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四章 議定

第八百八十四章議定

原來的判決是否存在誤判的問題,已經讓位爲相州法官是否妨礙司法公正的問題。

其次大理寺駁回周清的翻案,到底是嚴格按照法條得出的判決,還是確實收受了好處?

除了賄賂,大理寺是否還有來自其它瓜葛的“更高指示”?是否有更強大的力量,企圖干預大宋司法?

如果有,那可是“塌方性腐敗”的大問題!

權知開封府,正是蘇油的族兄蘇頌。

蘇頌一行從遼國回到東京,趙頊在垂拱殿賜宴,獎賞出使有功之臣。

在宴席上,趙頊對蘇頌不畏辛勞,跋山涉水,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提出表彰。宰相吳充也嘉許蘇頌學識廣博,處事機敏,在遼人關於冬至先後的刁難上,回答十分得體。

衆人散去後,趙頊留下吳充:“古人云:‘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子容之爲人,我知矣。”

“李定之事,抗顏不讓,不避斧鉞之誅,足見他耿介忠直;貶處浙江,賑濟災傷,不貪一錢一米,可知他廉潔愛民;任使赴遼,靈機通變,不畏千辛萬苦,說明他恪盡職守。”

“愛卿覺得,他此次回來,以何職委任,比較恰當呢?”

吳充回答:“陛下,蘇子容學貫五車,通今博古。經史百家,無所不曉,星官算法,亦精於心。修史良才,不可不用。我欲請他再回史局。”

神宗見吳充不曉其意,就直截了當地說:“現開封府尹告缺,朕想命蘇子容任此要職,以安京師。”

吳充這才恍然大悟,忙說:“臣失慮了,臣這就佈置舍人院擬旨。”

蘇頌執法嚴明,聽決精敏。上任僅僅半年,開封就秩序井然,四民樂業,各安其居,京師稱治。

這案子落到開封府,很快便調查清楚了來龍去脈。

當年在相州負責審判此案的主審法官陳安民,如今已另遷他官,聽說周清正在駁正這個案子,心裡很是慌張,擔心會被問責,趕緊“詣京師,歷抵親識求救”。

又給已經升任相州判官的潘開寫了一封信:“大事不妙。爾宜自來照管法司。”

潘開立刻蕩盡家產,帶來開封,疏通關係。

恰好有一個叫高在等的相州人,在司農寺當差,潘開便託老鄉替他找尋門路。

高在等看中了潘開帶來的財貨,拍胸脯說他認識大理寺的法官,這事包在他身上。

這件事情不知道怎麼就走漏了風聲,被皇城司打聽到了,立即報告給了皇帝。

然而審查中,開封府還發現了一個非常搞笑的情況:這個負責疏通關節的高在等,就是個騙子,根本沒有把錢送進大理寺,而是自己給私吞了。

大理寺的官員們,也都說從來沒有見過潘開這個人,所謂“齎三千餘緡賂大理”,只是謠傳。

這麼說來,大理寺的重審,沒有受到外界收買,確實是客觀的裁決。要說大理寺收錢枉法,證據鏈是不完整的。

開封府掘地三尺都沒有發現更多的行賄受賄證據,只找到了一封陳安民交代潘開打點上下的書信,說明其有干預司法的企圖,但是犯罪行爲,被黑吃黑了。

大理寺的判決是有它道理的,並不存在司法腐敗。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蔡確跳了出來,上章陳述,聲明此案涉及諸多官員,甚至事關大臣,因此此案應當移交御史臺審理!

爲什麼呢?因爲當時原審法官陳安民的背景,可不簡單!

陳安民的外甥,是大理寺法官文及甫。

文及甫,是三朝元老文彥博之子。

而且,他還是當朝宰相,吳充的女婿!

