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兵威衝絕幕(續

但是作爲這麼一個佛法精深而旁通博類的僧人,居然還能對於太平軍治下現有的水力和蒸汽機關工場,提出相應的優化建議和細節上的改良看法來,就顯得尤爲難得了。其中一些簡扼的場景描述和術語的運用,也讓人仿若身臨其境,顯然是真正深入其中下過功夫、用過心的。

更讓周淮安驚訝的是,他在文章中提到了幾個發現和揣測;比如鋼鐵鑄件的應力消褪,不同材質的熱脹退縮,已然很接近後世物理學的主要定理基礎之一,這就更爲難得了。要知道如今太平軍雖然是家大業大,在大講習所內各方面專長之士也聚攬了不少,但是目前最缺的還是作爲初級工業建設所必備的,兼具數理化基礎學科和實踐應用型人才。

雖然這個可止背後,未嘗沒有隨着太平軍南遷的大青龍寺和大興善寺,爲代表唐密一脈僧人的影子;但是看在他這些切中實務的合理化建議和“新發現”的份上,又何嘗不妨給他一個表現的機會呢?。當然了,隨後周淮安就在最後用藍線筆批註到:“令還俗”;

這也是周淮安爲目前正在太平軍旗下服務的衆多出家人,所畫出來的一條底線兼紅線。平時被要求出來親近和服務大衆,順便兼職一些文教和宣傳上的職事也就罷了。但是如果想要轉爲他職,或是獲得正式體系內的升遷就必須還俗,沒得商量。

而且不允許那種僅僅是換個場所和裝扮,而在家修行式的假還俗;而是那種徹徹底底的還俗,像普通人一樣娶妻生子敬養父母的生活日常。如果連這點付出和代價都做不到的話,有談得上什麼濟世安民的抱負和決心呢?

這也是用來區分和過濾,哪些是真正潛心佛法的堅定者,或是因爲迷茫和無處可去等各種因由,避入佛門的其他人等;還是藉助佛門爲逃避法制的隱匿藏身之所,或是以此爲招牌斂財牟利的投機之輩。哪怕是最後者,只要方放在合適地方也能派上一些用場的。

而另一個,則是來自核計部門一位叫邊岡的中年稽查員。

據說是乃父原本只是長安司天臺(欽天監)的一個小吏而已,但是卻繼承了前朝數算大家兼天文學家南宮說和樑令瓚的衣鉢,號稱洞曉天文,博通陰陽曆數之學。在大中諱緘朝爭當中被波及,而不得不舉家南逃江陵避禍;到了邊岡本人這一代則是拜在道士顧棲蟬的門下。

而這位也是當初負責上書言稱鎮反會下“三支隊”的諸多弊情事件當中,專門負責在私底下收集各方數據和資料的牽頭人。因爲雖然當初在暗中發起這件事情的最終動機不是那麼良善的;但他主持收集提供的大多數資料,還是言之有物或並非空穴來風的一手證據,因而牽連甚廣也因此處置和發落了不少人等。

因此,在此間風波平息之後,周淮安就讓人把自以爲要倒大黴的他找出來,保護性的調到了專門用來給人挑刺的審覈部門裡去物盡其用了。只是在第一次見到他的名字的時候,周淮安卻是忍不住突然想要吐糟一二,比如當面問一聲他和那個想要重生後吃全家桶的邊不負,有什麼關係麼?

當然說不好聽的話,在封建時代的大多數時候,也只有這些道教、佛門背景的方外之人,在接受世俗供養的同時有那麼多閒餘和精力,去研究這些方技之術。而相對於可止充滿硬核術語的機關工場現狀和改進報告;邊岡所在的報告則是涉及到農業生產方面的《北地用馬優劣厲害疏》

比如:在人口分佈相對稀疏,而勞動力有限的北地(主要是山南東道和淮南境內),其實已經出現了比價普遍的馬耕現象。雖然養馬,哪怕是駑馬的成本遠比牛高,在勞役和過冬期間需要額外追加的精飼料來補膘;但是相應的生產勞動效率(壽命和負載)卻是比北方的黃牛更高的多。(南方的水牛耐力和負重更高,但是需要依賴池塘水泊來降溫)

因此,在長江以北人力資源相對有限,而農產品剩餘和後續加工邊角料相對有所富餘的屯莊裡;馬耕就變得普及起來。因爲以旱地爲主的北方地區,每年能夠開耕播種和收穫的窗口期,也就是那麼十幾、二十天而已;再加上天氣上的意外因素,一旦錯過了就很可能是土地減產或是絕收的後果。

