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倒逼

bookmark

“先生,今日授課這般早就結束了?”

“學員泰半跟着操之去了京城,自然能早一點結束。”

回到家中的孫伏伽換了一身家居服,招待着前來拜訪的上官庭芝、李元祥還有秦懷道。

這幾年孫伏伽是最勞累最辛苦的一個階段,當然錢賺得也多,留下來的家業,夠孫氏揮霍兩三代人的。

而且孫狀頭的江湖地位在武漢比較特殊,這幾年武漢地方法律的成文成例,基本就是孫伏伽在做綱領。

張德只是從旁根據需要,來決定用或者不用。

總之一句話,法律反應的是統治階級的統治意志,跟維護公平、伸張正義從來都沒什麼關係。

不過武漢並不介意標榜公平正義,畢竟相較人數更少的老大世族來說,武漢本地的小土豪、小世族、寒門更多一些。

以往寒門子弟想要靠司法來戰勝一個豪門子弟,成功率基本爲零。即便真的出現了這種狀況,也無非是那個豪門要倒臺或者失勢,一衆巨頭大佬正在圍攻這個家族,各取所需的結果罷了。

但現在,武漢爲了維護經濟秩序,就不得不保證在擴張期的時候,爲某些寒門“主持公道”。

本質並非是爲了正義或者公平,但其表現出來的結果,反應在當事人身上,那就是武漢處處是青天。

“此次師伯入京,刑部、大理寺莫非也要有所變化?”

“總是要變的。以往都是因循舊例,這光景卻是不成,畢竟武漢無甚舊例可循,處處都是新的。朝廷各部又不能打壓,只得適應。”

唐朝承襲隋制,一應律令體制跟隋朝沒太大區別。長孫無忌當年搞《貞觀律疏》,也就是應個景,真要弄個大部頭出來,他長孫無忌有病?

更何況,隋制又不是不能用,只是名字不好聽。

如果不是特殊情況,在現有條件都還不錯的情況下,指望朝廷去主動改變,可能性不大。

天下太平無事,自然就有田園牧歌,豈不美哉?

若非武漢既沒有田園,也沒有牧歌,連風花雪月都少,也不至於倒逼朝廷發生變化。

不僅僅是社會經濟,哪怕是人文法律上,也是如此。

武漢的大白話在公文中也是如此,而且推行標點符號很明確,不會給你斷句歧義有太大的餘地。

官方通告在對外解釋上,也是力求精準,而不是敷衍了事。

所以武漢的地方法律法規,固然還是有模棱兩可的地方,但相較中央政府的那一套,已經相當的精準。

而且門類極多,傳統的律政司法工作者,很難適應武漢的工作量還有工作強度。

洛陽方面不是不知道這個狀況,但和營造技術工作者一樣,法律工作者,同樣是極端專業的人羣。所以張德入京的團隊中,法律工作者同樣是規模浩大,除了有要參加朝廷吏部、刑部、大理寺遴選的官吏之外,還有類似幕僚、顧問的成員。

後者主要是爲了方便武漢之外的地區,能夠和武漢順利地簽訂合約。

以往的口頭約定之類,或者草簽草擬的一張白紙,這時候是不夠用的。

“去年揚州人哄擡金價,四月份黃金,八月進港價格翻了一倍,有門路的都是大賺了一筆。只是揚子縣碼頭有碼頭商號賴賬,那些小戶就拿不到黃金,還要貼四個月的差價進去。”

“壞了名聲是一回事,但不認賬這個事情,靠一張嘴靠一張草擬合約,還是沒啥用場。說到底,揚州那邊,不認此類合約。”

“師伯說武漢這裡早晚都要做起來這個市場,可遲遲未見,莫非也有律令方面的擔憂?”

上官庭芝和李元祥在那裡說話,一旁秦懷道只是默不作聲地聽着,他很少發言,只是認真地聽。

“淮揚兩地多有豪門做這‘期貨’買賣,他們自是不擔心這合約無人認賬。”孫伏伽拂鬚看着三人,“只是長此以往,這行當也無甚意思。倘使淮揚兩地衙門爲此撐腰,又有朝廷正式公文,那就大不相同。誰要是賴賬,朝廷那裡,也逃脫不得。”

言罷,孫伏伽又道,“再者,任你甚麼契約,只要是做成了紙的,都得繳稅,朝廷也是有心做好的。”

有這個心思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淮揚豪商背後,往往都是能夠伸手進入鹽鐵行業的巨頭。再掰開來細看,一般都是河南、山東的豪門,就算是江淮本地的巨頭,也多是豪門分支,差一點的,也能跟魏徵攀上關係。

