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入主關中

這使得王世充帶着四萬人馬出擊後,一時間所向披靡,無人能阻,李密的中軍於是亂作一團。

李密見形勢不妙,只好下令全軍撤退,大敗而逃,李密帳下素有智謀的柴孝和在渡洛水的時候淹死,李密率部下的精銳騎兵渡過洛水向南而逃,其餘的大部人馬則向東逃到月城。

王世充以爲李密也是逃往了月城,便率衆往東追擊,最後包圍月城的軍隊。

李密狼狽之極的逃離追兵後,於荒郊上稍作休息,房玄藻等謀士都勸李密回洛口倉重新振作旗鼓。

李密搖了搖頭,他自從上瓦崗以來,可謂百戰百勝,從未有過敗績,這時實在不甘心始敗於王世充之手。

李密大軍別看有數十萬人馬,但組織是相對比較鬆散的,十分的依賴李密的個人威望來維持,如果此次就這樣大敗於王世充,對李密的個人威望影響是巨大的。

李密向旁人問道:“王世充這廝現在在何處?”

左右回答:“在圍攻月城。”

李密雙目放光,已想到了反敗爲勝的對策,哈哈大笑了一聲,帶着殘部人馬從洛水南岸策馬直奔位於黑石的王世充後方軍營。

王世充軍營中的守軍驚恐,接連燒了六次烽火以報警,王世充無奈的撤了月城之圍,狼狽地回救自己的軍壘。

李密又重新調度人馬與王世充交戰,他這時再不敢小覷王世充,與之穩紮穩打,小勝數場,斬獲首級三千餘,不過卻始終無法將王世充的大軍擊潰,於是雙方戰事便這樣陷入了膠着之中。

九月二十七日,李淵命令各軍開始進攻長安城,並向軍民規定道:“不得侵犯七廟和代王、隋朝宗室,違令者誅滅三族!”

大軍攻城的第二天,西京留守、右候衛大將軍衛文升病逝,享年七十七歲。

衛文升之死對隋軍的士氣打擊是很大的,他自從楊廣第一次徵遼返回後,便開始鎮守長安,在仍能處理事情之前,屢次率軍擊潰四方叛軍盜匪,在長安隋軍中有很高的威望。

近兩年來,衛文升雖病重得不能下牀,無法處理政務,但只要他沒死,便能如定海神針一般支撐着隋軍士氣的作用,但此時衛文升一死,長安隋軍的士氣立即跌到了谷底,而此時主持長安軍政大事的陰世師、骨儀,都只是酷吏,並不足以服衆。

所以長安城雖爲現在天下僅次於東都洛陽的堅城,但無論怎麼看,都讓人有搖搖欲墜的感覺。

大軍攻城五日後,李淵正意氣風發的將手中的一封信放下,向李建成、李隱和李世民三個人笑道:“我軍只攻打了五天長安城,城中官吏富商便紛紛投書求降,這長安城恐怕用不了幾日就能爲我所有了!”

李隱與李建成、李世民三人聽後,臉上也是難掩欣喜之色,只要將長安攻破,那他們李氏變國爲家的願望就將不是夢了。

自西魏宇文泰以六鎮精兵奠定北周立國的基礎以來,關隴門閥的勢力便一直十分強大,從北周到隋朝,朝代雖然變了,但這些盤根錯節的門閥勢力卻未變,所以對這些門閥勢力而言,他們並不怎麼關心誰坐在龍椅上,他們只關心坐在那個位置上的人,是否符合他們的利益。