(春季陽光充足而雨水少,在春雨之後的一二天內是最適宜的出芽壯苗時期;而秋高氣爽空氣逐漸乾燥,收割後的田野很容易就脫水板結起來,因此也需要及時的壟地,以爲冬小麥的播種過冬做好做準備;夏季的炎熱之下同樣需要在短時間內追肥追水,確保作物能夠正常開花。)

所以,屯莊裡的民戶寧願在日常多花一些豆麥玉米秸來餵養馱馬,然後在春耕夏搶秋收等勞動生產當中,通過馬耕或是騾馬、驢馬、牛馬等因地制宜的不同優化組合,來爭搶時間和提高勞作效率,以爲儘可能的多開墾一些土地,以較少的人力投入多收穫一些農作物。

在這種情況下,四五個人外加一馬一驢騾就可以組成一個相對優化的勞動組了;一個人牽馬扶犁開耕,一個負袋播種,一兩個人引着驢騾拉車給種子追加水肥,最後一個人負責壟溝和修整苗圃;幾乎在一天之內,就可以完成平地上二十畝棉田或是二十五畝麥田、三十畝的桑田等的耕種;

而如果通過組織效率良好的屯莊生產部門的協調,只要通過一個大隊(三百人)的壯丁和一個畜牧隊(八九十頭牛馬驢騾)的組合,就可以饒有餘力的經營和耕種起方圓七、八十頃的田地來;而確保兩年三獲(麥豆麥)或是一年兩獲(稻薯)。

他們甚至還有時間在冬閒時,應募外出打零工,或是就地從事手工業以爲補充家計;或又是利用間歇的零碎時間,前往小市、野市趕集,乃至進行短距離的商販活動。因此,雖然他們一年到頭在各種生產任務安排之下忙活個不停,但是相應的經濟狀況卻是遠勝周邊的普通鄉土人家。

而在這篇文疏的最後,也提到了另一件事情。比如與屯莊的興旺局面相對的,則是周邊那些傳統鄉村相繼出現落荒和蕭條的跡象。因爲,在原來的小農經濟體制下,這些普通鄉人按照傳統男耕女織的方式,已然競爭不過來自屯莊當中的組織秩序和規模生產效應。

除了且供自足的部分之外,無論是他們種出來的米麥還是織出來的土絹,都已然在市面上賣不上什麼價錢了;也就自然談不上能夠換回到足夠改善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等日常必需品了,更不要說改良農具和合力添置牲畜來提高生產力和效能。

導致最爲明顯的變化就是各種適齡人口的相繼流失。青壯年紛紛被迫離開家鄉,而前往外地或是就近進入市鎮城邑謀生,而女性則是想方設法要嫁入到屯莊裡去,哪怕是老光棍和鰥夫也不例外;而最受歡迎的則是擁有基本退養保障,還能擔任基層職務的退役士卒。

與之形成明顯聯動反應的,則是地方上那些中小田主包括租佃、物料等各種成本開始水漲船高了。他們雖然逃過了太平軍對以豪姓大戶的打擊,並且在後續鄉里的秩序維持當中,成爲了被推出來對外接洽的代表,而從中獲取到了不少好處。

但是在多年下來之後,同樣要受到農副產品市價下跌,而人工成本上漲的衝擊,而逐漸出現了各種方面的維持困難和變相破產、被迫落荒的跡象。

這也讓周淮安看得有些唏噓不已,這顯然就是跨時代冒出來的先進生產力,在逐步取代舊封建時代生產力的過程當中,所不可避免產生的持續陣痛和其他連鎖反應了。雖然這些人口的比例,如今佔據太平軍治下的比例越來越小;但是在發現問題並擺到面前之後,周淮安還是必須要有所面對的。

當然了,暫時性解決的辦法也其實很簡單。就是下達限制土地荒置的政令,落荒的家庭將視情況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最嚴重者將被直接沒收落荒的土地,再由官府進行另行分配和安置他人。這也算是變相淘汰那些舊有生產力的一種方式。

另一方面,從人口稠密而只能精耕細作來獲取更多產出的南方,加大力度的移民遷戶北上填充當地。作爲新血替換和沖淡掉掉當地,相對保守和不思進取和改變的人口結構。雖然在初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土客矛盾,但是對於長期統治效率來說還是有利的。

自然了,從長遠的規劃上看,還是加大力度推進工業化的進程,以及對於周邊海外市場的開拓;自然而然就能將這些傳統農業社會過渡當中的產能和人口增長預期,給充分吸收和消化掉,自然就能夠解決大多數的社會性問題了。

——我是分割線——

而在關中,京畿道的長安城內,已經相繼佔據了城西南的延興門、安化門,城東南的延平門、春明門,而將正對着朱雀大街仿若孤島一般的明德門,及其附近陣壘工事給團團合圍住的官軍之中;剛剛隨着移陣入城的歸義軍副使索勳,卻是接到了一個意外的消息,頓時覺得整個人都不好了:

“什麼,蜀地已經有七八天沒有輸送糧草輜重過來了?王建爲首的蜀軍也依舊在太白山下毫無動靜?”