所以呢,這個事情事連大臣,開封府的層次肯定不夠,必須將案子移交御史臺審訊。

趙頊下詔:“近降相州吏人,於法寺請求失入死罪刑名事,緣開封府刑獄,與法寺日有相干,深恐上下忌疑,不盡情推劾,致奸賊之吏得以倖免。宜移送御史臺。”

於是這個案子再次升級,這次從一個關於司法公正的案子,升級成了“詔案”。

御史臺獄,是重大案件的審訊機構,也是宋代詔獄的常設機構。

宋代設立詔獄或案件移送詔獄審訊,通常都是大案要案,或者事涉官員。都會由皇帝批覆頒詔,最終結果,皇帝直接負責。

案件至此,成了皇帝掛號,親自督辦的天字大案。

然而御史臺審訊了十多天,案犯供狀與開封府獄審訊的結果相同。於是次相王珪奏請神宗,令蔡確參與,共同審訊。

如果當時吳充在場,這個提議必然會被否掉,好巧不巧,那天吳充“正好”身體不適,沒來上班。

於是這個提議在中書通過,趙頊也同意,蔡確成了這個案子的主審官員。

趙頊詔,“與御史同鞫”。

蔡確於是派大理寺丞劉仲弓把前面判案的法官竇平、周孝恭等一干人等統統抓了起來。

宋朝是對文官相當客氣的朝代,刑不上士大夫。文官只要不是謀反棄城,基本上沒有被殺頭的。

犯事了抓起來也是以禮相待,也不輕易上刑,所以這些人在開封府和御史臺,還是有幾分體面的。

御史臺審了十多天,還是拿不到想要的口供。

直到改由蔡確主審此事之後,事情才發生了重大變化。

蔡確可根本不管這些,有的是辦法整死你們。

……

趙頊也沒有想到,吳充會挑在這時,對御史臺表達不滿。

參知政事元絳趕緊出列:“陛下,臺諫者,天子耳目之臣,有風聞奏事之權,規主上之過失,舉朝政之疵謬,指羣臣之奸黨,陳下民之疾苦。言有可用,不以人微而廢言;令或未便,不爲已行而憚改。”

“即便所聞不實,每每尚優容之,此祖宗凱廣言路之慮也。”

“然臺諫之臣,當秉節持中,公心直意,不能預設局面而構求之。”

“以往臺諫之臣,要之骨鯁,彈劾不必權貴。今日臺諫之橫,則以彈劾要員爲榮,以掰倒重臣爲功。”

“不是應該但問有沒有合糾之偏,而不問其位之高下;但問有沒有失當之舉,而不問其傾向立場嗎?否則,臺諫豈不是成了黨爭傾軋的工具了?”

“臺諫之重,須端正之臣稟掌,惟請陛下熟思之。”

趙頊大約是明白朝臣們的怨氣了,趕緊將話題掰回來:“元愛卿持重之語,我知道了。不過今日但議交趾事務。那我們先定個調,就是交趾路衆臣此舉,乃是護航途中突遇敵情,衆將激節抗虜,克竟全功,理當論次封賞。然諸路邊臣,不可舉效,且以安靜爲務?”

羣臣拱手:“陛下聖明。”

趙頊點頭:“如此諸人功績封賞,中書下去擬定,不過蘇油之前在兩浙路組織海貿,直到年前方纔見功,一直未賞,其後撫訪真臘,拓域湄州,包括髮現南宋洲,諸般功勞,久未犒酬,此非朝廷慰恤功臣之意。”

“如今與王韶同爲觀文殿學士,據李舜舉奏報,軍政之間,或有牴牾爭吵,就給他加一大字,擢保和殿大學士,節制王韶,以示祖宗以文御武之道!”

