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六道兵馬元帥

古有鬥米斤鹽之說,一斗米買一斤鹽,正常年僅,可能一斗米僅二十錢,但現在一斗糧起碼二百錢,因此這個價格不好拿捏。

“現在物價確實貴,不如這樣,暫定三百斤爲一引,每引十千錢。給鹽戶的收購價,則爲每引兩千錢?”李想了想道。

一引三百斤,收購價兩千,那就是每斤大約七文錢不到,比剛纔說的五文錢一斤要漲了近兩文,這可是近百分之四十的漲幅,不能說少。

大家於是都在心裡算賬。

一引三百斤,官方統收價是一引兩貫錢,而賣給鹽商是一引十貫錢,一進一出,官府一引賺八貫。

一年百姓起碼需求一百萬引鹽,那就是能賺八百萬貫。如果個兩三倍,那就是能一下子籌得兩千萬貫左右的鹽款。

這還沒算從鹽戶和鹽商那裡徵的營業稅,估計還能收不少。

哪怕不到三千萬,可也是兩千萬貫啊,想想都讓人激動了。

“一引十千,官銷價每斤就是三十三文餘了,鹽商還要加價,那鹽價豈不得四五十文一斤?如果推行此法,只怕百姓受苦許多。”房玄齡憂心道。

“我覺得不應當分區,如果分區,那麼官銷價格必然不同,到時朝廷要不要對鹽商實行劃區銷售?如果劃區,如何保證鹽商們不相互跨界銷售?朝廷各區的收購價、銷售價是否要調整?這樣一來,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我提議,還是統購統銷,所有的鹽統一價,每引兩千錢收購,統一價出售,每引十千錢。”

李世時這個時候突然打斷了房玄齡的話,問,“鹽稅呢,怎麼收?”

宰相們一個個都不吭聲。

其實大家剛纔說的統銷每引三百斤售十千錢,意思就是裡面已經包括了稅了,這樣平均一斤三十三文多點錢,不便宜了。

可現在李世民突然問一句鹽稅,明顯意思是對這個價格不滿意。

李世民不滿意的原因很簡單,照這個方案,朝廷最多能募集兩千萬貫錢,這還是要幾倍鹽引的情況下。

李低着頭不想說話。

都說北宋鹽價高,但據宋史通貨志記載,鹽引每張,領鹽116-5斤,價六貫。

北宋中期一年也就產鹽三億多斤,正常情況下,一年鹽稅一千多萬貫。

現在李他們打算點,加上鹽價高點,一年弄兩千萬貫,結果李世民還不滿足。

真是有點人心不足蛇吞象了。

“朕覺得三十三文一斤鹽太便宜了,現在鬥米都二百文錢了。都說鬥米斤鹽,要不我們就鹽米價來?”

李世民這話一出,宰相們臉色都變了。

鬥米斤鹽,那是說的正常年月,如今是饑荒年月啊,這糧價都上天了,那是非常不正常的時候,怎麼能按這個時候的米價呢?

不過李世民執意要加價。

最後大家也是有些無奈了。

李覺得可以做點讓步,統銷價每斤四十文,三百斤就是十二貫,除去成本兩千,還剩十貫。朝廷行一百萬引鹽引,就能得利一千萬貫。如果一倍,就是兩千萬。

“太多,也是後患無窮,不如干脆多漲的價。”

“這樣吧,統購還是每引兩千,統銷每引十二千,再加上一倍的稅吧,給鹽商每引二十四千,再一倍。”

李馬上在心裡得出了一個數字,按李世民這種弄法。

一引鹽利十貫,稅十二貫,成本幾乎可以不計。正常賣一百萬引,那就是兩千二百萬,如果一倍,那就是四千四百萬貫了。

這真的是能財啊。

問題是,這樣搞,鹽價可就漲的不是一丁半點了。

鹽商們拿到的批價都是每斤六十六文多了,怎麼也得加價賣吧,一斤賣個七十文肯定不止,估計得七十多文一斤了,要是朝廷再徵他們的營業稅,估計他們也會把這部分轉到百姓頭上,最終一斤鹽估計得八十文錢。

那是最少。

從一斤十文,到一斤八十文,暴漲七倍。

百姓會如何想?

