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妻妾兒女,李翻身上馬,一隊李家的家兵家將,跟隨出。轉身上馬的時候,李看到崔鶯鶯她們流了眼睛,心裡也有點不好受。
聚少離多,虧欠她們了。
出了府,李先入宮,向李世民陛辭。
年輕的君臣倆沒說太多,一切盡在不言中,向來不怎麼喝酒的李世民,破例的一口乾了一大碗,李也把碗中酒一飲而盡。
然後帶着李世民賜下的節度使旌節出宮。
襄陽城東門,不知道多少貴族官僚的家人來這裡,他們來這裡不是採購也不是送行,而是來看李離開的。
當李終於騎馬出了東門,向着碼頭而去的時候,這羣人立即飛快的趕回家裡,向家主們報告李走了。
“李終於灰溜溜的離開了。”
聽到李終於離開的消息,最高興的還是御史臺的一羣官員,他們覺得李的離開,完全就是他們的功勞啊。若不是他們要集體彈劾李,使得皇帝也不得不退讓,把李瘟神給送走了,要不事情哪有這麼的簡單。
“終於走了。”
襄陽城中,幾名御史正在一個御史的府中飲酒。
“有點可惜啊,要是陛下的旨意晚一天,我們就能把李拉下馬了。現在李去了河北,可還是尚書令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呢。”
“不急一時,等李去了河北,這事情不是更好辦。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要我說,咱們就先放過李,咱們先把這新法給彈劾廢了。”
“對,先把這新害民亂政之法給罷了,然後,再把李的狗腿子馬周等李黨清除了。”
也不知道從何時起,朝中有了一個李黨。
這個李黨,黨自然就是李,然後還有些核心人物,馬周、魏徵、武士彠等,其實說馬周是李一黨,還說的過去,可魏徵等也說成是李黨就有些胡說。
這所謂李黨,其實上面羅列的都是李的老部下,還有李的姻親等。比如說蘇烈是李的大弟子,自然逃不出李黨,還有程處默幾個,當然也是李黨。
如魏徵、崔幹、武士彠、孫伏伽等人因爲與李結親,也被稱爲李黨,還有如許敬宗、岑文本等原在李下面做過事,關係較密的也被稱爲李黨。
好在這些人倒也不蠢,沒把秦瓊程咬金羅士信、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也稱爲李黨,因爲真要這樣算,那整個朝廷裡的重臣,估計有一半以上得算李黨。
當這些人背後議論,謀劃着的時候,李已經出了襄陽城。
在襄陽城東碼頭登上了船。
李去幽州,路線卻不是直接北上,而是在襄陽城東碼頭坐船,順漢江直入長江,然後到達揚州,再沿隋大運河北上幽州。
看似繞了個大彎,但因爲水路便捷輕鬆,實際上這個路線反而會更快些。
李北上,李世民把剛組建的五千神機營拔給了李,讓他帶着這支火器部隊。
這支剛組建成型的部隊,其實連李世民都還不是很重視,雖然五千神機營將士,都是自府軍中抽選出來的精銳老兵。可畢竟這是第一支火器部隊,配上了新型火器之後,這支部隊應該使用什麼相配合的戰術,這些都還在摸索之中。
軍隊便是如此,每種新武器的出現運用,都必然帶來戰術上的革新。
而火器部隊,不比車兵、步兵、騎兵這些,他是一支新型軍種,也不同於弓弩手、長矛兵這些。
反正現在朝廷的軍將中,還沒有人找到一個適合的戰術來配合這支軍隊。
李世民也是想借李之手,好好在戰場上訓練下這支兵馬,讓他們找到屬於他們的作戰方式。若是找不到合適的戰術,那麼其實這支神機營就沒有單獨保留的必要。
五千人,數量不少了,李世民也是大方,五千精銳抽調組成的這樣一支新軍,一支北衙禁軍,直接全交給了李。
神機營,火器軍種,算是新兵種,一般將領不知道要如何用,是因爲他們對火器瞭解的並不多。
但對李來說,神機營肯定不能當成普通步兵。
這應當是一支特殊的火器兵種啊。
哪怕這個時代的火器技術還不行,造不出槍造不出炮,但造點拋射的火藥罐,弄點投擲的手雷,再製造點地雷什麼的,也是沒問題的。
何況,火箭什麼也一樣可以啊。
獨擋一面,肯定不行,但用在關鍵的時候,肯定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除了帶着這五千神機營士兵,李還帶了一些裝備,都是從軍品監里弄來的火器裝備。
什麼火箭,手雷,還有不少配製好的黑火藥。
沒有火器的神機營,算什麼火器部隊。不過說來,現在的神機營,跟普通的步兵也沒多大區別。
他們主要裝備的武器,還是步槊、橫刀,並人人配了弓,也有部分士兵,配備的是刀盾,還有配大盾的,還有配陌刀的,也有配重甲的。
反正這本來就是一支從各個軍種裡抽來的精銳,既有弓箭手,也有弩手,還有拋石車的炮手,甚至還有些騎兵和重步兵,陌刀手等。
到了神機營之後,北衙也不過是給他們增配了手雷,把普通的箭支裡,加了一些火箭。然後投石車,配上了火藥罐等,說來說去,原來的將領根本不懂得如何裝備一支火器部隊,或者根本不知道什麼樣才叫火器部隊。
李覺得,神機營,火器部隊啊,起碼得一人一支突火槍,再裝備上幾十門火炮啊。
不管這火槍、火炮多原始落後,起碼得有啊。
這就好比水師他必須得有船,騎兵得有馬,弓箭手得有弓,弩手得有弩一樣的。
火器部隊,沒有火槍火炮,能叫火器部隊?
