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使者遙相望(續

隨着昏黃一片的山石土色,隨着縫隙間完成生長的野草篷篙,而慢慢多出了星星點點的盎然綠意,然後又變成了更加顯目的叢叢低矮灌叢,最後是正當初夏怒放的各色野花,搖曳着點綴在連片的茵綠草野之間。

“出來了。。”

“走出來了。。”

“總算走出來了。。”

望着遠處臨洮谷地當中蒼蔥翠綠而又層次梯比的大片田畝,還有散落在低矮綿連的丘陵間的隱隱村社;這些劫後餘生的西軍將士們也難免熱淚盈眶或是淚流滿面了。

這時候,再沒有人顧得保持最後的隊形和次序,紛紛解開坐騎和馱畜的束縛任其就地覓食去,爭相恐後的向前涌動而去。於是不多久之後就達到了目的地。

只見混黃的洮水東岸巍峨聳立的康狼山下,灰濛濛爲主色調的臨洮城牆,已經對岸渡口上抵角而居的武街戍壘,赫然就在他們的眼前了。

只是當他們奔走到了更近的距離內之後;卻突然發現無論是洮水東岸的臨洮城,還是通過一條浮橋所連接的對岸武街戍壘上,都飄搖着一面有些陌生又熟悉的青旗。

剎那間這些蜂擁前奔的先頭士卒,就突然大驚失色的停下腳步來,而與後面更多趕上來的人羣推擠成了一團,然後又變成當場譁然喧天的叫喊聲:

“怎會這樣?”

“天要亡我麼”

而伴隨着越來越多此起彼伏的大片驚呼和譁然聲,不久之後不知道隨着誰人給開的頭,就變成了連綿彌散在這片繁花綠草盛放原野之上的嚎哭聲了。

因爲,就是這幾面青旗所代表的是:僅存這些歸義軍中親族子弟和鄉黨的漫漫回家之路;以及一路咬牙吃苦堅持轉戰到這裡的所有努力,都在這一時間化作了烏有了。

隨後趕上來的本陣也沒有能夠制止和封鎖的住,相應消息的傳揚和擴散開來;於是在一時之間遍地都是一片哭天搶地之聲,而驚得那些四散吃草的畜馬,向着更遠逃避開來卻也沒有人去管束了。

而當眼睛通紅而面頰消瘦的李明達,也帶人拍馬來到了身爲領頭人的李明振神策,用從牙縫當中擠出來的嘶聲:

“大兄,我覺得還可以試着衝一衝,那嶺賊就算是從岐山道(漢中至天水)遠赴而至,相必也沒有多少人馬的。。”

但是事實上他口中這麼說着卻不敢怎麼確定;因爲作爲出蜀四道之一的祁山道是距離最遠,但是道路最寬、路況最好的一條,又有西漢水上游支流所提供的行船運力。

因此當年的諸葛武侯,才能暨此發起六出祁山的北伐中原大業。而相比西漢水在冬季難行的枯水期,現如今正當是春夏之交水量高漲的汛期;不用腦子想都知道來自蜀地的輸運,會得到極大的便利。

儘管如此,李明達卻還是不想就此放棄,至少在艦隊最爲絕望的那個結果之前,他覺得自己還可以憑藉這些人,再努力上一把,也許就的過了這南關呢?但是他必須說服名義上的領頭人李明振,纔有機會將所有力量擊中起來。

然而他的這一番心情和決意卻是再次難免落了個空。在擡架上受到如此刺激而傷情加重的李明振,卻是臉色潮紅的隱隱有些神志模糊的喃喃自語道:

“我。。我。。不想再走下去了,這興許就是天意吧,註定要令我埋骨在這臨洮之畔了。。昨夜的夢便就是佛陀與我的徵兆了。。。”

聽到這些話語的李明達,卻是在臉上閃過幾抹痛苦、悲憤的顏色,最後又化作了長長的一聲嘆息,就此放棄了繼續勸說的努力而拍馬轉身離去了。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對於已經兵臨城下的西軍殘部,臨洮城內卻是有些無動於衷的味道。因此,士氣大喪的這些西軍將士們,也得以收拾心情又從新收攏了畜馬,而就此紮下了營盤來。

