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詠善在前朝花了半天功夫,和大臣們周旋,下午又到體仁宮向父皇請安。

原以爲會像前幾次那樣,被侍衛們擋在廊下吹西北風,不料只站了一會兒,就有人來宣旨,召太子見駕。

詠善無端地心裡一凜。

他自己也明白,自從上次御前對答後,明顯失愛於父皇。

這在位多年,如今纏綿病的皇帝,一向對兒女情長顯得不屑一顧,要爲帝皇,必須先有帝皇應有的鐵血心腸。

詠善,也許犯了炎帝這方面的忌諱。

他跟着內侍進到宮內。

裡頭的地龍燒得比前次更熱,進門就讓身穿厚裘的詠善出了一身大汗。

詠善不由皺眉,想不到父皇已經虛弱到如此地步。

“兒臣給父皇請安。”

炎帝似乎一直不曾下過牀,半躺着,腰靠在紫金方枕上,臉幾乎和那紫金枕的顏色差不多,只多了一份病人特有的青氣。

炎帝把詠善叫起來,神采不足卻仍留着幾分犀利的視線,緩緩打量着兒子,

“好不容易病好點了,纔有精神召你來見。太子,最近都忙些什麼?”

詠善恭謹答道:“遵父皇囑咐,除了輔看六部的奏章外,也常聽太傅講課。”

“嗯。”炎帝緩緩點頭,“王景橋的老莊,講得不錯。”

“是,兒子受益良多。”

兩人乾巴巴地說了兩句,都沉默下來。

雖然親如父子,卻彷彿彼此間隔着一層捅不穿的硬殼,氣氛變得壓抑。

良久,炎帝面無表情地問:“上次,故事未說完,太子就走了。這一次,太子要聽下去嗎?”

詠善驀然一震。

他聰敏機靈,怎可能聽不出炎帝的口氣。

太子殿的事,父皇早已洞若觀火,現在是給他最後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

若想保住自己,唯一的辦法就只有立即向炎帝保證和詠棋切斷聯繫,捨棄詠棋。

但這樣一來,即使自己能逃過一劫,詠棋卻勢必背上厚顏無恥囧囧儲君的大罪,哪裡還有活路?

詠善心中發冷,目光卻非常堅定,想了片刻,跪了下來,沉聲道:“父皇,這故事的結尾,兒子不想聽。”

炎帝臉色微變,緩了緩,啞然失笑,“你這算是要朕閉嘴了?”目光極爲嚴厲。

詠善半分也不猶豫,居然頂了上去,“兒子君前無禮,任憑父皇處罰。”伏在地上,紋絲不動,硬挺得像鋼鑄般。

頭頂上又一陣令人窒息的沉默。

“朕知道了。”一會兒,炎帝的聲音傳進耳膜,“太子。”

“在。”

“你下去吧。”

詠善朝炎帝磕了頭,站起來,靜靜側着身退出去。

炎帝看着兒子離開,那深邃的黑瞳裡藏着誰也看不透的東西,深得無邊,冷冷的,讓人心裡滲着寒氣。

眼看着高大挺拔的背影在門外一閃,轉到再也望不見的地方去了,他才長長吁了一口氣,低聲道:“你們都出來吧。”

殿後的垂簾伸出,走出兩個人來。

一個是善講老莊的太傅王景橋,另一個,卻是炎帝極信任的老太醫陳潤同。

炎帝免了兩人的禮,要他們坐到牀前的兩個繡墩上,問:“太子的話,你們都聽到了?”