本質上來說,這就是巨頭們的自留地,壓根就沒打算跟弱雞們一個槽裡吃食。

但要說朝中大佬沒這個想法,那也未必。

欽定徵稅司衙門就很想咬一口下來,不管你“期貨”怎麼玩,哪怕一萬貫一億貫,你只要繳稅,就是好朋友。

錢穀一時半會兒沒辦法下嘴,不是因爲他沒能力,而是沒有好的機會。

這光景盯上這些業務的大佬,揚子江南北,關洛東西,不知道有多少。

朝中巨頭的想法就很簡單,既然你淮揚的老朋友不合作,那就釜底抽薪。

挾“武漢”自重嘛,你淮揚不搞“正規”,那武漢法律健全,又有官方背書,我們朝中的老朋友又點頭支持,不但點頭支持,還準備高屋建瓴,直接就把這一塊的法律完善起來,打消地方“寒門”“小戶”的疑慮,那人都是長了兩隻腳的,不去揚子縣,可以去江夏縣嘛。

只從正規、健全、放心的角度來看,整個淮揚最終就會淪爲巨頭們自己互相玩的地步。

哪怕朝中大佬可能非常不情願把交易市場放在武漢,但相較扔在淮揚一個大子都收起來哆哆嗦嗦,還不如扔在武漢。

至少張操之吃相不難看出,有肉一起吃,有湯一起喝不是?

孫伏伽跟三人閒聊了一陣,一直沒有開口的秦懷道,行禮之後說道:“若如此,怕是朝廷有意用‘武漢’來逼迫淮揚‘大戶’就範。而且也有可能是聲東擊西,看似要放在武漢,說不定,就是在蘇州。”

老少爺們兒一聽,都是一愣,然後連連點頭:“不錯,言之有理。”

蘇州有什麼?有長孫無忌啊。

這老陰逼要麼不出手,一出手就是把帝國最肥美的一塊肉叼在了嘴裡。而且這時候他再殺淮揚一刀,淮揚誰敢放屁?

到時候,長孫無忌別的不敢說,手中掌握的現金流,簡直是恐怖到爆炸。

長孫無忌跟張德碰頭之後,公開放的話,就是興修水利、鼓勵教育。什麼意思?那就是把即將成立的江東行省或者江南行省,進一步把水陸交通搞好。同時還要多多培養新式人才,絕非是傳統的經典弟子。

蘇州本地歷經數年經營,在張德和錢穀的影響下,本就有着超出這個時代需要的交通物流水平。如果長孫無忌進一步開發,多出來的不僅僅是高產良田,還有更加發達的水路運輸網。

從上海鎮出發,就能更加輕鬆地進入環太湖地區。

而這一切,又需要大量的受教育人才支撐,可以說老陰逼琢磨的,絕非是眼門前的雞零狗碎,想得很遠又很現實。

“若如此,怕是這新式行當,會在蘇州?”

上官庭芝略帶疑慮地說道。

對這個皇親國戚還算了解的蔣王李元祥拿起茶杯,也沒有喝,只是持在手中好一會兒,然後道:“長孫無忌鮮有盡力出手的時候,並非不能,而是收益少了,於長孫無忌而言,做不如不做。這‘期貨’也好,‘票證’也罷,對他而言,都是大吉大利,自是願意出手把持。”

“先生怎麼看?”

秦懷道很是尊敬地看着孫伏伽。

“你們如此一說,老夫倒是想起來,有幾個後進晚輩,倒是跟老夫說起過,這推動武漢律政英才入京一事,乃是吏部牽頭……”