李淵作爲隴西李閥之主,無疑是這個亂世之中,最適合關隴門閥利益的人物之一,所以他一入關中,纔會如此的受到百姓高官的夾道相迎,無數城池郡縣紛紛歸降。

而此時李淵親率二十多萬大軍圍攻長安,在關隴門閥的人看來,自是李淵越早進城來越好了,免得戰事拖久了之後,損害到他們的財產。

於是,原本因衛文升之死而士氣低迷的長安隋軍,又在城中各方的影響下,更加的無心抵抗了。

十月初八,被李隱勸降的馮翊郡最大叛軍首領孫華中流箭而死,但並沒有對李淵軍的攻城士氣有任何影響,反而激發了李軍的鬥志,城攻打得更猛了。

十月初九,李隱軍中的軍頭雷永吉率先行登上長安城牆,隨後蘇定方指揮大隊人馬跟上,在城牆上站穩了腳跟,率先打開了長安的大門,李隱於是指揮大軍浩浩蕩蕩的殺進了這座意義重大的城池。

代王楊侑在東宮,他身邊的人聽聞李淵大軍進了長安城後,都爭相奔逃潰散,只有侍讀姚思廉侍立在楊侑身旁。

楊侑現年十二歲,他知道這時東宮已被李淵軍包圍,逃跑已是來不及,便沒做無謂的掙扎,只頗爲感慨的向姚思廉道:“沒想到最後留在本王身邊的,卻是隻有姚侍讀,真是爲難見忠臣啊!”

姚思廉長得一副賊眉鼠眼的模樣,他這時大表忠心道:“代王放心,思廉定拼了性命,也會護你周全。”

李隱最先帶人進入長安城,自然也是最快帶兵包圍東宮的,東宮尚有軍士護衛東宮,李隱正要指揮軍隊與那些隋軍交戰,姚思廉卻忽然走出來向隋軍護衛厲聲斥責道:“唐王興舉義兵,扶助帝室,你們不得無禮!”