兩人都相當沉默,老臉上的皺紋每一條都顯得沉重,點了點頭,沒有吭聲。

炎帝嘆道:“他今天來,竟是向我這個當父親的攤牌的。爲了這件事,朕這個太子,別說太子之位,恐怕是連xing命都不顧了。他難道就不怕朕一狠心,真要了他們這兩個逆子的命?”冷哼一聲,目中厲色忽現。

王景橋見皇帝動怒,站起來道:“皇上請聽老臣一言。”

老態龍鍾地朝炎帝作了一揖,才徐徐道:“宮廷內藏污納垢,向出世人所料。兩位殿下的事,確有不妥,但眼下最要緊的,是國家大政,穩定爲主。老臣聽見外頭傳言,近日詠升殿下頻頻和外官聯絡,還幾次暗中到其舅家中,謹妃的兄弟也多次在朝中妄言,這都不是小事。請皇上三思。”

“你是他的太傅,師生之誼,自然護着他。”炎帝把視線投向陳太醫,“愛卿怎麼不說話?”

陳太醫垂頭想了想,站起來,磕了一個頭,答道:“這是陛下家務事,臣不敢妄言。如何處置,只陛下一人能斷。”

“你這是推託之言了。”炎帝說了一句,卻不如何惱怒,思索片刻,臉上顯出疲倦,輕輕揮手道:“下去吧。唉,這兩個孩子,唉,朕的皇子們啊。”

詠善回到太子殿,心情沉重。

常得富從裡頭趕出來迎接,見面就稟報,“殿下要小的送到詠升殿下那的東西,小的都派人送去了,詠升殿下當時不在,說是出宮去了,謹妃娘娘看了東西,笑得合不攏嘴,直誇殿下心細。”

詠善沒理會他,把馬鞭丟給侍從,徑自往殿裡走,習慣xing地就繞到了詠棋住的房門處,又忽然剎住步子。

常得富跟在後頭,見他站住了,偷瞧他臉色。

這太子也真是的。

不是疼得詠棋殿下如珠如寶嗎?怎麼一時變了心意,又給信物讓詠臨殿下把人帶走?

現在恐怕是反悔了。

猜到太子殿下心裡一定不怎麼痛快,常得富小心起來,輕聲道:“今天詠臨殿下來了,小的本來想攔住的,可他拿着殿下給的信物,說殿下答應了讓他把詠棋殿下帶走。”

詠善悶了一會兒,才問:“已經走了?”

“是,詠臨殿下來後,和詠棋殿下說了兩句,兩人立即就走了。”

詠善輕輕“哦”了一聲,輕輕道:“走了好。”對常得富吩咐道:“你忙自己的事去吧,別讓人打擾我。”

“那詠棋殿下……”

詠善不耐煩了,沉下臉,“詠棋的事,以後不許你囉嗦。”

他翻臉比翻書還快,剛纔還雲淡風輕,現在臉一黑,把常得富唬得噤若寒蟬,趕緊告退識趣地囧囧的活去了。

詠善打發了常得富,緩緩邁入房中。

詠棋當然不在。

他左右看看,只覺得不捨,想到不久前詠棋還住在這屋子裡,物物處處都有他的痕跡。

打開櫃子瞅了瞅,裡面都是滿滿的。

詠棋去得那樣迫不及待,自己尋來送他的,哄他高興的東西,一樣也沒帶走。

未免也太無情了。

詠善雖然感嘆,卻生不出一絲怨恨,在房中東撫一下,西摸一下,深覺得這裡頭什麼都可親可愛,卻又孤單得可憐。

如今,只有自己陪着這些東西了。

他獨自在房中走了一圈,最後在牀邊坐下,貪婪地呼吸着這裡的空氣。

可詠棋已經跟着詠臨走了,那些曾經圍繞過詠棋的空氣,也剩得不多了,終會散去的。

留下住。

詠善心底一陣一陣發涼。

他也不覺得太難受,這樣的感覺,他很早就體會過了,只是沒今日這樣強烈。天下雖大,可有誰會喜歡自己這樣冰冷無情的人?

詠棋?

詠棋確實是他親口承諾放走的,但即使走了,怎麼連封信箋都不留,連樣念記的東西都不帶上?

