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親政

bookmark

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親政

秋高草長,塞馬肥捷,正是攻戰的好時候。

元佑八年十月,壬子,遼遣使籍諸路,命烏庫節度使耶律慎嘉率兵援倒塌嶺。

甲寅,遼主駐藕絲澱,乙卯,命以馬三千給烏庫部。

遼國的秋糧下來之後,耶律洪基總算是緩過來了一口氣,大軍開始在金山北路集結,準備與阻卜進行決戰。

不過王經上奏,因爲秋收耗用了大量人力,導致鐵廠備料再次嚴重不足,懇請將鐵廠落地時間展延半年。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按照遼國現在這般尿性,大鐵廠真要建好,只怕燒不了兩個月就得停爐。

不過蘇油卻不答應,拿出宋遼協議,要求遼國依照合同執行。

延期可以,請遼國支付大宋每日百分之一的“違約金”。

這尼瑪簡直是個巨坑,王經拿到蘇油發來的信件不禁如遭雷擊——協議裡邊,啥時候有對我大遼如此不利的內容了?!

讓手下取出兩國協議原本檢查,果然,上邊寫得明明白白——如果雙方中的某一方,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導致拖延,使工廠不能按時建成開工的話,那麼過錯的一方將支付給另一方每日百分之一的“違約金”。

一天就是三萬五千貫,真要拖上半年,大宋不但啥都不用給遼國,遼國還反過來倒欠大宋二百八十萬貫!

王經不禁勃然大怒,將負責具體談判事宜的官員抓起來拷打——老實交代,爲什麼當時會有這樣的條款?爲什麼要賣國?!

官員們哭喊着叫屈,說這都是秉承着丞相和陛下的旨意辦的啊!

當時丞相和陛下說過,要讓宋人無可抵賴,投產的日期只能提前不能拖後,因此才制定下此條款啊!

宋國司徒當時還表示抗議,說這一條過度苛刻,要求將違約金從百分之一調整爲千分之一。

我們上奏過丞相,是丞相親自批示,說這一條斷不可改。

這些都是有當時檔案文書可查的啊!

這下王經總算是想起來了,好像當時的確有這事兒,不過在自己的理解裡,這一條,明明是爲了約束大宋,使其不得藉故拖延工期而特意制定的。

鬼……鬼他麼的知道,在合同簽訂小兩年後的今天,遼國竟然成了不願鐵廠早日開工的一方!

這事兒沒法理論了,王經只好給耶律洪基寫信,一邊哭訴請罪一邊求援——陛下,這事情講理咱實在講不過,只得由你老人家出面了……

耶律洪基只得趕緊往大宋派遣吊哀使,然後利用面見趙煦的機會,請求延期。

這是趙煦親政之後遼人的第一個請求,而且遼人這一次是頭回主動認錯,承認問題出在自己那方面,但是也聲明這是因爲春天的水災和後來的民亂導致的,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請宋朝看在兩國兄弟之邦和睦友好的份上,原諒他們的這次失誤。

還是趙煦好心地提醒他們,在法律上,災害和民亂這些,應該叫做“不可抗力”。

還有,雖然協議當中寫明瞭“不論什麼情況”,但是很明顯,貴朝當時的主觀意願,並沒有意識到這一條將來會約束到自己,而只是想以之約束大宋。

在畢愛卿的法律解釋中,這也應該叫做“重大誤解”。

司徒當時沒有明確解釋這一條對遼國也同樣有效,且沒有告知貴朝並覈實你們已經主觀上意識到,如果遇到今天這樣的情況,貴朝也是要賠償違約金的,這就是當時協議制定時工作沒有做細。

當然話要分兩頭說,這麼明確的條款都沒有意識到對雙方的約束力,這件事情遼國還是要負主要責任,太不應該了。

不過鑑於朕剛親政,貴國陛下與燕王就提出這樣的請求,這第一次,朕也不好拒絕。

而且聽說燕王元妃也生了兒子?那我朝同意延期半年,讓司徒不再追究違約金的事情,算作是我這當叔叔的,給小侄子的賀禮了,好不好?

