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徵田分封

看着龍驤軍將卒像黑色潮水般涌上神陵山東麓山嶺,御劍趕到神陵山西麓,站在梅渚湖上空的趙忠,此時心裡一片瓦涼。

在猜測陳海意圖強攻神陵山之後,魏子牙就下令由俞浩德率部接防武勝關,趙忠率所部十萬兵馬南下增援燕京城。

然而在龍驤軍小股兵馬的擾襲下,鳳雛大營十萬兵馬,在趙忠的率領下,緊趕慢趕,在距離燕京城還有二三十里之際,神陵山東麓就失陷了,速度快得令他難以想象。

雖說龍驤軍此次東襲神陵山的兵馬,足有十萬精銳,但神陵山東麓地形崎嶇,根本就容納不下太多的兵馬短兵相接。

趙忠都不明白,己方有玄黃遁甲大陣、又有三萬精銳據險堅守,又有魏師以及高望等道丹境、假丹境強者坐鎮,一天時間都沒能堅持下來?

玄黃遁甲大陣被破,又被龍驤軍佔據神陵山東麓高地,看着龍驤軍用數十頭巨型戰禽,將重逾數萬斤的超級膛弩一架架吊上神陵山東麓高地,趙忠便知道整座神陵山都不可能守住了。

魏子牙留在西麓安排撤兵事宜,趙忠又在百餘劍侍的簇擁下飛往北城,安排十萬兵馬進城,接下來的戰事就艱難了,趙忠都不知道要不要建議魏師,將俞宗虎駐守梅塢堡、伏蛟嶺一線的二十五萬精銳,都調回燕京城,與龍驤軍展開爭奪神陵山的血戰。

神陵山地勢雖然談不上多艱險,但緊挨着燕京城東城,甚至燕京城有相當一段長的城牆,就築在神陵山西麓坡之上,一旦被龍驤軍在神陵山站穩陣腳,他們在燕京城必將寢食難安。

趙忠忙碌到大半夜,待所部十萬兵馬,緊挨着北城靈雁門紮下大營,便趕回燕然宮潛真殿。

除了俞宗虎、朱厲、孫璋三人在伏蛟嶺外,當初位列十二常侍之列的高望、畢嵐等人,以及已經踏入假丹境的十四位紫衣劍侍,都聚集在潛真殿議事。

趙忠走進來,十二常待之一的宿衛軍右都尉、東城校尉高望走過來,低聲告訴他,魏師已經決定將俞宗虎所部調入燕京城,與龍驤軍展開爭奪神陵山的血戰。

趙忠最初也動過這樣的心思,但見師尊下了這樣的決斷,又覺得有些不妥,心想他們此時放棄梅塢堡、伏蛟嶺一線,將所有精銳都收縮回燕京城,但倘若不能奪下神陵山,就將失去所有的轉寰空間。

“神陵山怎麼就這麼輕易失守了?玄黃遁甲大陣雖然不比乾元無極及天罡雷獄等天地大陣,但作爲純防禦類似的大陣,怎麼也是跟姚氏的八極鎖龍大陣是同一級數的,怎麼就沒有堅守住一天?”趙忠傳念問高望。

趙忠沒有親眼目睹龍驤軍猛攻神陵山的情形,這時候猶覺得不可思議,要知道就算他們這邊不出手,放手讓龍驤軍十萬精銳猛攻,僅憑玄黃遁甲大陣也應該能守住兩三天才對,要不然也不會部署在神陵山學宮之內。

“兩個時辰內,龍驤軍足足傾泄了三百萬枚淬金重鋒彈!四百枚暴炎重鋒箭!”高望想到龍驤軍幾乎都沒有停滯過的淬金箭雨,現在都覺得難以置信。

“三百萬!”趙忠這一刻幾乎都要駐守神陵山的高望等人絕望的呻吟起來。

當年河西突破賀蘭劍宗的鶴川嶺防線,以河西全境之力,積數年之功,也只是儲備上百萬枚淬金重鋒箭用於戰場消耗而已,龍驤軍在之前都不足一天的戰事裡,就消耗三四倍之巨的淬金重鋒彈?