詠善感覺着胸膛裡緩緩翻騰着冰做的泥漿,那東西似乎把一切都搗爛了,冷冷地堵在那譏諷着。

他曾經以爲那哥哥對他有一點什麼的。

其實,什麼也沒有。

走得痛快。

詠善獨坐在房中,忽然發出一聲苦笑。

走得好,免得也被拖累了。

他今日斗膽妄爲,雖沒有立即招致懲罰,卻不可能沒有後果。

父皇是何等厲害角色,他太明白了。

若是廢黜,會用什麼藉口呢?

詠善冷靜地思索。

處理奏章,他向來都秉承旨意,不在職權範圍內,絕不輕易插手,應該不會有足以加罪的差錯。

結交大臣,更是無比小心,不該說的話,從不敢多說一句,太子不該結交的外臣,也謹慎地拒絕接觸。

唯一讓父皇無法接受的,就是和詠棋的事。

但家醜不能外揚,就算父皇震怒,兄弟亂倫這個罪名,也是絕上不了檯面的。

否則,皇帝如何面對天下臣民?

詠善想了想,無法得到答案,索xing不再煩惱。

反正該來的,總會來的。

他站起來,走到牆那頭的大檀木櫃子裡,取出一幅字卷,在書桌上平鋪開來。

上面筆跡端莊中正,正是詠棋寫的“聖人不仁”四字。

詠善沉沉凝視那字,一會兒,脣角逸出一絲溫柔到極點的微笑,低聲道:“哥哥,你到底還是留了此一東西給我。”

撫着那字卷,小心翼翼的,彷彿撫着詠棋細嫩的肌膚一般。

癡看了那四個字,任憑時間從身旁無聲無息的滑過。

詠棋從冷宮出來,一頭栽入詠臨懷裡,暈死過去,頓時把詠臨嚇得三魂不見了七魄,當時大雪覆地,冷宮門前連個避寒的地方都沒有,也顧不上叫人召太醫,抱着詠棋就直奔太醫院。

到了太醫院,急得連門都一腳踹了,進院就嚷:“來人!快來人!”

正當班輪值的太醫們全在廂房裡烤火閒聊,當即全丟下瓜果雜物出來,一看詠棋紙樣的臉色,都不敢怠慢。

畢竟是一位皇子,死在這裡,保不定衆人都要被牽連。

當即命小侍們擡的擡,搬的搬,把詠棋安置到房裡,提藥箱,斷脈案,亂忙了一陣,才由一個老資格的黃太醫過來,對詠臨稟報,“詠棋殿下脈沉無力,邪鬱於裡,氣血阻滯陽氣不暢,陽虛氣陷,又有臟腑yin盛陽虛之徵……”

詠臨急得跺腳,指着太醫鼻子道:“都什麼時候了,你還和我背藥經,痛快點說,我哥哥到底怎麼了?”

“嗯,詠棋殿下身子骨向來贏弱,該是受了風寒,另又有思慮過度鬱結於心,所以一時氣血不暢……”

“得了!那就是風寒了?藥方呢?開了沒有?”

太醫把寫好的藥方遞過來,詠臨對這些也不精通,大概掃了一眼,遞給專門司職太醫院煎藥的小侍,“去煎,快,快!”

忽然想起一事,又道:“對了,我還有一個補身子的方子,寫出來給你,也幫我熬好。”拿起太醫寫了藥方後剩下的筆紙,潦潦草草把從淑妃那聽來的藥方抄了一下,拿着問黃太醫,“你是內行,幫我瞧瞧,這是不是個補身子的良方?”