遼使的眼淚都下來了,對趙煦真是感激無比,宋朝陛下實在是太體貼人了,那我們順便再告司徒一黑狀。

於是說蘇油那裡油鹽不進,聲稱什麼許諾、信任和義務,乃是契約的基本特徵,還說如果這都得不到保證,那麼他就會對宋遼貿易契約的約束力產生懷疑,會讓獐子島海關下調遼國的信用等級,會有無數的反制措施針對遼國——比如提高契約保證金,提高遼國商賈拆借利息,縮減貿易規模,不再爲遼人辦理託運之類……

可嚇死個人了。

趙煦不禁搖頭苦笑,告訴遼使,司徒那樣做的確是大宋如今海關貿易的常態,也是正確的做法,他說的那些措施,的確存在。

不過這一次情有可原,也就算了,今後可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否則法度俱在,朕也幫不了你們。

一場“貿易危機”,在趙煦的干預下,總算是化解了過去,

己未,範祖禹上奏,以遼人無禮,名爲吊哀,實爲求利,宋朝不可長遼人驕肆之風,請陛下留意。

趙煦板着撲克臉,解釋說這擺明了就是司徒給遼人挖的坑,大宋沒必要利用人家在商貿合同方面的經驗不足,爲對方設計這樣那樣的陷阱。

這樣會讓宋朝失去大國風範,也會降低大宋在周邊外國那裡的信譽。

不過範愛卿說得對,遼人在此事上的確失了禮數,對太皇太后不夠尊敬,當命鴻臚寺予以申誡,一事歸一事。

羣臣皆拜服。

是月,禮部侍郎楊畏上書:“神宗更法立制以垂萬世,乞賜講求,以成繼述之道。”

且密奏萬言,具陳神宗所以建立法度之意與王安石學術之美,乞召章惇爲相。

楊畏是“徐邸官”,徐王趙顥死後,楊畏擔驚受怕,於是投靠呂大防。

呂大防素稱畏敢言,便事先密約楊畏助己,然後推薦給趙煦。

趙煦在趙顥活着的時候,對“徐邸官”防範極深,但是這些陰暗層面的東西,是拿不到朝堂上明白說的,且當時高滔滔對趙顥推薦的官員全部進用,而趙煦爲了體現“兩宮一體”,也沒有表示任何的異議。

之後楊畏囂張到彈劾蘇軾蘇轍,趙煦依舊沒有動他,倒是高滔滔醒悟過來,將之調整到了國子監。

現在又被呂大防超遷到禮部侍郎。

高滔滔將用範純仁復相,楊畏嘗言不妥,而範純仁並不知曉。

呂大防提拔楊畏之前,範純仁曾勸他:“上新聽政,當求正人;楊畏傾邪,不可用也。”