大宋的大學士,只有觀文殿大學士,資政殿大學士和保和殿大學士,

觀文殿大學士,那是從二品,首相退休才能用。

而保和殿大學士,如今是正三品。

之前蘇油的觀文殿學士則是從三品,一個大字,升了一階。

其實蘇油的太子少保職官,早都是從二品了,開國郡公,更是正二品,不過殿學士這條路子,比前兩者尤加清貴,這個可是朝野聲望的標誌。

第九百四十九章 招供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駝口第一千三百章 評價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話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術第一千八百四十章 坦蕩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活與生存第四百零八章 折銳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救災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不足第七百五十一章 蠔油第五百零一章 沒有鹽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八百一十章 聯軍第九百八十五章 普遍公平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劉奉世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逢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攻城第五百零七章 法律精神第二百一十九章 倆花熊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種樹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課第三百三十八章 衝突第六十章 仿宋體第三百六十七章 問題的本質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駝口第五十九章 河幫雛形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盤子第九百二十二章 殿試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故人第五百八十七章 夢想第三百六十一章 李老員外第六百九十三章 君臣之爭第九百三十四章 鄒時闌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權力爭鬥第九十三章 宴席初步第七十六章 在藜將軍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賀禮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小炮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攻勢第四百八十九章 遊玩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視第二百八十八章 報道第九十三章 宴席初步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戰第六百章 吳逵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校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誰是大爺第九百七十五章 老江湖第五百九十三章 傳說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我真的不會打仗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理順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運糧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萬人敵第十七章 鬥茶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韓縝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引領思路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四百八十四章 諒祚之死第一百六十二章 馬本綱銀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溫暖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電報第三百三十九章 夏使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司馬光逝世第九百一十二章 哭廷第七百二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毒計第七百九十三章 勞動人民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會第三百八十六章 嵬名浪遇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名醫之家第九百六十三章 朱婕妤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年報廣告第四百六十一章 換俘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決戰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二百四十二章 永康軍第三百三十八章 衝突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蓋棺定論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最窮處第一千五百章 問卷調查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大戰第四百三十二章 西方的文明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河套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潛移默化第一百一十八章 送窮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對皇帝的要求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西征第七百零三章 流民圖第十二章 牛雜可是好東西第七十四章 混亂第一千六百章 代筆第四百四十二章 婚前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救治第七百七十四章 山寨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蘇油的背鍋俠第一百二十四章 別人的奇遇
第九百四十九章 招供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駝口第一千三百章 評價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話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術第一千八百四十章 坦蕩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活與生存第四百零八章 折銳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救災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不足第七百五十一章 蠔油第五百零一章 沒有鹽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八百一十章 聯軍第九百八十五章 普遍公平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劉奉世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逢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攻城第五百零七章 法律精神第二百一十九章 倆花熊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種樹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課第三百三十八章 衝突第六十章 仿宋體第三百六十七章 問題的本質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駝口第五十九章 河幫雛形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盤子第九百二十二章 殿試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故人第五百八十七章 夢想第三百六十一章 李老員外第六百九十三章 君臣之爭第九百三十四章 鄒時闌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權力爭鬥第九十三章 宴席初步第七十六章 在藜將軍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賀禮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小炮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攻勢第四百八十九章 遊玩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視第二百八十八章 報道第九十三章 宴席初步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戰第六百章 吳逵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校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誰是大爺第九百七十五章 老江湖第五百九十三章 傳說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我真的不會打仗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理順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運糧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萬人敵第十七章 鬥茶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韓縝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引領思路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四百八十四章 諒祚之死第一百六十二章 馬本綱銀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溫暖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電報第三百三十九章 夏使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司馬光逝世第九百一十二章 哭廷第七百二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毒計第七百九十三章 勞動人民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會第三百八十六章 嵬名浪遇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名醫之家第九百六十三章 朱婕妤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年報廣告第四百六十一章 換俘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決戰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二百四十二章 永康軍第三百三十八章 衝突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蓋棺定論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最窮處第一千五百章 問卷調查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大戰第四百三十二章 西方的文明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河套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潛移默化第一百一十八章 送窮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對皇帝的要求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西征第七百零三章 流民圖第十二章 牛雜可是好東西第七十四章 混亂第一千六百章 代筆第四百四十二章 婚前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救治第七百七十四章 山寨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蘇油的背鍋俠第一百二十四章 別人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