他是太子胞弟,又被炎帝寵愛,這種小事太醫院當然配合。

黃太醫捧着藥方,瞇起老花眼逐行看了,上面硃砂、羌活、紫貝草都是尋常藥材,確實對人有補益之效,只是也不算什麼高明秘方。

黃太醫在宮裡混久了,當然不會當面說這方子效用尋常,得罪詠臨,皺着老臉輕笑道:“是個溫和補益的上方,常用能使人體質好轉。”

詠臨再無疑慮,放心道:“這方子是我用來給詠棋哥哥調理身子的,從今天開始,太醫院每天熬好派人送到我那去。”

當即抓藥、煎藥、喂藥,又一陣忙活,詠棋也醒了。

詠臨見詠棋醒了,總算放心,又嫌太醫院沒有地龍,太冷了,命人把加厚的暖轎取來。

本想帶詠棋去母親宮中,但想起詠善分手前說過,必須把詠棋帶到詠臨自己的地方,詠臨不想節外生枝,便改了想法。

不去淑妃宮,改去安逸閣。

那是他當皇子時在宮中的住處,雖然炎帝已經把他封了江中王,安逸閣還暫替他保留着。

詠臨這次回來,多時都暫住在淑妃那裡陪伴母親,反而沒怎麼回安逸閣。

現在把詠棋接來,詠臨又上上下下忙碌一番,命人把地龍燃上,又要人將自己臥房清掃乾淨。

一切妥當後,詠臨親自把詠棋小心翼翼地抱到房裡,放在特意加了兩層厚棉墊的牀上,鬆了詠棋頸上的如意扣,幫他掖好被子,低頭看着他,露出個大笑臉,

“詠棋哥哥,現在你總算平安了。”

想到好不容易把詠棋救出魔掌,連他這粗神經的人心裡也十分感慨。

一時捨不得走,坐在牀邊有一句沒一句逗詠棋說話。

一會兒問:“哥哥還記得小時候我們爬過的那棵大松樹嗎?昨天雪大,松樹質脆,居然壓折了小半枝幹。”

一會兒又問:二麗妃在裡頭好不好?過兩天我們兄弟一起去見父皇,給麗妃求個情,要是能放出來,那豈不大好?”

不管他說什麼,詠棋都像沒聽見似的。

睜着又清又冷的一雙晶眸,也不知他到底看着哪裡,眸中一圈一圈漣漪,只管默然不語輕漾開去,水色迷離。

看似哀傷若泣,仔細一看,卻一滴眼淚也沒有。

詠臨心裡嘀咕,哥哥也不知是因爲知悉詠善對他下藥,心情悲憤,還是安全後,纔開始害怕在太子殿中曾受的囚禁折磨。

他知道詠棋敏感纖細,也不敢直接問詠棋怎麼了,更不敢提詠善的名字,在一旁裝傻扮混,只盼詠棋別再想那些混賬事。

喋喋不休呱噪大半天,詠臨口水都說幹了,詠棋還是一點聲響也沒有,要不是瞧他睜着眼睛,還以爲他睡着了。

詠臨對他卻極有耐心,仍然笑嘻嘻的,“天都暗下來了,哥哥肚子餓嗎?我可餓壞了,叫人傳飯好不好?”

正要傳飯,內侍從外面進來稟報,“太醫院送藥來了,說是殿下要他們按方子熬的補藥,一日三次,飯前飲的。”

詠臨一拍額頭,“哎呀,差點忘了呢。快點端進來。”

今日在太醫院已經實時熬煮了一碗,餵給詠棋,這是按方熬製的第二碗。

湯藥送進來,詠臨怕內侍笨手笨腳,自己親自拿了藥碗,扶詠棋坐起。

他見詠棋今非昔比,沉默得嚇人,不敢再提囧囧的事,只說,“哥哥喝藥吧,等身子好了,我帶你打雪仗去。”

詠棋自從知曉詠善下藥一事,又在麗妃面前燒了恭無悔的信,只覺得心田像被人從底下剮了大半,裝什麼進去,全漏得一點不剩,都是空空的。

天下事竟像再和他沒有任何干系,連自己的xing命也不過河間浮萍,無足輕重,喝藥不喝藥,都沒什麼大不了。

但他xing情溫和仁善,見詠臨百般照顧體貼,不忍拂他的意。

藥碗被詠臨端着送到嘴邊,他便張開脣,慢慢地,全喝了下去。

詠善獨在房中,默默過了二僅,次日還是如常梳洗更衣,用了早飯,按慣例出門到體仁宮給炎帝問候請安。

常得富恭送到殿門外,詠善上了馬,剛要離開,卻發現體仁宮的內侍頭子吳才正踩着雪,在幾個小內侍隨同下踏雪走來。

詠善心裡一冷,連忙下馬。

果然,吳纔是傳旨來的,也沒像尋常一樣和詠善寒暄兩句,臉刻板得好像木頭似的,見了詠善,乾巴巴道:“皇上有旨。”

