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她自己在閨房當中,偶會梳妝打扮,雖然銅鏡的反射效果沒那麼好,但或多或少還是能夠看清自己面容的。
對於李妘娘來說,易容之後的她,長相只能算是中等偏上,儘管她自己從未因爲自己的長相而萌生自傲或者自卑等諸多情緒,但是現在當她看清鏡子裡面的人時,她還是顯得有些無法置信。
因爲這個鏡子裡面所呈現出來的面容,宛如天仙一般,她彷彿就不應該存在於一個普通人的臉上。
羅信小鏡子遞到李妘娘手裡,笑着說:“這面鏡子雖然小了一點,但是出門在外,它還是比較實用的。雖然我知道你平時不怎麼喜歡梳妝打扮,但是女孩子嘛,平時或多或少還是要整理一下妝容的。”
李妘娘自然是不會拒絕羅信的,不過,在接過羅信遞來的鏡子時,她內心深處還是很自然的浮現出了一絲絲感動之意。
這面鏡子就是一個無價之寶,而羅信卻是隨隨便便就將它交給自己,由此可見,羅信對她的愛護以及信任,也早已經達到了常人所不及的程度。
儘管羅信現在急於前往黔地,但他還是特意帶着李妘娘,在這農家小院裡住了下來。
李妘娘與胡潤孃的最大區別應該在於物質生活上,李妘娘在成爲胡潤娘之後,一開始自家奴婢還會習慣性地將一些看上去很花哨的衣服以及裝飾用在她身上,但是很快李妘娘就將這些看似花哨收着無用的東西都換了下來,自己反而穿上了一件很普通的衣服。
正如現在,李妘娘身上的衣着,與尋常百姓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因此當羅信帶着李妘娘離開農家小院,前往邊上的村子裡購買一些果實蔬菜的時候,村人們看待她的眼神都是柔和的。
李妘孃的美,並不具備任何的攻擊性。
羅信身邊從來不缺少美人,如果真要說起來的話,單從五官的精緻程度來說,高陽公主無疑是最美的。
但是她的美就如同一把尖刀,當一個人面對高陽公主的時候,哪怕僅僅只是瞥上一眼,她的整體外觀都會如同尖刀一般,狠狠地扎入那個人的心。
在給對方的內心造成重創的時候,會留下一道永遠都無法治癒的傷口,這樣一來,這個人恐怕永遠都不會將高陽公主忘懷,特別是在一些寂寞難耐的夜裡,那更是輾轉難眠。
但李妘娘不同,她的美很柔和,第一眼看到她的時候,就會覺得這是一個會讓人想主動親近的美妙女子。
如果不仔細看,會下意識的將她認爲是附近村落裡大家口口相傳的小美人,而當人們站定腳步,仔細觀看的時候,通常都會主動地忽略李妘娘那精緻而曼妙的五官,會逐漸被她身上所釋放出來的氣息,以及那自然形成的風韻所吸引。
正因如此,羅信帶着李妘娘到邊上農戶,索取一些果蔬充當中飯的時候,這些善良的農人們,幾乎都是主動地,免費地將自己辛苦種出來的食物,遞到羅信手中。
當然,羅信向來是一個不喜歡拖欠他人的人,再加上他的衣兜裡向來不缺錢,那些帶着笑意而回到自家的大叔大神們,都是感覺自己的衣都有些沉甸甸的時候,才發現不知道何時,自己的懷中已然多了一小串開元通寶。
儘管羅信做這些都是一些很自然的動作,這也說明他平時經常是這樣的,但是,他所呈現出來的這種狀態,落入李妘娘眼中,會讓李妘娘由衷的感到暖心,同時也是暗自慶幸,自己有這麼一個善良體貼的丈夫。
羅信和李妘娘在農家小院安靜的度過了一個下午,傍晚時分,正坐在院子裡和羅信一起摘菜的李妘娘,聽到了,外邊傳來了馬蹄聲。
馬蹄聲起速很快,而且來勢匆匆,不過,隨着它越來越近,聲勢也是逐漸變緩。
當李妘娘擡起頭的時候,發現不遠處正有一匹黑色駿馬奔馳而來。
李妘娘自然是見過馬匹的,只不過眼前這匹黑色駿馬已經,超出了她的認知。因爲這比黑色的駿馬比他平時所見到的要顯得高大許多,而且它的整體形狀,顯得更加魁梧。
與此同時,李妘孃的視線也被馬背上的一名紫衣少女所吸引。
這名少女,看上去年紀應該在十五六歲左右,這個年紀的女孩子在這種鄉下地方,恐怕早已經有了談婚論嫁,有些甚至娃娃恐怕都已經在懷中抱着了。
不過她卻是身着一身勁裝,那紫色的服飾看上去就已經將她特殊的身份彰顯出來。
她的着裝看上去顯得十分的乾淨得,烏黑亮麗的長髮,,紮成,如同馬尾般的形狀,隨着身下黑色駿馬邁動四支,修長的黑髮也是微微晃動。
少女有着一張嬌美的面容,一雙桃花眼,在眼波流轉間,更是流露出一絲她這個年紀所不應該有的嫵媚。
這樣的女子,無論放在哪裡,都是衆人關注焦點所在。
眼看着黑色駿馬與紫衣少女朝着自家小院,逐漸行來,李妘娘下意識的轉頭看向自己身邊的羅信。
而此時的羅信,這仍舊在仔仔細細地摘菜,他彷彿沒有聽到籬笆牆外的動靜一般,自顧自地幹着活。
黑色駿馬來到了籬笆院前,它是自己停下來的,似乎不需要馬背上的主人操作。
馬背上的紫衣少女,一眼就看到了正在低頭摘菜的羅信,她那原本古井無波的俏臉上,則是流露出一絲歡喜之色。
這一份歡喜是發自內心地流露出來,那惹人的桃花源更是流盼令人垂涎的眼媚兒。
紫衣少女連忙從馬背上跳下,她邁着輕快的腳步,推開了籬笆牆。
隨着她逐漸靠近羅信,她的步伐也平緩了下來。
羅信彷彿這個時候才聽到人的腳步聲,同時他也已經菜籃子裡的菜給摘好了,這才擡起頭,面帶笑容地看着身前的紫衣少女。
紫衣少女這時候對着羅信和身邊的李妘娘行禮,笑着說:“徒兒拜見師父、師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