然而,就在這一個讓大多數人滿懷心思與愁緒,而在四下裡隱隱唱着故鄉小曲難以安寢的夜晚;還是發生了接二連三的變故

,將發熱昏迷當中的廊州都督李明振給驚醒過來。

但是這時候已經沒有人顧得上他了,之間火光暗淡的營盤之中到處都是亂跑亂叫的身影;無所不在的喧囂聲也直接淹沒了他聲嘶力竭的努力呼喚親衛喊聲,然後直接氣結昏死過去。。

在經過了一整夜的呼喊嘶鳴之後,直到天明時分纔有人來到了暫時被遺忘的李明振面前,將他搖醒過來之後又捶胸頓足的哀聲哭喊道:

“不好了,都督,昨夜裡李(明達)都團的人馬突襲了咱們的陣盤,把所有的牛馬器械淄用,都給搶走了啊”

隨後又有人灰頭土臉的擠上來喊道:

“可不止是本陣啊,就連楊氏、郭氏、龍家的陣營,都在夜裡遭了搶,還死了人。。”

“那如今都團的人馬呢,。”

李明振就覺得滿心苦澀和辛酸難耐,這個結果在他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相比滿心想要在這個亂世之秋保全住家門的自己,這位從弟卻是野心勃勃的想要暨此獲得更多的東西;因此,在舉步維艱的互相扶持了一路之後,兩下終究還是難免走上了分道揚鑣的結局。

“有人見到他們都馳向西面的谷口,奔走往保塞州方向去了。”

當即有人回答道:

“。。。”

李明振聞言卻是心中難得清明的嘆了口氣;相比一片兵敗如山倒難以挽回的河西道境內,自己這位族弟裹捲走了所有畜馬軍資,顯然是想要前往雜蕃混居的昔日隴右道腹地,意圖再有所作爲。

“那咱們呢?”

剩下幾名灰頭土臉的軍將,聚攏在李明振身邊哀聲道:

“都降了吧。。”

李明振神情委頓而意興寡淡說道:就像是一些拋下了萬鈞重負似的。

“都督!!”

在場諸將不由面面向覦的失聲叫起來:

“難道連我最後的號令都不想聽了麼?”

李明振卻是難得勃然道:

“爲今之計,就算城內的賊軍不來攻打和滋擾,光憑剩下這些兒郎卻還能走多遠呢?難道真忍心令其路倒荒原麼!只要能夠多活下來一些子弟,讓我這個殘喘至今的將死之人背些罵名又算得什麼?”

“更何況,如今我也算是與那太平軍之主,同取太尉膝下的連襟干係,總不至於連一點活路具無了。。。”

於是不久之後,正在臨洮城內依照發動起來的丁壯虛張聲勢,嚴陣以待的選鋒校尉杜洪和留用騎將李存璋,及其麾下的兩團軍卒,也迎來了門前赤膊背手的請降使者。

——我是請降分割線——

而在千里之外已經塵埃落定的關中道,隨着涇渭流域不斷被開墾出來田地和疏通的河渠,在許多被木條籬笆所圍起來的村莊廢墟中,也開始出現了些許裊裊炊煙和人跡。

長安城西郊的廣廈門外,也再度迎來了一行特殊的車隊。身爲大唐新君也是末帝的李傑,也在透過車窗打量着數年之後久違的長安城,以及已經變得越發斑駁破舊的廣廈門輪廓。

當初他就是從這裡輕騎簡從跟隨着皇兄逃出上京城的。只是當初他倉皇離開的時候還是天子身邊最爲親近的一介壽王,現在再度歸來卻是作爲階下囚的末代帝君了;

未免很有些物是人非的感謂,但卻又沒有多少悲傷和情切之類的悸動和心懷。因爲,他曾經擁有的大多數情緒和熱忱,都已經被那位聖主兄長的恩威莫測手段,給一點點戳抹乾淨了。

因此,他現在能夠剩下來的主要想念和訴求,也就是努力扮演好即將成爲天下新主人的那位楚王/大都督,所需要的各種角色,然後爲自己爭取一個稍微優待和體面些的結局,就是善莫大哉了。

因此,他也以亡國之君的身份,頗爲心安理得接受了所謂“昭宗”的廟號。沒錯,就是死後才能追奉的廟號,在那位大都督的某種惡意趣味之下,給安在了他們這些猶自還活蹦亂跳着的亡國之君身上。

當然了,按照隨行當中的某位學士人稱鄭鷓鴣的鄭谷所稱,這是是富有深意的結果;大有爲了警醒過往和昭示世人,意爲他們這些國滅猶自偷生的末主們,就算是或者也宛如已經入土,蓋棺定論的行屍走肉一般云云。

但至少讓李傑慶幸的是,自己得到的是不那麼惡諡的“昭宗”廟號,正所謂是“容儀恭美曰昭,昭德有勞曰昭,聖聞周達曰昭”。難道是因爲自己儀容尚可,而生平喜好文學和結交儒士的緣故麼?