李說漲的太多,突然漲這麼多,怕是百姓有怨言。

可這次李世民並不聽勸諫,認爲如今國難當頭,朝廷之前爲百姓傾國救濟,如今北方胡虜威脅,朝廷必須全力抵禦。

所謂取之於民,也是用之於民,這些錢收上來,也並非他拿支享受了。

這話說出來,李也有點無法再勸。

李世民說的也有點道理。

至於鹽價漲了,細算下來,一戶如果吃鹽四五十斤一年,那一年原本買鹽錢四五百文,而現在卻得三四千錢。

漲的很高。

可李世民也說了,如今物價漲的厲害,一斗米都二百錢了,一石米兩千錢。一斤鹽賣六七十文,並不算高。

李想想中唐改革鹽法,直接在鹽價上加十倍的鹽稅的事情,想想後世明清時的高鹽價,也知道,這其實是展的必然。

朝廷需要錢,總能找到辦法的。

不過李依然還是覺得漲的太突然太高了。

“陛下,其實我還有一個後續計劃,剛纔還沒來的及說。”

“是什麼,說來聽聽?”

李本來不想說這個的,這個時候也只好說出來了。

“臣以爲,朝廷可以把鹽業這塊,成立一個公司。”

“公司?”李世民皺眉。公司,不就是商行的另一個稱呼嗎,朝廷辦商行,前所未有的事情啊。

“是這樣的,朝廷成立一家公司,但屬於朝廷控制的。朝廷可以行股票,然後向商民出售,以此募集股本。比如說,朝廷第一次行新股,可以多募集些股金,比如說,募集個一千萬貫兩千萬貫。”

“就如四海貿易公司一樣?”李世民早知道了四海公司股票圈錢的厲害,人家商行的股東,那可是得年年分紅派息的。四海公司的股票倒好,有各種不同等級,許多人手裡的股票,根本沒有決策權。

而且公司也不承諾會年年會紅派息,意思他們想分就分不想分你手裡的股票就暫時不能分。雖然擁有股票就是股東,可這種股東,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若是朝廷也把弄一個唐鹽公司,行股票,拿出個一兩成股份來,行股票募集股金,然後把這個錢拿給朝廷做戰爭之用,不也挺好的。

把唐鹽公司募集的股金挪用到朝廷打仗,李世民覺得天經地義,唐鹽公司那是朝廷的啊。

至於給股東們分紅派息,等以後有錢了再說。

“這個辦法不錯。”李世民很滿意。

“陛下,那是不是可以考慮暫時先不要漲這麼高的鹽價?”

李世民想了想,“文遠你這是爲民請命嗎?那就統購還是兩千,統銷十二千,稅三千。”

這樣一來,一斤鹽官方批價就是五十文了,鹽商分銷零售估計在六十文以內。一斤減了十幾文錢。

李還不太滿意,可李世民已經一揮手。

“好了,此事就這樣說定了,先印一百萬引,再一百萬,然後儘快組建這個唐鹽公司,再拿出一成股份來行,募集一千萬股金。”

李世民算了算,一百萬鹽引,就是一千五百萬貫,除去二百萬本錢,還得一千三百萬鹽利,一倍,那就成了二千六百萬,再行一千萬鹽股,那就是三千六百萬了。

嗯,這麼多錢,足夠跟突厥人開幹了。

“好了,現在錢的事情已經解決了,我們還是來商議一下,如何對付統葉護,對抗突厥白眼狼們吧!”

