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蓋棺定論

bookmark

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蓋棺定論

“信裡有《哀荊公詩》曰:‘門前無爵罷張羅,元酒生芻亦不多。慟哭一聲唯有弟,故時賓客合如何!’”

“陸佃幼從荊公學,過江寧時,率諸生往吊,寫信給我,也痛說淒涼。”

“太皇太后、陛下,王相公一生譭譽參半,然蓋棺定論,雖嘗有所負於民,卻亦有大功於國。臣見二人書信,心裡非常難受。”

“這也和朝廷追贈安石相公太傅,諡號爲文的召命初意,大相違背。”

“如今蔡確、邢恕、呂惠卿貶竄,章惇告哀守制,韓縝出外,以致羣下惶惑。”

“臣乞陛下命分司江寧諸官往吊荊公,稍加優禮,以示寬容。”

“並遣使江南,再申新法乃有誤而非失,先帝與朝廷着意改良,斷不廢毀之意。”

高滔滔沉吟一陣,沒說新法好壞,開口先道:“這個陸佃,倒是個有風骨的。”

蘇油說道:“陸佃幼從安石學,然青苗法起之初,卻也曾提醒王相公‘法非不良,但推行不能如初意,還爲擾民’。”

“其後相公不再用之於新法,而命修《新義》。”

“安石父子在經筵,陸佃有‘潤色聖猷雙孔子,燮調元華兩週公’句,議者以爲太過。”

“修新義拘泥《字說》,亦爲當時所譏。”

“然其精通禮制,修禮甚當。曾經得到先帝讚譽,稱‘能言禮者,無過陸佃’。”

“提舉《神宗實錄》編修官,處處維護安石相公,與同列範祖禹、黃庭堅爭辯。”

“黃庭堅曰:‘如公所言,蓋佞史也’,陸佃抗聲:‘如魯直意,即是謗書’。”

“當時曾上書陛下出先帝敕黃,以證其實,事後也證明陸佃非誤。此事陛下盡知。”

“不論才術只論德義。相公逝後衆皆觀望,能爲所當爲,而無終項背者,唯張舜民、陸佃二人耳!”

這是一樁公案,修《神宗實錄》的時候,黃庭堅、範祖禹摘錄當時御史的彈章,以御史彈劾王安石曾作書“無使齊年知”“無使上知”給呂惠卿爲由,認爲王安石有罪,並以此罪,作爲王安石二次去相的主因。

當時陸佃以此爲御史“風聞”,不能當做史實,力爭不已,最後鬧到請求查閱神宗皇帝給中書下的“敕黃”,以證明事實。

高滔滔命中書翻閱舊檔,沒有查到呂惠卿當時告發過這樣的內容,最終命編修官不錄此節。

高滔滔對王安石其實是不怎麼感冒的,大宋變成現在這般繁榮,到底是誰的功勞,她心裡清楚得很。

蘇油之前送趙煦硯臺巧贊呂公著,今日又力保王安石的地位不失,讓高滔滔也不禁生出“終究還是當年明潤”的感慨:“之前司馬相公也有進言,奈何朝中官員,如相公司徒這般高風亮節,不修人怨,行所當行的,實在是太少了。”

“這事情我記下了,本該如你們所議。”

“對了,司徒這次回來,就是爲了此事?”

蘇油這才說道:“不全是,現在大學堂初步建起來了,有幾樣機械發明,堪稱國朝重器,臣想請陛下去看看。”

“哦?是何等重器?”

“物理學院第一個重大課題,就是與軍器監聯合研發連機銃,如今已然試製成功,須臾之間,可發八彈,以威力計,以此武裝新軍,相當於一人可當三人。”

“臣給太皇太后與陛下道喜,從今之後,騎射之族於我農耕之族,再無威脅!我們再也無懼北朝了!”

“當真?!”高滔滔又驚又喜,不由得從簾後站起身來:“司徒,此物成本幾何?”

