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章 凡十七戰皆捷

“朝廷去年教育開支預算是多少?”張超問。

主管教育的是禮部,而分管禮部的宰相是杜淹。

“八十萬貫。”杜淹分管禮部後,也做了不少功課的。數據也是張口就來,不過八十萬這數字還是讓大家相當驚訝。

財政年收一億,每年預算九千萬,結果教育這塊纔給八十萬預算?

“太少了。”張超道。連百分之一都不到。

哪怕是號稱混亂不堪的北洋時期,軍閥們也是極度重視教育的。當時的教育部甚至明確規定,教科文的經費在中央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的百分之十五。在省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的百分之二十五。在縣市更不得少於其預算的百分之三十五。還要求依法設置教育文化基金和產業,給予保障。

當時的教育月薪高達六百元,與政府的部長基本持平。

袁世凱當政時的直隸省,共辦有專門學堂十二所,實業學堂二十所,優級師範學堂三所,初級師範學堂九十所,師範傳習所五處,中學堂三十所,小學堂七千三百九十一所,女子學堂一百二十一所,蒙養院兩所,共計八千七百二十三所。

他甚至從每月自己的薪水中取出三分之一,做爲獎學金,用來資助北洋新式軍事學堂中的中學生。

連北洋那樣的亂世,軍閥們都極尊重文化人,大力推行教育,教育方面的開支預算佔比如此大。

而在大唐,天天喊着興辦教育的朝廷,教育開支預算卻只在中央財政中佔不到百分之一,地方上的預算也高不到哪去。

連房玄齡也覺得過去確實教育預算少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開啓民智十分得要。而對開拓地區的漢化教育更加重要,這關係到我們能不能在那些地方站穩腳,能不能把那些蠻夷們給同化爲諸夏。”張超手指輕敲着桌子。

“我認爲我們必須加大教育投入,百分之一太少了,明年的教育方面預算起碼得佔百分之十,就定個九百萬貫吧。”

長孫無忌皺眉。

“加大教育投入我也支持,可從八十萬,一下子增加到九百萬,翻了十一倍不止,是不是太多了些。我們的總預算案差不多定下來了,這個時候從別處挪八百二十萬到教育這塊,那其它地方可就都是缺口漏洞了,怎麼填補?”

張超不理會長孫無忌。

“想辦法填補,實在不行,我們宰相的特別預算款裡一人抽出二十萬來。若是還不夠,再從國庫裡抽一筆錢出來,或者乾脆發行教育債券也行。”

戴胄問,“國庫裡還有一個億呢,發行債券沒必要吧?”

他以前做過戶部尚書,但對於經濟管理這塊,還停留着小農意思裡。像發行債券這種提前預支消費的模式,還是不太能接受。

“從國庫支取部分也行,再適當發行部份教育債券也很好。朝廷中央加大教育預算,地方上也得相應加大。這些投入的錢,我希望主要用於三個方面,其一,就是在京城以及一些重要大城,增建一批高等師範學校,在各道州,增建一批初級師範學校,師範學校專門用來培養老師,以滿足我們各地的學校老師需求。”

“要普及六年義務教育,保證大唐每個裡,都起碼有一所小學。”

“師範學校和小學都要實行免費教學。”

·······

張超提出的這些,房玄齡等仔細思考,倒也覺得還算合理。

一年花幾千萬養兵,幾千萬養官養吏,難道就不能抽出幾百萬來辦教育。過去教育主要還是由地方的鄉紳們自己籌辦,私塾盛行。

但窮人的孩子,確實也沒有機會讀書,也讀不起書。

過去的書貴,紙貴,墨也貴,老師也少。

而現在,新的印刷術造紙術制墨術等產業的擴大,技術的升級,讓書本紙張等文具價格大跌。

朝廷拔出專款在各鄉各里建立小學,免學費普及六年小學教育。

不過要全面普及小學六年教育,不僅僅是錢的問題。

哪裡找這麼多老師呢。

如果一里設一個學校,而大唐原來是百戶一里,五六百口人一個裡。大唐六千萬人口,得有近十萬個裡。

建十萬所小學?就算錢沒問題,哪找這麼多老師去?