李世民甩甩衣袖,湊到了地圖前。

最新的消息,突利小可汗果然已經投奔了統葉護。

對他來說,統葉護雖是西突厥大汗,可當年西突厥也是突厥王族出去開拓西域的一支,投奔他,總好比投奔大唐的好。事到如今,突利哪不明白他被大唐擺了一道。

因此他寧願投奔統葉護,也不投唐。

而漠北的鐵勒人,跟統葉護的上一戰中,元氣大傷,現在北逃的遠遠的。

大唐現在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統葉護馬上就來了,這一戰不可避免。

“讓唐儉出使漠北,看能不能先拖住統葉護段時間,給他送點金帛珠寶。跟他談條件,不管統葉護現在提出什麼條件,我們都可以暫時先假裝答應他。”

李世民雖然決定了要開打,但越是如此,他越加小心。李說的對,統葉護如今兵強馬壯,正是得洋之時,不能硬剛,得想點辦法智取。

宇文士及提出,應當再派人去聯絡下薛延陀的夷男。

“夷男兵敗北循,找他有什麼用?”

“夷男雖敗,但草原上的戰爭都是差不多,就算敗,也不會一下子敗光,只要收拾下兵馬,夷男的實力並沒太大損失。關鍵是他有沒有再戰的勇氣,只要我們大唐聯絡他,表明要與統葉護開戰的決心和態度,相信夷男肯定會出兵配合我們的。有夷男在漠北,能替我們牽制統葉護不少兵力。”

宇文士及這番話說的李是刮目相看,想不到這個老頭,居然也有如此厲害的一面。

李世民點頭,覺得這個時候多個幫手總是好的。

不過他還是提出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朕準備調長孫無忌回來,出了這麼大的事情,他不適合繼續留在朔方。”說到這裡,他目光在衆宰相中掃過,最後停留在李的面上。

“文遠,朕選你掛帥,由你來指揮這次北方之戰,你可敢應?”

李沒有什麼驚喜激動,淡淡的道,“臣舉薦衛國公李靖,老當益壯,大器晚成,用兵如神,可以爲帥。”

李世民搖頭,“朕將河東委給李靖了。”

“那臣再舉薦英國公李績,李績將軍善謀多策,用兵了得,可以爲帥。”

“朕將河北交給李績了。”

“那臣······”

“太子一力舉薦你爲帥,朕思慮良久,也覺得你是此次掛帥最佳人選。你也莫要推辭,此是朝廷用人之時,不是給你封官賞賜,不用推來推去!你就說應還是不應?”

話已經如此,李就是不想應也得應了。

“臣領旨,但有一要求,臣向陛下借兩位武神同行。”

“你要叔寶和敬德二將爲副?沒問題,朕不但把二將派給你,而且還會下令,讓李靖李績柴紹諸道大都督統統都受你節制,聽你調派。朕對你只有一個要求,打贏這戰!”

節制河西、隴右、關內、朔方、河東、河北六道兵馬元帥,這可是皇帝極大的信任了,李覺得肩頭很重。

“臣定不辱使命,請陛下和太子殿下放心!”

