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朱桀滅

高墲戰敗後,李世民總結了自己戰敗的原因,覺得之所以戰敗,主要還是自己缺乏精良騎兵所致,否則也不會眼睜睜的看着薛舉的騎兵繞後侵擾己軍糧道,卻沒辦法制止,以致改變原來的計劃而強行出戰……

所以,李世民痛定思痛,在那之後開始花大代價打造自己的嫡系騎兵,費了小半年的時間,這支在將來讓敵人聞風喪膽的玄甲軍,終於出現在了世人眼前。

玄甲軍是李世民的底牌,他自出武關以來,雖已與朱桀交戰數場,卻沒派上戰場過,一直隱而不發,直到朱桀終於忍不住讓自己的精銳親衛軍出擊了,這才親自帶着玄甲軍,繞到敵軍側翼,找到了早已看準的敵軍薄弱之處,隨後發起衝鋒,直往朱桀所在的位置殺去。

一時間,三千玄甲軍,如一股勢不可擋的黑色洪流,衝向朱桀大軍,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所過之處,朱桀軍都四散而逃。

朱桀見此,臉上現出了驚慌的神色,若是他的五千親衛軍還在,定能有可能阻擋住玄甲軍,但這時他的五千親衛軍已與唐軍交上手,又哪能輕易叫得回來?

眼見玄甲軍越殺越近,都了遠遠的看到一身是血的李世民了,朱桀這才終於坐不住了,慌忙帶着身邊的人馬往別處躲去,玄甲軍緊追不捨,繼續衝殺,以致朱桀軍漸漸陣型大亂。

朱桀軍本就已處於劣勢之中,現在有亂了陣型,首腦人物還這樣被人肆意追殺,頓時全線崩潰,各軍紛紛棄逃。

朱桀也已開始倉皇逃竄,但這次沒了親衛軍的護衛,身邊的士兵越逃越少,而且,李世民仍帶着玄甲軍對他窮追不捨!

朱桀一直往南疾奔,因爲在南邊的淯水之畔,停有他的十數艘大船,只要到了那裡,他便能徹底擺脫玄甲軍的追擊。

然而,當朱桀滿懷希望的跑道淯水之畔的時候,眼前之景卻讓他徹底的絕望了,只見他的那十幾艘大船,這時已全被燒得只剩下個架子,懸浮於淯水之上,幾縷黑煙嫋嫋升起。

原來,李世民似乎早已預料到朱桀敗亡後,會往這裡而逃,所以已提前派人到此,燒燬了這些船隻。

朱桀立即調轉隊伍,想要往其他地方逃去,但這時,後有玄甲軍近在咫尺,淯水之畔兩側也忽然出現的大隊唐軍人馬,想來也是李世民提前埋伏好的。

朱桀見此情形,知道自己已是無路可逃了,他拔出了腰間的寶劍,縱聲大笑了幾聲,“前有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現有大楚皇帝朱桀淯水自盡,此生不需,此生不需啊!”

朱桀說完,即揮劍自刎而亡。西楚霸王要是知道朱桀死前竟將自己與他相提並論,也不知道會不會氣得從棺材裡跳出來罵人。

朱桀在原本的歷史上,還一度向大唐稱過臣,若不是李淵爲了讓李世民立功,特將他派了到此,朱桀應該是還能繼續蹦躂數年之久的,但這時卻是提前收場了。

李世民親自將朱桀的頭顱砍下,並立即讓人將朱桀的頭顱送往長安報捷,李世民騎在馬上,望着已被鮮血染紅的淯水,難掩激動的神情,通過這一戰,他終於再一次證明了自己的軍事才能,他要讓世人知道,在打仗方面,他絲毫不比李隱差!

