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發展(1)

上海,順利回來的霍夫曼想楊一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朋友,把軍火賣給太平軍我們固然能賺錢,但你好象是清朝的將軍啊,你這樣做今後萬一比和太平軍打起來,這些軍火不是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傷亡嗎?”

“朋友,我們先是把軍火賣給了清軍,現在又賣給太平軍,這叫尋找平衡,無論哪一方佔了上風,對我們都沒有好處,只有他們打的更激烈,我們的買賣纔有做頭,只買給一家那另一家給滅了怎麼辦?以後我們這個買賣還怎麼做?至於和太平軍打仗的事情嘛,一時半會還輪不上我。”楊一解釋給霍夫曼聽。

“可是,照我看來,現在的太平軍很強大啊,清軍根本就不可能打的贏。”得意志民族特有的固執讓霍夫曼繼續提問。

“這個嘛,別看太平軍現在佔了江南大部分地區,但是,中國的領土的巨大,相對於太平軍佔領的地區來說,政府軍zhan有的地盤更大,從表面上來看,太平軍暫時是領先了,但從長遠來看,這個仗還是有的打地,我們的生意還是有的做地。當前我們的首要任務是,不斷的發展壯大自己的力量。”

1853年4月,太平軍先後北伐和西征,嚴重的動搖了清政府在南中國的統治,由於江南的戰亂,清政府的國庫收入銳減,爲緩解財政收入的不足,5月,清政府炮製的當十錢、官票、寶鈔先後出爐,這種通貨膨脹的金融策略不但沒有緩解財政拮据的現狀,反而導致了金融市場的一片混亂。人民的生活也隨之陷入更加困難的境地,大批的商鋪關門,手工業者失業破產,清政府的統治千瘡百孔,起義的烽火此起彼伏。

戰爭首先帶來的是大量的難民,大批的難民逃往杭州、蘇州、上海這些暫時安全的城市。小小的上海也涌入了大量逃難的人,其中當然不乏許多有錢的人家,也許是考慮到上海有洋人的駐軍,太平軍不敢輕易來攻打,逃來上海的有錢人格外多一些,這些人的到來,大大的促進了上海的繁榮。一時間,客棧爆滿,餐館茶樓生意興隆,連上海的地皮價錢也跟着不斷攀升。

但隱藏在繁榮背後的混亂也逐漸暴露,上海就那麼大的地方,人多了這吃飯的問題就暴露出來啦,當人類的生存都受到威脅的時候,賣兒賣女的事情自然時有發生,還有一些人挺而走險,做起了無本的買賣。爲了儘量緩解難民帶來的問題,上海縣衙也動員當地的有錢人,開粥棚施捨粥飯給難民。

“楊一的”麗人“集團在這樣的善舉面前當然不肯落後,也弄了個施捨粥飯的鋪子,沈家姐妹一見楊一如此,馬上跟着也弄了一個。總之是楊一喜歡的她們就喜歡,楊一討厭的他們就反對,慢慢得,楊一對她們的臉色也比原來要好看一些,偶爾還會給個笑臉。

上海將軍的衙門前貼了一張告示,上面就兩個大字,招兵!!!。隨着告示的張貼,很快前來應徵的人就在衙門前就排起了長龍。

“你,今年多大了?”

“十八了。”

“我怎麼看你頂多也就十五歲,跑來這起什麼哄。”

“官老爺,窮人家的孩子,飯都吃不上,沒長好,不過我今年真的十八了。”

“識字嗎?”

“上過幾天私塾。”

“看你小子可憐,介紹你個好事,從這往西走一里地,過兩條街,那有個“麗人”集團的廠子在招學徒,你小子聽機靈的,去那正好。來,給你開張介紹信。”

“謝老爺提點。老爺您一定會升官發財的。”

“去吧,介紹信拿好啦,下一個。”

“小子,長的滿結實的嘛,多大了。”

“二十了。”

“幹嘛來了。”

“老爺,來當兵啊。”

“進去吧,下一個。”

“你,今年高壽啊?”

“回老爺話,五十三,不,我三十五了。”

“我操你老孃的,跑來這騙人來了,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老爺我沒騙您啊”

“還嘴硬,你這王八蛋,老子看你最少有五十了,這是軍隊,不是你養老的地方,給我滾蛋。”

“老爺,我還年輕啊,我能打仗,收下我吧。”

“媽的,來人,給我打出去。”

“下一個。”

楊一新的一輪發展計劃是,首先從難民中挑選出一批身體合格的,這些人編入部隊,計劃招收2000人,然後和現有的人混編成一個團,楊一這支軍隊的編制是由普魯士那些教官們弄出來的,基本上和普魯士王國軍隊的編制一樣。也人班、排、連、營、團、這樣的級別。

難民中有年輕識字的,當然不能放軍隊裡,開張介紹信,直接弄到工廠裡,這些年輕人在經過短期的德語培訓後,全部都去給普魯士來的那些技師們當徒弟,楊一要求他們,一定要把那些技師們當親爹一樣對待,說什麼都要把本事學到手,學的好的有重賞。楊一還要求他們,聽不懂師傅們說什麼就給我猜,師傅說什麼聽不明白就用手比畫,師傅幹活的要用心看師傅是怎麼幹活的,學不好技術的將來都給我滾蛋。

但前來應徵當兵人數還是出乎楊一的預料,原本打算之招2000人,來排隊報名的卻多達三萬人,雖然有一些渾水摸魚的,有六成的人還是能要的,而且這些人要求當兵的迫切心情也讓楊一吃驚,明明都貼上告示,表明人數已經滿了,但還是有不少人天天都賴在門口,死活要來當兵。楊一也被他們的精神感動,這嘴巴就鬆了幾次,就這麼鬆了幾次口,就又多招了2000人,不能再招了,再招楊一也養不活這許多人啊。