相比之下,已經遜位爲太上皇的那位兄長,就得到的是“僖宗”廟號。可謂是一針見血而入木三分的格外誅心了。因此,當這個決定送達他們面前的時候,同爲階下囚的好幾位老臣可是要死要活的鬧騰了好一陣。

結果在發現對方根本沒有馬上處死相關人等的意思,而依舊還是該展覽的展覽,該巡遊的巡遊;該吃的吃,該睡的睡,就算作勢尋死根本沒人在乎之後,也就完全消停了。

因此隨着廣夏門的越來越近,李傑也開始揣摩起接下來日子該怎麼度過了。是穿上青衣小帽當庭奉酒,還是穿着女人的裙衫宴上做舞;或又是給娶一個出身舊時高貴門弟的妻子,然而等生養女兒後興起就上門取樂?

而相比內心戲份十足卻不露形色的唐昭宗李傑,身後車隊裡其他被俘的舊朝文武大臣,各種反應就要鮮明的多了。有的在奮筆直書、有的在唉聲嘆氣,還有人在做意思悲壯的訣別詩等等,不一而衷。。

當然了,對於周淮安而言,把這些蜀中小朝廷的俘虜弄過來只有一個作用。就是填充在上京長安繼續開辦的特殊身心改造場所——功德林的分院,地址就安排在大慈恩寺大雁塔附近的方便院內。

主要是因爲在經過歷次攻戰拉鋸之後,原本留在京城裡那些舊朝的戚里勳貴和王公大臣門弟,沒有能夠逃走或是南遷到江陵的,幾乎都被來自官軍和義軍雙方面,給滅門破家式往復清算了一遍又一遍而消亡殆盡了。

因此,現如今在太平軍接受之下,能夠倖存下來級別最高的舊朝臣屬,就剩下惟一一個前唐神策左軍馬軍將張承範,這傢伙是裝成女人躲在平康里北曲的娼門中,一直苟過了崔安潛和鄭畋兩次反攻長安的戰役。

最後在太平軍入駐長安之後,才被自己昔日的舊部給認了出來就此身陷囹圄;但也因爲運氣極好的躲過了,太平軍與官軍在長安城最後時刻慘烈對陣的波及。

而作爲展示新朝氣象和態度的系統工程一部分,對於這些舊朝君臣所屬的公開改造過程,無疑也是其中相當重要的形象工程一環,光靠這麼個堅守過潼關,在西京淪陷前爲大唐戰鬥到最後的張承範是不夠分量了。

當然了,重要的是這個接受改造和發生轉變的表面過程;至於這些被接受改造對象的真實態度和內在心路過程如何,反而不再重要了。

因爲,只要他們能夠在功德林裡接受改造的每一天,多寫下一份自白書和刊登一篇回憶錄,參加一場報告會;對於前朝殘餘下來的影響力和存在感,就是一種持續而變相的消亡過程。

畢竟,這世上難道還有比一個活生生的末代皇帝,更好現身說法的例子麼?當然了,這些擺在明面上的舊朝所屬其實還有另外一種潛在的作用。

就是籍此把那些對於新朝心懷不滿的遺老遺少,還有那些各方勢力派來的探子和眼線,給吸引出來的“魚餌”所在;只要他們一活躍起來,在新編戶籍的聯防制度之下,就很難在輕易遁形了。