李世民收復了被朱桀佔據的山南地區所以州縣後,這才班師回朝,他回到長安的時候,李淵讓裴寂等朝中大臣親自到城門將他迎接入城。

就在李世民回到長安後沒過幾日,李隱也隨之率領大軍從河西返回。

從長安到河西,自是要比從長安到南陽遠得多,但李隱攻取河西之地,過程十分的順利,時間基本都是花費在了來回的路上,而李世民爲了消滅朱桀,卻很是費了一番功夫,所以兩者這才相差沒多久一前一後返回長安。

武德二年纔過去四個多月,大唐卻已接連消滅了兩個大敵,納入州縣無數,這頓時激勵了大唐官員百姓的信心。

大唐轄下的子民,這時走到路上也不由的多了幾分自信,隱隱有些以身爲大唐百姓而感到驕傲了。

但這也並非全是好處,因爲某些官員將領,似乎開始有些驕傲過頭,產生了若是帶兵出征的是他們,也定能取得如此戰果的錯覺,這種想法若是不能制止的話,或許會在將來造成慘重的代價……

就在長安正爲李隱與李世民的勝仗歡呼之時,忽有不好的消息傳來,王世充竟在這時帶了數萬士兵,攻打大唐的新安縣。

這時的王世充,已非擊敗李密之前可比了,他在北邙山之役打敗李密後,收羅了李密的美女珍寶以及部下十幾萬人回到東都,排列在皇宮門前的闕樓之下,大肆宣揚自己的豐功偉績。

之後,皇泰主對那些歸降的李密部下實行大赦,接着又以王世充爲太尉、尚書令、內外諸軍事,又讓他建太尉府,設置官屬,選拔優秀人物,至此,王世充算是開始正式名正言順的把攬了東都的軍政大權。

當初,王世充殺掉元文都、盧楚之後,擔心人情不服,還一度諂媚皇泰主,禮節相當謙敬,又請求作劉太后的乾兒子,尊稱劉太后爲聖感皇太后。

但時間久了之後,王世充便漸漸變得驕橫了,有一次在宮中吃了賞賜的食物,回到家裡大吐,他便懷疑食物被人下了毒,自那以後,王世充就不再上朝拜謁了,心中也起了罷黜皇泰主,自立爲皇帝的心思。

皇泰主知道王世充最後不會甘當臣下,但自己又無力制服他,只能從宮內倉庫中取來絲織品,做了許多幡花,又拿出各種衣服玩物,讓僧人到處施捨給貧窮、缺少東西的人,以求福佑。

