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1章 皈依我華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歡迎再次來到東方,來到大華。”

則天門前,大華皇帝張超面帶着微笑站在那裡迎接着遠道而來的法蘭克國王。

克洛維緊走幾步上前,伸出雙手握住張超遞出的右手,很用力的握着大華皇帝的手。

三隻手緊握在一起。

克洛維恭敬的道,“非常感謝陛下的迎接,不勝榮幸。”

“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東方華夏是禮儀之邦,我們向來熱情好客,對遠道而來的朋友,向來是十分歡迎的。”

克洛維握着皇帝的手許久都不願意分開,他心裡清楚這次會面的重要性,如果能夠說服這位東方的主宰者,那麼自己的處境就能大大改變。

他順着皇帝的話道,“幾年前初來東方時,我就完全喜歡上了這個地方。這裡的一切,都是那麼的吸引人。我學習漢語,也讀聖賢之書,孔聖的學說,我也非常喜歡。儒家的禮儀廉恥,說的非常好。”

儒家在中原大華是國教,地位相當於法蘭克甚至是整個歐洲的天主教會,這一點克洛維是深有體會的。近些年隨着大航海和貿易的發展,西方教會其實也早發現了這方沃土。

這簡直是東方的伊甸園。

許多傳教士不遠萬里來到中原,希望在這裡傳播他們的理念和信仰。但是,在西方世界無往不利的信仰,在這裡卻完全水土不服。

走上層路線,皇帝和貴族士人們並不理會也不感興趣。有些人轉而想走下層路線,可依然得不到支持。

在中原,到處都是文廟和武廟。

分封的貴族和將士們更崇尚武道,連皇帝都是位列武廟四聖之列。而讀書人和官僚們則更加崇拜文廟,他們喜歡儒家。

在東方這個神奇的國度裡,儒家一家獨大,甚至可以稱之爲儒教。朝廷全面推行教育,甚至有六年義務小學教育。朝廷出資的學校遍地都是,而許多富商、退休官員,地方豪強也非常熱衷於辦學校。

每一家學校裡,儒家的地位都是不可動搖的。

甚至每間學校,大的學校裡還有專門的文廟,小的學校裡也都供奉有孔聖等。每到週末,學校裡的老師們,還給學區裡的百姓們免費宣經佈道,講授儒家經義,以及華夏曆史。

儒家,在華夏深入人心,其地位絲毫不比西方世界裡的基督要低,甚至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哪怕是三歲的黃口孺子,都能張口說幾句孔子曰聖人云之類的儒家經典語錄。

在中原呆過兩年,回法蘭克後又繼續學習漢語和儒學經典,克洛維也可以說自己是儒家入門弟子。

他也瞭解到,大華推行的儒學,與春秋時的儒學,與漢代時的儒學,其實是有不少差異的。

孔聖雖然依然被尊奉爲儒家的聖人,但整個儒家的學說,其實已經是經過了許多改變,這些改變增添了許多新的學說,與原有的一些儒家學說整合爲一起,形成了如今獨特的大華儒學。

儒家甚至在皇帝張超的全面推動下,形成了一種儒教,這配合着朝廷全面壓制了釋道以及其它各種宗教。

但這儒教,卻又不同於西方的天主教或綠教等,甚至不同於本土發展起來的道教,以及外面傳進來又在中原改良擴張的佛教。

這個儒教,尊敬的文宣王孔子,以及四聖十哲七十二賢等,全都是過去先哲賢人,但同時,又包含進了許多新的學說,包括了歷史、地理、物理、天文等許多新內容,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學說。

而朝廷在賦予它儒教的功能時,這個教卻又沒有什麼世俗的教宗、領袖,根本不會影響到世俗的朝廷。

而皇帝張超以其在儒學裡的深厚造詣,他其實已經慢慢的在儒家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皇帝張超隱隱成爲儒教的領袖,雖說不是****,但在這方面的影響力也確實是巨大的。

克洛維喜歡儒學,但他更看重的是張超推行的儒學,對他統治大華帝國的幫助,統一思想,還開放民智,讓大華的技術等層面始終走在其它國家的面前。

“陛下,我喜歡儒學,也熟讀儒家經典,這次前來,我有一個心願,希望成爲一個正式的儒家弟子。”