衆人都在雪裡跪下。

吳才捧着聖旨,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近日偶有不適,極思靜。衆皇子大臣,恩免每日常例請安,以減接見之繁。有事可讓詠升代奏。欽此。”

詠善磕頭謝恩,接了聖旨,站起來,笑道:“辛苦了。這旨意是獨傳給我的?還是各位皇子都有一份?”

吳纔不敢直視他精明的雙眸,低頭掩飾道:“小的聽命辦事,領了聖旨就來了,到於別的……小的就不知道了。”

以詠善的聰明,怎會聽不出裡面的意思。

他垂下眼去盯着地上積雪,覺得五臟六腑比那踏在腳底的雪還冷。

免去每日請安問候,又說有事讓詠升代奏,現在自己這個太子,竟連見皇帝一面的權利都被剝奪了。

他雙手攏在長長厚厚的氈毛袖簡中,十指指骨不聽使喚地猛一陣顫抖,可眨眼又冷靜下來,吸了一口冬天寒透心的冷空氣,輕嘆道:“希望皇天保佑,父皇身體早點痊癒。”

轉頭命常得富取錢來賞給傳旨的幾個內侍。

吳才得了賞錢,道了一聲謝,什麼也沒說就走了。

詠善也不必去請安了,轉回太子殿。常得富也瞧出不對勁來了,縮着脖子跟在詠善後面伺候,臉上贅肉一個勁亂抖,大氣也不敢出。

詠善到了書房,對他道:“去,到前面把新到的奏摺節略取來。”

常得富點點頭,雙腿卻像僵了似的,硬在那裡動不了,可憐兮兮地看着詠善。

詠善天生外面就比常人多了一層硬殼似的,雖心亂如麻,面上卻收斂得一絲不露,從容得不象話。

見常得富沒動,他擡起頭掃一眼,“怎麼?”

“殿下……”

“有話就說,別礙着我的事。”又低下頭去看書。

常得富露出掙扎猶豫的表情。

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常得富跟着伺候詠善,詠善風光,他就風光,詠善倒黴,他絕對倒黴,可謂坐上一條船。

這種時候,凡事貼身伺候的人,都會竭盡心力出謀劃策,免得自己坐的大船觸礁沉默。

常得富平日不摻和這些,現在,似乎不能不關心了。

他站了半天,鬥着膽道:“這個聖旨……蹊蹺……小的想……殿下要不要請淑妃娘娘過來商量……”

詠善輕輕“咦”了一聲,再次擡起頭,兩顆閃着幽光的眼眸盯着常得富,“蹊蹺?父皇的聖旨,你區區一個內侍總管,也敢隨便評論?”言辭驀然冷厲。

常得富嚇得幾乎趴下,“不敢,小的不敢。”

詠善又一笑,淡淡道:“不該你管的,不要多事。父皇只是下旨要我別去請安,可並沒有下旨要我停止處理奏摺等事。去吧,把東西取來。”

常得富這才憂心忡忡地去了。

常得富還未回來,又有貴客到了。

書房外廊下傳來一陣輕微動靜,似乎是匆匆的腳步聲和裙襬拖曳在地上的聲音。

一把尖尖的嗓子輕聲輕氣道:“淑妃娘娘駕到。”

詠善把書放下,剛站起來,頭戴鳳冠,一身瑰麗宮裝的淑妃已經踏入書房。

“母親?”