王世充還讓其黨羽張績、董浚守住章善、顯福二門,宮內的雜物,毫釐不得拿出。

二月初,王世充讓人獻給他印璽和寶劍,接着又說黃河水清了,想以此向衆人炫耀,爲自己製造祥瑞之兆。

而此時王世充的進攻大唐新安縣,也是他爲篡位所實行的策略之一。

第二十八章 趨之若鶩第140章 劉武周起馬邑第165章 瓦崗寨之變(中)【求首訂!】第254章 洛陽八要地第九章 都城洛陽第七十七章 打獵第八十二章 到雁門第四十四章 戰後第七十四章 拳打虞柔第122章 竇建德第222章 兵敗雀鼠谷第七十三章 有女初長成第147章 霍邑之戰(下)第六十六章 各自手段第203章 雞鳴狗盜第219章 許國滅第208章 教妻射箭第231章 丟城失地第172章元旦大朝會第123章 自立爲主第133章 大敗突厥第249章 連珠第五十七章 盧公郭方預第228章 裴氏父子來歸唐第193章 李隱平隴右(上)第261章 進洛陽第198章 還師長安第141章 太原起兵第十九章 蠍子島第六十三章 交鋒第二十六章 採蓮第255章 竇建德飲恨薊城第六十六章 各自手段第二十八章 趨之若鶩第三十四章 公主找第149章 渡河第九章 都城洛陽第266章 告發第四十一章 小人攪局第152章 娘子軍第三十七章 平壤之戰第234章 獨孤懷恩第111章 李淵升官第三十一章 大亂起第九十一章草原商隊第247章 尉遲恭VS李元吉第202章 王大哥?第四十九章 酸棗被圍第118章 江淮二雄第206章 檢舉第224章 四線作戰第185章 封賞第七十三章 有女初長成第六十九章 戰爭轉折第六十六章 各自手段第225章 棄城而逃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137章 家書傳建成第191章 離間之計第五十四章 騎兵突擊第201章 河北戰局第六十四章 酸棗城攻防戰第235章 勸尉遲第121章 蘇定方第273章 暴風雨前夕第185章 封賞第六十一章 楊玄感造反第130章勸父造反第224章 四線作戰第六十七章 楊廣再撤兵第四十六章 封賞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107章 徵遼結束第121章 蘇定方第137章 家書傳建成第四十二章 薩水慘敗第二十九章賣妻賣女第181章 儒生入敵營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115章 秋風起第二十五章 賭徒文成德第八十章 河東第243章 風雪第六十一章 楊玄感造反第五十二章 離與聚第226章 徵北大將軍第253章 突遇敵襲第七十四章 拳打虞柔第七十七章 打獵第142章 攻略西河第267章 楊文幹叛亂第201章 河北戰局第140章 劉武周起馬邑第142章 攻略西河第196章 不降唐第118章 江淮二雄第196章 不降唐第七十九章虎將第125章 楊廣幸江都
第二十八章 趨之若鶩第140章 劉武周起馬邑第165章 瓦崗寨之變(中)【求首訂!】第254章 洛陽八要地第九章 都城洛陽第七十七章 打獵第八十二章 到雁門第四十四章 戰後第七十四章 拳打虞柔第122章 竇建德第222章 兵敗雀鼠谷第七十三章 有女初長成第147章 霍邑之戰(下)第六十六章 各自手段第203章 雞鳴狗盜第219章 許國滅第208章 教妻射箭第231章 丟城失地第172章元旦大朝會第123章 自立爲主第133章 大敗突厥第249章 連珠第五十七章 盧公郭方預第228章 裴氏父子來歸唐第193章 李隱平隴右(上)第261章 進洛陽第198章 還師長安第141章 太原起兵第十九章 蠍子島第六十三章 交鋒第二十六章 採蓮第255章 竇建德飲恨薊城第六十六章 各自手段第二十八章 趨之若鶩第三十四章 公主找第149章 渡河第九章 都城洛陽第266章 告發第四十一章 小人攪局第152章 娘子軍第三十七章 平壤之戰第234章 獨孤懷恩第111章 李淵升官第三十一章 大亂起第九十一章草原商隊第247章 尉遲恭VS李元吉第202章 王大哥?第四十九章 酸棗被圍第118章 江淮二雄第206章 檢舉第224章 四線作戰第185章 封賞第七十三章 有女初長成第六十九章 戰爭轉折第六十六章 各自手段第225章 棄城而逃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137章 家書傳建成第191章 離間之計第五十四章 騎兵突擊第201章 河北戰局第六十四章 酸棗城攻防戰第235章 勸尉遲第121章 蘇定方第273章 暴風雨前夕第185章 封賞第六十一章 楊玄感造反第130章勸父造反第224章 四線作戰第六十七章 楊廣再撤兵第四十六章 封賞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107章 徵遼結束第121章 蘇定方第137章 家書傳建成第四十二章 薩水慘敗第二十九章賣妻賣女第181章 儒生入敵營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115章 秋風起第二十五章 賭徒文成德第八十章 河東第243章 風雪第六十一章 楊玄感造反第五十二章 離與聚第226章 徵北大將軍第253章 突遇敵襲第七十四章 拳打虞柔第七十七章 打獵第142章 攻略西河第267章 楊文幹叛亂第201章 河北戰局第140章 劉武周起馬邑第142章 攻略西河第196章 不降唐第118章 江淮二雄第196章 不降唐第七十九章虎將第125章 楊廣幸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