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上路(中)

雖然私底下以及改變了出征的目標和方向,但作爲大多數並不知情的中下層義軍將士而言,並沒有什麼的影響和波動可言,而依舊在各種複雜翻沉的心情和憧憬當中,在時不時冒出來雞飛狗跳的事端和瑣碎問題當中,遵循着下達的號令而繼續向着新目的地前行而去。

因爲怒風營大多數新募的兵卒,許多人還是第一次長途行軍在外,所以各種意外的狀況和事件,可以說是層出不窮的冒出來;尤其是在老卒和正卒較少的左右兩分營,各種頻繁的掉隊和迷路建制就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家常便飯了。

畢竟,許多人還是這輩子第一次離開,自己生活的家鄉或者說是那一方世代生息的小小天地,而呈現出格外的新奇到慌亂的各種思緒;於是在周淮安的名下,原本就集中了大量牲畜和車輛的後隊,就成了某種意義上的收容隊了;

作爲護衛的老關他們在這一路上,幾乎是需要不斷的分成許多巡邏小隊,而將那些三五個矇頭蒙腦散落在道路上,或又是鑽到那個旮旯裡去而找不到本來隊伍的零散士卒,連打帶罵的給一一找回、收攏和聚集起來;然後,待到宿營和停歇的時候,再交給那些罵罵咧咧尋過來的隊官們帶回處分。

儘管如此,因爲違反營規而亂吃東西或是喝了生水而生病,還是其他意外和不慎受傷造成的非戰減員,還是迅速積累到了將近三位數,而一片病懨懨和七歪八倒的唉聲嘆氣當中當中,成爲後隊的一道日常風景。

身在後隊當中慢悠悠的行進着,其實是一個比較舒服且安全的所在,那些手下的將人們爲了討好他,甚至專門製作了一輛帶有頂棚的平板大車;雖然依舊沒有任何的減震和緩衝措施,而隨着凹凸起伏的道路顛簸的人後背和屁股疼,但至少有了一個可以停歇下來時擋風遮雨的地方了,還能堆放一些私人的用品和訂上快摺疊木板,作爲書寫所需的臨時公案。

但是,周淮安爲了讓自己享受的特權不是那麼突出,他又讓人繼續改裝了十幾輛平板大輪車,加長加寬了車底板,用烤彎的竹條做成門型支架,蒙上帳篷用的油布墊上稻草捆,而製成類似後世美國西部開拓式大篷車的所在;

主要用以收容和安置那些一路上產生的傷員和病號,雖然是空間有限而需要好幾個人橫着塞放進去;但還是因爲實用性上的改良,而獲得了每一個使用者的交口稱讚。

結果第二天,在王蟠爲首的頭領們都知道後,也派人過來依葫蘆畫瓢的提出來改造的要求;畢竟,睡在這種自帶弧形頂棚的大車裡,可比睡在支起帳篷的泥土石頭地面上,要舒服且健康的多了。於是,在這一路上又額外費了許多的布和竹子、炭火,而多出一片色彩斑斕的車頂棚來。

只是在路上的時候周淮安忽然發現,抽空找上自己說話和請教的人,突然變得既多且頻繁起來;而自己不管走到哪裡,身邊總會形影不離得跟着一羣人;以至於他差點兒就意味自己的逃亡打擊北人發現了,而用這種最原始的人肉蹲守戰術買來看住自己的時時刻刻。

後來通過小七和廖遠的曲線探尋和旁敲側擊,才哭笑不得知道這是將頭王蟠的意思,好讓這些年輕士卒在自己身邊學點東西的初衷;於是在他思前想後,還是決定利用行軍的間歇和休息時間,開辦個隨軍的不定期和不定員的臨時講座好了。

主要延續之前在營中抽空給人說書的形式,通過一些後世流傳過的通俗小故事,給他們提及一些爲人處事的基本道理和行爲理念。當然了,這一次講的就是一些生活當中,觸手可及的細節改良思路或是隨地取材的小技巧,也算是後世人常年積累下來的一些處世之道和生活小智慧的結晶。