第1494章 魏徵第1479章 戰列線第378章 無忌,我想去隴西,去找張文遠!第352章 洮州牙兵第七十三章 按規矩做事第1542章 切糕、沙陀人第四十九章 我不去河北第652章 以血還血第513章 蕭皇后第1014章 單刀赴會第862章 釜底抽薪第189章 不務正業第490章 放妻書第1342章 背叛第1430章 憑他也配第484章 立碑第614章 賣爵第825章 小女王第806章 招兵買馬第1104章 朕已經迫不及待了!第653章 夜郎第816章第331章 去洮州第1337章 殺無赦第655章 男爲奴女爲妓真第178章 場面失控第1007章 淮軍第1400章 夜宿宮中第1480章 無知無畏第485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517章 皇帝也得交手續費第1161章 玉人何處教吹簫第1139章 狗咬狗第134章 小將軍第981章 受驚了第1105章 既得隴復望蜀第1553章 冰山上的來客第754章 李靖第1251章 脫離父子關係第十章 落戶大唐第619章 心不狠江山不穩第217章 開天闢地第774章 白日夢第344章 太子一意孤行第856章 身份第528章 文遠,你來當講武堂校長第1088章 大唐高速公路第六十章 送禮佳品第670章 工分第412章 厲害了我的哥第216章 榮譽院士第895章第329章 虯髯客、紅拂女第755章 敬畏第899章 白玉爲堂金作馬第923章 倒貼第1280章 同盟第875章 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感謝ranjr萬賞第163章 一百響爆竹第335章 先斬後奏第681章 對口第1151章 殖民地第504章 糾糾武夫、公侯干城第694章 等一下第930章 第五更送上,求月票!第三百三十九章 寧可錯過,絕不放過!第916章 感謝墨翠黨盟主萬賞!第298章 暴卒長安第1524章 腐儒第188章 盡享齊人之福第754章 李靖第294章 皇帝扶犁、張三牽牛第937章第469章 不管你們信不信,朕是信的第920章 求月票!第549章 漢京第1001章 李超的勤王軍第623章 懲罰第795章 霸道皇帝第941章 隆重推薦:無雙大都督第1077章 太子第859章 讓賢第350章 脫劍膝前橫第178章 超豪華迎親車隊第八章 老相好和燒尾宴第723章 預留退路第675章 小別勝新婚第1034章 誰是下一個?第796章 血虐第1483章 雄心第317章 三國演義第1559章 拉媒第1502章 新金山第298章 暴卒長安第六十章 送禮佳品第1076章 播種第398章 宮變第420章 玄武門伏擊第476章 大手筆第487章 雁門關李靖
第1494章 魏徵第1479章 戰列線第378章 無忌,我想去隴西,去找張文遠!第352章 洮州牙兵第七十三章 按規矩做事第1542章 切糕、沙陀人第四十九章 我不去河北第652章 以血還血第513章 蕭皇后第1014章 單刀赴會第862章 釜底抽薪第189章 不務正業第490章 放妻書第1342章 背叛第1430章 憑他也配第484章 立碑第614章 賣爵第825章 小女王第806章 招兵買馬第1104章 朕已經迫不及待了!第653章 夜郎第816章第331章 去洮州第1337章 殺無赦第655章 男爲奴女爲妓真第178章 場面失控第1007章 淮軍第1400章 夜宿宮中第1480章 無知無畏第485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517章 皇帝也得交手續費第1161章 玉人何處教吹簫第1139章 狗咬狗第134章 小將軍第981章 受驚了第1105章 既得隴復望蜀第1553章 冰山上的來客第754章 李靖第1251章 脫離父子關係第十章 落戶大唐第619章 心不狠江山不穩第217章 開天闢地第774章 白日夢第344章 太子一意孤行第856章 身份第528章 文遠,你來當講武堂校長第1088章 大唐高速公路第六十章 送禮佳品第670章 工分第412章 厲害了我的哥第216章 榮譽院士第895章第329章 虯髯客、紅拂女第755章 敬畏第899章 白玉爲堂金作馬第923章 倒貼第1280章 同盟第875章 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感謝ranjr萬賞第163章 一百響爆竹第335章 先斬後奏第681章 對口第1151章 殖民地第504章 糾糾武夫、公侯干城第694章 等一下第930章 第五更送上,求月票!第三百三十九章 寧可錯過,絕不放過!第916章 感謝墨翠黨盟主萬賞!第298章 暴卒長安第1524章 腐儒第188章 盡享齊人之福第754章 李靖第294章 皇帝扶犁、張三牽牛第937章第469章 不管你們信不信,朕是信的第920章 求月票!第549章 漢京第1001章 李超的勤王軍第623章 懲罰第795章 霸道皇帝第941章 隆重推薦:無雙大都督第1077章 太子第859章 讓賢第350章 脫劍膝前橫第178章 超豪華迎親車隊第八章 老相好和燒尾宴第723章 預留退路第675章 小別勝新婚第1034章 誰是下一個?第796章 血虐第1483章 雄心第317章 三國演義第1559章 拉媒第1502章 新金山第298章 暴卒長安第六十章 送禮佳品第1076章 播種第398章 宮變第420章 玄武門伏擊第476章 大手筆第487章 雁門關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