有效射程內,一枚淬金重鋒彈相當於一擊金鋒劍芒,玄黃遁甲大陣再厲害,在天地元氣都被鎖住的情形下,是沒有辦法抵擋三百萬擊金鋒芒的連續斬擊!

龍驤軍的實力,什麼時候突然就變得如此恐怖?

如此說來,僅憑他們手下已不足二十萬的兵馬,確實不可能將神陵山奪回來,然而俞宗虎率部收縮回燕京城,陳海所親率的龍驤軍第三鎮師、歸寧城第一、第二鎮師,也完全鬆開束縛,能繞過燕京城,往神陵山增援而來,他們有機會奪回來神陵山嗎?

似乎能猜到趙忠心裡的疑惑跟畏懼,白麪短髭、五短身材的高望繼續說道:“諸閥有數萬子弟淹留城內,加上這些宗閥子弟的隨扈,可以徵用二十萬兵馬補充我們兵力的不足!”

趙忠點點頭。

之前屠、容、熊、趙、樊等六閥,決意遷族人及西園軍出武勝關,是想看他們跟龍驤軍兩敗俱傷,但此時龍驤軍兵鋒極盛,相信六閥即便不會急於率西園軍再入京畿,也會暗中縱容留下燕京城的子弟加入宿衛軍。

而瀝泉一戰,龍驤軍也與九藩撕破臉,相信他們九藩很快也會有動作,不可能坐看陳海徹底控制京畿平原之後從容擁立新帝的,那樣的話,誰能保證有朝一日,陳海不會統領龍驤軍精銳,橫掃天下,還能繼續容忍九藩割據邊郡繼續當一域霸主?

**********************

入春之後,天氣就一日暖過一日,秋野河冰徹底融化,二十五萬虎嘯精銳從水陸兩路撤回燕京城,也變得容易,畢竟伏蛟嶺相距燕京城不足二百里,陳海也沒有辦法冒着腹背夾擊的危險,強行切斷虎嘯大營的退路。

而在俞宗虎所部撤出之後,陳海將歸寧軍更多的兵馬,從後方歸寧城、玉廷城設過來,使黃培義、姚志等人率十五萬兵馬,集結梅塢堡、伏蛟嶺一線,確保宿衛軍的兵鋒,無法再滲透到京西地區去,他則親率龍驤軍第三鎮師,從燕京城南翼繞過,進入神陵山,與樂毅所部匯合,以二十五萬精銳之師,從東翼神陵山,對燕京城展開進逼之勢。

陳海在神陵山,再次以歸寧侯及帝妃的名義發佈徵田分封令,將內廷這些年在京畿平原所強佔以及當年從八閥之首寧氏一族手裡接手過來,用於豢養宿衛軍數十萬精銳的上億畝的山林湖澤以及耕地,統統徵沒後再分封給歸附歸寧軍及龍驤軍的將卒。

凡寒門以及在宗閥內沒有繼續權的旁系、庶支子弟,擁有通玄境修爲、能入歸寧軍及龍驤軍效命者,皆可分五百畝良田建立家業;凡精擅武道技擊而加入歸寧軍及龍驤軍者,可分二百畝良田治家業;凡附從歸寧軍及龍驤軍的精壯,其家人可分一百畝良田……

而有闢靈境修爲附從歸寧軍及龍驤軍者,則直接可分得山林湖澤兩千畝。

雖說宿衛軍在燕京城內強徵宗閥子弟及扈衛入伍,兵力在短時間內急劇擴充到六十萬,但在徵田令發佈之後,龍驤軍在神陵山,每天也有成千上萬的精壯武勇加入。

歸寧元年二月十五日,賀蘭劍尊黃歧瑋終於受邀離開野孤嶺,登上神陵山參見帝妃,正式的、毫無保留的向天下人昭示黃氏、賀蘭劍宗徹底加入討逆擁立新帝的行列之中。

他看着神陵山東麓兩翼,每天都有新的營寨豎起來,才真正感受到徵田分封令的威力。

他同時也感受到徵田分封令,對頂級宗閥是一種肢解。

長年以來,諸多宗閥所擁有的山林湖澤,是不容許分散繼承的,唯有宗老所推舉的閥主對族產擁有最終決策權,其他子弟唯有附庸於宗族才能獲得供養,而資源總是優先保證嫡支子弟的修行;唯有獲得封爵的子弟,纔有資格另立門戶。