哪怕在全國建立一萬所小學,目前來說,都是非常艱鉅的任務。

十萬個老師,都由財政負責,這可是相當龐大的負擔。一個老師哪怕一年只給二三十貫錢,十萬就得二三百萬貫了。何況一個禁軍士兵都有五十貫一年的兵餉,當兵的還有其它獎賞,作戰的繳獲賞賜等。

當老師的一月二三十貫就有些少了,總不能教書的老師比一個普通大兵收入還少啊,這還談什麼推廣教育啊。

一個老師一年起碼五十貫,那十萬個老師一年光薪水就要支出五百萬貫。朝廷解決一半,地方解決一半,朝廷一年也得支出兩百五十萬貫。

還有學校的校舍桌椅等的維護,學生午餐,學生課本紙筆的開支呢。

而且全國一萬所小學,只是最少的投入了。

真正要做到各地都有小學,那得好幾萬所。

何況,朝廷還要投錢建師範學校呢,師範學校培養老師,他們也是免學費,朝廷還要給他們補貼呢。

“任重而道遠啊,文遠,興辦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還是量力而行,慢慢來吧。我以爲,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如在全國興建起一萬所小學,比如擁有十萬名小學教員。建百所師範學校,大量培養老師。你以爲如何呢?”房玄齡對張超道。

張超點頭,“嗯,一口也確實吃不成胖子。一里一所小學暫時達不到,那就一鄉起碼一小學。老師少,就讓老師辛苦點,每班多收些學生,讓孩子們辛苦點,老師也辛苦點。”

“此外,想辦法也讓民間承擔部份辦學的任務。鼓勵民間地主、鄉紳辦學,鼓勵那些商人們捐助辦學。讓地方上的士子生員們,去學校當代課老師,讓那些士子們到鄉下去支教。”

讓秀才們到鄉下支教個一兩年,然後科舉考試時給他們加個幾分什麼的。

長孫無忌驚呆了。

張超好無恥,居然這種科舉加分的方法都用出來,節操呢?

科舉的公平性呢?

“科舉不僅要量才取士,我們也還要考較士子的人品啊。肯下鄉支教,那就充分說明他們的人品還不錯嘛。”張超覺得這個辦法不錯,他甚至在考慮,是不是應當在科舉考試的制度里加一條,參加舉人考試之前,秀才必須要有一年以上的支教經歷纔有資格?

現在大唐最大的一批讀書人羣體,不就是這些讀書科舉的士人嗎。

“我們還可以建立一個希望小學基金,向社會各界籌集善款,然後用於在各地困難地區建立希望小學,讓孩子們有書可讀。”

“對於小學老師我們也得鼓勵,比如在小學中任職滿五年,就可以參加吏員考試。甚至把小學的校長納入吏員之列,校長主持教學成績好,可升爲教諭、教導這樣的地方學官,成爲正式的有品級官員,進入仕途。”

“這個不錯。”岑文本讚道。

談到後面,張超決定拿出十萬貫錢,捐建一百座地方小學。一千貫錢,建一所鄉村小學,倒也足夠了。地方上的百姓,出工出力,材料也相對便宜些,一千貫足夠建起來。

張超帶了頭,房玄齡等自然也都各自捐錢。

房玄齡出了八萬,其它宰相們也都出五萬。好在大家都有錢,一個個都是實封大貴族,家家也還是有許多產業。五萬塊,只算是出了點小血,但傳出去也算是得個好名聲。

·······

“近衛六軍也已經完成組建了,計劃明年退伍三分之一士兵,改徵召義務兵。每年換一批,三年後,近衛六軍所有士兵都由義務兵取代。”