不過造槍造炮似乎不簡單,哪怕是最落後最原始的突火槍,其實也不簡單啊。
一把簡單的突火槍,其實確實說來簡單。
據說世界上第一種射子彈的步槍,就是中國古代明的,是在宋理宗時期,宋軍明。
一開始以巨竹筒爲槍身,內部裝填火藥與子彈,點燃引線後,火藥噴,將子彈射出。
據說這種簡陋的火器射程還挺遠,能達一百多步。
李對於這個射程表示懷疑,到了明末的時候,火槍都沒有這麼遠的射程,宋朝時的竹筒槍怎麼可能這麼猛。
畢竟竹筒做的,估計也就跟個大號爆竹似的,別說一百多步,能射個十幾步都不錯了,畢竟十幾步的話,也有二三十米。
其實有的史書記載,說的是子彈出如炮聲,聲聞百餘步。結果後來就有人說什麼射程一百多步,聲音傳一百多步,只能說明聲音大而已,不能說射程遠。
其實火槍火槍,最早應用戰場的時候,是把一兩個裝了火藥的竹筒綁在長槍槍頭下面,等到交戰的時候,點燃火藥筒,先用這火藥筒去噴敵軍,用火藥焰火灼傷敵軍,然後再用槍頭刺。
這種戰術,在宋朝開始運用火槍的時候,還挺流行的。
雖然這種火槍,只是火焰噴射,連子彈都沒有,可也還是有一定實用性的,也製造簡單,每個火槍兵一標長槍,然後帶上多個火藥竹筒,再帶跟火繩。
一交戰,綁上火藥筒在槍頭下面,先拿這火藥去晃敵人,去噴敵人,讓他們慌亂的時候,再找機會拿槍頭刺。
李覺得這東西就是火藥的一個很好應用。
到了後來,火槍上裝刺刀,能遠射也能近戰。而在火槍最開始應用的時候,很少人想到,卻是在長槍的槍頭下裝一個火藥筒。
李覺得,這樣子雖然簡陋,但長槍兵一下子就進化爲火槍兵了啊。
對於這些新火槍兵們來說,他們打仗的時候,就多了一個技能啊。我除了拿長槍刺,還能噴火呢。
而製造點火藥筒也不難,弄點竹筒,添點火藥,堵上口子,塞根引線就好了,再每個士兵一根火繩。
挺簡單的,卻讓一個長槍兵瞬間進化成爲火槍兵了。
當然,其實火槍後來升級了,直接把長槍的槍頭去了,換成了一截鋼或鐵製成的槍管,上面打有小孔,可以塞引線。
然後就往槍筒裡塞火藥和子彈,什麼鉛子碎鐵釘破瓷片等都行。
交戰的時候,點燃引線,然後對着前面的敵人,就是砰的一槍。
這種就是突火槍了升級版了,一樣很簡單,射程短,威力不大。
槍管短,怕風怕雨的,還不能槍口朝下,但同樣的,這是一種更好的火藥運用方式,尤其是他能射子彈啊,
與弓箭比,可能射程短,準確差,但另一方面,爲種火槍,不需要力氣開弓,不需要很好的射術,隨便一個兵,不論老弱,給把突火槍,都能摟火。
理論上說,只要有足夠數量的火槍兵,在足夠近的距離,打排槍,就一樣能揮出很大的作用來。
如果再給這個火槍槍筒上再設計一個可以安裝取下的槍頭,那打完子彈後,裝上槍頭,立馬就又能變成一把長槍了。
兩種火槍兵,都挺不錯的,李準備先每種弄一點出來試試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