呂大防譏笑道:“豈以畏嘗言公邪?”範純仁這才知道,楊畏還說過自己的壞話。

結果呂大防充山陵使,甫出國門,楊畏知道呂大防去了就再回不來了,就立即背叛了他,準備另外投靠大佬,於是交了投名狀,上疏推薦章惇。

應該說,楊畏的眼光還是有的,看清了趙煦外放章惇時的保全之意。

因爲楊畏奏章裡還涉及到了神宗皇帝,趙煦立即召對,詢以先朝故臣孰可召用者。

楊畏遂列章惇、安燾、呂惠卿、鄧溫伯、李清臣等行義,各加品題。

沒有蘇油。

趙煦表示明白了,遂依楊畏之意,復章惇資政殿學士,呂惠卿中大夫,害怕朝議被通過,還特意放了一枚自己的私貨,復王中正遙郡團練使。

王中正最近倒黴,之前這娃在葭蘆川的事情又被御史們翻了出來,這次卻是彈劾他賄賂石得一,讓石得一替他隱瞞了屠殺平民的真相。

正好高滔滔討厭石得一,於是將石得一和王中正一起降官。

結果蘇油上書替石得一說好話,意思是老石已經是年老體衰,活不過幾年的人了,在獐子島上做事忠勤,而且營造了花園,表示不返之意。

獐子島是比沙門島都遠的地方,有功績有態度,要不就放過他吧。

高滔滔這纔不繼續追究石得一,結果一場搞石得一的活動,卻讓王中正倒了血黴背了鍋。

因此趙煦便將此作爲一場摟草打兔子行動,通不過無所謂,如果能夠在朝廷得到通過的話,也算是給王中正這內官自己人恢復官職。

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教訓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司天監第三百一十三章 愛聽評書的戰俘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蓋棺定論第七百九十六章 交趾入侵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兩賦第三十一章 徒弟第八百八十四章 議定第三百一十章 戰鬥打響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做局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燒了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華東心臟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沙子細第六百九十九章 薑是老的辣第一百五十三章 馬屁炸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要臉的老頭第八百八十二章 論功過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蘇魚公第八百六十八章 炮彈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飽便飛第九百七十二章 通通不認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威第二百六十一章 歐陽修第六百七十六章 雞西兒巷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經略六路第一百四十章 危機與對策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一千五百章 問卷調查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敲打清醒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富弼逝世第一百零三章 鱔魚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舉薦第一百二十八章 靈光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火鍋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檢查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沈括所見第八十八章 娃娃親第四百九十五章 掛綾查賬第九百八十一章 宜秋門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後勤到稅收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後勤到稅收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救災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北苑監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請客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後勤到稅收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瓠子歌》第七百六十九章 晚了第二百零七章 破甲錐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神宗第七十九章 竹屋第六百三十四章 召回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經略六路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惠明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室尚書第四百一十四章 接戰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萬人敵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金融操作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無雙國士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變革前的祥瑞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路第一千七百七十章 大敗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改制的目的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華東心臟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曙生病第八百九十九章 軟糖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六百二十七章 逼婚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傳承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化難爲易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七百九十三章 勞動人民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河間府第三百五十七章 向守忠第六百零四章 劉嗣當官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勸和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建議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威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主意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大事第六百七十四章 《免行法》第三百二十章 駕崩第三百二十二章 老堂哥開炮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集體告狀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蘭交會六百三十三章 佞人第五百六十三章 郭淮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會第二百四十八章 至寶丹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請客第二百九十七章 致用之學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年報廣告第八百三十一章 拐點第八百七十一章 平爐和高爐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四百七十一章 議論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寶鈔顯靈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
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教訓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司天監第三百一十三章 愛聽評書的戰俘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蓋棺定論第七百九十六章 交趾入侵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兩賦第三十一章 徒弟第八百八十四章 議定第三百一十章 戰鬥打響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做局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燒了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華東心臟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沙子細第六百九十九章 薑是老的辣第一百五十三章 馬屁炸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要臉的老頭第八百八十二章 論功過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蘇魚公第八百六十八章 炮彈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飽便飛第九百七十二章 通通不認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威第二百六十一章 歐陽修第六百七十六章 雞西兒巷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經略六路第一百四十章 危機與對策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一千五百章 問卷調查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敲打清醒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富弼逝世第一百零三章 鱔魚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舉薦第一百二十八章 靈光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火鍋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檢查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沈括所見第八十八章 娃娃親第四百九十五章 掛綾查賬第九百八十一章 宜秋門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後勤到稅收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後勤到稅收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救災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北苑監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請客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後勤到稅收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瓠子歌》第七百六十九章 晚了第二百零七章 破甲錐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神宗第七十九章 竹屋第六百三十四章 召回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經略六路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惠明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室尚書第四百一十四章 接戰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萬人敵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金融操作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無雙國士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變革前的祥瑞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路第一千七百七十章 大敗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改制的目的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華東心臟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曙生病第八百九十九章 軟糖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六百二十七章 逼婚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傳承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化難爲易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七百九十三章 勞動人民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河間府第三百五十七章 向守忠第六百零四章 劉嗣當官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勸和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建議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威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主意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大事第六百七十四章 《免行法》第三百二十章 駕崩第三百二十二章 老堂哥開炮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集體告狀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蘭交會六百三十三章 佞人第五百六十三章 郭淮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會第二百四十八章 至寶丹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請客第二百九十七章 致用之學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年報廣告第八百三十一章 拐點第八百七十一章 平爐和高爐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四百七十一章 議論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寶鈔顯靈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