淑妃雙脣緊閉,揮手遣退跟隨身邊的衆宮女內侍,示意詠善把書房的門關上,看着詠善關上門窗返回自己面前,淑妃端麗雍容的俏臉上才露出焦急神色,問:

“皇上竟允許詠升騎馬過宮,太子知道嗎?

“知道。”

“什麼?你已經知道了?”淑妃一愣,眉頭擰得更緊,“那你怎麼應付?”

詠善沉吟片刻,苦笑着問:“母親知道嗎?父皇剛剛派吳纔來太子殿宣旨,要我不必每日去請安問候,若有事情,只需告訴詠升,詠升會代我稟奏父皇。”

淑妃倒抽一口涼氣,沉聲道:“他……他要廢太子嗎?不可能,不可能……”不敢相信地搖頭,顫慄之極,頭上鳳釵垂珠互撞敲擊,一陣清脆作響。

她在宮廷中待了二十年,什麼沒見識過,驟聞驚變,略現於顏色,深深喘了幾口氣後,立即按捺自己的慌張,逼自己冷靜下來。

“是因爲詠棋?”淑妃低聲問。

詠善淺淺一笑,轉頭直視淑妃,“到了這種境地,母親還要爲這件事責罵我嗎?”

淑妃俏臉猛然泛出怒色,想到這確實不是母子翻臉的好時機,收斂了怒意,無奈嘆道:“責罵你有何用?如果你怕我責罵,又怎會弄成這樣?”

她看看詠善,聲音柔和了點,逸出擔憂和愛憐,“皇上近日對詠升的寵愛,已經超過對一般皇子的喜愛。詠善,你一定要想想辦法。唉,有詠棋的先例在,你自己也知道,被廢黜的太子,絕沒什麼好下場。”

見詠善沉吟不語,淑妃走到兒子面前,壓低了聲音道:“你父皇身體不好,病情日漸沉重,若萬一……”

後面的話,說出來太驚心動魄,她頓了頓,才續道:“孩子,宮裡的事情,母親見得多了,帝位是國家重器,爲了這皇位,父子兄弟爭得頭破血流,兵戎相見並下少見。在沙場上成王敗寇,這宮裡何嘗不是?詠升那小鬼心胸狹窄,稍受重用就已經目中無人,若真被他奪了太子位,我母子還有活路?詠善,你可要快點拿定主意。”

她苦口婆心說了一番,詠善卻只是若有所思地沉默着。

淑妃又道:“現在外朝之臣,對你多有讚譽,你的太傅王景橋,也是極讚賞你的,他當官數十年,又掌管過科考,門生衆多,影響巨大。你兩個遠房舅舅,前陣子升了官,管着吏部和刑部,你表姨父張回曜也剛當了廷內宿衛大將軍,這些都是我們自己人,只要你一句話,能爲你拋頭顱灑熱血。不妨先聯絡他們,派人密送太子手諭,要他們想法子除了詠升,再籌劃如何讓你父皇回心轉意。否則,有詠升在你父皇身旁一味奉承,大事必然不妙。”

這上面都是淑妃一門辛苦多年,在朝廷中積聚起來的實力。

現在一股腦說出來,內中含意自不必多言。

詠善卻還是沉默以對。

淑妃又焦又氣,“你這孩子,向來拿得起放得下,做事果斷利落,怎麼到了這時候,反而成了一團軟泥?你還記得前年武親王謀反案,他可是先帝嫡子,你父皇的親兄弟,你的親叔叔,不就是一時猶豫,當斷不斷,落得個慘死的下場?皇位之爭,誰還講什麼親情?枉你當了太子,卻連決斷大事的膽子都沒有,我實在錯看了你!”

詠善這才終於開口,問的卻是一個截然不相干的問題,“母親是什麼時候知道父皇允許詠升騎馬過宮的?”