做過吏部尚書的人很多,但在吏部一直有影響力的吏部尚書,只有長孫無忌。

所謂門生故吏遍佈天下……還真不是隨便說說的。

第八十八章 明鏡第二章 響應號召第十四章 那些年我們不想追的女孩第四十九章 我們優勢很大(第一更)第七十三章 憑本事吃飯第十二章 糊里糊塗第五十七章 奇詭不正經第八十二章 衍生需求第三十章 單道真第七十九章 不歸兵部管第九十章 落腳(年初三第三更!)第五十四章 文風頗盛務本坊(三更)第五十六章 半步人瑞第八十五章 籌謀第五十三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三十八章 校書郎(一更求推薦票)第六十章 搓你狗頭第七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四十五章 不謀而合第三十章 深挖第三十三章 賞功第二十五章 籌謀第九十六章 大功德第五十章 星星點點第二十章 天地可鑑第五十幾章 叫爸爸第八十五章 末代君王第六十五章 農事院第四章 玩數學的真厲害第五十二章 祖孫閒談第三十一章 關係學第九十一章 夜行第六十一章 走對了路第七十六章 唯利是圖第六十幾章 王氏第三十八章 威懾第四十四章 放鬆第六章 生無可戀第五十七章 長安來的信(第二更)第七十九章 杜斷之斷第四十五章 不謀而合第六十三章 淳樸第六十六章 韓劇害人不淺第三十六章 利益交換第八章 期望第五十七章 灌輸第二十四章 人精的舞臺第三十八章 最後一斷第八十六章 繼續尋思第六十六章 北上第九十二章 時勢易轉第三章 渣男第三十九章 地方博弈第八十八章 難論輸贏第三十四章 史第八十五章 貞觀十年跳蚤圖第八十五章 大建是大計第九十三章 炮擊第六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三十二章 抉擇第三十章 能吏標準第五十幾章 杜斷第四十九章 魔性第五十一章 面目全非第六十六章 良心(良心票!)第四十章 略作安排第四章 靈前第三十幾章 純潔的友誼第七十三章 調查第六十一章 命好第九十一章 人生如醬缸第六章 癡女第五十六章 不可思議第十六章 “老爺爺”第九十七章 父母官第八十七章 小盤算(年初二第三更!)第三十一章 告於皇天后土第六十六章 賢王不閒第七十八章 大丈夫第八十六章 打聽消息第三十章 隱疾(第一更)第九十二章 房二郎的事業第六十章 杜天王的直覺第九十章 宰第七十二章 蕭二公子第七十三章 官聲第十六章 餅第七十章 蘸糖吃第七十九章 不歸兵部管第四十九章 一舉成名第九十三章 “一視同仁”第四十五章 老漢第八十章 單挑(二更求票)第八十章 皇后詫異第七十二章 翅膀一扇第八十九章 放話第八十三章 推舉第八十二章 成就第八十二章 損招第六十五章 致用
第八十八章 明鏡第二章 響應號召第十四章 那些年我們不想追的女孩第四十九章 我們優勢很大(第一更)第七十三章 憑本事吃飯第十二章 糊里糊塗第五十七章 奇詭不正經第八十二章 衍生需求第三十章 單道真第七十九章 不歸兵部管第九十章 落腳(年初三第三更!)第五十四章 文風頗盛務本坊(三更)第五十六章 半步人瑞第八十五章 籌謀第五十三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三十八章 校書郎(一更求推薦票)第六十章 搓你狗頭第七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四十五章 不謀而合第三十章 深挖第三十三章 賞功第二十五章 籌謀第九十六章 大功德第五十章 星星點點第二十章 天地可鑑第五十幾章 叫爸爸第八十五章 末代君王第六十五章 農事院第四章 玩數學的真厲害第五十二章 祖孫閒談第三十一章 關係學第九十一章 夜行第六十一章 走對了路第七十六章 唯利是圖第六十幾章 王氏第三十八章 威懾第四十四章 放鬆第六章 生無可戀第五十七章 長安來的信(第二更)第七十九章 杜斷之斷第四十五章 不謀而合第六十三章 淳樸第六十六章 韓劇害人不淺第三十六章 利益交換第八章 期望第五十七章 灌輸第二十四章 人精的舞臺第三十八章 最後一斷第八十六章 繼續尋思第六十六章 北上第九十二章 時勢易轉第三章 渣男第三十九章 地方博弈第八十八章 難論輸贏第三十四章 史第八十五章 貞觀十年跳蚤圖第八十五章 大建是大計第九十三章 炮擊第六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三十二章 抉擇第三十章 能吏標準第五十幾章 杜斷第四十九章 魔性第五十一章 面目全非第六十六章 良心(良心票!)第四十章 略作安排第四章 靈前第三十幾章 純潔的友誼第七十三章 調查第六十一章 命好第九十一章 人生如醬缸第六章 癡女第五十六章 不可思議第十六章 “老爺爺”第九十七章 父母官第八十七章 小盤算(年初二第三更!)第三十一章 告於皇天后土第六十六章 賢王不閒第七十八章 大丈夫第八十六章 打聽消息第三十章 隱疾(第一更)第九十二章 房二郎的事業第六十章 杜天王的直覺第九十章 宰第七十二章 蕭二公子第七十三章 官聲第十六章 餅第七十章 蘸糖吃第七十九章 不歸兵部管第四十九章 一舉成名第九十三章 “一視同仁”第四十五章 老漢第八十章 單挑(二更求票)第八十章 皇后詫異第七十二章 翅膀一扇第八十九章 放話第八十三章 推舉第八十二章 成就第八十二章 損招第六十五章 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