克洛維國王向張超提出了一個請求,希望能夠在皇帝的主持下,入大華孔廟拜孔子。

在大華,因爲皇帝對儒家的特別重視,使得所有的學校都有孔子像。所有的學生,在入學的時侯,都要拜孔子,舉行一個入泮儀式。

泮,即古代的學校。禮制,諸侯一級的學校,只能東西頁通水,稱爲泮宮。天子一級的學校,可四周環水,稱爲辟雍。孔廟又稱學宮,最後在孔廟演變成半圓的泮池。

入泮,既爲進入孔學的大門,成爲儒家弟子。

克洛維一個曾經受過洗的天主教徒,現在卻提出要入泮成爲儒家弟子,這其實已經是相當於要改信了。

畢竟儒學不僅再是一門學說,而已經成爲大華的國教。

克洛維不但提出想在大華正式拜孔子入泮,而且還說等他回去後,想請一些儒生一起回法蘭克,幫助他一起在法蘭克建立文廟,傳播儒學。

這個提議確實讓張超都很是意外,但也確實讓他很有興趣。

推廣漢家文明,這一直是張超在努力做的。

漢家文明,代表的也正是華夏的文明價值觀,輸出文化,對於大華自然是有積極意義的。

這就是文化上同化異族。

大華一直也都在做這些事情,對中原各地推廣全民教育,六年小學義務教育,甚至是掃盲班識字班,週末的學區傳經佈道。而對邊疆的少民,也是不遺餘力的在搞漢化教育,連那些藩屬國,也在推行着漢化。

如今有外國國王,主動提出要在本國推廣儒學,張超自然是願意的。

他笑着打量着克洛維,一個很年輕的國王,幾年前他們見過一面。那個時候,克洛維還只是法蘭克的王子,因爲寫些歐洲的見聞之類的,在報紙上有些名氣,兩人那次見面其實也沒深談。

幾年後,他成爲大華皇帝,而這位王子也成了法蘭克國王。

拜孔子入泮,還想要皇帝爲他主持儀式,這就把事情弄的很隆重,相當於天主教會裡的洗禮了。

這事情,看來他是早有預謀,和他想要讓張超爲他加冕稱帝一樣。

雖然有心機,但這事對大華有好處,並沒什麼壞處。

“孔聖講性相近習相遠,有教無類。國王陛下願意拜孔子入泮,成爲儒家門人,我非常高興。回頭我安排一下,到時親自爲陛下主持入泮儀式。”

克洛維見事情成功,也是非常高興,滿面笑容。

張超挽着克洛維的手一起入宮。

在甘露殿,這兩位君主親切而友好的交談着,殿中有史官認真的記錄下兩位君主的對話。甚至還有獲得特別採訪權的幾位記者也在一邊旁聽記錄,陪同皇帝會見克洛維國王的還有大華的首相馬周、翰林院長房玄齡等幾位帝國重臣。

一番親切友好的寒喧過後。

克洛維也是有些忍耐不住的提出想要請大華皇帝爲他加冕稱帝的想法。

法蘭克願意全面加強與大華的合作,他甚至願意主動拿出許多城市做爲通商口岸,並在這些城市劃出華租界。他還願意改信儒教,在法蘭克推行漢文明和儒學,他甚至提出以後漢語也將成爲法蘭克的官方語言、文字之一。

這些主動的示好,簡直就是把自己當成了大華的藩屬國。

法蘭克如今的地盤也不小,在諸蠻國裡算是較大的。他們的地盤相當於後世法國和德國的大部份地區。在歷史上,墨洛溫王朝不久後被宮相篡位,開始加洛林王朝的統治,然後查理大位時大加擴張,後來加冕稱帝,成爲查理曼帝國。

再後來,查理曼帝國分裂爲三部分,東法蘭克,中法蘭克和西法蘭克,最後,經過調整,便成爲了後世法蘭西王國、意大利王國和德意志第一帝國的雛形。

克洛維的姿態放的很低。

開放更多通商口岸,劃出更多租界,自己改信儒教,甚至要在法蘭克推行儒學漢文化,向大華加大貸款,購買更多軍械,甚至提出要向大華借一支軍隊。

對克洛維這種搞不定自己王太后也搞不定自己宮相,奪不到權力,就想通過外援來開掛的計劃,張超其實很贊成。

既然內部力量無法破局,那就引外援。

而且他引大華爲外援,雖然大華極爲強大,可卻因爲距離的原因,使得大華並不會對他有太大的威脅。

這種合作,各取所需,是合作雙贏。

坐在皇帝下手邊的馬周,湊到皇帝邊上低聲道,“我覺得這個克洛維國王有些瘋啊。”

“爲了掌握法蘭克,這算不了什麼。”張超回道,“在歐洲帶一個法蘭克小弟,朕倒覺得可以。對我們來說,其實也不費什麼事,但收益卻絕不會少。”

房玄齡點頭。

“臣也以爲,克洛維這樣的歐洲國王可遇不可求,既然遇上了,就不要放過了。反正也就是點錢和軍械再加點僱傭軍的事情。”

“陛下,如今法蘭克國內可是王太后和宮相掌權,弄不好,克洛維這麼弄會被廢,我們的投資可能會打水漂,而且羅馬帝國和天主教會肯定也不願意看着克洛維這樣離經叛道。”

“你說的這些都是事實,但現在羅馬和教會最大的共同敵人是阿拉伯人。至於法蘭克的王太后和宮相,這個不用擔心。只要我們決定支持克洛維,那他將得到極多的資源,有這些資源,稱帝后的克洛維肯定能夠奪得大權的。”