“我一知道,立即就來找你了。”淑妃驟然停下,臉上露出驚恐之色,“你是說……”

詠善點頭,嘆道:“騎馬過宮是昨天早上的事,母親卻現在才收到消息。父皇已經開始對付母親的耳目了。這皇宮,畢竟還是父皇的皇宮啊。”

淑妃臉上血色盡失,冷然道:“但我們也絕不可以坐以待斃。你現在就聯絡可以聯絡的可信大臣,希望在事情不可挽回前,先發制人。”

訪善搖頭。

淑妃奇道:“你都看出來,難道還不敢動手?”

“這是父皇給我排的棋局,我有自己的下法。”詠善淡淡道:“母親請回吧,太子殿已經不是善地,請不要再來了,也不要讓詠臨來。”

親自打開房門,躬身站於門旁。

淑妃站在書房中,驚疑不定的打量着兒子,半晌長嘆一聲,終於輕移蓮步。

經過房門時,她略停了停,從袖中探出柔若無骨的玉手,拉住詠善垂下的手,用力握了一握,低聲道:“你那日鞭打詠臨,如此無情辣手,母親已經明白了。”

鬆了手,一臉悽然地領着守候在遠遠廊下的宮女等人離開了。

詠善看着母親遠去,眼眶一陣發熱,被她握過的掌心仍舊感到溫暖。他不想泄漏心中感覺,走出書房,轉到後殿迴廊處,負手站在階上,靜靜凝視着庭院中積起的厚雪,平復心情。

庭院角落處,兩個年紀尚小的內侍不知他到了,正偷空拿地上的白雪握小雪球互砸玩耍。

剛好常得富捧着奏摺穿廊而來,聽見小內侍嬉笑,已經眉頭大皺,一擡眼瞧見詠善正站在那裡看着,更是嚇得魂不附體,朝那兩個小內侍喝罵道:“這是什麼地方,讓你們耍着玩的?都給我跪到下廂房去,看我回去剝了你們的皮!”

吼得兩個小內侍跪在雪地裡直髮抖。

詠善出奇的寬厚,“難得這一地白雪,他們玩他們的,何必責罵他們?奏摺拿來了,都擺到案上吧。”

等常得富捧着奏摺進去,詠善也轉回書房。

他雖然失了炎帝寵愛,卻仍是名義上的太子,有代批奏摺之權。

看了擺在桌案上的大堆奏摺,詠善先看上奏者是何人,將遞上奏招的人分成兩類。

一類是他賞識的能辦事的,或直一言敢諫的大臣,還有和母親一門有關係的,剛纔淑妃提及的那此一人,都在其中。

剩下的一類,是普通無深交,又並無發現敏捷能幹優點的庸祿臣子。

詠善看着桌上兩堆分類的奏摺,沉思一會兒,開始逐一批閱。

對一般臣子,按照平日的習慣處置,當誇則誇,當訓則訓。

對第一類的,能幹的臣子等,則無一例外,不管好壞,通通痛斥一番,罵得狗血淋頭,言辭之凌厲,是他當太子代批奏摺以來,從來沒有過的。

奏摺批好,詠善用了大半天神,略覺疲憊,把筆擱下,拇指按在太陽囧上輕輕揉着。

一擡眼,剛好瞅見房門外人影閃過,好像誰在外面偷偷探頭往裡面看。

“常得富,”詠善道:“鬼鬼祟祟的幹什麼?進來。”

外頭的果然是常得富,正想進又不敢進,聽見詠善說話,趕緊進來,低頭站着。

詠善掃他一眼,“擡起頭,別耷拉着腦袋。是聽到外面什麼風聲?”

常得富擡眼偷瞅他,吞吞吐吐,“殿下說了,不許我囉嗦的……”

詠善被他弄得不耐煩,罵道:“再這麼黏黏糊糊,我……”冷不防地想起昨晚和常得富說的話,猛地一激靈,臉色變了,“是詠棋?”

常得富點點頭。

知道是詠棋的消息,詠善從臉色到聲音,都倏地冷下來,凍得人發寒,沉聲道:“說吧。”

常得富這才湊上來,“小的聽說,詠棋殿下病了。”

“病了?”