分管兵部的岑文本說道。

“等到明年夏,讓蘇定方率領新組建的近衛六軍去漠南,把薛延陀趕回漠北。等完這仗,就可以換一批新兵入營了。”張超決定。

其它幾人也沒有意見。

戰爭在即,裁撤老兵也不急於一時。

精銳的老兵,留用爲士官。全軍南衙北衙水師八十萬兵馬,從中挑選十二萬留用爲士官,另外保留三萬軍官。

剩餘的,都是要裁軍退伍,然後逐年分批換成義務兵。

六十萬軍隊,其中四十五萬義務兵。義務兵只拿津貼不拿軍餉,服三年役,算下來其實軍費的開支反而要減少些。朝廷真正養的是那三萬軍官和十二萬士官。

他們的月薪軍餉反而是比過去提高了,待遇變好了。

養着這些軍隊的骨幹,戰鬥力反而並不會降低。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一名吏員在外面敲門。

“元輔,樞密院剛送來的,信度捷報。王玄策提督在信度大敗戒日軍,王提督率領信度兵馬發起全線反擊,突襲大敗戒日軍。此後率大軍追擊,與戒日軍連打十七仗!”

“十七戰皆捷!”

“目前王提督已經攻入戒日國境內,連奪十七城!”

聽到這個消息,內閣諸相都不由的精神一振。

信度戰事,朝廷都已經列入明年的作戰計劃內,預計明年可能要打很久。想不到,王玄策居然趕在新年前,大敗戒日軍。

“算算時間,信度之戰是從去年過年的時候開始的,到現在剛好一年。一年時間,雖然經歷了中原之變,信度有些混亂,又沒有援兵。可他們依然堅守住了,並且在如今全線反擊,大破戒日國兵馬,實是了得。”

褚遂良笑着道,“名師出高徒,王玄策身爲趙王親傳弟子,果然不愧衆望,這仗打的漂亮。”

張超哈哈大笑,“信度戰場,算是提前鎖定勝局,明年我們的壓力要減輕許多。”

“當爲王玄策授勳封賞!”岑文本道。

十七戰十七捷,連破十七城,殲滅戒日軍七萬有餘。

這可不是什麼虛假的勝利,這是真真實實的大勝。

這一仗,王玄策確實打出了唐軍的威風,給戒日軍以重創。

了得!

張超都忍不住心裡大讚自己的這位門生!

還欠五章!