第1385章 張學第269章 步步緊逼第1130章 此間樂,不思蜀第1582章 響亮的耳光第1246章 劫皇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官人第303章 大唐半月談第1396章 請陛下退位第922章 求月票!第1250章 立晉王治爲太子第二十二章 擴產第623章 懲罰第1299章 削藩第1182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1326章 合夥人第1009章 刀刀見血第781章 強擼灰飛煙滅第1014章 單刀赴會第1417章 君臨天下第543章 營建新都第82章 管家、賬房第1278章 兩個太子妃第906章第940章 隆重推薦:楊小逍拔刀記!第1236章 內閣首相第334章 趁火打劫第255章 西天取經第1568章 *******第1381章 強勢插入第917章第1424章 人頭滾滾第三百三十九章 寧可錯過,絕不放過!第647章 唯獨你不行第280章 科舉主考武安伯第428章 權臣第626章 斬!第1401章 聯邦帝國第231章 私了第九十三章 趙家要賣地第1436章 帶刀御史第998章 長孫皇后第1351章 國公府第1180章 先斬後奏第736章 李超不出,誰可爲帥?第1089章 李超、虯髯客第920章 求月票!第1527章 二營長第1216章 王玄策第996章 皇帝已死第233章 鬧大了第936章 求票第124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1326章 合夥人第1313章 元寶第423章 喋血玄武門第四十二章 義薄雲天張三郎第633章 揚名天下第1231章 擠兌第618章 千金市骨第1320章 長孫無忌的擔憂第1428章 中原亂不亂,張超說了算第86章 搖錢樹、聚寶盆第519章 跟着我有肉吃第539章 軟腳蟹第441章 劃時代的偉大發明第837章 開刀第909章 感謝墨翠黨萬賞!第455章 龍武--突然的分手第二十二章 擴產第614章 賣爵第182章 當家娘子第479章 推心置腹第143章 自力更生第1567章 江西第132章 臨危受命第954章第808章 趙國公領左右護軍營第 1335章 逍遙遊第1541章 三十六道、八十一省第375章 騎虎難下第十八章 長安長安第1117章 太子出走第101章 上環第526章 給太子一耳光第495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772章 可汗爲何發笑第674章 崔鶯鶯第256章 張體第五十九章 娶妻當娶五姓女第961章第1236章 內閣首相第158章 喜遷新窯第881章 監國攝政第1107章 攻守同盟第915章第375章 騎虎難下第688章 牛仔第1059章 漢京留守第528章 文遠,你來當講武堂校長第1436章 帶刀御史
第1385章 張學第269章 步步緊逼第1130章 此間樂,不思蜀第1582章 響亮的耳光第1246章 劫皇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官人第303章 大唐半月談第1396章 請陛下退位第922章 求月票!第1250章 立晉王治爲太子第二十二章 擴產第623章 懲罰第1299章 削藩第1182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1326章 合夥人第1009章 刀刀見血第781章 強擼灰飛煙滅第1014章 單刀赴會第1417章 君臨天下第543章 營建新都第82章 管家、賬房第1278章 兩個太子妃第906章第940章 隆重推薦:楊小逍拔刀記!第1236章 內閣首相第334章 趁火打劫第255章 西天取經第1568章 *******第1381章 強勢插入第917章第1424章 人頭滾滾第三百三十九章 寧可錯過,絕不放過!第647章 唯獨你不行第280章 科舉主考武安伯第428章 權臣第626章 斬!第1401章 聯邦帝國第231章 私了第九十三章 趙家要賣地第1436章 帶刀御史第998章 長孫皇后第1351章 國公府第1180章 先斬後奏第736章 李超不出,誰可爲帥?第1089章 李超、虯髯客第920章 求月票!第1527章 二營長第1216章 王玄策第996章 皇帝已死第233章 鬧大了第936章 求票第124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1326章 合夥人第1313章 元寶第423章 喋血玄武門第四十二章 義薄雲天張三郎第633章 揚名天下第1231章 擠兌第618章 千金市骨第1320章 長孫無忌的擔憂第1428章 中原亂不亂,張超說了算第86章 搖錢樹、聚寶盆第519章 跟着我有肉吃第539章 軟腳蟹第441章 劃時代的偉大發明第837章 開刀第909章 感謝墨翠黨萬賞!第455章 龍武--突然的分手第二十二章 擴產第614章 賣爵第182章 當家娘子第479章 推心置腹第143章 自力更生第1567章 江西第132章 臨危受命第954章第808章 趙國公領左右護軍營第 1335章 逍遙遊第1541章 三十六道、八十一省第375章 騎虎難下第十八章 長安長安第1117章 太子出走第101章 上環第526章 給太子一耳光第495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772章 可汗爲何發笑第674章 崔鶯鶯第256章 張體第五十九章 娶妻當娶五姓女第961章第1236章 內閣首相第158章 喜遷新窯第881章 監國攝政第1107章 攻守同盟第915章第375章 騎虎難下第688章 牛仔第1059章 漢京留守第528章 文遠,你來當講武堂校長第1436章 帶刀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