“聽太醫院的人說的,詠棋殿下是體弱受寒,再加上憂困鬱結傷及肝腑,”常得富壓低聲稟報,“昨天是詠臨殿下親自抱詠棋殿下去太醫院的,把整個太醫院都鬧翻了,太醫們忙了大半個時辰,才把人救醒。”

詠善直瞪着書房角落裡擺的青瓷銅器,恍了恍神,半日沒說話。

半日,才問:“還在太醫院?”

“詠臨殿下把他送到安逸閣去了。”

詠善聽了,嘆道:“詠臨這個呆子,總算還有一點腦子,沒把詠棋送母親那邊去。”嘴角扯動着,笑得十分苦澀。

他搖頭笑了一會兒,沉默下來,英俊的臉好像鐵鑄似的,讓人瞧不出一絲端院。

常得富被這種又冷又絕望的氣息壓得喘不過氣來,潛意識地想逃開,小聲探間:“殿下若沒有別的吩咐,小的……先下去?”

詠善叫住他,想了一會兒,還是忍不住問了,“現在究竟怎樣了?”

“這個……只聽說還在每天三頓的吃藥。安逸閣裡頭的事,小的也不清楚。要不小的派個人過去打聽一下?”常得富試探着問。

詠善硬生生壓住點頭的囧囧,搖頭道:“不必。”

接着又問:“每天三頓的吃藥?什麼藥,哪個太醫開的方子?”

他在詠棋身上罕見的用心,常得富早就知道的。攸關詠棋的事,常得富總比別人打聽得細緻,現在果然派上用場。

一見詠善問藥方,常得富忙從懷裡掏出一張素箋,展開了遞上去,“詠棋殿下的事是黃老太醫身邊的小學徒丘安說的,小的琢磨着殿下大概會問,把吃什麼藥也仔細問了,都寫在這裡頭。他說,詠棋殿下現在吃兩帖藥,一個是黃老太醫開的六合去寒煎,一個是詠臨殿下說的補身方……”

“胡扯,詠臨又不懂藥理,他說得出什麼補身方?”詠善隨口駁了一句,轉眼疑心驟起,悚然道:“誰給他的方子?不好!”

下一秒已從椅上猛跳起來,搶出房門。

第二十七章第十九章第六章文案第三十二章第十八章第二章第九章第37章第十六章第30章第二十四章第十二章文案第十二章第十七章第二十二章第四章第七章第三十三章文案第二章第二章第十四章第15章第5章 上第三十五章第33章第30章第33章第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五章第三十一章第三十四章第29章第42章第四章文案第十七章第34章第40章第二十五章第二十五章第十二章第十一章第34章第一章第三十一章第八章第七章第35章第二十四章第41章第33章第二十二章第20章 下第二十二章第十四章第43章第八章第三十二章第二十一章第七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五章第29章第二十八章第十二章第七章第三十五章第20章 上第二章第十三章第二十四章文案第十三章第三十五章第四章第二十五章第十四章第41章第30章第七章第35章第七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章第31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八章第37章第十六章第20章 下第三十一章第二十章
第二十七章第十九章第六章文案第三十二章第十八章第二章第九章第37章第十六章第30章第二十四章第十二章文案第十二章第十七章第二十二章第四章第七章第三十三章文案第二章第二章第十四章第15章第5章 上第三十五章第33章第30章第33章第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五章第三十一章第三十四章第29章第42章第四章文案第十七章第34章第40章第二十五章第二十五章第十二章第十一章第34章第一章第三十一章第八章第七章第35章第二十四章第41章第33章第二十二章第20章 下第二十二章第十四章第43章第八章第三十二章第二十一章第七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五章第29章第二十八章第十二章第七章第三十五章第20章 上第二章第十三章第二十四章文案第十三章第三十五章第四章第二十五章第十四章第41章第30章第七章第35章第七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章第31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八章第37章第十六章第20章 下第三十一章第二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