當然了,他並不指望這些認知基礎和世界觀都極其匱乏的古人,能夠形而上學的理解事物的形態和原理,但只要讓他們知道這麼做可以省下不少功夫、氣力和時間就行了。

而對於周淮安而言,真正的關鍵,還是能夠讓自己在日常裡,更加的省時省心一些,乃至方便自己偷懶和幹私活;如果能夠從中萬一發掘出個把有相應才能和興趣的苗頭,那豈不是更加美滋滋的。

就在這種輕鬆寫意的漫遊心情當中,周淮安隨着這隻軍隊一路進入了惠州境內,又沿着下游流入廣州境內出海的龍川江溯流而上,穿過了惠州和潮州的博羅、歸善、河源,龍川數地縣治,抵達循州境內的長樂縣時,也就是第三天中午的事情。

如今的嶺東之地,除了廣州之外尚有外圍的惠州、循州、英州、韶州等地,尚且還在義軍控制的勢力範圍內,只是相應的控制力度和具體情況,就實在有些混沌不明瞭。

至少在沿途過來的博羅、河源、龍川等地,尚且還有義軍的旗號和不同數量在地鄉鎮的駐守行伍;不過他們的行頭和裝備看起來,就比在周懷安的努力綢繆之下,初步實現統一號褂和灰笠子,而武器集中分列的怒風營,要遜色和落魄的多了;

好些駐防在市鎮裡的義軍,甚至不比乞兒、叫花子什麼的好多少,除了手中拿着的破爛槍矛之外,簡直就是有什麼就穿什麼雜亂不堪;也沒有什麼固定的營房和區域,而是按照鄉里鄉親的干係,而成羣結隊的分散住在一些民家裡;

只有在出勤和值守的時候,才按照需要拼湊出一身還勉強過得去的行頭來;而除了基本的口糧之外,他們日常柴油鹽醬茶和衣被帳毯的用度所需,則大多數是靠自籌自用的就地徵收;然而地方上早以及被過境的大部人馬搜刮殆盡,所以他們駐留在這裡的時候也看起來也是窮酸得很。

而在這些外圍義軍的身上,來自大將軍府的親疏遠近的差距,一下子就被充分的體現出來了,正所謂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能夠駐留在廣州城附近,還能得到比較穩定供給的怒風營,對比之下就是某種幸事了。

與之對應的則是沿途地方上的蕭條和破敗,以及市鎮村邑里的人煙稀少荒廢;尤其是原本已經水運繁忙的龍川江兩岸,無論是渡船還是行人都幾乎絕跡了。就算是在行軍路上偶然有所發現之下,疑似的鄉人百姓什麼的存在,也會不顧一切的丟下所有事物而奮力逃之遠去。

而怒風營此番行事的第一個目標,就是這循州境內興寧縣的石坑鉛場,嶺南之地除了少數的沿海平原和河谷地之外,可以說是多山而叢林繁茂,因此也蘊藏了不少形形色色的礦物;這石坑鉛礦就是其中一個開採歷史較爲悠久的所在,

依照廣州府所得到的消息,這裡常年維持着許多礦戶及其眷屬,每月大概可以出產幾十萬斤鉛料,以及數百緡的附帶其他收益;因此在義軍大部過境時,曾經殺盡了守吏和官兵搬空了礦場的積存,還在當地礦戶當中拉走不少人手,又留下一個隊來徵收和維持後續的產出。

但是,現在這一個還算穩定的產出來源,卻在半個月前就已經斷絕了輸送,從附近縣城裡派去查探的人手也沒有回來;而將消息請示到了廣州城中,然後有輾轉落在這隻怒風營爲主的偏師身上。