蘇油說道:“成本相比熙寧舊式,並沒有增加多少,不過機件卻複雜了很多,臣想請陛下去體驗一下。”

“另外,臣也乞太皇太后召軍機處蔡京、樞密使王韶,提舉詳論軍制。”

“連機銃一出,如何裝備,如何成軍,如何部署,都涉及到軍制巨大的改變。”

簾內久久沒有說話,好一陣後,人影才重新坐下:“司徒有何設想?”

蘇油說道:“朝廷守內虛外,不當立改,有此新軍器,自然應該先在京畿禁軍中列裝。”

“而京畿以外的軍隊,舊軍當全面汰裁編練,改爲新軍,全部換裝熙寧神機銃。”

“而河西、寧夏等蕃軍,則列裝鶴脛弩、騎刀。”

“至於神臂弩、板甲之類,我朝武庫可以清汰,通過海運、陸運,售與我們願意扶持的外邦藩國。”

“這是一個大體系,如此一來,離大宋最遠的外邦藩國,將得到自保的力量,更加親宋;邊陲蕃部,也將明顯提升武力,成爲我朝拱衛。”

“內地新軍,可以實施輪戊,錘鍊軍力,貴精不貴多,也足以震懾邊蕃。”

“新軍嚴重依賴後勤,朝廷也足以制之。”

“大宋疆域,如今有很多新的情況,如日本宋城,新宋、東勝兩洲,各州置軍不過數百,而疆域千里萬里,土人皆數十數百萬,而利益更是高達每年數千萬貫。”

“如何以數百之軍保大宋千萬之利,只能依靠犀利的軍器;而如何控制擁有這些軍器的遠土軍士,也是樞密和軍機處的重大課題。”

“不過好在時日尚久,臣想請陛下先臨嵩陽,試軍器之利,再議軍制。”

“準!”

五月,詔戶部裁冗費,著爲令。

司馬光請立經明行修科,歲委升朝文武各舉所知一人,以勉厲天下,使敦士行,以示不專取文學之意。

戶部李常奏常平春秋斂散,以陳易新,及歲飢賑貸,主司應並依法推行。

並請降貸常平錢穀,絲麥豐熟,隨夏稅先納所輸之半,願並納者,止出息一分。

皆從之。

第一道旨意其實對蘇油是非常有利的,因爲司馬光列舉了十類應該舉薦的人才,擴大了理工人才的入仕途徑。

一曰行義純固可爲師表科,

二曰節操方正可備獻納科,

三曰智勇過人可備將帥科,

四曰公正聰明可備監司科,

五曰經術精通可備講讀科,

六曰學問該博可備顧問科,

七曰文章典麗可備著述科,

八曰善聽獄訟盡公得實科,

九曰善治財賦公私俱便科

十曰練習法令能斷請讞科。

其中,三、四、六、九,幾乎就是爲理工人才量身定做的進身之階,其餘六項大家對半分。

有人提出異議,認爲這種舉薦的人才的方法,會造成大量善於幹請專營的人進入仕途。

司馬光想得很美好,他的解決辦法是讓這些人試用一屆,然後視政績進退。

蘇油上書表示反對,認爲這隻能作爲朝廷一時的舉措,試用也可以,但是之後一定要明立制度,十科都必須設立考試,中格者方可試用,以絕倖進。

高滔滔想了很久,最終還是同意了司馬光的這次請求,同時聲明下不爲例,並且讓六部設立考試所,明年按照蘇油的意見,考試錄取。

朝命一下,蘇油幾乎瞬間被朝中大佬們的請託貼子所淹沒,都是爲自家子弟謀取京師大學堂一張學生證的,搞得蘇油一個頭兩個大。

這幫官僚的嗅覺,實在是太靈敏了!