隋軍軍士們都愕然,但因爲見姚思廉是從代王身邊走來的,便以爲這是代王的命令,於是都在庭院中排列站立,不再抵抗,李隱於是兵不血刃的控制了東宮,等候李淵的到來。

李淵很快到了東宮迎奉代王楊侑,把他遷居到大興殿後面,讓姚思廉扶着代王楊侑到順陽下,李淵流淚跪拜而去。

李淵返回,住在長樂宮,與百姓約法十二條,將隋朝的苛政酷令全部廢除。

李淵起兵後,陰世師、骨儀等留守官挖了李家的墳墓,還毀掉了李家的五廟。

十一日,李淵將陰世師、骨儀等人抓起來,歷數他們的貪婪苛酷,以及抗拒義師的罪行,將他們全部處死。不過爲了安撫人心,除了處死的十餘人,其餘的人均沒有追究。

至此,李家便正式控制住了西京長安,這座無論是政治、經濟、軍事戰略都極爲重要的城池,成功入主關中。

第三十五章 夏娜與小桃第234章 獨孤懷恩第256章 攻伐第137章 家書傳建成第五章 落草爲寇第251章 攻略王世充第177章 煙花三月第一章 李家郎第205章 下套第四十九章 酸棗被圍第八十五章 殺心第七十一章 兵敗第九十章 李隱的坐騎第254章 洛陽八要地第189章 天有二日第174章 整治私鹽第150章 地盤搶奪第五十三章 賊寇來襲第244章 戰後第三十三章 鏖戰第130章勸父造反第170章 除夕夜 (上)第186章 高墲戰敗第九十章 李隱的坐騎第162章 河東郡攻防戰(上)第159章 帝王心術第三十一章 大亂起第七十章 黃君漢第212章 河西攻略第八十五章 殺心第199章 再次受賞第270章 李靖平蕭銑第152章 娘子軍第180章 殺戮繼續第170章 除夕夜 (上)第166章 瓦崗寨之變(下)【求首訂!】第216章 朱桀滅第三十九章 宇文述第211章 武德二年第三十六章 瘋狂的楊廣第246章 討伐李密第108章 天下紛亂第十一章 俏書生高麗與高句麗第197章 軍中貪墨第七十五章 當有李氏爲天子第172章元旦大朝會第234章 獨孤懷恩第九十六章 阿朵兒第184章 李氏代隋第五十六章二徵遼東第266章 告發第130章勸父造反第109章 尉遲恭第十九章 蠍子島第241章 決戰介休第195章 李密兵敗北邙山第212章 河西攻略第六十章 尋芳院第234章 獨孤懷恩第四十八章 打!第五十五章 再升官第239章 歸唐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第254章 洛陽八要地第133章 大敗突厥第三十章 你賣,還是不賣?第190章 蚌鶴相鬥第117章 雁門被圍(下)第163章 河東郡攻防戰(下)第267章 楊文幹叛亂第七十章 黃君漢第225章 棄城而逃第三十九章 宇文述第159章 帝王心術第二十五章 賭徒文成德第137章 家書傳建成第213章 內憂第十九章 蠍子島第五十二章 離與聚第273章 暴風雨前夕第233章 山丘遇險第六十章 尋芳院第124章 太原留守第130章勸父造反第八章 兄弟相見第242章 援軍第169章 魅雪第234章 獨孤懷恩第217章 鄭王第四十六章 封賞第十四章 好夢易碎第六十二章 李密三策第123章 自立爲主第251章 攻略王世充第185章 封賞第258章凌敬建言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159章 帝王心術第142章 攻略西河
第三十五章 夏娜與小桃第234章 獨孤懷恩第256章 攻伐第137章 家書傳建成第五章 落草爲寇第251章 攻略王世充第177章 煙花三月第一章 李家郎第205章 下套第四十九章 酸棗被圍第八十五章 殺心第七十一章 兵敗第九十章 李隱的坐騎第254章 洛陽八要地第189章 天有二日第174章 整治私鹽第150章 地盤搶奪第五十三章 賊寇來襲第244章 戰後第三十三章 鏖戰第130章勸父造反第170章 除夕夜 (上)第186章 高墲戰敗第九十章 李隱的坐騎第162章 河東郡攻防戰(上)第159章 帝王心術第三十一章 大亂起第七十章 黃君漢第212章 河西攻略第八十五章 殺心第199章 再次受賞第270章 李靖平蕭銑第152章 娘子軍第180章 殺戮繼續第170章 除夕夜 (上)第166章 瓦崗寨之變(下)【求首訂!】第216章 朱桀滅第三十九章 宇文述第211章 武德二年第三十六章 瘋狂的楊廣第246章 討伐李密第108章 天下紛亂第十一章 俏書生高麗與高句麗第197章 軍中貪墨第七十五章 當有李氏爲天子第172章元旦大朝會第234章 獨孤懷恩第九十六章 阿朵兒第184章 李氏代隋第五十六章二徵遼東第266章 告發第130章勸父造反第109章 尉遲恭第十九章 蠍子島第241章 決戰介休第195章 李密兵敗北邙山第212章 河西攻略第六十章 尋芳院第234章 獨孤懷恩第四十八章 打!第五十五章 再升官第239章 歸唐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第254章 洛陽八要地第133章 大敗突厥第三十章 你賣,還是不賣?第190章 蚌鶴相鬥第117章 雁門被圍(下)第163章 河東郡攻防戰(下)第267章 楊文幹叛亂第七十章 黃君漢第225章 棄城而逃第三十九章 宇文述第159章 帝王心術第二十五章 賭徒文成德第137章 家書傳建成第213章 內憂第十九章 蠍子島第五十二章 離與聚第273章 暴風雨前夕第233章 山丘遇險第六十章 尋芳院第124章 太原留守第130章勸父造反第八章 兄弟相見第242章 援軍第169章 魅雪第234章 獨孤懷恩第217章 鄭王第四十六章 封賞第十四章 好夢易碎第六十二章 李密三策第123章 自立爲主第251章 攻略王世充第185章 封賞第258章凌敬建言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159章 帝王心術第142章 攻略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