是他上任右司諫的“工作指南”,水平比一般臺諫官高明就高明在——“言有不當,隨事行遣”。

不再以風聞爲理由免責,表示諫議官也應該承擔政治後果,在蘇油看來是一種進步。

但是高滔滔爲了“虛懷納諫”的政治名聲,對蘇轍的文章予以了讚賞,依舊留中了。

三月,甲戌,御邇英閣。

蘇油對趙煦恭賀:“聽聞陛下昨日見到螻蟻搬家,輒違而過之,且敕左右勿踐履。”

“此亦仁術也,臣估計不久就會感動上蒼,降下霖雨。”

螞蟻上樹會下雨,其實都是民間經驗,但是蘇油一直在找機會給趙煦立旗子,立刻逮到了話題。

殿中衆臣都看向趙煦,高滔滔問道:“陛下,可有此事?”

趙煦面無表情:“有的。”

侍讀韓維高興壞了,說道:“陛下仁孝發於天性,願陛下推此心以及百姓,則天下幸甚。”

高滔滔也給趙煦點贊:“的確,心性難得,也是衆侍讀侍講護佑之功。”

幾位大臣連稱不敢。

然而傳言很快,趙煦愛惜螻蟻的事蹟,當晚就在汴京城傳揚了開來。

丙子,大雨,大宋北部和遼國南部的旱情終於解除。

趙煦還是小孩子,但是小孩子因爲仁慈的行爲感動上蒼普降甘霖,讓大宋子民覺得更加可貴。

咱們官家小是小了點,但是真是個好皇帝苗子,未來不會比仁宗神宗差。

這件事情是趙煦做的,但是也只是他一時的行爲,這娃被石薇帶着在東明獵殺可愛的麂子山羊的時候,一樣興奮得很。

但是蘇油看到了這件小事的利用價值。

趙煦是個敏感而且隱忍的孩子,他不說,不等於他不懂。

朱德妃被高滔滔訓斥的事傳到趙煦那裡,都不知道變成了什麼樣,蘇油通過這件事情,給了趙煦一些鼓勵和溫暖。

之後勸說趙煦的話語,才讓這孩子聽得進去。

在去理工學院的路上,蘇油對趙煦說道:“陛下,制度就是制度,而且禮敬和關愛,其實不一定會表現在溺愛的行爲上。”

趙煦問道:“司徒此言何意?”

蘇油說道:“臣年幼的時候在眉山胡亂作爲,還跑到了大理,中間也遇到了兇險。”

“光獻太后聽聞之後,命官府約束我讀書,當時知縣是張公的公子,便將我送去成都歸由張公管束,後來纔有了臣的一番際遇。”

“龍山長、張公、趙公,對我的約束那叫一個苛刻,你知道嗎?當時龍山長要我一年通七經!張趙二公還要我觀政!”

“那個時候我纔剛剛和陛下一般的年紀,我也想去青羊肆、浣花溪遊玩啊,可到現在我都不記得那兩處繁華是什麼模樣,在成都的幾年,基本上就是讀書、寫文章、論事、讓二公指點批評,然後又是第二天的重複。”

“太皇太后越是對親近的人,越是嚴厲,你看她對高功繪的處罰,直接去了日本宋城,不可謂不重。”

“韓絳迎德妃,的確是逾禮了,且事涉陛下生母,故而太皇太后斥責得有些嚴厲。”

“但是斥責的本意,並不是針對德妃本人,而是針對那些想要利用德妃的人,這點想必太皇太后不會明說,但請陛下要意識到。”

“因此陛下不用不開心,斥責了,就說明這件事情就過去了,臣最擔心的,還是那些挑唆之人。”

“小人最善於伺機弄權,必然有人會以此爲契機,挑弄陛下和太皇太后的關係,然後以作進身之階。”

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大赦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學習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利弊之爭第九百七十章 御史清流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起義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氈第三百九十一章 樑屹多埋第九百六十四章 老蘇獲釋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妖師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曙生病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燒曲第二百二十章 買房第一千五百章 問卷調查第三百四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八百三十六章 章法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戰端再啓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話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招降第七百一十九章 舉措第六百九十六章 運糧第三百一十一章 輸了!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鄭州第二十三章 瓷片第二百六十三章 老太君第三百七十七章 誠意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冗官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司馬光逝世第二百八十一章 強作解人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無雙國士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赴宴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李夔第六百九十二章 覆軍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指點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覆盤漢滅匈奴第五百二十章 議河第五百一十八章 孫能第六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兵制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遊說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照會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冗官第一百九十章 戒尺要開張第一百四十一章 面涅將軍第三百一十九章 九鬥碗第七百八十四章 模式的勝利第六百八十七章 通天貼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王師儒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共做習題第四百六十七章 徹底失控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一千二百章 準備第八百二十八章 齊射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洪井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四百三十二章 西方的文明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漕船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農業改良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鐵甲艦第九百五十四章 突發事件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珪的家事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正間反間第六百五十六章 建議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清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弊病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還錢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真道理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請客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拍桌子而已第五百一十二章 地震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堯臣去世第四百八十一章 種諤的攻略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學員斥候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第八十三章 開城第八百四十一章 改革第九百五十八章 善諫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收復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作戰計劃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思路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視第六百五十六章 建議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文與政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御史的正確方式第九百零九章 董大官人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談判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大軍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回府第二百一十五章 鉑金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解禍第四百六十一章 換俘第九百四十九章 招供第九百零六章 兩分五第七百零五章 小人之心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獎第四百四十章 再見可龍裡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急驚風
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大赦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學習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利弊之爭第九百七十章 御史清流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起義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氈第三百九十一章 樑屹多埋第九百六十四章 老蘇獲釋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妖師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曙生病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燒曲第二百二十章 買房第一千五百章 問卷調查第三百四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八百三十六章 章法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戰端再啓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話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招降第七百一十九章 舉措第六百九十六章 運糧第三百一十一章 輸了!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鄭州第二十三章 瓷片第二百六十三章 老太君第三百七十七章 誠意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冗官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司馬光逝世第二百八十一章 強作解人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無雙國士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赴宴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李夔第六百九十二章 覆軍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指點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覆盤漢滅匈奴第五百二十章 議河第五百一十八章 孫能第六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兵制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遊說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照會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冗官第一百九十章 戒尺要開張第一百四十一章 面涅將軍第三百一十九章 九鬥碗第七百八十四章 模式的勝利第六百八十七章 通天貼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王師儒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共做習題第四百六十七章 徹底失控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一千二百章 準備第八百二十八章 齊射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洪井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四百三十二章 西方的文明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漕船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農業改良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鐵甲艦第九百五十四章 突發事件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珪的家事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正間反間第六百五十六章 建議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清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弊病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還錢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真道理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請客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拍桌子而已第五百一十二章 地震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堯臣去世第四百八十一章 種諤的攻略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學員斥候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第八十三章 開城第八百四十一章 改革第九百五十八章 善諫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收復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作戰計劃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思路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視第六百五十六章 建議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文與政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御史的正確方式第九百零九章 董大官人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談判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大軍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回府第二百一十五章 鉑金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解禍第四百六十一章 換俘第九百四十九章 招供第九百零六章 兩分五第七百零五章 小人之心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獎第四百四十章 再見可龍裡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急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