第906章 虎竹救邊急(中第864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續二)第二百六十章 崢嶸5第二百一十章 交州5第910章 戎車森已行第四十七章 後續2第823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續第888章 虜陣橫北荒(續)第三百九十九章 人心不盡足(中第731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中第三百六十五章 薰弦閟餘響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686章 天下同爲堯舜人(續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中第882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回想2第一百四十五章 局勢上第四章,還是活着第二百五十九章 崢嶸4第一百一十五章 港市第959章 旌旗颯凋傷(下第一百五十章 漸變五第876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中)第一百章 弊情第九十二章 清鄉第八章 依舊活着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活2第四百二十四章 各般第878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續第750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第737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下第1017章 分兵救朔方第二百七十三章 扶搖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再造3第982章 單于一平蕩第五百七十八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七)第三百二十四章 遙寄雁南書第693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中第754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二第791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中)第一百三十八章 禪林下第1020章 分兵救朔方(續第831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中)第782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下第三百九十章 伏幟草中低(下第六百零四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第九十八章 潮陽(下第五百零九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中)第994章 羽檄起邊亭(下)第797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第二百零五章 南天5第三百五十二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二第836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中)第五百二十九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四第936章 兵威衝絕幕(續第二百八十九章 行路雨紛紛(下第四百八十六章 而功施社稷(續第三百九十章 伏幟草中低(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第五百二十三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第四百零五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第一百八十四章 潮動2第二百零三章 南天3第917章 明主不安席(續二第四十七章 後續2第796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中)第1045章 雁行緣石徑(續第二十七章 哨糧第659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二第856章 戰城南,死郭北(中)第五百八十五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第五百一十五章 荊蜀相接氣原通第638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中第695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續第659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下第656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二第726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中第1047章 魚貫度飛樑第一百三十七章 禪林(爆一次大章第一百五十章 漸變五第828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續)第836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中)第986章 單于一平蕩(續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第三百零一章 後事尚維艱(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下第1059章 旌甲被胡霜(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伏幟草中低(中第五百五十五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十第一百一十三章 船貢第四百四十一章 悠悠卷旆旌第五百二十八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三第662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第一百九十六章 雨覆第一百零二章 城欲催(中第七十六章 迴歸第775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
第906章 虎竹救邊急(中第864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續二)第二百六十章 崢嶸5第二百一十章 交州5第910章 戎車森已行第四十七章 後續2第823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續第888章 虜陣橫北荒(續)第三百九十九章 人心不盡足(中第731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中第三百六十五章 薰弦閟餘響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686章 天下同爲堯舜人(續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中第882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回想2第一百四十五章 局勢上第四章,還是活着第二百五十九章 崢嶸4第一百一十五章 港市第959章 旌旗颯凋傷(下第一百五十章 漸變五第876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中)第一百章 弊情第九十二章 清鄉第八章 依舊活着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活2第四百二十四章 各般第878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續第750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第737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下第1017章 分兵救朔方第二百七十三章 扶搖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再造3第982章 單于一平蕩第五百七十八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七)第三百二十四章 遙寄雁南書第693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中第754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二第791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中)第一百三十八章 禪林下第1020章 分兵救朔方(續第831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中)第782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下第三百九十章 伏幟草中低(下第六百零四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第九十八章 潮陽(下第五百零九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中)第994章 羽檄起邊亭(下)第797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第二百零五章 南天5第三百五十二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二第836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中)第五百二十九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四第936章 兵威衝絕幕(續第二百八十九章 行路雨紛紛(下第四百八十六章 而功施社稷(續第三百九十章 伏幟草中低(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第五百二十三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第四百零五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第一百八十四章 潮動2第二百零三章 南天3第917章 明主不安席(續二第四十七章 後續2第796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中)第1045章 雁行緣石徑(續第二十七章 哨糧第659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二第856章 戰城南,死郭北(中)第五百八十五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第五百一十五章 荊蜀相接氣原通第638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中第695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續第659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下第656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二第726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中第1047章 魚貫度飛樑第一百三十七章 禪林(爆一次大章第一百五十章 漸變五第828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續)第836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中)第986章 單于一平蕩(續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第三百零一章 後事尚維艱(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下第1059章 旌甲被胡霜(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伏幟草中低(中第五百五十五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十第一百一十三章 船貢第四百四十一章 悠悠卷旆旌第五百二十八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三第662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第一百九十六章 雨覆第一百零二章 城欲催(中第七十六章 迴歸第775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