看來我的作者留言,又被後臺給吞了,只能在這裡再說一遍的,公衆號“貓疲”的番外已經更新了嘍。

順便PY一下,《勝訴纔是正義》從1968年的紐約開場披着律政皮的年代文

第938章 殺氣凌穹蒼第726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中第二百九十七章 兵戰尤翻飛(上第三十七章,迴歸第二百四十四章 當歸3第840章 梟騎戰鬥死第三百一十三章 逞勇赴江漢(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悠悠卷旆旌(續第四百零八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續第八十四章 心事第四百六十三章 迥戍危烽火(中第二百一十二章 宋平第655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第748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續)第639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下第三百零五章 前路各用心(中第787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下第1058章 旌甲被胡霜(中)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方2第三百二十六章 遙寄雁南書(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發端2第838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續)5500字,求表揚第五百零七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續)第743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續第936章 兵威衝絕幕(續第694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遭遇第五百三十五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二第五十八章 城下 (續三)第686章 天下同爲堯舜人(續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開源第876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中)第四十五章 心思(四)第977章 彎弓射賢王第三百七十三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第一百七十八章 波譎4第810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第一百六十八章 開源第四百十四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中第三百三章 後事尚維艱(下第816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中第五百五十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五第645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續)第三百二十六章 遙寄雁南書(下第一百零六章 內城第五百二十九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四第一百八十章 土蠻下第1028章 虜陣精且強(中第三十七章,迴歸第五百六十八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十第二百零四章 南天4第三百三章 後事尚維艱(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血灑陣雲飛(續第三百二十八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中第一百零六章 內城第755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第一百二十八章 回想2第六百一十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續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續第三百七十二章 人心苦未平(續第五百三十二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中第668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異心第三百四十六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表裡兩相知(續第六十一章 陰雲3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活2第963章 畫角悲海月(中第800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第三百一十二章 逞勇赴江漢(中)第989章 種落自奔亡(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發端第1016章 徵師屯廣武(續二第846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中)第一百零三章 城欲催(下第二十八章 哨糧(中)第1024章 嚴秋筋竿勁(下第六章 在北第637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第二百四十七章 意恐3第四百五十六章 誰肯相爲言(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禪林下第六百零六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第922章 按劍心飛揚(續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宴夜 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還三第一百九十章 潮動八第975章 揮刃斬樓蘭(續第976章 揮刃斬樓蘭(續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書中竟何如(中)這章算昨天的第1032章 天子按劍怒第901章 烽火晝連光(中第五百九十二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表裡兩相知(上第五百九十六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第五百七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下)第五十九章 陰雲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動5第五百四十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第815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
第938章 殺氣凌穹蒼第726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中第二百九十七章 兵戰尤翻飛(上第三十七章,迴歸第二百四十四章 當歸3第840章 梟騎戰鬥死第三百一十三章 逞勇赴江漢(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悠悠卷旆旌(續第四百零八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續第八十四章 心事第四百六十三章 迥戍危烽火(中第二百一十二章 宋平第655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第748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續)第639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下第三百零五章 前路各用心(中第787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下第1058章 旌甲被胡霜(中)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方2第三百二十六章 遙寄雁南書(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發端2第838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續)5500字,求表揚第五百零七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續)第743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續第936章 兵威衝絕幕(續第694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遭遇第五百三十五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二第五十八章 城下 (續三)第686章 天下同爲堯舜人(續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開源第876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中)第四十五章 心思(四)第977章 彎弓射賢王第三百七十三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第一百七十八章 波譎4第810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第一百六十八章 開源第四百十四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中第三百三章 後事尚維艱(下第816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中第五百五十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五第645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續)第三百二十六章 遙寄雁南書(下第一百零六章 內城第五百二十九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四第一百八十章 土蠻下第1028章 虜陣精且強(中第三十七章,迴歸第五百六十八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十第二百零四章 南天4第三百三章 後事尚維艱(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血灑陣雲飛(續第三百二十八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中第一百零六章 內城第755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第一百二十八章 回想2第六百一十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續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續第三百七十二章 人心苦未平(續第五百三十二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中第668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異心第三百四十六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表裡兩相知(續第六十一章 陰雲3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活2第963章 畫角悲海月(中第800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第三百一十二章 逞勇赴江漢(中)第989章 種落自奔亡(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發端第1016章 徵師屯廣武(續二第846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中)第一百零三章 城欲催(下第二十八章 哨糧(中)第1024章 嚴秋筋竿勁(下第六章 在北第637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第二百四十七章 意恐3第四百五十六章 誰肯相爲言(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禪林下第六百零六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第922章 按劍心飛揚(續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宴夜 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還三第一百九十章 潮動八第975章 揮刃斬樓蘭(續第976章 揮刃斬樓蘭(續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書中竟何如(中)這章算昨天的第1032章 天子按劍怒第901章 烽火晝連光(中第五百九十二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表裡兩相知(上第五百九十六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第五百七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下)第五十九章 陰雲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動5第五百四十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第815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