第698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續第三百二十二章 表裡兩相知(續第870章 野死諒不葬第三百零四章 前路各用心(上第964章 畫角悲海月(下 又是4000字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還三第二百九十章 南北路人絕(上第739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續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亂變2第920章 按劍心飛揚(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興起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第五百八十四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637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第826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崢嶸4第五百八十八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動4第953章 孟冬沙風緊第951章 開營紫塞傍(續第946章 列卒赤山下(續)第二百一十二章 宋平第648章 坐將文教鎮藩維(中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平第二百六十七章 再造2第四百四十章 輾轉不相見(續第645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柘林第一百八十章 土蠻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活第660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中第六十二章 陰雲4第一百四十五章 局勢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驚雷2第五百七十四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三)第五百八十九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五第三百六十五章 薰弦閟餘響第二百四十四章 當歸3第877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下)第860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第1015章 徵師屯廣武(續第六百零一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第一章 活着第968章 征衣卷天霜(中第885章 虜陣橫北荒第四百五十八章 鳴鼓興士卒(中)第十九章,活着不容易啊第五十三章 上路(中)第五百零七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續)第783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續第四百八十三章 而功施社稷第二百零六章 交州第五十八章 插曲第1040章 使者遙相望(續第四百四十八章 他鄉各異縣第三百八十六章 血灑陣雲飛(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心苦未平(下第1012章 徵師屯廣武第730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第二百八十九章 行路雨紛紛(下第681章 遙想萬家開戶外(續)第888章 虜陣橫北荒(續)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仇寇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再造2第一百九十三章 雲翻3第七百章五十五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二 新第三百九十二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第三百章 兵戰尤翻飛(續第836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中)第895章 羽書速驚電第二章 活着(中)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九第五章 還是活着二第1012章 徵師屯廣武第952章 開營紫塞傍(續二第826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中)第六百二十六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第一百零九章 別任第1030章 虜陣精且強(續第902章 烽火晝連光(下第924章 推轂出猛將(中第四百三十三章 遠道不可思第922章 按劍心飛揚(續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續第三百三十二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下第二十四章 變化第987章 種落自奔亡第1017章 分兵救朔方第715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第929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845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第906章 虎竹救邊急(中第三百零六章 前路各用心(下第1031章 虜陣精且強(續二
第698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續第三百二十二章 表裡兩相知(續第870章 野死諒不葬第三百零四章 前路各用心(上第964章 畫角悲海月(下 又是4000字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還三第二百九十章 南北路人絕(上第739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續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亂變2第920章 按劍心飛揚(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興起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第五百八十四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637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第826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崢嶸4第五百八十八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動4第953章 孟冬沙風緊第951章 開營紫塞傍(續第946章 列卒赤山下(續)第二百一十二章 宋平第648章 坐將文教鎮藩維(中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平第二百六十七章 再造2第四百四十章 輾轉不相見(續第645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柘林第一百八十章 土蠻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活第660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中第六十二章 陰雲4第一百四十五章 局勢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驚雷2第五百七十四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三)第五百八十九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五第三百六十五章 薰弦閟餘響第二百四十四章 當歸3第877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下)第860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第1015章 徵師屯廣武(續第六百零一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第一章 活着第968章 征衣卷天霜(中第885章 虜陣橫北荒第四百五十八章 鳴鼓興士卒(中)第十九章,活着不容易啊第五十三章 上路(中)第五百零七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續)第783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續第四百八十三章 而功施社稷第二百零六章 交州第五十八章 插曲第1040章 使者遙相望(續第四百四十八章 他鄉各異縣第三百八十六章 血灑陣雲飛(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心苦未平(下第1012章 徵師屯廣武第730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第二百八十九章 行路雨紛紛(下第681章 遙想萬家開戶外(續)第888章 虜陣橫北荒(續)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仇寇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再造2第一百九十三章 雲翻3第七百章五十五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二 新第三百九十二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第三百章 兵戰尤翻飛(續第836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中)第895章 羽書速驚電第二章 活着(中)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九第五章 還是活着二第1012章 徵師屯廣武第952章 開營紫塞傍(續二第826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中)第六百二十六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第一百零九章 別任第1030章 虜陣精且強(續第902章 烽火晝連光(下第924章 推轂出猛將(中第四百三十三章 遠道不可思第922章 按劍心飛揚(續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續第三百三十二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下第二十四章 變化第987章 種落自奔亡第1017章 分兵救朔方第715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第929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845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第906章 虎竹救邊急(中第三百零六章 前路各用心(下第1031章 虜陣精且強(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