第二道旨意,是根據蘇油國家糧食儲備的設想提出的第一步改進措施。

常平倉不再僅僅作爲調劑物價之用,同時也作爲備災糧庫,在遇到地方災荒的時候,常平倉需要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這是很多生命的教訓買來的經驗,以往地方官員要動常平倉,需要經過提舉常平倉使的同意,而提舉常平倉使的職責,卻又並不包含救災,因此如果輕動糧倉,必然會被朝廷降責。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這是制度造成的不合理,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常平倉使開倉放糧,之後因無法恢復儲備,被御史彈劾,然後丟官去職的事情。

很多爲國愛民的名臣如範純仁、蘇軾,都差點因此背處分。

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發展第八百章 內奸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四代三家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出發第八百二十二章 炮擊升龍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不行特支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自貶第九百四十六章 詩案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返京第四百一十二章 老張與王二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駝口第七百六十九章 晚了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步槍舞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絕計第三百八十四章 羊毛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臘月第四百七十章 生意和神器第四百一十八章 義勇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大調整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拋棄了第九百一十三章 新聞第六百四十九章 冷處理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新眉山第五百三十章 單舟對敵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軍事之外第六百六十九章 推演第九十六章 衝壓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起義第四百八十二章 復綏州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第六百七十四章 《免行法》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頌第六十五章 理工第七百四十七章 昌國縣第八百七十一章 平爐和高爐第九百三十六章 遠慮纖圖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學堂第九百八十九章 扁罐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聖地開個感言吧,一百五十字寫不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震天雷第四百四十九章 一路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確第四百六十一章 換俘第三百一十一章 輸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雄辯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好運氣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災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炮樓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翁翁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宰相還是知客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用人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學堂第二百五十五章 織錦第九百一十七章 大敗第三百五十五章 鎮戎軍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祭奠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六章 田字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龜賊弄潮圖第九百七十章 御史清流第九百七十五章 老江湖第四百三十九章 還鄉第一千七百章 種五的朋友第一百六十章 大理第三百八十章 學問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打魚摸蝦第五百零五章 擇術爲先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內相第八百八十三章 相州案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關第二十三章 瓷片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大勝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狙擊手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人皆有之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美食第九百四十一章 西事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氈第兩百零二章 燒白第七百六十七章 章惇的算計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場第八百八十七章 鐵板釣魚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劉猢猻第八百五十四章 遼國中衰第七百零七章 多少是一點點第一千零二十章 標準化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遊江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頂級武力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循循善誘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兇險第四百三十五章 兩宮之意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金蓮華炬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發現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大戰略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攔駕第六百二十三章 瑤族第九十二章 模棱公
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發展第八百章 內奸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四代三家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出發第八百二十二章 炮擊升龍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不行特支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自貶第九百四十六章 詩案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返京第四百一十二章 老張與王二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駝口第七百六十九章 晚了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步槍舞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絕計第三百八十四章 羊毛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臘月第四百七十章 生意和神器第四百一十八章 義勇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大調整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拋棄了第九百一十三章 新聞第六百四十九章 冷處理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新眉山第五百三十章 單舟對敵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軍事之外第六百六十九章 推演第九十六章 衝壓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起義第四百八十二章 復綏州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第六百七十四章 《免行法》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頌第六十五章 理工第七百四十七章 昌國縣第八百七十一章 平爐和高爐第九百三十六章 遠慮纖圖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學堂第九百八十九章 扁罐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聖地開個感言吧,一百五十字寫不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震天雷第四百四十九章 一路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確第四百六十一章 換俘第三百一十一章 輸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雄辯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好運氣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災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炮樓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翁翁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宰相還是知客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用人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學堂第二百五十五章 織錦第九百一十七章 大敗第三百五十五章 鎮戎軍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祭奠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六章 田字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龜賊弄潮圖第九百七十章 御史清流第九百七十五章 老江湖第四百三十九章 還鄉第一千七百章 種五的朋友第一百六十章 大理第三百八十章 學問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打魚摸蝦第五百零五章 擇術爲先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內相第八百八十三章 相州案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關第二十三章 瓷片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大勝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狙擊手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人皆有之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美食第九百四十一章 西事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氈第兩百零二章 燒白第七百六十七章 章惇的算計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場第八百八十七章 鐵板釣魚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劉猢猻第八百五十四章 遼國中衰第七百零七章 多少是一點點第一千零二十章 標準化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遊江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頂級武力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循循善誘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兇險第四百三十五章 兩宮之意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金蓮華炬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發現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大戰略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攔駕第六百二十三章 瑤族第九十二章 模棱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