第1080章 漲薪十倍第727章 秦懷玉、棉花第1243章 向太子求和第943章 第六更送上,求票!第一百零三章 狗大戶第866章 皇帝也無賴第1363章 遍地黃金第二十一章 五陵少年金市東第252章 長安紙貴第735章 新太子第1581章 飲血劍第1258章 一刀一個皇帝兒第1042章 同室操戈第294章 皇帝扶犁、張三牽牛第97章 現在反悔還來的及第二十六章 尚公主第625章 殺雞!第十二章 太極與鐵槍第1300章 十二金剛第488章 風帆炮艦第656章 對敵人仁慈,對是對自己殘忍第1174章 大唐、羅馬邊界協議第1228章 反了第141章 搶食第399章 今晚,我等你來!第665章 水泥行宮第三章 百無一用第1175章 除輔政大臣第1566章 罷了第四十六章 授田第528章 文遠,你來當講武堂校長第1314章 得十錢而不死第194章 三天三夜第1526章 斯巴達訓練營第854章 兩隻狐狸的合作第1584章 承乾和長孫無忌知道嗎第1050章 柴紹第1502章 新金山第876章 伏屍十里第1580章 朕不是李淵第1432章 戰爭稅第336章 我的地盤我作主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官人第1401章 聯邦帝國第1301章 私奔第425章 功列第一第1152章 朕開了一個壞頭第946章 朕虧了第81章 殺豬第482章 尚書左僕射、和順郡王第427章 指腹爲婚第374章 靠山王第671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552章 武媚娘第八百一十四章 天可汗第一百一十一章 雛鷹第763章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694章 等一下第421章 長安亂第351章 金紫光祿大夫第327章 二十抽一第1515章 稅警第400章 地振高岡,一派溪山千古秀第1185章 崩逝第851章 你沒開玩笑?第1192章 第一刀第1362章 懶王第1573章 太宗武皇帝第一百三十三章 徵辟第1562章 新世家第1511章 殺第1119章 無孔不入第1213章 武裝起來第1266章 逼宮第785章 十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第1073章 放虎歸山第326章 交易所和拍賣行第408章 解散天策府第1481章 紅利第766章 無從下嘴第516章 憋出內傷的柴紹第300章 北伐大元帥第392章 臣李超,謝主隆恩!第784章 入吾彀中第1094章 大本營第478章 意想不到的會面第1482章 墜入地獄第1430章 憑他也配第141章 搶食第880章 壯志飢餐胡虜肉第170章 人無我有第1189章 衣錦還鄉第1212章 武媚娘、李治第140章 闖中軍大帳第1173章 三國鼎立第七十二章 女工第1497章 魚我所欲也第1125章 勢利的蠻子第1360章 鐵與血第1291章 小龍李顯
第1080章 漲薪十倍第727章 秦懷玉、棉花第1243章 向太子求和第943章 第六更送上,求票!第一百零三章 狗大戶第866章 皇帝也無賴第1363章 遍地黃金第二十一章 五陵少年金市東第252章 長安紙貴第735章 新太子第1581章 飲血劍第1258章 一刀一個皇帝兒第1042章 同室操戈第294章 皇帝扶犁、張三牽牛第97章 現在反悔還來的及第二十六章 尚公主第625章 殺雞!第十二章 太極與鐵槍第1300章 十二金剛第488章 風帆炮艦第656章 對敵人仁慈,對是對自己殘忍第1174章 大唐、羅馬邊界協議第1228章 反了第141章 搶食第399章 今晚,我等你來!第665章 水泥行宮第三章 百無一用第1175章 除輔政大臣第1566章 罷了第四十六章 授田第528章 文遠,你來當講武堂校長第1314章 得十錢而不死第194章 三天三夜第1526章 斯巴達訓練營第854章 兩隻狐狸的合作第1584章 承乾和長孫無忌知道嗎第1050章 柴紹第1502章 新金山第876章 伏屍十里第1580章 朕不是李淵第1432章 戰爭稅第336章 我的地盤我作主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官人第1401章 聯邦帝國第1301章 私奔第425章 功列第一第1152章 朕開了一個壞頭第946章 朕虧了第81章 殺豬第482章 尚書左僕射、和順郡王第427章 指腹爲婚第374章 靠山王第671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552章 武媚娘第八百一十四章 天可汗第一百一十一章 雛鷹第763章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694章 等一下第421章 長安亂第351章 金紫光祿大夫第327章 二十抽一第1515章 稅警第400章 地振高岡,一派溪山千古秀第1185章 崩逝第851章 你沒開玩笑?第1192章 第一刀第1362章 懶王第1573章 太宗武皇帝第一百三十三章 徵辟第1562章 新世家第1511章 殺第1119章 無孔不入第1213章 武裝起來第1266章 逼宮第785章 十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第1073章 放虎歸山第326章 交易所和拍賣行第408章 解散天策府第1481章 紅利第766章 無從下嘴第516章 憋出內傷的柴紹第300章 北伐大元帥第392章 臣李超,謝主隆恩!第784章 入吾彀中第1094章 大本營第478章 意想不到的會面第1482章 墜入地獄第1430章 憑他也配第141章 搶食第880章 壯志飢餐胡虜肉第170章 人無我有第1189章 衣錦還鄉第1212章 武媚娘、李治第140章 闖中軍大帳第1173章 三國鼎立第七十二章 女工第1497章 魚我所欲也第1125章 勢利的蠻子第1360章 鐵與血第1291章 小龍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