陳海這次大規模的徵田分封,除了拉攏寒門子弟外,還將拉攏大量在宗閥內受擠壓的庶支、旁系子弟,這在短時間內是能極大增加歸寧軍、龍驤軍的力量,但這政策正式施行下去的影響,就意味着至少在京畿地區,大量的資源不會再聚集到少數宗閥手裡。

黃氏族人,這次也將有數萬人在京畿獲得田地,但這多達數百萬畝的山林湖澤及耕地,從此之後只是屬於黃氏族人的家業私產,而非黃氏一族的族產。

這意味着黃氏一族雖然能更好的延續繁衍下去,但傳統意義上的黃閥,就不存在了。

這雖然對曾經面臨山窮水盡困境的黃氏一族而言,這也不失爲一種好的選擇,但六閥九藩以及諸郡大宗閥主們,會坐視陳海肢解數千年來所形成的傳統、最終將六閥九藩一起肢解掉嗎?

九潘或許還山高皇帝閥,六閥的根基就京畿及新得的薊陽郡,陳海此次徵田分封,雖然是對內廷所掌握的山林湖澤下手,但下一步必然是對六閥在京畿所控制的山林湖澤以及無數玄修弟子所眼饞的靈泉資源下手!

西園軍會不會迫不及待的,再次從武勝關殺入京畿,與昔日的內廷宿敵聯手?

當然,即便這種可能會發生,只要九藩調兵遣將的反應速度跟不上,黃歧瑋也認爲龍驤軍依舊有不少的勝算。

因爲龍驤軍全面接管瀝泉之後,天機戰械的生產速度太快了,也可以說沒有淬金鐵料供量的限制,月產五百萬斤的淬金鐵都落入龍驤軍的控制之中,天機學宮、墨甲司以及九藩在瀝泉所建的大小工坊,過去數年所積攢的製造力量完全暴發出來,使得瀝泉每月生產的輕重型天機戰車多達四十輛,重膛弩多達一百具;而在多次改進之後,重量控制到一斤以下的淬金重鋒彈,每月更多能製造出兩百萬枚來!

而黃歧瑋此次隨戰禽營護送風焰飛艇往京畿地區補充物資,清楚知道這次足有三百萬支淬金重鋒箭及一百具重膛弩運入神陵山。

就沒有每天大量寒門子弟及大小宗閥庶支子弟的加入,宿衛軍即便在燕京城將兵力擴充到六十萬,在黃歧瑋看來,也不可能從龍驤軍手裡奪回神陵山了;何況陳海已經依據神陵山腹中的靈脈,將天罡雷獄陣移過來了。