另外,楊一讓齊橫波她們姐妹三個去了買賣人口的市場,以“麗人”集團的名義,專買些看起來聰明伶俐的孩子,而且要8歲以下的,楊一出錢,先請先生來教他們讀書,楊一還親自擔任他們的外語老師,計劃等稍他們微大一點,都送往普魯士去學習。

招來的兵員楊一把他們和原來的混編成兩個團,還從原來的人中挑出一些有文化的,這些人分別擔任各級軍官,當然了,兩個團長分別是劉銘傳和聶士成。

部隊採用以老帶新的方法,訓練和管理的事情就交給普魯士教官和劉銘傳他們。唯一讓楊一頭疼的是現有的軍營地方太小,容不下這許多人,現在就有許多 士兵晚上就只能睡在地板上了 。看來這軍營要擴建啦。

第23章 時間第20章 三戰廬州(4)第20章 海上決戰第5章 軍火買賣(1)第20章 李家(2)第10章 苦戰(4)第二部第二十八章第20章 大義第12章 女兒情懷(3)第16章 亞洲戰略第12章 女兒情懷(3)第9章 上任(5)第二部第二十八章第3章 婚姻大事(2)第11章 封疆大吏(1)第2章 家第11章 變革的動盪第21章 橫掃兩岸第10章 苦戰(1)第20章 李家(2)第13章 成立政黨第18章 廬州(1)第8章 和談(中)第10章 苦戰(6)第24章 向俄國的最後一戰第22章 各懷鬼胎第40章 圍城第9章 上任(4)第11章 幕後第25章 征服第6章 浙南沈家(2)第2章 左宗棠第10章 全亂套了第14章 愛情是一種奢侈第5章 軍火買賣(2)第6章 浙南沈家(1)第7章 演習?第14章 用間第21章 三戰廬州(2)第7章 海盜劉十八第14章 成熟吧!第6章 浙南沈家(2)第8章 和談(上)第24章 向俄國的最後一戰第1章 底線第37章 京華風雲第20章 三戰廬州(1)第9章 消滅海狼第14章 用間第二部第二十七章第32章 南下第9章 上任(5)第34章 流水不爭第34章 流水不爭第7章 演習?第二部第二十八章第11章 變革的動盪第10章 滬上名妓(1)第2章 家第21章 經濟危機第15章 又見向榮第18章 廬州(3)奇襲第二部第二十七章第4章 練兵第11章 封疆大吏(2)第38章 戰爭陰雲第40章 圍城第6章 發展(1)第18章 印度第22章 各懷鬼胎第10章 苦戰(5)第12章 歸途第8章 領兵蘇滬(1)第11章 變革的動盪第21章 經濟危機第21章 經濟危機第15章 買辦第10章 苦戰(7)第6章 浙南沈家(1)第1章 回到舊社會第8章 和談(中)第10章 苦戰(4)第20章 海上決戰第20章 大義第7章 大戰第22章 各懷鬼胎第20章 大義奇襲第4章 寒冬第5章 中外合資第3章 武器至上第二部第二十四章第二部第二十八章第40章 圍城第2章 歸來第21章 三戰廬州(2)第20章 三戰廬州(1)第13章 遠方來客(2)第21章 故人
第23章 時間第20章 三戰廬州(4)第20章 海上決戰第5章 軍火買賣(1)第20章 李家(2)第10章 苦戰(4)第二部第二十八章第20章 大義第12章 女兒情懷(3)第16章 亞洲戰略第12章 女兒情懷(3)第9章 上任(5)第二部第二十八章第3章 婚姻大事(2)第11章 封疆大吏(1)第2章 家第11章 變革的動盪第21章 橫掃兩岸第10章 苦戰(1)第20章 李家(2)第13章 成立政黨第18章 廬州(1)第8章 和談(中)第10章 苦戰(6)第24章 向俄國的最後一戰第22章 各懷鬼胎第40章 圍城第9章 上任(4)第11章 幕後第25章 征服第6章 浙南沈家(2)第2章 左宗棠第10章 全亂套了第14章 愛情是一種奢侈第5章 軍火買賣(2)第6章 浙南沈家(1)第7章 演習?第14章 用間第21章 三戰廬州(2)第7章 海盜劉十八第14章 成熟吧!第6章 浙南沈家(2)第8章 和談(上)第24章 向俄國的最後一戰第1章 底線第37章 京華風雲第20章 三戰廬州(1)第9章 消滅海狼第14章 用間第二部第二十七章第32章 南下第9章 上任(5)第34章 流水不爭第34章 流水不爭第7章 演習?第二部第二十八章第11章 變革的動盪第10章 滬上名妓(1)第2章 家第21章 經濟危機第15章 又見向榮第18章 廬州(3)奇襲第二部第二十七章第4章 練兵第11章 封疆大吏(2)第38章 戰爭陰雲第40章 圍城第6章 發展(1)第18章 印度第22章 各懷鬼胎第10章 苦戰(5)第12章 歸途第8章 領兵蘇滬(1)第11章 變革的動盪第21章 經濟危機第21章 經濟危機第15章 買辦第10章 苦戰(7)第6章 浙南沈家(1)第1章 回到舊社會第8章 和談(中)第10章 苦戰(4)第20章 海上決戰第20章 大義第7章 大戰第22章 各懷鬼胎第20章 大義奇襲第4章 寒冬第5章 中外合資第3章 武器至上第二部第二十四章第二部第二十八章第40章 圍城第2章 歸來第21章 三戰廬州(2)第20章 三戰廬州(1)第13章 遠方來客(2)第21章 故人