第七百九十八章 蒼莽山(一)第一百零二章 戰功第五十三章 綢繆新計第四十章 攻寨第四十九章 戰功獎懲五百八十六章 入彀(七)第六百三十三章 北陵谷(三)第六百六十二章 地底世界第八十五章 寇奴兵(一)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海第五十七章 有意的誤會第九百三十九章 龍鼎之秘第六百九十五章 文執事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漠之王第四百三十五章 初戰第五百四十六章 擁立第二十四章 婢女私窺第三百三十九章 弟子醜奴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戰後(四)第七百八十七章 碧海勝境第三百九十八章 血雲帝國第四百零八章 敵情第八十二章 羅剎血奴第三百八十七章 潼口血戰(三)第五百八十三章 入彀(五)第七百三十四章 再見左耳第四百零一章 衝突第二十章 第二擊第二百七十六章 辭行第一百七十八章 餌第四百九十七章 追殺(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拔寨第九百九十二章 到底是誰第九百零五章 西行大漠第六百四十五章 天武臺(二)第四百八十章 拓跋昊第三百章 戰前第四百二十四章 蛟龍第六百二十一章 役魔(七)第四百四十六章 妖獸(四)第三百零八章 勸降第二百一十五章 源起第一千零四章 屍城煞地(二)第六十四章 失禮第七十三章 觀劍第六百零七章 鬼雄關(四)第四百零二章 殺囚第九百五十二章 血湖峽第五百四十二章 風起第九百二十五章 重任第二百八十七章 嶽弈然第三百零四章 擊潰敵騎第六百六十一章 秘道第六百八十八章 殺魔第九百八十六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三十三章 說客第九百六十四章 血肉第四十章 攻寨第五百九十五章 血霧魔淵(五)第二十六章 荒地異變第六章 龍帝蒼禹第九百一十一章 牽聯第三百一十九章 軟禁第六百四十章 北陵谷(十)第二百六十三章 內賊第七百七十五章 失城第七百零三章 陷阱第二百七十三章 附庸第四百三十二章 殘部第二百三十八章 去黑山第六章 龍帝蒼禹第九百三十九章 龍鼎之秘第三百七十四章 人心第九百九十二章 到底是誰第四百九十三章 青冥靈鏡第七百九十一章 雙修(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再說隱脈第九百零四章 去留第二百二十二章 傀儡臂鎧第四百零四章 遺蹟第三百二十九章 風焰飛艇第三百六十八章 膛線第六百七十四章 邪念第二十章 第二擊第一百章 董侯第732章 守塞第九百九十五章 伏殺(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分官鬻爵第五百五十七章 議降第三百一十七章 宗族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機禁制第六百九十五章 文執事第八百一十四章 道禪峰(四)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戰後(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民勇第二百九十六章 對峙第五百四十三章 玄龍戰輦第九百四十五章 惡戰(二)第九百八十三章 枯月嶺第二百三十二章 箭射羣賊
第七百九十八章 蒼莽山(一)第一百零二章 戰功第五十三章 綢繆新計第四十章 攻寨第四十九章 戰功獎懲五百八十六章 入彀(七)第六百三十三章 北陵谷(三)第六百六十二章 地底世界第八十五章 寇奴兵(一)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海第五十七章 有意的誤會第九百三十九章 龍鼎之秘第六百九十五章 文執事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漠之王第四百三十五章 初戰第五百四十六章 擁立第二十四章 婢女私窺第三百三十九章 弟子醜奴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戰後(四)第七百八十七章 碧海勝境第三百九十八章 血雲帝國第四百零八章 敵情第八十二章 羅剎血奴第三百八十七章 潼口血戰(三)第五百八十三章 入彀(五)第七百三十四章 再見左耳第四百零一章 衝突第二十章 第二擊第二百七十六章 辭行第一百七十八章 餌第四百九十七章 追殺(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拔寨第九百九十二章 到底是誰第九百零五章 西行大漠第六百四十五章 天武臺(二)第四百八十章 拓跋昊第三百章 戰前第四百二十四章 蛟龍第六百二十一章 役魔(七)第四百四十六章 妖獸(四)第三百零八章 勸降第二百一十五章 源起第一千零四章 屍城煞地(二)第六十四章 失禮第七十三章 觀劍第六百零七章 鬼雄關(四)第四百零二章 殺囚第九百五十二章 血湖峽第五百四十二章 風起第九百二十五章 重任第二百八十七章 嶽弈然第三百零四章 擊潰敵騎第六百六十一章 秘道第六百八十八章 殺魔第九百八十六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三十三章 說客第九百六十四章 血肉第四十章 攻寨第五百九十五章 血霧魔淵(五)第二十六章 荒地異變第六章 龍帝蒼禹第九百一十一章 牽聯第三百一十九章 軟禁第六百四十章 北陵谷(十)第二百六十三章 內賊第七百七十五章 失城第七百零三章 陷阱第二百七十三章 附庸第四百三十二章 殘部第二百三十八章 去黑山第六章 龍帝蒼禹第九百三十九章 龍鼎之秘第三百七十四章 人心第九百九十二章 到底是誰第四百九十三章 青冥靈鏡第七百九十一章 雙修(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再說隱脈第九百零四章 去留第二百二十二章 傀儡臂鎧第四百零四章 遺蹟第三百二十九章 風焰飛艇第三百六十八章 膛線第六百七十四章 邪念第二十章 第二擊第一百章 董侯第732章 守塞第九百九十五章 伏殺(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分官鬻爵第五百五十七章 議降第三百一十七章 宗族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機禁制第六百九十五章 文執事第八百一十四章 道禪峰(四)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戰後(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民勇第二百九十六章 對峙第五百四十三章 玄龍戰輦第九百四十五章 惡戰(二)第九百八十三章 枯月嶺第二百三十二章 箭射羣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